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明:我,开国王爷,带头反对分封制 > 第266章 李善长下台

大明:我,开国王爷,带头反对分封制 第266章 李善长下台

作者:文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3:56:42 来源:书海阁

那两个书童说,夜里有人在窗外说这几日不管国子监的夫子们写了什么都记下来,然后从李府后门门缝里塞进去,就给他们每人二百两银子。

他们以为是没能进国子监的人想学习,也不知道那是试题。

朱柏微微皱眉: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跟那个倒霉的中城兵马司都指挥兰田说的套路好像。

怎么感觉都是有人在陷害李善长。

关键李善长已经浑身都是屎,在乎多这一点……

他都感觉到了,老朱不可能没注意到。

老朱对于他们说的“不知道是试题的鬼话”压根就不信。

如果是真的,这种人也是蠢到该死。

他挥了挥手对二虎说:“判他们一个偷盗罪,发配北疆,拉下去吧。”

杀人动静太大,这事又必须低调处理。

反正发配也比死舒坦不了。

老朱又把六个考官叫了进来:“邓镇,这一次,你虽不曾徇私舞弊,可是你既然知道李善长有这个心思,就应该早早报上来。这次科举的会试,你就不要参加出题阅卷了。这一次咱也不追究你们六位的责任了,不过若是再有相似事情发生,绝不轻饶。”

六位考官,忙跪下谢恩。

老朱又说:“刘伯温,你补上邓镇,辅助陈南宾继续完成乡试的阅卷和录取。乡试前三,必须得到余下五位的其中四位以上的同意。前十的卷子,你们选出来后,拿来给咱看看。”

五位大人,重新把答卷的箱子封起来带走了。

老朱这才把李善长叫了进来。

这会儿御书房只留下了朱柏、朱标。

李善长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进来就跪下了:“臣冤枉,不知道为何有人会陷害臣。”

老朱定定看着他,眼里带着纠结后的决心:“百室,咱说过。只要不是谋反的罪,咱都不会跟你计较,不过你不能待在朝堂了,回家养老吧。”

李善长忽然明白了:其实这件事是真是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胡惟庸的当左丞相当得好,看着很老实忠厚,说话又好听,又有能力又对朱标和老朱忠心。

老朱已经不需要李善长这个“援军”了。

这一次,他是真的要跟权力中心永别了。

李善长匍匐在地上,颤声说:“谢皇上。”

老朱说:“你也帮咱了很多,最后还有什么要求吗?”

李善长想了想,说:“皇上,若是只设胡惟庸一人,恐他独大,建议还是任汪广洋为右丞相。并以右为大,好平衡胡惟庸的权力,观察他几年。如果胡惟庸忠心不二,皇上再提拔他也来得及。”

朱柏暗暗感叹:其实李善长还真的是不蠢。他选择在这个时候说此事,绝对是最明智的。胡惟庸是李善长提拔的,如果不防备胡惟庸,到时候胡惟庸犯了错,就会连累李善长连累他。而且老朱要是对李善长还有情义,就算李善长自己不提要求,老朱也不会亏待他。

如果已经圣恩无存,李善长再跟老朱要什么,不但得不到,还会让老朱更加厌恶,得不偿失。

老朱十分意外和感动。

他没有想到这个奸猾了半辈子,占了他半辈子便宜的老伙计,最后一个要求却是在为朝政出谋划策,在为他着想。

回望当年,李善长也是提了不少好计谋,给了他很大支持的。

不然他也不会夸奖李善长于他,就像萧何于刘邦。

老朱沉默了片刻点头:“行,咱就采纳你最后的意见。你安心回家养老吧。”

李善长重重磕了个头:“谢皇上。皇上保重,切莫太辛苦。”

然后他起身退了出去,便再没有回头。

老朱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涌上几丝哀伤和不舍。

朱柏知道,老朱这是在借题发挥,替朱标扫清道路。

毕竟朱标这半年的朝政处理得还不错,接班的事情也该慢慢提上日程了。

朱标也看明白了,对老朱行礼,小声说:“谢谢父皇。”

老朱微微点头:“嗯。”

老朱这表情显得格外苍老,让朱柏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

他勉强笑了笑:“父皇不必生气,这几份卷子就算最后没被儿臣揪出来,也过不了乡试的。实在是写得太差了。”

老朱瞥了他一眼:“呵呵,就这样的人,字都写得比你好。咱就问你好意思吗?”

朱柏苦着脸:“骂人不揭短。儿臣还想着安慰父皇呢。”

老朱忍不住笑了:“逆子。你这回算是又立了功了。还好这一次乡试泄题就被发现了,不然等会试泄题才被看出来,那才是真的麻烦了。”

朱标也冲朱柏拱手:“多谢十二弟。”

老朱乜斜着朱柏:“你说说看,就你肚子里那几点墨水,是怎么看出来他们的异样的。”

朱柏叹了一口气:“唉,他们这就是典型地有答案抄都能抄错。那不是跟儿臣被夫子考察的时候一样一样的吗。”

老朱大笑:“活该,谁叫你不好好学。”

朱标说:“啊,对了,之前叫各承宣布政司做地图册,如今已经交上来,等着勘验校订汇总。”

朱柏立刻说:“诶,父皇,您答应过儿臣,让儿臣做简易版的地图册的。”

老朱冷笑:“一有钱赚,你就跑得比谁都积极。”

朱柏说:“儿臣需要跟父皇要几个人。”

老朱:“别想了,咱还想跟你要人呢。”

-----

李善长上折子告老还乡。

老朱准了。

跟上一次一样,连虚情假意的挽留都没有。

不过老朱赏赐了李善长许多金银和家乡的田地,也算是对得起李善长了。

老朱同时任命广东参政汪广洋为右丞相,中书省若有事决断不下,由汪广洋拿主意。

等于就是在胡惟庸上面又加了一个人。

老朱宣布在会试考官的名单里去掉邓镇,还成立了一个翰林院,专门负责和管理科举考试。翰林院设主考官和副考官,主考官负责出题和阅卷,副考官负责监察主考官的行为,防止主考官作弊。

考官的任命和调动都需要经过老朱的批准,从而确保考官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这个举动是在告诉所有人:从现在开始,科举肯定会一直办下去。

这两件事对刘伯温他们而言都是天大的喜事。

所以散了朝,刘伯温等言官弹冠相庆。

朱柏脸上却没有半点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