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 第62章 千年蝎子精 故事二十六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第62章 千年蝎子精 故事二十六

作者:幕与倾心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39:24 来源:书海阁

明末清初的时候,北方有一位制军(明清时期总督的别称),姓赵名达流,位高权重,深受许多人的尊敬和讨好。

不过,讲起来,赵达流没发迹的时候也挺惨。

赵达流自幼丧父,家里很穷,他对母亲很孝顺。因为少年时困顿,所以二十岁的时候,他还没能考功名,连个秀才都没考中。亲戚们都觉得,这孩子是丧门星,所以看到他都躲得远远的,不愿与他走近。

赵达流素来豁达,毫不介意,依旧我行我素。

这么一来,大家更看不起赵达流了,觉得他毫无志向,没有动力,不求上进,甚至都在背后说他无耻,讽刺他无能了。

赵达流曾以童子的身份,去考秀才,结果没考上,还被赶出考场了。无奈之下,赵达流只好回家。

途径一座古刹的时候,赵达流看到一个道士,朝天的鼻子,紫色的胡须,模样很是奇怪,也很丑陋,他浑身破烂,还很脏,随意坐在地上,显得很没有礼仪。赵达流看了一眼,也没觉得啥,继续赶路。

道士看到了赵达流,连忙起来施礼,笑着说:“贫道一直在这里等待贵人,等了许久才等来啊!”

赵达流一听,不知所措,仓促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

道士又开口了,说:“贫道姓万,道号蜕云,从峨嵋山游荡到此,一路上看到了许多人,但是论起富贵福泽,没有人比得上贵人你啊。因为你我有香火之缘分,所以贫道在此地等你。”

赵达流这些年都很落魄,又穷又没地位,一听这话,还以为道士在戏弄自己,笑着说:“小生平庸之辈,没想到有幸能让仙师如此顾盼,若真是如仙师所言,说明仙师精通相术,是不是?”

道士一听,回应道:“像姑布子卿那样的相术,我哪里会呢?不过,我平时看人一向很准,这倒是真的,无论他是否富贵,是否贤良,我一看便知,从没有错过。”

赵达流来了兴趣,问道:“那么,仙师可否给小生相一相呢?”

道士也不客气,掐指就算,过了一会儿才说:“贫道掐指一算,公子三年后开始走运,会考中秀才,再过五年,联捷登科第,能做官;一二年后,你会到蜀中视学,再过几年,你会升官,成为皇帝身边的人,再会出任监司,开藩成为封疆大吏,官至协办大学士。哦对了,将来你会娶一位贤妻,活到一百岁,子孙都富贵。”

看着赵达流一脸的不信,道士又说了一遍,让赵达流记住时间,看看日后是否准确。

赵达流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小生已经年过二十岁,依旧贫寒,老母想吃肉我都没钱买。我才去考童子试,却被赶出考场,唉!我已经不打算考功名了,准备借点钱去做生意了。”

道士急了,连忙摆手阻止,说:“千万不要做生意啊,千万不要,那样会毁了你的前程。如果你缺钱用,贫道倒是攒了一些钱,愿意帮你一些。”

说完后,道士从袖子里拿出一块黄金,送给赵达流,说:“愿你早日富贵,只要以后不要忘了贫道,那就是贫道之幸了。”

赵达流虽然缺钱,但为人正直,不肯接受。

道士看他不肯要金子,就说:“这样吧,这块金子,算是贫道借给你的,将来你有了钱,再还给我,这样总可以了吧?”

赵达流觉得可以,又问:“如果算是借仙师的钱,这个倒是可以接受,只是,既然是借钱,就得写个凭据。”

道士又阻止了赵达流,说:“要写什么凭据?你没听过古人说的话吗,君子券以口,小人券以手。君子不券不负,小人虽券亦负。如果是君子,口头上的话也是凭据,如果不是君子,即便用白纸黑字写下来又如何呢?如果是君子,不写凭据也会还钱,如果是小人,写了凭据他也不会换钱。所以说,还不还钱,在于个人,而不是在于凭据。”

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赵达流无法再反驳,于是接受了道士的金子。

接了金子后,赵达流又请教道士:“仙师,倘若以后我做了官,宦海风波多,我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道士想了很久,似乎在算赵达流的平生。算完后,他才说:“贫道刚才算了一下,你以后做官,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只是,某年月日的时候,会有意外。不过你放心,到时候贫道自然会来帮你,你不用担心。”

说完后,道士和赵达流施礼,离开了。

回家之后,赵达流还是不太信,他把道士对自己后面人生预测的话记了下来,等着以后验证。

靠着道士的金子,赵达流换了钱,买了米面和衣服等,因此母子二人得以吃饱穿暖,免了受冻挨饿的苦。

物质上有了保障,赵达流有时间安心读书、思考。果然,他三年后开始走运,考中了秀才,再过五年,又先后考中了举人、进士,皇帝封官,二年之后,他真的到蜀中视学(考察学务的官员),又过了几年,赵达流得以升官,成为皇帝身边的近侍,并出任监司,后来果然开藩,成为封疆大吏,官至粤东粤西两粤之地的总督。翻开当初记下的话,赵达流发现,果然和道士说得一模一样。

做了两粤之地总督之前,赵达流娶了妻子,妻子贤惠,相夫教子,照顾婆婆,无所不能。她给赵达流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九岁了,已经进入翰林院,二儿子刚成为童生,后来皇帝赐他为秀才,还允许他参见春试(明清两代,科举在春季或者秋季举行,称为春试和秋试)。

当时,赵达流母亲还健在,皇帝封她为诰命夫人,亲自派人用轿子抬着太夫人,游街看花,给天下人做榜样。

赵达流已经做了大官,奉养母亲,和妻子教育儿子,一家团聚,日子十分快活。他为官公正,两袖清风,百姓对他的口碑也非常好。

这一天,家人们正在说笑,门人来报:“有一位姓万的道士,自称蜕云道长,登门求见。”

赵达流大喜,知道当初的道士来了,他赶紧去开门迎接,拉着道士的手,说这些年的事情,互相问候了。

赵达流还说:“仙师的话,我还记在木板上,前面的事都应验了啊!只是,不知道仙师所言的意外,究竟是怎么回事?能说说吗?”

道士捻须笑着说:“既然前面的事都验证了,后面的事必然也不会有错。贫道所说的意外,应该就在明天,所以贫道才赶过来,正是为了大人啊!”

赵达流拿着那片木板,看着当初记下的话,发现道士所说的意外,正是在明天。这一下,他更加好奇了,催着问道士,到底有什么意外。

道士起初不肯说,看赵达流很急,都跪下磕头了,不得已,只好说:“大人,你前世在青城山学道,修行多年,道行很深。除了修行之外,大人还经常放生,只是后来脚滑,误踩死一只青蛙。所以,明日午时,会被雷击,了此宿孽。贫道之前和大人乃是同窗,一起学道,大人对贫道不错,所以贫道必须要报答大人,这才赶来。”

赵达流一听,吓到了,连忙请教如何躲避雷劫。

道士又笑了,说:“贫道前来,正是为此,大人不必惊慌,放宽心就行。请大人附耳过来,贫道传给大人躲避之法。”

赵达流凑了过去,一边听,一边点头。

次日早上,按照道士的话,赵达流穿着官服,捧着官印,正襟危坐在大堂中,他又叫来文武官员,一个个也都穿着官服,捧着官印,各自按照品级,顺序坐好。

此时,是中秋时节,秋高气爽,天空蔚蓝,万里无云。快中午的时候,天上出现了乌云,乌云越来越多,慢慢聚合在一起,很快,电闪雷鸣,狂风怒吼,暴雨倾盆,雷电连连,屋子上面的瓦片,都震动了。

赵达流心里还是害怕,所以虽然正襟危坐,但是面色不好看。那些文武官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个惴惴不安,如坐针毡。

众人正在不安呢,只见一个婢女忽然跑来了,她满头大汗,嘴里说:“糟糕,糟糕了,雷,雷击,雷击太夫人了,怎么办啊?”

赵达流是至孝之人,一听说母亲被雷击了,再也不管自己了,大哭一声,带着官印,让婢女带路,要去看望母亲。

那些文武官员看到后,也都跟在他后面,各自带着官印。

赵达流到了母亲的房间,一看老母正在和他的妻妾玩叶子戏呢,这一把她似乎赢了,笑嘻嘻的,几个妻妾故意逗老夫人开心,假意说输多了等等。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赵达流有些懵。

正在这时候,忽然一声炸雷响了,仿佛就在耳边一样,众人耳朵都耳鸣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恢复正常。

这时候,门人来报:“大堂被雷击了,里面的地陷进去一丈多深,有一个巨大的蝎子,比人还大,被雷击中,死在了地上。”

赵达流大惊,赶紧去找道士,但是道士已经不见了。

再看那个婢女,忽然晕倒在地,随后口吐白沫,醒来后,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好像什么也记不得了。

此时,空中传来一个声音:赵达流,道士乃是蝎子精所变,它想借你之福气,来躲避雷劫,可惜被天神识破,天神于是附体在婢女身上,骗你离开,最终还是劈死蝎子精。你若仔细想过,想一想道士的姓和道号,就知道了。

赵达流等人知道,这是雷神下凡了,他赶紧和官员们跪下磕头。

想了一下雷神的话,赵达流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万(繁体字是万)本意就是蝎子,因为能蜕壳,又成精了能乘云,所以叫蜕云。

不过,赵达流还是替蝎子精可惜,他能在几十年前,就算出来自己的一生,还算出来自己渡雷劫的日子,也确实了不起。只是,天生万物,有生有死,有人有鬼,有魔有神,有渡劫成功,就有渡劫不成功,一切或许都早已注定,所以蝎子精没能逃过雷劫。

其实,这个蝎子精很不容易,它已经修行了七千年,每修行一千年,尺寸长一尺半,如今它身体尺寸比人都大,足足有一丈长,六尺宽。劫数每五百年就有一次,显然他曾渡劫成功十几次了,确实很不容易。

只是,修行长生之术很难,修仙之路更难,蝎子精运气也不好,因此没能成功。

赵达流对蝎子精印象很好,又想到它曾鼓励自己,还出钱帮自己。于是,他亲自到郊外挖了一个大坑,为免吓到百姓,他晚上雇了牛车,把蝎子精的尸体运到郊外埋了。

后来,赵达流真的活到了一百岁,退休前官至协办大学士,子孙富贵,一切都被蝎子精算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