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 第5章 变脸活阎王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第5章 变脸活阎王

作者:幕与倾心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39:24 来源:书海阁

某地有一位书生,是延陵人,叫李晓之,年纪不大,才刚成为童生,刚入泮(中国古代学生的入学仪式),也就是县里正式的学生。

这一日,李晓之在书斋里看书,困了他就趴着睡着了。

梦中,有两位看似衙役的人,拿着红色文书来请他,说:“李公子,我们有公事,请你快跟我们走。”

李晓之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是老师叫他去,他来不及看文书,匆忙换了衣服帽子,然后跟两人出去。一看外面还有轿子,李晓之不禁奇怪,问道:“学堂近在咫尺,何必还用轿子呢?”

那两名衙役不回答他,只是催促他赶紧上轿出发,于是,李晓之上了轿子,轿夫很快就抬着他快速奔走了。李晓之从轿子一侧的窗口看外面,只见外面黄沙茫茫,天色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黑暗,看着路边的树木房子,他发现自己以前从没走过这条路,

很快,来到了一座城池跟前,这里很大很宽阔,有三街六市,还有许多来往的人,他们看到李晓之的轿子后,纷纷避开。

进了城池之后,很快来到一座府衙跟前,这府衙看起来十分壮阔,比总督的府衙还大还漂亮。轿夫抬着轿子,一直到府衙中门,很快,出来两队仪仗队,都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似乎在迎接李晓之。

李晓之一脸懵,不知道怎么回事。

轿子很快进入甬道,只见有不少带着乌纱帽,穿着红色官服的人,拢了过来,一个个官员都对着轿子作揖施礼。李晓之数了一下,足足有十六人。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还以为学堂里请人唱戏,这是戏台班子的优伶。

李晓之正要出轿子回礼,那两个衙役却已经对着官员们说了“免礼”。

接着,轿夫们继续抬轿子,一直到了前面大殿的台阶下面,才停下来。李晓之出了轿子,看到九间屋宽的大殿,十分阔气,大殿中间用白玉石垒起来一座高台,台上铺着金龙黄幕布,四边垂下来。

跟着衙役,李晓之从左边进大殿里后,两旁的回廊很深远,走了许久才到后面大殿。进了后面大殿左边的屋子里,掀开帘子,只见里面陈设的家具都很古典、精美又洁净。两个衙役把李晓之带到这里后,让李晓之进去,然后他们就离开了,

很快,来了八位童子,差不多都只有十一二岁大,有的童子捧着金色的幞头,有的童子捧着黄龙袍子,还有的童子拿着步云履,或者是捧着玉带,或者是捧着香巾,或者拿着面具而来,有的捧着铜镜而来……反正都拿着东西,没有空手而来的。

童子让李晓之换衣服,李晓之问他们为何要换衣服,童子只说是这里的规矩,其他不肯多说。

换好衣服后,童子又让他戴上面具。李晓之不肯戴面具,还问:“衣服已经换过了,何必还要戴面具呢?”

童子说:“我们这里的规矩就是这样,必须戴面具。”

李晓之心想,可能是要扮演话剧,演古代人,怕被人认出来吧。于是,他戴了面具,那面具十分奇特,戴上去之后,感觉就像真脸一样。李晓之似乎觉察到了不一样,让那个童子把铜镜拿过来。

童子拿着镜子,李晓之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下子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他好像换了脸一样。此时的他,方方的脸,长长的胡须和髯,头戴金冠,身穿龙袍,腰挂玉带,脚下步云履,俨然就是帝王一样!

此时,八个童子齐声说着“升殿”,外面也有人接应说“升殿”。然后童子带着李晓之出去,到了前面大殿,从台阶下面一点点上去,到了台阶上,有一个公案,上面还有放令签的签筒、印箱、墨砚等等。黄幕布开启,两位衙役拥护着李晓之到公案后,前面见到的十六位官员也都上殿,行礼。在十六位官员后面,还有许多小吏、衙役等。

李晓之注意到,下面的人中,还有夜叉、牛头马面,他们也都跟着行礼,然后站在了一边。

行礼之后,大家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两边排列整齐,大家都不敢说话,场面十分严肃。

李晓之隐约感觉到了什么,他想了想,忽然一惊:这里莫非是……莫非是冥府?自己成了阎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正在暗自吃惊,只见一位衙役送了案卷上来,外面的囚犯也带到大殿之下,然后下面那些小吏就开始审问犯人,随即便开始用刑。两边施刑人员上前,对着那些犯人开始动手,有的剥皮,有的打脸,有的破腹,有的抽肠,有的拔舌……那些犯人哭号之声,听起来十分凄惨。

李晓之因为距离远,不知道那些小吏怎么审问犯人,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很快,第一批犯人审问结束,案卷送了上来,但是小吏把内容都卷了起来,只露出年月,让李晓之用红笔写上时间和批阅的字,随即就拿走了。李晓之没看到案子的内容,也没看到最后处理结果。

很快,外面小吏传话,说是一位贞节孝妇来了,旁边的小吏随即请李晓之下台阶迎接。李晓之不知道怎么回事,连忙下了台阶,到前面去迎接。而那些官员、夜叉、判官、牛头马面等人,纷纷跪下来,看来这位孝妇来头不小。

只见天边一朵红色云朵慢慢下来,上面金光灿烂,有金童玉女,擎起华盖,中间有一位又黄又瘦的中年妇女。妇女看着李晓之,微微点点头,然后化为一阵香风,往西方去了。小吏又让李晓之回到原来的位置,又送了厚厚的案卷过来,让李晓之写了年月日和批阅的词。李晓之发现,这都是男犯人。

后面,小吏又拿来厚厚的案卷,这次都是女犯人。李晓之挨个批阅签字,看到一个名字时,忽然发现很熟悉,那是他姑姑的名字,他姑姑那会儿正好生病了。他想看看案卷内容,但是小吏已经拿走了。

案卷批阅完之后,小吏说下殿,然后判官、夜叉、牛头马面、官员、小吏都离开了。李晓之回到内殿里,去掉面具,摘下假胡须长髯,然后换回原来的衣服。童子又送他出去,坐了轿子,那十六名官员还在甬道,一看到他又连忙施礼。

此时,轿子前面挂了一对大灯笼,上首(右边)的灯笼上,写着三个黑色大字“第七殿”;而下首(左边)的灯笼上,写着“阎罗王”三个黑色字。就这样,李晓之坐着轿子,一直到了家里。他换下衣服,然后继续睡觉。

很快,有人送书信来,喊醒了李晓之。李晓之站起来一看,发现天刚刚亮。

李晓之问来人:“从大门到这里,一共有五六重门,你怎么能进来?”

那人说:“那些门都没锁上啊,所以我能进来。”

李晓之很奇怪,说:“昨晚我亲自关闭的大门,是谁打开了门?”他出去看看家人,发现都没起来,他看了书信,这才知道姑姑病重,让他赶紧去看望。

等李晓之赶过去的时候,姑姑已经奄奄一息。

姑姑一看到李晓之,精神好多了,说:“孩儿,你来了,来得好啊,你一来那些小鬼都跑开了。我害怕,你别走,就坐在这里。”

李晓之问姑姑,还安慰姑姑说:“一点点小病,马上就好了,不要伤心。”

姑姑忽然用讽刺的语气问道:“你既然不想让我死,为什么还在案卷上面点了我的名字呢?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这不能怪你,那时候你也不知道吧。”

李晓之一听,顿时惊悚,想起来在冥府的事情。

很快,医生来了,李晓之要出去接医生进来。姑姑拉着他的手,说:“唉,你被人利用了啊,孩子。他们把你假扮为阎王,害死了许多不该死的人,所以他们不敢让你看卷宗,只敢让你批阅。孩子啊,别以为只有人间险恶,冥府一样险恶啊。”

李晓之大骇,惶恐不安,问道:“那么,那么,真阎王去了哪里呢?他们为何选择我啊,这不是害我吗?”

姑姑说:“阎王病了,他们看你的字迹和阎王的字迹很像,所以才找到你。此事天帝会查清楚,不知者不罪,你会没事的。只是,以后行事,可要多多小心啊。”

说完后,姑姑去世了。

故事到此结束,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不外乎说了两个道理。

其一,人心险恶,人世间如此,其实在冥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鬼吏、鬼官,鬼夜叉、牛头马面、判官等鬼仙,比人知道得多,也就比人还阴险狡诈。人们以为,死后可以到天庭,即便下地狱,也可以向阎王诉冤,但并不知道,冥府也不公正,甚至连阎王可能都是假的,是个傀儡。

其二,做任何事情之前,还是要看清楚、想清楚,尤其是在不认识别人或者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否则你可能帮着恶人,做了伤害、冤死别人的事情,自己还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