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殃及池鱼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二百九十三章 殃及池鱼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02:45 来源:书海阁

苏茂相其实对于崇祯皇帝提出来的这点儿刑罚力度根本就看不上眼。

就算是崇祯皇帝提出来的这些刑罚加在一起,民间该割的还是割,该切的还是切,只要有混进宫来当太监的一丝希望,就绝无可能杜绝的可能。

但是崇祯皇帝既然提出了这么高的刑罚,在开始被严格执行的一段时间内,肯定是有点儿作用的。

至于以后,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罢。

其实说起来,像崇祯皇帝这样喜欢看小说的程序猿是非常痛恨太监的。

虽然说后世的中关村已经成了挨踢人员的聚集地,新中国也没有了太监这一伟大的职业。

但是!

在着名的穿越者培训基地,某点中文网,一代代的太监简直是层出不穷。

最可恨的是被称为五青五白五黄五太监之中的五大太监。

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太监一大堆横行其中,每每挖坑不填,甚至于有一些**大的家伙,上架精品的时候就切了!

可以说,某点简直就是新世纪的中官村,让人恨的牙根痒痒。

但是在大明来说,又离不了太监这种人。

毕竟大明的太监再怎么坏,再怎么的嚣张跋扈,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忠于皇帝。

这些太监之中,比较着名的例如郑和,王振,刘谨,汪直,魏忠贤,哪个都是如此。

好点儿的郑和算是名垂千古,坏点儿的比如刘谨汪直魏忠贤之辈,哪一个不是一张纸条就给宰了。

对比老刘家搞出来的十常侍还有老李家那些动不动就废立皇帝的太监们来说,老朱家的太监简直就是乖的像猫儿一样。

但是再牛逼的猫儿遇到了哈士奇一般的文官也得跪。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社会我哈哥,狗怂话还多,打架没赢过,吵加没输过。

在崇祯皇帝看来,太监就像猫儿一般仗着主人的宠爱可能横行一时,但是唯有二哈才能纵横生生世世。

反正太监的事儿也就只能先这么着了,至于说提升一下太监的待遇什么的,崇祯皇帝表示目前不考虑这事儿。

放出宫外一批宫女的事儿,也是由皇后看着办就行了,也用不着拿到朝堂上来讨论。

至于说官配给卫所士卒什么的,这事后边再找英国公他们商议下就好。

但是在崇祯皇帝看来,满朝堂的大臣们既然已经拿了自己家的工资,那努力干活就是应该的,否则就是怠工。

见不得自己家员工偷懒的崇祯皇帝干脆问道:“之前朕让户部和太医院、锦衣卫联手去查实京城及周边的女子婚育情况,如今可有结果?”

户部尚书郭允厚听到崇祯皇帝问话,便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已经派人核查了京城及下辖辖大兴、宛平二县,周边昌平、良乡等二十余个州县。”

崇祯皇帝一听郭允厚已经把事情给查完了,便饶有兴致的问道:“结果呢?”

郭允厚躬身道:“启奏陛下,情况比臣想象之中的还要糟糕一些。

天启七年,京城及周边诸州县共出嫁女子二千三百余,崇祯元年即生育者一千七百余。

其中一千二百余人为十四岁出嫁,二百余人为十六岁出嫁,二百余人为十七岁出嫁,余者大部分为十三岁,极少一部分年满十八。”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开口道:“那就是说,大部分都是十五岁便生儿育女了?”

郭允厚的身子连直都没敢直,只是接着躬身道:“回陛下,正是如此。其中因难产而死者多达百余人,多为十三岁出嫁者。奶水不足者千余人,产后落病者亦有千余之数。

后来臣去请教了太医院院正与太医院中的阴科、哑科的御医,发现情况确实如陛下所言,凡年不足十八岁者,其骨骼未定,气血不盈,生儿育女,实有莫大之风险。”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开口道:“每出嫁九人,便有一不足十八岁的女子因难产而死,那就是说,满十八岁才出嫁的,难产而死的很少?”

郭允厚躬身应道:“是。”

崇祯皇帝道:“朕有意更改大明律,凡女子未满十八岁者不得出嫁,诸位爱卿怎么看?”

温体仁早就知道崇祯皇帝想说些什么,当下便出班道:“陛下圣明,臣附议。”

原本崇祯皇帝以为这事儿也就这样了,毕竟这是好事儿不是?

只是二哈毕竟是二哈,谁也想不到他们的在想些什么。但是二哈的智商有些时候也是会解除封印的,比如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

比如御史郑焕闻就不认为这是好事儿,出班后躬身道:“启奏陛下,臣反对。”

见崇祯皇帝等着自己继续说下去,郑焕闻便接着说道:“陛下,大明律乃太祖高皇帝所定,不可轻动,此其一也。

民间向来便认为女子十三天葵至后可以嫁娶,若陛下强行规定不满十八岁者不得出嫁,此扰民之政也。

其三,民间女子嫁娶较早,实在是有不得已之苦衷。”

见崇祯皇帝依然没有话说,郑焕闻便接着道:“若是百姓家中生育四五个子女,抚养上未免为难了些。若是早早的将女儿嫁了出去,便可以减轻一份负担,故而早些嫁女,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前边两条,崇祯皇帝只当这御史言官脑袋又抽抽了,想要搏个清名什么的。

都已经准备好杀人的崇祯皇帝却不防这家伙居然说出了第三条理由,而且自己还反驳不得。

别说是大明了,哪怕是后世,一家生几个的情况也很常见,尤其是生不出儿子的那些家庭,更是卯足了劲的生。

若说是后世的建国初其,禀着太祖的人多力量大思想,尤其是防备着在世界核平之后还有足够的人口来恢复国力,那么可劲生,生的多了有奖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但是在世界没有核平反而相对的和平了之后,还是有人想着多生一些。

尤其是那些生不出儿子的,更是卯足了劲的生,生一个不是儿子就再生一个。

生的越多,抚养孩子带来的压力就越大,也就有了越生越穷这么个说法。

后世尚且如此,更别提此时的大明了——尤其是崇祯皇帝还下过旨意,生的多的有赏赐,官府还给出一部分的抚养费。

有这种好事儿,再加上晚上本身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那还不可劲的造小人儿?

但是越生越穷这个定律不只是后世有,大明也一样存在。

等到最小的娃子生出来之后一瞅,坏了,养活不起了。官府给的钱也不够了。

本来正在头疼的时候发现比较大的儿子已经可以下地干活了,女儿可以出嫁了——这解决方法不就有了么。

大点的儿子下地干活去,至于女儿,嫁出去之后就是婆家的人了,不会再吃自己家的粮食了,而且还能换一笔彩礼缓解一下压力。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大家伙儿便一股脑的选择了早点儿把女儿嫁出去。

崇祯皇帝觉得这事儿不能这么办。

早早的嫁出去没问题,而且还都是合法的萝莉,若是放在后世,那些找不到老婆的单身狗们一定会高兴的吐舌头。

但是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生孩子就像是去鬼门关上走遭的情况下,早早嫁出去的女孩子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就是一种损失。

如果她们十八岁之后再嫁人,那么生孩子难产的机率就会小的多,这一点从郭允厚统计的数据上就能看出来。

难产的机率小,人口增加的速度就快。

人口增多了之后,崇祯皇帝的赋税就能收的更多,也会有更多的男丁去替崇祯皇帝打仗。

打仗的人多了,在现在这种人多力量大的时代就意味着更多的地盘和更多的税收。

这简直就是一种良性的循环,直到占领了全天下,再没有土地能跟得上大明的人口增加速度为止,到时候就该是崩盘了。

但是崇祯皇帝现在需要考虑这种崩盘的问题吗?

远了不用说,光是辽东的建奴,北边草原上的鞑子,南边的猴子,西边的三哥,这些渣渣们清理掉之后空出来的地盘,就足以让大明在崇祯皇帝驾崩之前不用考虑这些问题。

至于郑焕闻提出来的前两点,连照送的王安石都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话,穿越者程序猿皇帝更不会在乎什么天变祖宗人言一类的玩意。

更何况这祖宗还是朱由检的祖宗,未必就是他朱晓松的祖宗。

大明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御史郑焕闻所提出来的第三点,百姓们因为生的多而压力力,结果养不起了,所以才早早的嫁女儿这一点。

崇祯皇帝还是打算强制性的制定不满十八岁不得出嫁这一点的律法,但是又不能这么简单粗暴的来,总得有个解决方法才是。

虽然后世总有些人说阅片无数还是简单粗暴来得刺激,但是政治这事儿却不是这么来的。

杀个人头滚滚的也不怕的是针对于二哈们来说的,但是对于百姓,这种事儿还是谨慎点的好——真正能做到改朝换代的,就是这些百姓。

见崇祯皇帝的目光又投向了自己,温体仁明显感觉到压力山大。

刚才就是自己跳出来先赞成崇祯皇帝的,结果转眼间就被一个御史给打脸了。

而且看样子,崇祯皇帝也觉得这位御史打的好,打的漂亮——现在不就把锅扔给自己,让自己提出个解决方法来了么。

温体仁沉吟了半晌后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应当赏罚并重。

若是女子年满十八岁出嫁,可以给予一定的赏赐,不满十八岁者,却是需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另外,民间舆论尚需引导,使之认识到女子不满十八岁出嫁的危害之处。”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

温体仁提出的确实是个解决办法。

但是罚好办,赏怎么赏?赏个虚名的话屁用没有,赏钱倒是实在了。可是这钱谁出?

是国库出,还是内帑出?国库的钱是大明的,内帑的钱可就是自己的了。

想了想,基于大明也是自己的这么个想法,崇祯皇帝便开口道:“既然如此,凡是年满十八岁出嫁者,由各地官府给予一定的赏赐,具体赏赐多少,内阁与户部好生商议一番后再报给朕知晓便可。至于处罚么,凡是女子不满十八岁出嫁者,其赋两算。

另外,各地官府也需要做好引导,使百姓们知道过早的婚育的害处。总归是为人父母的,想必也都会心疼自己的女儿。”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加了一句:“王承恩,拟诏,凡宗室女子,未满十八岁者,不得出嫁,违者夺其女子封号,罚万金。

有爵位在身者,女子不满十八岁出嫁,罚千金,降爵一等。”

崇祯皇帝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

说是有人想要推广什么庄稼来着,但是百姓们都不愿意种。

聪明的县令就把那片庄稼给派衙役保护起来,宣扬说是谁偷就重罚,但是派去保护庄稼的衙役们却不尽责,让百姓们总是找到机会去偷种子。

最后的结果达到了县令想要的结果,向百姓推广没有用,让百姓去偷的效果却是好的出乎意料。

崇祯的这种玩法基本上就是把这个县令的做法给改头换面玩了一遍。

民间一旦发现上层的宗室们开始制定这么一条女子必须十八岁才能出嫁的规则,好奇之下,往往会有人自发的跟随。

崇祯皇帝的旨意一出,满朝的勋贵们都是感觉胯下一疼。

这才是真正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崇祯皇帝想要更改民间嫁娶的年龄,结果自己这些人也跟着倒了霉,许多原本已经写好了婚期的,这下子就得改一改了。

好在有崇祯皇帝的旨意在前,就算是更改了婚期,想必也不会闹出什么问题来。

崇祯皇帝装完逼就跑的性子再一次的展露无遗——等到问题大部的解决完之后,崇祯皇帝又跑到了皇家学院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