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 第26章 美道姑拒婚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第26章 美道姑拒婚

作者:幕与倾心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39:24 来源:书海阁

在泰山上,有一座斗母宫(斗,就是北斗群星,斗母就是北斗群星的母亲。斗母也叫斗姆,是道教崇拜的女神。原型是龙汉年间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传说她在花园游玩有感,生下九个儿子。)斗母宫中,有许多女道士。

斗母宫香火很不错,当地有很多人都常来这里祈福、祭拜。

与一般的女道士不同,这里的女道士,是可以嫁人的。当地人都知道,如果经常去宫里祭拜,就可以和里面的女道士成亲。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如果客人刚到庙里,那么,就要带着一些好茶叶好果子或者其他礼物等,再以求儿子或者祈福为名,到斗母的雕像前面祈祷、跪拜。祈祷之后,有专门的女道士就会带着客人,然后到一个地方,去挑选女道士。

客人挨个看女道士,看到漂亮的女道士,又或者自己满意的,就可以了。这一次,只是定亲,等他下一次来,那么他就可以娶女道士了。

说白了,这里表面是女道士修行的地方,实际上是个比较不正经的窝点,有钱人可以到这里买漂亮女道士做老婆。通俗点说,这里就是个变相的女子楼,女道士不算正经的女道士,只是挂搭在此。

当地附近有一人,叫郑法坤,字宏宇,长得很帅气,也考过功名,虽然没成,但是他的文才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在当地,他也是个有名的人物。

这一年,郑法坤来到泰山玩儿,到斗母宫里,他也拜了拜斗母。随即,来了几位女道士,一个个都笑逐颜开,十分殷勤,然后过来问候郑法坤。

这些女道士中,有一位年纪最小,才刚刚出家,她穿着藕色的道服,柳叶弯眉,面目姣好,皮肤白里透红,而且额头还有一颗痣,堪比凝脂,在所有的道士中,这个小道士最美,最好看,最有风情。

因此,当她们围过来的时候,郑法坤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女道士,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

这个女道士发现了后,笑着说:“公子,你眼光虽然不错,但是一直这么直勾勾地盯着人家看,跟个小贼一样,着实不礼貌!”

郑法坤依旧舍不得把目光从她身上移开,笑着说:“你床上有一件宝贝,跟我的宝贝一样,我今晚就把它偷过来,让你只能用我,而不能用它。”

女道士一听,羞红了脸,笑着骂着离开了。

郑法坤就问其他女道士,这个女道士是谁。其他女道士就说:“她是常静莲啊,肥城人,不算是我们这里的女道士,只是挂搭在这里,一直在后石坞。如今被你这么一说,她估计就走了。”

郑法坤还要再去看常静莲时,不料,抬着他上山的轿夫们着急了,一直催促着他快些下山,别耽误自己挣钱。郑法坤无奈,只好匆忙下了山。

回家以后,郑法坤忘不了常静莲,眼前、脑海里一直会出现常静莲笑着的模样。他想得快要发疯,终于忍不住又去了斗母宫,但却没看到常静莲。

郑法坤已经娶妻了,他的妻子曾经许过一个愿望,于是妻子就到当地的白华庵里还愿。

到了白华庵,妻子看到一个女道士,十分漂亮,于是就和她聊了天,问了乡里等。女道士问了郑法坤妻子的家乡后,忽然问道:“去年有一位郑书生,曾经到泰山斗母宫,莫非他是你府上的郎君?”

郑法坤妻子说是,郑书生正是她的丈夫。女道士就说,让她回家后,代自己问候一下。

郑法坤妻子是个实在人,没想太多,还愿回家后,她就把遇到女道士的事说了。郑法坤一听,就知道那个女道士是常静莲,他狂喜,马上北马,狂奔五十里路,来到了白华庵。此时,天色还没黑。

郑法坤敲了敲尼姑庵的门,一位老尼姑出来了,郑法坤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常静莲在不在。

常静莲从大殿里出来,笑着对郑法坤说:“你这速度也太快了吧,莫非是心急了?”说着,又捂着嘴笑了。

郑法坤也笑了,和她一起进入庙里,然后又到了常静莲的房间里,诉说自己的相思之情,相思之苦,还问她怎么到了这里。

常静莲说:“我本是博山人,曾被寄养在西乡山后面的姑姑家。后来我生病了,又回到博山,于是就做了道士。病没有好,我又做了尼姑,带发修行。所以,我既是尼姑,也是道士,佛道双修,却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能治好病而已。我的心,可是一直在红尘中,没想过那么多。”

她还说,那个老尼姑就是她的师叔,其实也是她的姑姑。

吃过饭之后,郑法坤拿了不少钱,给老尼姑,算是一点心意。老尼姑一看钱不少,顿时眉开眼笑,说:“公子是我师侄的朋友,现在,外面天黑了,这样吧,你别回去了,晚上就和我师侄抵足畅谈一夜,岂不是惬意?”

让一个男人,和自己的侄女畅谈一夜,这话什么意思,郑法坤一下就懂了。于是,郑法坤又拿出一些钱给老尼姑,让他弄一些好酒好菜来。老尼姑很识趣,谢了之后,去准备饭菜了,让郑法坤和常静莲在一起聊天。出去时,她还带上了门。

郑法坤和常静莲并排坐在床上,说不了几句话,郑法坤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抱着常静莲上下其手,不断亲着常静莲。

这时候,老尼姑已经整好了酒食,派人端来送到房间里。于是,两人开始吃饭喝酒,郑法坤带着目的,不断劝常静莲喝酒,很快常静莲就半醉了。郑法坤也不客气,吹灭了灯,抱着常静莲上了床,一夜风流快活。

早上醒来后,常静莲说:“郎君,你我虽然只有一夜之情,但是我也是你的人了。难道,你就不想咱们能有百年之好吗?”

郑法坤想了一下,说:“这件事,我得好好考虑一下,得缓缓图之。”

常静莲一听他这么说,不再说话了。

回家以后,郑法坤想了几天,没想到好办法。他的妻子很爱他,他也说过不娶别的女子,因此妻子也信任他。没办法,郑法坤又去了白华庵,这一次,常静莲不在庵里。

郑法坤问老尼姑,常静莲去了哪里,老尼姑并不看他,冷冷地说:“她出去云游了,飘忽不定,不知道去了哪里。”郑法坤知道,老尼姑肯定知道自己的师侄在哪里,他就继续追问,一定要问个明白。

老尼姑不说话了,无论如何都不开口了。

郑法坤知道,自己那天对常静莲说的话太不负责任了,她肯定生气了,所以才会躲着自己。连她的师叔,也不再热情了。郑法坤很后悔,但也没办法,于是他就和常静莲断了联系。

六年之后,郑法坤在考试后,再次去了泰山。他这一次选择步行,一路上都在不断打听,问人常静莲在不在。到了斗母宫,他也没打听到消息。

来到后石坞,到达山门,看到门半开着,里面有野鸟,有小狗。郑法坤也不敲门,一直进去到殿里,都没有人。看了看左边廊下,只见一个女子坐在蒲团上,正在缝纫。这个女子,正是常静莲。

常静莲看到郑法坤后,直接进屋里,郑法坤跟过去,看到她身边还有一个小孩。

郑法坤再也忍不住了,说:“你怎么忍心如此,让我找得好苦啊!”

“我忍心如此,还是你忍心如此?真是可笑。”

郑法坤知道,她还在生气,于是也顾不上面子,跪着哭泣,说自己错了等等。旁边小孩有些可爱,看到后就说:“你要是拜佛的话,应该去殿里。”

常静莲笑了,说:“你看看,小孩儿都在笑你。今日刮了什么风,怎么会把你吹到这里?那日离别之后,我本想一死了之,但又舍不得肚子里的孩子,唉!”她指着小孩说:“这是你的孩子,你不知道吧?”

小孩一听,上前抱住郑法坤的腿,郑法坤大惊,没想到这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也抱着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当晚,郑法坤留下来了,他和常静莲商量,希望带她回家。

常静莲苦笑一声,说:“你把我当成了什么人呢?我以为,人生贵在适意二字,自己活得舒服,比什么都重要。现在,孩子你抱回去就行了,我不可能再去你家,看你们脸色活着。尊夫人我见过,看起来你们关系很好,她也不是那种能接受我的人。即便勉强接纳我,只怕以后日子也苦,与其如此,不如不见。”

郑法坤求着常静莲,但常静莲始终不同意。

早上,两人离别,郑法坤把儿子带走了。回家后,妻子看到后没生气,因为她自己没有生孩子,因此见了孩子,视为己出,用心照顾。

后来,郑法坤再去找常静莲,又没了消息。

郑法坤给儿子取名郑芳,郑芳十岁就能写文章,作诗,当地人觉得是神通。十五岁时,郑芳考了全县第一名,郑法坤大喜,他大摆宴席,邀请亲朋来。

有一名女道士,看起来大约三十二三岁,也来庆贺。郑芳看到后,请女道士到屋里,问她:“大师,你从哪里来?”

女道士说:“贵人莫问我来处,先问贵人何处来。知贵人从何处来,即知我之来处矣。”

郑芳茫然,问道:“大师认识家父吗?”

“十五年前,我和他认识。”

郑芳赶紧去喊父亲来,郑法坤一听,忙得鞋子都跑掉了,说:“她是你母亲啊,快去,别让她走了!”

出来一看,果然是常静莲,父子上前抱住,大哭了一场。旁边的宾客看到后,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常静莲见过了夫人,又看了看郑芳。郑法坤劝他留下,母凭子贵,她可以过好日子,郑芳也说会好好孝顺她。但是,常静莲还是不肯,说:“自从十五年前,我已经心死,如今许久不做红尘之人,也没了那么多幻想。”

说完后,常静莲就要走。此时,郑法坤拉住她,提了一个建议,常静莲听说后,点头答应了。

没多久,郑法坤出钱,在村前的空地上,修建了一座尼姑庵,叫“慈云庵”。常静莲在里面做了主持,以后,她就在慈云庵修行。郑芳每天都去看望母亲,郑法坤也经常去那里,和常静莲聊天。

慈云庵附近种了一片竹林,盛夏的时候,竹林中微风徐徐,阵阵凉意,很多人就去竹林里喝酒、聊天、游戏、对弈等,往来不绝,那里后来因此成了一道风景。

郑法坤和常静莲虽然经常相见,但互相尊重,并没有做之前的事情。两人相亲相爱,互相敬重,只是良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