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 第56章 奸夫反手杀淫妇,世人皆称义 故事二十

在南方某地,有一位少年,就叫他张三郎吧(原故事人物无名,只以某甲称呼,此为代拟)。张三郎父母都是农夫,靠种地为生。

本来,父母让张三郎好好读书,但是张三郎实在不是读书的料,看书比挨揍还痛苦,父母打他骂他,他也还是这样。无奈之下,父母只好让他放弃读书,在家中帮忙种地。

但是,做老百姓也不容易,尤其是种田,又要耕地,又要播种,又要收割,身体不好根本吃不消。而张三郎身体瘦弱,年纪也不大,才十二岁,所以干了几次农活后,他就累哭了,再也不愿意做了。

父母心疼这孩子,只好给他另谋事情做。

张三郎有个叔叔,在城里开药铺,正好也在招伙计。于是,张三郎的父亲就带着张三郎,找到弟弟,让他帮忙带一下。叔叔手下正好缺人,又觉得侄子是自家人,就答应了。

最主要的是,叔叔没有孩子,所以他把张三郎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因此他对张三郎的要求很严格。

一开始,叔叔总是让张三郎多干活,那些伙计都下班了,张三郎却不能下班。即便下了班,他也要背一些药的名字,颜色、功效,与其他药物的搭配,出自哪本书,哪个医生的药方等等。

张三郎记忆力不错,很快他就学到了不少东西。

叔叔日常督促张三郎学习,也很少让他外出,偶尔出去玩,他也会问清楚,跟谁出去玩了,做了什么事,有没有温习功课等等。如果张三郎答不出来,叔叔就会揍他。因为叔叔知道,他这个年纪,学好很难,学坏很容易,不好好教育,以后就废了。

也正因如此,所以张三郎很怕这个叔叔,但他知道叔叔为自己好,所以不怨恨叔叔。

叔叔除了开药铺,没啥爱好,就是喜欢喝酒。每次想喝酒了,他就让张三郎去打酒。药铺的斜对面不远处,是一家屠户开的店,屠户不仅杀猪宰羊卖肉,还卖酒。所以,张三郎每次都到屠户家里打酒。

张三郎很秀气,皮肤白皙,年方十二三岁,是个帅小伙儿。屠户日常不在家,经常外出帮别人杀猪杀羊,所以家里都是妻子卖酒,

屠夫的妻子,下面我们就叫她屠妇吧。屠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娘子,一看张三郎白净,就很喜欢这个小伙儿,于是每次打酒,她就多给张三郎一些。当然了,她每次多打酒,也会告诉张三郎。

张三郎回家后,叔叔一看,同样的钱,侄子比自己之前打的酒要多,就很高兴,使劲夸他。

就这样,每次叔叔要喝酒,就让张三郎去打酒;而张三郎总是找屠妇去买酒,屠妇也总是会给他多打一些酒。

就这样,过去了六七年,张三郎已经十八岁了。

这一天,张三郎又去打酒,屠户不在家,屠妇就看着他说:三郎,你知道我为什么每次都给你打酒吗?

张三郎知道,但是不说。

屠妇又说:我是见你俊秀,是个帅郎君,喜欢你,所以每次都给你多打一些酒。你知道吗?

张三郎说:这个,我自然知道,我心里很感激大娘子。

屠妇忽然拉着张三郎的手,问道:既然知道,那你想怎么报答我呢?

张三郎羞红了脸,说:不知道怎么报答大娘子。

屠妇拉着张三郎的手,进了屋里,然后端来酒菜,与张三郎一起吃了,她一直劝张三郎喝酒,还不断撩拨着张三郎。张三郎看在眼里,动在心里。屠妇比他大不了几岁,模样也不错,之前就经常对张三郎抛媚眼,张三郎一直懂得。

吃饱了饭,喝了不少酒,屠妇早已经等不及了,拉着张三郎上了楼。

刚到屋里,迫不及待的屠妇就开始脱衣服,三下五除二,就已经一丝不挂了。张三郎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屠妇,顿时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屠妇却不管那么多,又过来帮张三郎脱衣服。张三郎一动不动,屠妇却已经咯咯笑了。

于是,在屠妇的引导下,两人颠鸾倒凤。

屠妇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张三郎又是初试**情,所以从那以后,两人只要有机会,就会在一起。而每次屠妇都会款待张三郎,然后**一番,再找机会让张三郎离开。

屠户经常外出,也没怀疑过妻子,所以他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头顶已经成了大草原。

很快,到了中秋节,店里放假,张三郎和伙计们都出去玩儿了。到外面游玩了一番后,天上下起了大雨,伙计们都纷纷回到店里,张三郎走得远,回来慢了一些,等到他回店里时,外面已经天黑,店铺已经关门。

张三郎想敲门进去,又怕叔叔问起,怪自己回来晚了,打骂自己。

正在犹豫的时候,对面屠妇在楼上,正好开了窗户,她看到了张三郎,发现周围没人,笑着冲他招手。

张三郎走近一些,问道:你家屠户在吗?

屠妇说:他不在,他出去买猪了,今晚估计是不回来了,你快来。

张三郎几天没和她鬼混了,这时候还挺想念,于是他就进了屠妇家中。两人一见面,又是老样子,天雷勾地火,**如烧,恨不得把屋子都点燃了。没想到,两人还没结束战斗,屠户回来了,他一直拍门,让老婆给他开门。

张三郎大骇,问道:这可怎么办?要是被他发现,我会被打死的!

屠妇很淡定,笑着说:没事没事,我有办法,保证他不会发现你。你随我到楼下,躲在门后面,到时候我开门,你就藏在一边,然后他进来的时候,我挡着你,那就从我身后离开,到了外面,他不会发现你的。

张三郎一听,不禁脱口而出:好啊你这蹄子,是不是以前也用这个办法,把姘头送出去过?当真是聪明至极啊!

屠妇笑了,并不否认,说:你以为呢?要不然你以为我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甭说他没发现,就算他怀疑我,他有张良计,我也有过墙梯。

说着屠妇和张三郎下楼了,到了院子里,屠妇一边给张三郎打手势,让他跟着自己,躲在门后,一边嘴里嘟囔着:来了来了,这么着急干什么?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大半夜的回来,真是折腾人!

屠户在外面听到了,连忙道歉:娘子,我,我,我这……这不是着急吗?嘿嘿。

屠妇开了门,靠在门边,张三郎正好在她后面,利用大门隐藏自己。屠户并不知道,他喝了不少酒,开了门就醉醺醺地进屋来了。屠妇关门转身,张三郎趁机到了外面,果然神不知鬼不觉,屠户并不知道他来过。

此时,夜深了,张三郎无处可去,想着如果敲门进去,叔叔肯定更生气,说不定会狠狠地打自己一顿。

无奈之下,他只在站在屋檐下面,一直等着。深夜天凉,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帽子丢在了屠妇家里,心中一惊,但想去拿也来不及了。

天快亮的时候,屠妇又在楼上开了窗户,巧了,她又看到了张三郎。她就问道:你还没进去吗?

张三郎苦笑,说:不敢进去。你家屠户没出去吗?

屠妇说:没有,他喝醉了酒,还在睡觉呢。

张三郎想到了自己的帽子,于是就想让屠妇把帽子拿给他。但是,路上正巧有人经过,他不好再说话,只好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比划了一下,意思是要帽子。

屠妇一看,似乎明白了什么,关上窗户进屋里去了。

没多会儿,屠妇又开了窗户。外面路上没人了,于是她又冲着张三郎招手,说道:三郎,快来啊。

张三郎看了看周围,确认没人,问道:你家屠户在,怎么能让我进去呢?

屠妇说:已经杀了啊!

张三郎大惊,声音不由自主变大了许多,说:你,你为何杀人?那可是你亲夫啊!

屠妇有些奇怪了,说:不是你让我杀了他吗?你怎么还问我呢?

张三郎快气死了,说:我什么时候让你杀人了啊!你这……你这也太狠了。

此时,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张三郎跑到对面,推开了门,一口气跑到楼上,一看屠户,果然已经死了。

张三郎转头问屠妇:你用什么杀了他?

屠妇说:用刀啊,就是他平时用的杀猪刀。

张三郎又问刀在哪里,屠妇说在床底下。张三郎一看,拿出了那把杀猪刀,然后恶狠狠地看着屠妇,说:他对你如此好,你竟然杀了他,一点伤心之意都没有。果然,天下最毒莫过于妇人之心。如此狠毒的女人,留你只会祸害更多人,我先杀了你!

说完后,张三郎一刀杀了屠妇。

杀了屠妇,他找到自己的帽子,然后下了楼,开了门,悄悄出去,径直回自己家去了。

父母问他,为何回来。张三郎说:中秋节嘛,我和伙计们一起出来玩,离叔叔店铺很远了,离家很近,所以回来看看。

父母许久没看到儿子了,很高兴,留儿子在家多过一阵子。

张三郎叔叔的药铺旁边,有一人,是皮匠,他一直很喜欢屠户的老婆,想着搞到手里,但没有机会。

天亮后,皮匠挑着担子出门,看到屠妇家门开了,觉得奇怪,就去她家里。进了屋,他就喊着屠户,但没人理他。

皮匠知道,昨天屠户出去了,不知道他回来。他还以为,家中只有屠妇一人在家,想着是个好机会,于是悄悄上楼。

结果,到了楼上屋里,皮匠发现,屠妇死在地上,屠户死在了床上,两条人命,血流满地。皮匠进来时,鞋子就踩在了血迹上。他吓得大叫一声,连忙跑回家去,钻在被窝里,不敢出来。

日上三竿的时候,邻居们发现,屠户没出来卖肉,屠妇也没有出去卖酒,家里门还开了,他们觉得奇怪。几个等着买酒买肉的人着急,于是到屋里去看,这才发现屠户夫妇都死了。大家相约一起,去官府报案。

官府来了人,顺着鞋印血迹,找到了皮匠。

县令大怒,把皮匠一顿拷打,皮匠实在扛不住了,只好自污,承认自己杀了人。于是,县令判皮匠死刑,择日处决。

几天后,张三郎回来了,伙计们赶紧告诉他,对面屠户屠妇死了,杀人者是皮匠,他被打了五十大板,还被大刑伺候,已经认罪了。

张三郎吃了一惊,说:你们说的是真是假?

众人都说:马上就要拉去菜市口砍头了,怎么可能有假呢?

张三郎叹了一口气,说:屠妇是我杀的,跟皮匠没关系啊!

叔叔一听,吓了一跳,连忙来捂着张三郎的嘴。张三郎拿开了叔叔的手,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屠妇确实是我杀的。你们等着,我现在就去认罪。

到了官府,张三郎把自己认识屠妇,屠妇勾搭自己私通,自己示意拿帽子屠妇理解错了,杀了屠户,而自己认为屠妇太狠毒,于是又杀了她等等,这些事情他都说了。他恳求县令,放过皮匠,惩罚自己。

县令听过后,居然忍不住赞叹一句:真是义士啊!

县令认为,屠妇多次私通他人,虽然是误解了张三郎的手势,杀了丈夫,但显然她早已有意,所以错还是在于屠妇。而张三郎虽然也与屠妇私通,但念在年幼无知,且能为屠户报仇,怒杀屠妇,其心可嘉,所以免其死罪。

写了文件后,县令上报,得到了许可。

张三郎感谢了县令,又拿出一些钱,给了皮匠,作为补偿。此后,他认真做事,依旧给叔叔打酒,后来接了叔叔的班,成家立业,还经常把自己的事说出来,劝诫他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