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从长江到戈壁 > 第52章 来自队长的关爱

从长江到戈壁 第52章 来自队长的关爱

作者:用户小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21:49 来源:书海阁

陈广良离开大妹家,加快脚步去尤家娃办事的地方找他。可尤家娃已早他一步赶着马车离开了。

陈广良在站台附近,转着看有没有去火箭公社的顺风车车。 他看到旅客出站口西侧不远处的货运站,一群妇女每两人一组,脚踩与火车皮相连的跳板,喊着号子向车皮里搬运一包包白色的物品。

看那物品应该不轻,虽然是两个人抬着,但能看出仍然很费力。

车皮距离地面垂直高度很高。单铁路路基就有两米高。

他心想:这些女人可真能干。

他转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顺风车。他决定步行回去。 陈广良迈开双腿,沿着马车在戈壁滩上碾压出来的路向南走去。

四周是那样的寂静,只有陈广良脚步声和耳畔的风声,和越来越急促的呼吸声。

也许是他的脚步声惊动了几只浑身长着黄毛的动物,黄色的精灵极速地从陈广良身边向东跑去,像离弦的箭一样快。

陈广良警觉地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心“咚咚”的狂跳。心想不会是狼吧?对!多捡几块石头拿在手里,万一狼群又跑回来攻击自己,也好有个防身的武器。

那几只动物并没有再跑回来,陈广良松了一口气,大步向前赶路。

小王坎儿村西边有一块坡地,上面布满石头,挖下去以后下面的土特别有粘性。

这几天正是农闲的时候,饶子队长组织社员们在这块坡地上挖土、和泥、打土块儿,准备给新来的三个支边青年盖房子。

社员们一担一担从涝坝里挑来水,倒在挖好的黄土里,撒上夏收时打的麦草,赤脚站在泥浆里搅拌、再用铁掀翻铲,再把活好的泥巴堆在一起,表面撒些水,用铁掀背面拍一拍。

等吃完午饭回来,大家一起从泥堆边沿用双手扒起一块泥捧起来,快速走到离泥堆不远的一处平地上,把泥团儿放进土块儿模子里,用手把泥团平整的按压在模子里,最后撒上一点水用手抹平,向上提起模子,一块土块儿就制作好了。

一开始,刘一德和夏仲天拖的土块儿,总是缺角缺边的,绕子队长捧起一团泥亲自示范。

绕子队长问刘一德:“这个土块是给你盖旁子(房子)的,你要认真地做。”

刘一德看着绕子队长笑着说:“盖新房子。”

饶子队长又说:“明年嘛,羊刚子来了就没有问题了。”

太阳偏西时,陈广良又渴又饿地回到住地。他看支边青年的房间里都空无一人,显然大家都还没有收工回来。

陈广良看看天,太阳已淹没在西边的树林里。这会儿也用不着再到地里去了,在家做饭吧。待会儿他们俩回来了,可以吃现成的。

陈广良去老马家找马嫂子借来搓面板,和了一大块儿高粱面。锅里加上水,点着黄柴,把搓面板搭在锅上,手握面团儿在满是窟窿眼儿的搓面板儿上用力向前按压,一截一截形似面条状的高粱面面鱼跌入沸腾的水中。

高梁面没有多少筋骨,蒸出的馍馍黑不溜秋,但用这个搓面板制成的高梁面面鱼鱼,倒是增香不少,大大的增加了食欲。

天黑下来了,刘一德和夏仲天收工回来,看到在灶台上忙乎的陈广良,奇怪地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你不是让我们给你请几天假的吗?”

陈广良说:“俺见了二妹就回来了,她们都挺好的。快拿碗盛饭,没有菜用酱油拌着吃吧。”

刘一德先盛了一大碗,浇上酱油大口吃起来。

第二天,陈广良跟着大家一块继续拖土块。

绕子队长在劳动的人群中看到了陈广良,走过来亲切地问:“医院去了吗?身体有没有问题?”

陈广良说 :“没什么问题,好着泥,绕子队长,你看我拖的土块合格吗?”

绕子队长站在他们三个刚拖好的土块面前说:“陈广良拖的土块儿一等,夏仲天的还可以,刘一德的单干。”

夏仲天幸灾乐祸地笑着说:“哈哈,刘一德,你要继续努力,向我们学习哟。”

天慢慢转凉了。

一天,沙纪建来找陈广良,说:“你刚来不知道,这里冬天很冷的,屋里不生火根本受不了,你们几个要早做准备。”

陈广良问:“你早来一年,肯定比我知道的多,你说要准备什么呢?”

沙纪建说:“你们一起去队上支点钱,借几辆老社员的驴车,到南面一百多公里外的兵团煤矿去拉煤末子,拖煤块儿,就像老家的蜂窝煤一样。”

陈广良说:“这事好说,我一会去找绕子队长。”

沙纪建说:“问题是,你们要多找几个人赶着驴车一起去,一百多公里路呢,荒山野岭的,听说经常会有狼群出没。”

陈广良突然想起前段时间,他一个人从火车站走下来时看到的那几个动物,忙问:“北边戈壁滩上有狼吗?”

沙纪建说:“听老社员说,北边戈壁滩上黄羊多,狼也有,没有南面山里多。”

陈广良绘声绘色地给沙纪建讲起他那天的所见,沙纪建肯定地说:“那是黄羊。”“我们啥时候晚上去戈壁滩上守着,抓一个来吃吧。”

“怎么抓?除非你跑的跟黄羊一样快,听说这个黄羊是被保护的,不允许随便捕杀。”

“那就算了,犯法的事可不能做。”陈广良地说。

沙纪建说:“不过,等到了冬天地里不忙了,咱们到南面的盐碱地草阔子里抓兔子回来吃。”

陈广良立马来了精神,说:“终于有肉吃了,咱们编个网子,一逮一个准。”

在绕子队长的帮助下,几个人顺利地借到驴拉的车子。队长还安排了一个半大的巴郎子,赶着驴车走在车队的前面带路。

一大早,驴车车队在沙山脚下沿兰新搓板公路一直向东走。公路两边的湿地里,长满茂密的芦苇。

中午时分,到了一个名叫南湖的小村落。

巴郎子带着陈广良几个人,提着水壶来到一处清澈的水池旁,说:“阿卡把水装满。”

陈广良三个人稀奇地发现,一股如茶杯口粗的水,从沙山半腰里喷入水池。他们蹲下捧起水喝了一口,甘甜的水让他放心地装满了一壶水。

夏仲天说:“沙山上干的寸草不生,哪里来的这水?”

大家一起看向巴郎子,问:“孩子!这水从哪里来?”

巴郎子眨巴着眼睛说:“泉水!沙山底下的。”

“嗷!新疆宝贝都在地底下,我知道骆驼刺为什么可以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里了。”陈广良感慨地说。

在南湖带足了水,驴车车队离开兰新公路,向南穿越沙山驶入茫茫南戈壁。

刘一德赶着驴车看着眼前的景象,担心地说:“我的天!看到天边也没有个人家,队长让个孩子来当向导,行吗?”

陈广良说:“放心吧!队长说这孩子每年都来。”

一路上,不时的遇到拉满一车煤返程的驴车队,车主都在车的一侧走着。

半夜里,驴车驶入一个大下坡后不久,几点光亮闪耀在黑夜里。

巴郎子说:“阿卡(大哥)!到了。”

天亮后,嘹亮的军号响起。

只见三排整齐的平房一字排开。每栋平房的门上,都有一颗五角星。

陈广良又看到了熟悉亲切的场景,这里都是军垦战士。他多希望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啊。

售煤窗口打开了,几 个人排队买好了煤票,到煤场装满四车煤沫子。

满载的驴车,来到那个大上坡前。坡很陡,坡度应不少于四十五度。巴郎子叫大家都停了下来。

陈广良看到在他们几个人前面,也是一队满载煤沫的驴车。几个人正一齐助力毛驴,推着驴车奋力爬坡。

陈广良明白了巴郎子让停下来了原因,他让巴郎子在前面赶驴,三个大人在驴车后面推,四辆驴车顺利爬到坡顶。

看来这要是一个人赶着车来拉煤,这坡注定是上不去。

满载的驴车叽哇叽哇地走在南戈壁上,几个人跟着驴车在一侧走。

天色暗下来后,巴郎子点燃了几支莫合烟。刘一德摆着手说:“小兄弟!俺不会抽烟。”

“嗯?你不怕狼吗?”巴郎子认真地说。

刘一德吓得连忙说:“我要抽,我要抽!”

“哈哈哈……”大家都被刘一德逗笑了。

几个人好不容易拉回来了四车煤末子,倒上几桶坎儿井水以后,怎么团都团不到一块儿。

老马正好路过,嘲笑一番后,在旁边指导道:“在煤末子里,要放些黄土进去才能拖成煤块儿。就到咱们拖土块的那里去挖些黄土来。你们几个新来的口里人,没吃过羊肉还没见过羊跑吗?你们江苏老乡没有教你们吗?”

冬天来了,果真很冷,伸手在外面摸铁家伙可以把你手冻上拿不来。虽说一人各有了一间屋子,但为了省煤,几个大男人照旧挤在一间屋里。

每天到队部屋里,装满一筐子没有开开的棉花桃子。围着火炉一边侃大山,一边剥棉花。

一天晚上,沙纪建,沈盛树过来串门,大家在一起闲聊时,聊起过往的事情。

陈广良不经意间说起自己的在东北的经历,沙纪建呆呆的看着他,说:“你好亏啊!这人世间不公平的事儿太多了,很多时候就缺你这样敢出来说话的人。”

沈盛树也感叹道:“好人多磨难!”

夏仲天大嗓门说:“陈广良他媳妇也是个能人,会写、会唱、会说,结婚三天就送陈广良去了朝鲜,可不是一般的妇女。”

陈广良苦笑了一下,说:“能撇家舍业的到边疆来,大家都不是一般人。”

春节前几天,天空飘起了雪花。

公社党委拿着慰问品,来慰问了小王坎儿村的支边青年。

饶子队长请来三个维吾尔妇女,帮支边青年们打了一坑馕,表达了老社员们对新社员的节日问候。

小王坎儿村年底结算报表出来了,一个工划到三毛四分钱,陈广良除去日常开销,还结余了七十多块钱。

刘一德结余的最多,九十二块钱,来年回家娶个媳妇没问题啦!为此他高兴的一晚上都没睡好,翻来覆去的说着梦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