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全面战争我做主 > 第134章 孙权与斯巴达克斯

全面战争我做主 第134章 孙权与斯巴达克斯

作者:吐槽是福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7-06 12:28:36 来源:书海阁

“陛下,如今我大汉帝国民不聊生,各地叛乱层出不穷,大型宗门都参与其中。

平叛兵力捉襟见肘,无法应对严峻的形式,所以本王拟定了招抚计划,请陛下过目。”

魏王贾士凯一个眼神递过去,旁边的掌印太监顿时将拟好的圣旨呈递上去,圣旨上的内容都已经写好了,就差皇上用印。

当然,魏王贾士凯不是不可以让人从光命帝手中把印玺抢过来,但贾士凯不会那么做,他要的是绝对掌控,亲眼看着光命帝用印!

这可不是平常的国事,而是事关大汉帝国朝廷对各地叛乱的战略布局!

光命帝似乎已经习惯了,从他被逼着册封贾士凯为魏王的那一刻,这位七老八十的皇帝就已经习惯了。

别看今年光命帝已经八十多岁,但由于长期服用延年益寿的魔药,看上去就跟个普通中年人一样。

光命帝输给贾士凯,不是输在权谋上,而是真的打不过……

外人只知道贾士凯是依靠火器犀利赢得最终胜利,殊不知最后拱卫皇室的大汉残余精锐,面对枪炮齐射的时候,死的有多悲壮……

无论你的阵列多么坚固,都无法抵御火炮的轰击。

不管士兵的誓死决心多么顽强,在葡萄弹之下众生平等。

饶你是飞檐走壁的大内高手,只需要一枚小小的铅弹,就能让你身中无药可解的铅毒,在病痛中死去。

可以说,火器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原本的战争模式,将旧有的军队摧枯拉朽般消灭。

不过贾士凯的火器部队消灭忠于皇室的军队,歼灭世家余孽之后,也让火器的威力公之于天下,反倒给了那些叛乱分子研究应付火器的战术时间。

甚至通过偷袭击杀火枪兵,叛军势力还得到了不少火枪样品。

火器的巨大威力,让所有的叛乱势力都将其当做制胜法宝,倾尽一切的彷造火器。

贾士凯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明白,大汉帝国的叛乱镇压军事行动,绝对不能长期化。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叛军中的彷造火枪数量会越来越多,最后甚至出现彷造的火炮都有可能。

而且频繁的战斗,也会让叛军越发熟练掌握火器战术,如果这场叛乱战争打上几年,朝廷中央军的火器优势将被大大抵消。

然而,大汉帝国朝廷经过数个月的大战后,地方糜烂,财富严重缩水,大量原本的精锐汉军在战争中损耗殆尽,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镇压叛乱。

所以,贾士凯打算用诏安的方式,平息乱局。

贾士凯给光命帝呈现未盖章的圣旨时,其实他都已经派人跟既定的叛军势力谈好了条件。

只是,对外界消息闭塞的光命帝,看到圣旨上的内容后,不禁血压飙升。

“魏王,你册封一个出身平平的李察为超等平西伯也就算了,现在连叛军头目也要册封超等伯爵之位么?

你把大汉帝国的爵位当成什么了?”

在大汉帝国中,伯爵就是超过一品大员的超等爵位,那是相当崇高的荣誉,所有武将文臣的毕生目标。

毕竟,想要成为更进一步的侯爵太难了,只有能挽救国家生死的绝顶功臣,才有资格封侯,在大汉帝国天变之前,一个侯爵都没有。

伯爵则只有那几个世家家主有资格享用。

毕竟,这是世袭罔替的爵位!

理所当然的,伯爵的位子对于汉人而言,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除了那种铁了心要掀翻大汉帝国朝廷,自认为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叛军首领外,对贾士凯抛出的伯爵都不会有抵抗力。

其实,此时的大汉帝国中,除了异族奴隶起义铁了心要弄死汉人朝廷外,其他叛军想要的无非就是荣华富贵。

而伯爵的地位和世袭罔替的待遇,无疑满足了叛军首领的需求。

当然,贾士凯不会乱发伯爵,否则伯爵就不值钱了。

人家李察单凭一己之力,打平了波斯高原,彻底解决了大汉帝国的西方威胁,册封一个世袭罔替的伯爵,贾士凯就是为了稳住李察,维持双方的友好同盟关系。

剩下的叛军势力,有资格册封伯爵的,在贾士凯眼里屈指可数。

别看大汉帝国此时除了京畿之地外,另外四大洲半数府县都有叛军,但大多数叛军都不过是土匪武装罢了,成气候的不多。

“陛下有所不知,如今大汉帝国国库空虚,军力疲惫,如果不招抚叛军中的大势力,这场叛乱不知何时才能平定下去。

而且,招抚叛军中的大势力,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去镇压其他小股叛军,不用出多少兵就能以匪剿匪,何乐而不为呢?”

“那你也不能册封一个靖南伯出来啊,那个叛军首领孙权,何德何能,直接从一介草民成为镇守一方的伯爵!

那些大宗门掀起来的叛军势力,有宗师助力,朕同意招抚,扶持宗门武林来安抚这些人,也不失为良策。

但册封孙权为靖南伯,朕实在是无法理解!”

光命帝无法理解的是,他印象中的名门大派——阴阳宗,五行盟,光头寺,剑客门这四大顶尖门派的招安,都没有册封出去一个伯爵,仅仅只是给予很多扶持政策,并允许这些大派拥有各自的保留地而已。所谓保留地就是各自大派的封地,朝廷官府管不到的地方,类似于国中之国。

这个条件光命帝还是能接受的。

毕竟宗师境界的强者是真的勐。

不然当初堂堂太子也不会在重重护军的保护下被刺杀了。

只是,这个孙权名号光命帝听都没听过,凭什么要给他册封世袭罔替的伯爵?

就算是那位出身草根的李察,也是打平了波斯高原才得到一个平西伯,孙权是哪根葱?

“陛下有所不知,四大宗门虽然强势,但攻占的城池并不多,其余叛军更是乌合之众,其中连攻取一座县城的叛军都寥寥无几,只能在乡野中流窜,跟土匪无异。

唯有这个孙权,趁着本王平定世家余孽的时候,将南疆不少溃散的精锐边军吸纳,从而做大接连攻取县城乃至府城,掠夺到大量财富后,又大肆招兵买马,尤其是那些被打散的世家私军溃卒,很多都被孙权开出来的优握条件吸引。

如今孙权拥兵五万,披甲兵万余,整个南州近半城池插着孙权的旗号,陛下觉得如此规模叛军,不用世袭罔替的伯爵招安,对方能投降么?”

光命帝听后满脸震惊,脱口道:“这岂不是第二个李察?”

贾士凯笑了笑道:“其实,这孙权也不是没有功绩,正因为他快速整合了南方的军队,让南方异族没有趁机北上袭扰我大汉子民。

而且孙权是书香世家,造反的意图并不强烈。

孙权成势之后,还跟异族奴隶起义军打了几次,大大挫败了异族奴隶起义军的锐气。

如今大汉帝国真正的危机,实际是来自于那些异族奴隶叛军,他们个个都想要掀翻我们汉人的统治,所过之处,汉人的村镇被洗劫一空,男人被斩杀,女人沦为异族叛军的玩物。

而且这些异族奴隶叛军十分团结,全都统一在斯巴达克斯的旗帜下,十分难缠。

刚好,孙权跟斯巴达克斯带领的异族奴隶叛军有血海深仇,给孙权册封伯爵的条件之一,就是令他带兵镇压斯巴达克斯!

如此一来,朝廷就不需要额外调兵去围剿斯巴达克斯,有精力去清洗那些不成气候的乌合叛军势力。

四大宗门那边本王也已经联络好了,没有宗师作乱,甚至让四大宗门的宗师成为助力,本王有把握在半年之内,平定所有叛乱。

当然,斯巴达克斯带领的异族奴隶叛军十分顽固,能用多久平叛就要看孙权的本事了。”

“可是,这样一来,孙权跟以往的世家门阀有何区别?”

光命帝很显然不甘心,毕竟他对孙权的消息来源,全都凭借贾士凯这个权臣的说辞。

“陛下,一个世家总比八个世家要强吧。

更何况,孙权的封地在南方,刚好用来镇守南面的非人异族,朝廷不用调遣边军在南面跟非人异族消耗,每年不知要省下多少钱粮。

现如今,朝廷没有了西疆和南疆的边军消耗钱粮,只要平定国内叛乱,休养生息数年,大汉帝国的国力军力必将远胜以往。

无论是李察还是孙权,都是血统纯正的汉人,四大宗门索要的无非就是武林人士与朝廷对话的权力,等到时机成熟,就是我们汉人一族吞并南亚西亚的光辉时刻!

我相信,在陛下200岁之前,应该能完成这一目标。”

光命帝目光狐疑的看向贾士凯,心想:“你真的会让我活到200岁?

不过国内有这两个大军阀在,还有四大宗门牵制,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总比所有的事情都让贾士凯一人说了算强!”

想到这里,光命帝顿时念头通达。

如今他自己翻盘的希望已经消失,就连他身边的太监都被换了一批,宫内宫外没人敢向他这个正统皇帝效忠,所以光命帝想要不被贾士凯利用完莫名暴毙而亡,就只能依靠外面的势力来平衡了。

大汉光命元年十二月,经过多方利益交换后,四大宗门重新归降朝廷,汉人叛军中最强大的孙权,被朝廷册封为靖南伯,带兵镇压围剿斯巴达克斯。

同时,大汉帝国朝廷空出兵力,开始深入乡下乃至山林,大规模清剿那些乌合之众一般的小股叛军。

当然,这种清剿也伴随着招安,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叛军士兵就可以获得赦免,想回家种地的就回家种地,想继续从军的就纳入朝廷军队中。

刚好,朝廷军队兵力不足,需要扩军。

孙权和四大宗门原本就是汉人叛乱势力中的旗帜,他们被招安后,叛乱起义军的气势顿时一泻千里,除了由异族奴隶组成的斯巴达克斯起义军外,其余叛军都是降的降,灭的灭。

然而,对待异族奴隶叛军,大汉帝国朝廷的态度十分坚决,抓到的奴隶叛军士兵一律处死,绝不姑息!

因为按照大汉律法,奴隶叛逃是死罪。

这使得异族奴隶起义军几乎不可能投降,只能死扛到底。

有趣的是,斯巴达克斯学习李察的流寇战术,避免跟汉军主力交战,不断辗转于村镇,遇到守备空虚的县城就将其攻灭,劫掠一空。一时间,孙权只能在斯巴达克斯后屁股吃灰……

斯巴达克斯在追逃中,也会遭遇局部战斗,不过他的流寇式作战,转战地方颇多,解放了大量当地的异族奴隶,有效补充了自己的奴隶起义军。

这才是斯巴达克斯屡战屡逃,所部军队数量仍然不断壮大的原因。

与此同时,深入到西面突厥大草原,一直挺进到黑海海岸线的蛮族王庭主力,几乎没有遇到有效抵抗。

零散的突厥游牧部落根本不是蛮族大军的对手,一击即溃。

不过草原上地广人稀,蛮族王庭一时半会还没找到突厥人的主力。

在蛮族王庭入侵的时候,突厥人中最大部落的领袖家族库吉特家族,在请求希腊人帮助遭到拒绝后,愤然脱离希腊人的统治,召集突厥部落召开可汗大会。

库吉特家族的首领塞加在可汗大会上自封为突厥人的塞加可汗,宣布建立突厥汗国!

塞加可汗敢这么做,主要还是李察掀起来的蝴蝶效应。

希腊人没有回应突厥人的请求,是因为希腊人正在召集波斯领主联军,准备对付李察,根本没有经历同时跟蛮族王庭敌对。

而蛮族王庭的单于尹稚斜也是个外交达人,在攻入突厥草原的同时,就派遣使者团前往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人大城市,跟希腊人进行了友好洽谈。

尹稚斜的使团表示蛮族只对草原放牧感兴趣,不会南下入侵。

而希腊人正被李察的崛起搞得焦头烂额,自然也没有功夫去双线作战。

就这样,本就处于半独立状态的突厥人被希腊人抛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