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明:我,开国王爷,带头反对分封制 > 第178章 对你有什么好处

老朱点头:“好。看在你跟了咱十几年的份上,咱就给你留一条全尸。”

他对二虎说:“来,传令下去,把这阉人勒死。诛其三族,抄家。给咱好好抄,特别是他那弟弟和弟弟的姻亲家。”

王公公和齐嬷嬷被拖了下去。

外面刚才领板子的人也被打完拖走了。

老朱叫人关上门,对朱柏抬了抬下巴:“说吧。你要杀的人杀了吗?”

朱柏咧嘴笑:“父皇母后英明自然不会放走一个奸人。”

老朱眯眼:“你的目的,不会就是杀这几个人吧。”

马皇后垂眼静静坐着,攥紧了手上的帕子。

其实她也好奇朱柏一定要留在这里看着王公公被抓的原因。

因为朱柏不会那么“好心”帮她整理内务,帮老朱铲除佞臣。

想来想去,多半是他想要趁这个机会跟老朱进言说她一个人抚育这么多皇子们照顾不过来,还是让皇子们多跟亲娘亲近才好。然后他就可以顺理成章承欢在胡顺妃膝下。

可惜这孩子还是太小,不明白老朱让她管理所有皇子,其实是为了限制妃子的权利。

不管朱柏怎么受宠,老朱也只会让她这个结发妻来做后宫最有权力的人!

要么,就是朱柏想向老朱推荐什么人接替王公公,好慢慢在后宫安插他的势力。

老朱也不会让他如愿。

朱柏歪头说:“儿臣总觉得,尚宝监好厉害,拿着所有玉玺,想盖哪儿盖哪儿。圣旨随便造。”

老朱摇头笑:“啧啧啧,都说你多厉害,其实还是个娃娃。你把咱想得太简单。”

朱标解释道:“圣旨的产生没有那么简单的。中书省或者六部提议。在父皇采纳后,口授给司礼监把圣旨记录下来,然后父皇写手谕,二虎大人拿着手谕去尚宝监取相应玉玺送来御书房,司礼监在他监督下在圣旨上盖章,再由司礼监把圣旨颁布下去。?”

老朱说:“听明白了没有?没有咱的手谕,别人拿不到玉玺。”

朱标说:“而且按官员品级不同,圣旨轴柄质地也有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布料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

朱柏说:“大哥说的这些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防伪,但是想要伪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司礼监秉笔太监若是跟尚宝监掌印太监勾结起来,可以假造父皇取玉玺手谕,再假造圣旨。”

唐朝圣旨是由中书省各人针对某件事情各自写一道初稿,写好由中书省最高长官在其中选一道写得最好的修饰润色,形成熟稿,然后送交给皇帝盖个章(皇帝可以用红笔修改,但他理论上没有直接否决的权力),然后再交给门下省审查盖章,最后再交给尚书省执行。

也就是说,写圣旨的没权利盖章。

盖章的没权利拟圣旨。

执行的又是另外一拨人。

而且要中书,门下,皇帝三个人盖章才有效。

除非能完全掌控三个部门,不然一个人做不出圣旨。

老朱建立大明以后,直接把门下省废了,中书省可以上折子建议,但是再没有写圣旨的权利。

一句话,就是君权压倒了臣权。

老朱把所有权利攥在自己手里,却没有花心思来防伪。

殊不知,这样权力集中,倒是方便了那些奸臣为所欲为。

等他死了,后代一代不如一代,应该皇帝掌握的君权全都落入阉党或者大臣手里。

老朱一愣,垂眼沉思。

朱柏这么说,也没错。

如今咱身体强壮,耳清目明还好。

可若是有一天咱卧床不起,不省人事,难保尚宝监和司礼监不会联合起来假传圣旨。

到时候谁接班做皇帝,可就不是咱说了算了。

还有,敕符和将军印信,这些都是可以调动全**队的重要东西。

连同假圣旨一道拿出去,就会天下大乱。

秦始皇不就是被一个太监和大臣摆了一道么?

老朱越想心越沉,跟朱标交换了个若有所思的眼神,问朱柏:“你觉得如何才好。”

朱柏说:“儿臣在想,就连官家银庄的银票。房契地契都要费些心思做防伪。圣旨如此重要,要想个特殊防伪标记才行。自父皇建立大明以来,每道圣旨都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所以奉字上做防伪。比如可以在两侧绣翻飞的银色巨龙,然后在最右端,也就是圣旨开头第一个字的位置杂绣云纹和‘奉’字。绣法技巧只能由宫中礼官两三人掌握。空白圣旨做出来后,严格计数,由父皇信得过的另外一人保管。等于就加了一道关卡。有人想要伪造,先要能拿到空白圣旨才行。”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效仿唐朝,权力分散。

但是,他不会作死地跟老朱提这个。

其实不管怎么防护,如果坐在皇位上那个人没有能力,最后皇权还是会被人以各种方式抢走。

老朱连连点头:“这个可以。着礼部即刻去办。”

朱柏又说:“太子殿下跟随父皇已经在御书房看奏折几年了,去年至今又一连办了几件民心所向,群臣拥戴的大事,前些日子独自批奏折,处理得也让父皇很满意。儿臣认为如今正是让太子殿下监国的好时机。”

马皇后都惊讶地抬头瞥了朱柏一眼。

朱标也很紧张。

朱柏说的没错,在御书房里看奏折,只是帮老朱过过眼,他不曾真正独立处理国事。

说他不想独立,是假的。

他已经二十好几了,若是在寻常百姓家也要开始管家了。

老朱垂眼坐了会儿:“咱好好想想,是该慢慢让标儿独立处理国事了,但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太着急。”

上次他生病,算是让朱标小试牛刀。朱标只能算勉强合格。

如今他也想知道朱标到底有没有能力和魄力跟中书省,刘伯温,那帮子言官和狡诈懒惰的群臣周旋。

老朱这等于是同意了。

朱柏忙说:“父皇英明。”

老朱眯眼望着他:“说来说去,都是朝堂的事,咱看不出来,你干这些对你有什么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