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明:我,开国王爷,带头反对分封制 > 第185章 最后都是朱柏拿主意

曾秉正、宋濂和李希颜都是中立人士,且有刚正不阿名声。

谁敢徇私舞弊,他们三人定会以命相抗。

选他们三,老朱绝对没有意见。

而且曾秉正也是新任通政司。万一有什么问题,他直接上老朱那里告状去。

宋濂和李希颜则是名儒,让他们坐镇,朝野上下都没有话说,还能提高科举的名声。

这三人一来,等于就把吕本、刘伯温和邓镇的权利都削弱了。

然后朱柏看了朱标一眼。

朱标点头:“甚好。”

然后朱柏就在后面写了个同意,画了他自己鬼画桃符一般的名字。

其实,最后等于是这两兄弟把名单定了,而且拿主意的是朱柏。

前面大人们吵吵那么久,屁用没有!

刘伯温气到胸口闷。

李善长气得暗暗咬手指。

老朱奸猾啊,搞个“湘王监督”,等于给他们上了个“紧箍咒”。

有朱柏在,谁也别想蹦跶太高!

-----

朱标这个名单送上去,老朱一看字迹就知道,前面三个是文官们争吵的结果,后面是朱柏自己加的。

因为朱柏的字实在是……

老朱批了个准,加了个应天乡试主考官为陈南宾,北平乡试主考官为陶凯。

这两人也素有清廉,公正的名声。

然后老朱苦口婆心劝了朱柏一刻钟,要他好好练字。

朱柏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等老朱停下来,才苦着脸回答:“写字好无趣。”

老朱气结:“不下苦功夫,啥事也做不好。咱做了皇帝,还要练字,就你个逆子,整天偷懒。”

朱柏一脸叛逆杵着,不出声。

老朱干咳了一声:“这个科举,你可还有什么话说。趁着咱没把圣旨发下去赶紧说。”

朱柏坏坏一笑:“父皇想让儿臣出主意可以,但是要答应一年之内不能再逼儿臣练字。”

朱标想笑,怕朱柏撒泼,只能忍着。

老朱冲朱柏抬了抬下巴:“你说。你说得好,一条免一个月。”

朱柏:“科举断了那么多年,一下要重开,怕是很多偏远地方不能通达圣意。所以,儿臣觉得,要做点准备工作。第一,即刻开官学,把有才学的学生聚拢到一起,也好进行考前培训。告诉他们考试规则、顺序,答题要领。以免有些人才因为不懂这些,而错失良机。而且官学还能初筛一下这些人。”

老朱说:“这个可以有。咱就一个月不念叨你。”

朱柏说;“要派个能说会道,而且有威望的人,下去宣传一下参加官学,参加科举的好处,比如上朝做官光宗耀祖。江南学子多有才,可是家中也都很富庶。要是不宣传,督促,这些人可能安于现状,不愿意报效朝廷。同样的对于考中状元的人,要大肆宣传,重重嘉奖乡里和家中,立牌坊。加深之前的宣传效果。”

老朱点头:“不错,这个好。两个月。”

朱柏兴奋起来:“地方州府还要资助本地学子。因为来应天考试,路途遥远,路费不少。不是每个家里都能负担得起的。”

老朱点头:“不错不错,那咱就三个月都不念叨你练字的事了。”

朱柏又说:“还有,儿臣建议不要光考诗赋,策论,也要扩大人才选拔类别。比如精通大明律和案件侦办的,以后可以去大理寺,算术和经济学厉害的,去户部管赋税经济。唐朝科举就有秀才、明经、明法、明字、明算,武举这么多类别。”

老朱说:“这个建议是好的,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先把通晓经书子集的人招进来,再想别的。标儿啊。这三个建议,你去拟旨。这个考试年龄还要规定一下,十五以上吧。要求已读四书五经的人,方许入官学。”

朱标拱手:“是。”

朱柏知道争辩也没有用,因为老朱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眼界,便说:“行吧,那也免了三个月了。”

老朱对朱标使了个眼色。

朱标对朱柏说:“十二弟,你这个字真的要练一下了。”

朱柏脸上还顶着他自己写的字,真的是一言难尽……

朱柏脸又皱得像个苦瓜:“刚刚不是说好了……”

老朱翻白眼:“咱只答应咱不念叨,没说你大哥不能。长兄若父,这三个月,就让你大哥来替咱监督你。”

朱标微笑点头:“十二弟,每天三篇字。”

朱柏:“大哥啊,你也跟着父皇学坏了。”

老朱不理他,问朱标:“下去宣传的这个人选谁好?”

朱标说:“十二弟就挺好,反正他能说会道,而且也要下去巡查官牙所,顺便就把这事办了。”

老朱点头:“是,他确实是最佳人选,就是太小了……”

之前一次出去,他差点被人掳走,咱实在不放心。

朱柏低头玩着自己的腰带,压抑着兴奋。

其实他很想去!!

总待在应天,他的计划怎么布局?怎么实现?

可是他不能表现出来,让老朱察觉,不然老朱会起疑不让他去了。

朱标迟疑了一下:“张玉大人带两百兵马司精兵,加上富贵公公带内侍高手十人贴身保护,再命沿途卫所,在外圈保护,应该不怕了吧。”

朱柏立刻说:“卫所就不必了。儿臣不想太兴师动众。再说要是两百多个精兵没办法保护我一个,说出去叫人笑话我大明。”

老朱想了想说:“嗯,等咱再好好考虑一下。反正要举行科举也要两三年才能考完一次。不着急这一时,先把主考和规则定好。”

朱柏:“让儿臣去哪里都行,只要不叫儿臣练字背书。”

老朱瞬间恼了,咬牙:“就算你去天涯海角,也得给咱把文房四宝和四书五经带上。每日写三篇字,背诵半本书。回了宫,咱要一起算账。”

朱柏歪头:啧,好好的,怎么还恼了呢。

-----

此次科举的细则一公布,李善长家就被踏破了门槛。

这几年“察举贤才”虽然依旧在进行。

可是每回举荐的名单交上去,就没有下文了。

老朱明显就不打算用这些人。

吏部选人,也要老朱点头。

如今想再入仕为官,真是难上加难。

开了科举就不同了。

只要是开了新路子,就有办法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