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 第54章 奇案怨案 故事十八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第54章 奇案怨案 故事十八

作者:幕与倾心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39:24 来源:书海阁

在清代徽州府的一个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家中三个人,老母,儿子还有儿媳妇。儿子叫周虎蓝,靠做生意维持生计,他常年外出,家里交给媳妇陈氏。

母亲年纪大了,而且眼睛也瞎了,多亏了儿媳妇陈氏贤惠,一直用心照顾她,所以她才能活着。陈氏靠给人缝补衣服挣点小钱,补贴家用。她对婆婆不错,每天做饭、问候、伺候上床,从不抱怨。

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其实很不容易,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两回肉。

某一日,周虎蓝回家了,他一去多日,老母亲很想念他。得知儿子回来了,老母大喜,立马让儿媳妇陈氏把家里的鸡杀了吃。

儿媳妇照做,杀了鸡,烧着吃了,一家人吃得很开心。

到了夜里,周虎蓝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就不行了,暴毙而亡。陈氏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在那儿哭,老母得知儿子死后,也在那里哭。

哭声惊动了邻居,邻居们觉得奇怪:这周虎蓝白天回来还好好的,怎么晚上突然就死了呢?莫非是他婆娘跟那个男人有染,所以害死了丈夫?

邻居们不敢大意,连忙报官,官府来人验尸,发现和邻居猜想一样,周虎蓝乃是中毒而死。

听了邻居们的话,又知道了周虎蓝的死因,县令认定,一定是陈氏和别人私通,日久生情,为了长久,才毒死丈夫。

婆婆在那里啼哭,一直说自己儿媳妇是好人,不会害死自己儿子。县令却不听,叫人把陈氏带回衙门,逼她认罪。

陈氏自然不认,县令大怒,大刑伺候,把她打了许多棍。陈氏实在承受不住了,只好自污,承认自己毒死了丈夫。县令又问她,奸夫是谁。陈氏是清白的,她哪里能知道该说谁呢?可是,不说又得被打,无奈之下,她只好说是周十郎。

周十郎是谁?周十郎就是邻家们想的那个男人。

周十郎和周虎蓝是同族兄弟,两人关系还挺近,没出五服呢,算起来,周十郎还得叫周虎蓝一声堂兄。

因为关系近,所以周虎蓝每次外出时,都会跟周十郎打个招呼,让他帮忙照顾一下家里,毕竟家里只有老母和妻子,都是女人,有时候不方便出门办事。所以,周虎蓝总是让周十郎来家里看看,看看老母身体,看看家里是否缺钱等。

周十郎年少,诚实,做事认真谨慎,受堂兄的嘱托后,他经常去他家,家里有什么事他都能解决。所以,老母和陈氏对他很感激。

陈氏几乎不出门,不知道其他男人,除了丈夫,只知道周十郎。这一次,她被逼无奈,又是情急之下,所以就说出了周十郎的名字。

说了周十郎的名字后,陈氏又很后悔,很惭愧,觉得对不起叔叔。

县令听到了周十郎的名字,派人把周十郎抓来。周十郎来到县衙后,还不知道什么事呢。他看到陈氏跪着,一脸泪水,流泪问道:“嫂嫂,你说了什么啊?”

陈氏哭着哽咽道:“叔叔,奴家,奴家……”

还没说完呢,陈氏已经哭得说不出话来了。县令一看,大怒,拍案骂道:“你们这对奸夫淫妇,公堂之上还不知道羞耻,当着众人的面儿,居然还好意思说话,像个小儿女一样,丑态毕露!来呀,给我打!”

周十郎什么也不知道,就被打了一顿。

县令让周十郎认罪,周十郎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挨打了一顿,才勉强知道什么意思。他当然不肯认罪,县令又让人加力打,甚至用上了拶刑,就是夹手指。周十郎无奈,只好也自污了,认了罪。

县令一看,也不多想,立马就判他们死罪,而且,距离死刑的日子也快了。

过了几天,上面的官员巡抚大人下来了,巡抚是来虑囚的(古代皇帝考虑下面的官员会滥用刑罚,草菅人命,于是会派官员下来考察,再仔细审核犯人,称为虑囚制度),他是个仁义宽恕的君子,办案不错,深受老百姓好评。

巡抚看了这个案子,觉得不太正常。为何不正常呢?主要有两点。

其一,周虎蓝常年外出,对妻子和堂弟也十分信任,按理说,两人就算真的私通,也不必害死周虎蓝,完全是多此一举,再说了,就算杀了周虎蓝,考虑到世人眼光,陈氏也不可能嫁给周十郎啊;其二,按陈氏所言,那天吃鸡,婆婆、周虎蓝和她自己,三人都吃了,为何只有周虎蓝暴毙而亡呢?

巡抚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问幕僚。

幕僚正在和别人下棋,正在专心致志,不想分心,就随口敷衍巡抚说:“案子已经定了,听说县令废了很多功夫,才定下这件案子。我猜,应该没有冤屈吧?大人每天如此忙碌,何必又再这件案子上费工夫呢?”

巡抚大人一听,就不再问这个案子了。于是,周十郎和陈氏这下真的被定了死刑。

当日夜里,三更时分,幕僚准备睡觉了。忽然,他听到外面有敲门声,还很急,有人在嚷嚷着开门,似乎是女人的声音。

深更半夜,怎么会有女人来敲门呢?莫不是妖怪又或者不良女子?幕僚觉得可疑,就没有起来开门,还呵斥让对方赶紧离开。这时候,门外的人厉声说道:“你不开门,难道我就进不来了吗?”

幕僚赶紧起来,只见一个女子居然从门缝里进来了,她披散头发,浑身是血,眨眼之间来到了幕僚跟前,怒视着幕僚,伸手指着幕僚骂道:“你本来是个布衣百姓,认识几个字,有幸做了中丞大人(对巡抚的尊称)的幕僚,享受高人一等的地位和薪俸。你不好好想着报答,反而敷衍塞责,丝毫不以人命为重。昨天,我的案子被中丞大人看到,大人本想平反,还虚怀下问,你若是认真对待,说不定我还能活,可是你呢?只顾下围棋,敷衍大人,以至于我的冤屈不能得到昭雪!我死了本不足惜,可惜啊,我谋害亲夫,私通小叔的恶名得不到洗脱了啊!我实在愧对丈夫和小叔啊!在其位,谋其职,你不为中丞大人献言建策,实在该死!你给我等着吧,我已经向天帝诉冤了,天帝允许我向你索命!”

不用说,这个女子就是陈氏了,看来她已经受不了自杀了。

陈氏说完,恶狠狠地扑向幕僚,幕僚大骇,连忙跪下磕头,说:“我没有尽职尽责,害得你没了性命,确实该死,只是我离家多年,家中上有八十老母,你能让我回家跟母亲告别后,再来赴死吗?”

陈氏犹豫了一下,说道:“好,念你还有孝心,就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你快快回家告别,否则我可不等你!”

说完后,陈氏恨恨地离开了。

陈氏离开后,幕僚头发都竖起来了,天亮后,幕僚跟巡抚大人说了情况,然后回家去了。一个月后,他果然死了,无病而死,

巡抚一看,这才确信,他立马换上便服,到了周虎蓝家。只见一个瞎眼婆婆,正在艰难地准备做饭。巡抚故意问她,怎么没有儿子、儿媳妇帮忙做饭。

婆婆一听,顿时又哭又骂,说:“客人,你哪里知道啊,我儿子死得很惨啊,也不知道怎么了。官府的人也不分青红皂白,诬陷我那贤惠的儿媳妇,说是她害死了我儿子。可怜啊,她被定了死刑,真是太冤枉了啊!”

巡抚又故意问:“老人家,你怎么知道你儿媳妇是被冤枉的呢?”

婆婆说:“客人啊,你不知道啊。老身跟儿媳妇,名义为婆媳,实际上感情胜过亲生母女。她每天守着我,坐卧不离,她有没有私通其他男人,老身能不知道吗?听说来了个巡抚大人,都说他为官清正,没想到他也和那糊涂的县老爷一样,不为我儿伸冤,以至于我儿媳妇受到不白之冤。老身若不是眼睛瞎了,年纪大了,早就到京城去告御状了!”

巡抚大人又问:“听说陈氏和周十郎私通,周十郎是谁?”

婆婆说:“他是我的亲人,和我儿乃是堂兄弟,我看他也像亲儿子一样,他对我也像对自己亲娘一样。我儿出门时,会让他常来看看,他做的很好,我们婆媳都很感激他。可怜啊可怜,我们还没报答他,却害了他啊!天啊,这难道是我上辈子做了孽吗?”

巡抚大人一声长叹,问了婆婆,当日吃鸡的情况,在哪里杀鸡,在哪里烧熟,又在哪里吃鸡等等,婆婆都说了。模拟、推演了几遍后,巡抚大人觉得,吃鸡的地方有些古怪。于是,他请人买了一只鸡来,烧熟了以后,就放在葡萄架下。

巡抚大人仔细看着,他视力不错,他盯着看了半天,发现鸡块热气上升时,葡萄架上有一条白丝落下了,落在了碗里。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巡抚发现后,觉得奇怪,这很可能就是破案的关键。于是,他买了一只老鼠来,老鼠吃了那碗里的鸡肉后,果然中毒死了。

巡抚发现后,连忙对婆婆说:“你儿媳妇的冤屈,我可以帮她昭雪,婆婆请好好等消息。”

婆婆不知道怎么回事,合手称谢。

巡抚大人把剩下的鸡块带了回去,又叫来所有官员,把自己在婆婆家的情况说了。众人看着他,都不信。于是,巡抚大人叫人弄来一条狗,把鸡肉给狗吃了,那狗吃完后,没多会儿就口吐白沫,中毒死了。

这下众人都信了,但不知道为何鸡肉里有毒。

巡抚大人就说:“我把鸡肉放在葡萄架下的时候,发现有一条白丝,落入了碗中。想来,那条白丝就是关键,咱们去搜一下,就能清楚。”

众人来到婆婆家,搜寻葡萄架,发现架子上有一条大蝎子,足有四寸多长,落下的白丝,就是蝎子嘴里的唾液。

这一下真相大白了。

原来,那天一家三口煮熟了鸡,就盛了三碗,到葡萄架下吃。因为鸡块还热,所以就先放地上,等凉会儿再吃。周虎蓝的那碗鸡块,热气上冲,可能是刺激到了蝎子,蝎子唾液落了下来,而蝎子唾液有剧毒,所以他会中毒而死。

婆婆和陈氏的碗没有蝎子毒,因此吃了没事。

真相大白之后,县令重罚,不仅革职,而且罚了几年俸禄,这些钱都用来赡养周虎蓝的母亲。巡抚大人又上表,追认陈氏为贤妻、节妇,周十郎无罪释放,官府给予补偿,并认定他为义士。婆婆由官府赡养,直到其去世。

如果当初幕僚不沉迷下棋,陈氏或许就不会死了,这个案子也会早点查清楚。所以说,为官者做事,切记要谨慎,你不在意的几句话,很可能就会让别人丢了性命。

还有,作为旁观者,在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不要乱猜,不要轻易发表**,因为这也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说不定,还会误导断案,害死别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