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明:我,开国王爷,带头反对分封制 > 第219章 知县排排坐

大明:我,开国王爷,带头反对分封制 第219章 知县排排坐

作者:文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3:56:42 来源:书海阁

朱柏冲孙用和王千户一笑:“两位大人有什么意见。”

王千户旁观这么久,猜朱标是知道他和王老爷的关系,哪还敢反对,忙拱手:“微臣听凭殿下差遣,不敢推辞。”

孙用:“殿下英明神武,真是让微臣惊叹。”

朱柏说:“行,那这件事就你们两位大人和涂牙长,领着各位老爷们去办吧。”

朱柏又转头交代涂牙长:“李老爷和王老爷出多少,我们官牙局就出多少。不能让他们吃亏。其他看各位老爷的自愿,不够的由常州知府来出。”

然后众人在心里暗叫:最不吃亏的就是你了。你攥着整个全国的牙行,用全国的运河,只肯出一户的银子。

朱柏淡淡一笑又补了一句:“毕竟我们官牙局不只是要参与疏通这一段,还有苏州,杭州的运河也要参与。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小数怕长计。”

其他人一想,也是,便再不敢有任何怨愤。

其实朱柏肯多说这两句话,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心甘情愿配合,涂牙长以后好办事。

上午朱柏喝个茶开个会就解决了运河疏通的问题,下午召集知县们开会又会有什么大事发生呢。

孙用忽然有了几分期盼。

李老爷立刻写信叫人快马加鞭送给李善长,把这件事情说了说。

李善长立刻回信:“配合!必须配合,但是你要想办法拿到最多漕运和官牙局的优惠。”

-----

这会儿,常州府下辖五个县:武进县(附郭)、无锡县、宜兴县、江阴县、靖江县。

各个知县一大早就从县城里骑马出发,中午都陆陆续续赶到了常州城。

朱柏很人性的叫官牙局送了饭来,解决了各位知县的午饭。

就算是七品芝麻官,那不也是帮他爹干活的人吗?

总不能叫人饿着肚子。

为了让各位知县当天能赶回去,略作休整,朱柏就在知府的大堂上,组织开会。

常州城的百姓听说所有县官都来开会,真是盘古开天第一回,闻所未闻,于是又都聚集到知府衙门门口开会。

朱柏没想到这么多人看热闹。

实在是太吵了,朱柏叫人把门关上,转到了后面的院子里。

明朝的制度,老朱发了月奉之后,就连官服都是当官的自己解决。

所以有些知县的服装簇新漂亮,有些陈旧暗淡,布料颜色还略有差别。

知县们个个风尘仆仆。

从朱柏这个角度看上去,真是五花八门,像个杂牌军。

知府这里没有那么多凳子,叫人搬了五个小板凳给知县们坐下。

这会知县们坐在小板凳上,把手放在膝盖上,像幼儿园等着老师发水果的孩子。

朱柏想笑,又怕知县们不好意思,只能干咳了一声:“各位大人不要紧张。今天本王叫大家来,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下开办县学的问题。”

知县们低头不说话。

老朱不地道,发这么点俸禄,不给贪,还想让他们出钱开学校,选人才。

知县的地位不高,事情却很多,每年收赋税,抗灾救灾,搞漕运,有时候还要征徭役。

以前收赋税的时候还能克扣点,现在都改收现银,连“踢斗”什么的都用不上了。

本来勉强填饱肚子,要是再开办县学,就真的是要卖儿鬻女了。

这个官做得还有什么意思?

要不是老朱喜欢杀人。被任命了不老老实实做,搞不好就被杀头,他们早辞职了。

院子里又是死一般的寂静。

墙外面百姓的喧闹声却格外清晰。

“听说是湘王来巡视啊。”

“这个湘王才**岁,巡视个什么?”

“这不是把知县老爷们都叫进去陪他过家家了吗?等下玩够了,就会放他们出来了。”

“知县老爷们真可怜,一大早的赶来,就为了陪个孩子玩。”

知县们个个暗暗叫苦不迭。

这帮人吃饱了撑了,倒是说闲话说得高兴。

虽然也是实话,可是不能直说啊。

不然等下“小阎王”恼羞成怒,一人给他们二十板子才放他们走,怎么是好?

朱柏叹气:“唉,本王知道,本王年纪小,有些事情阅历浅。各位都是朝廷肱股之臣,科举选人又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所以还请各位多出主意,有什么难处也请直说。这个县学要是耽误了,到时候乡试一开,没有秀才来应考,”

常州属于应天府管辖,到时候常州去应天参加乡试的人至少要一百个人。

要是没有那么多人,老朱一看就知道。

怪罪下来,常州知府和这五个知县,谁也别想跑。

无锡知县小声说:“有钱读书的大多是商户。”

坏就坏在这一片是江南富庶之地。

当官俸禄那么低,风险那么大,为什么还非要死命读书,考科举呢?

再说,科举停了这么久,忽然又开,谁知道老朱会不会考到一半不考了。

有那工夫陪老朱玩,还不如抓紧时间赚点银子。

朱柏点头:“这个是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在句容县和金坛县也一样存在。

在现实利益权衡面前,谈理想,谈抱负都是空话。

老朱建朝之后,好多人都是被逼着做官的。

当然,也有人不肯屈服,最后被弄死了。

可不能总这么干。

朱柏那昨天跟那两个知县说的法子跟这些知县说了说。

江阴知县回答:“此法甚妙,只是这个法子只能用来解决寒门子弟读书问题,做不到鼓励富庶之家的男子来参加科举。其实本县的子弟如果真的想来读县学,就算是收钱,他们也会来。”

朱柏说:“也有办法的。知府大人组织每三个月县学所有学生到府衙来考试一次。结果张榜表扬,前三名给县里送奖牌和奖状,算各位的政绩。如果光奖牌和奖状还不行,常州官牙局出银子奖励前三名。来点彩头,大家自然就有兴趣了。要是考上秀才,没有特殊原因不去参加乡试,那就收回一切奖励。”

比如已经在家读了私塾的,不愿来上县学也不怕,还减轻了县里的负担。

但是考试,一定要参加。

等考上举人,就不是说想不去当官就不去了。

那是朝廷委派,必须得去,不然就是抗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