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带沟里去了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带沟里去了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02:45 来源:书海阁

崇祯皇帝最后一句彼其娘之可是一点儿没客气。

哪怕是自己听说过宋应星这个名字又能怎么样,朕是皇帝,你再牛逼还不是得乖乖给老子办事儿。

不老实的话,大不了就把你给埋喽。

让你丫的跟朕得瑟。

抱着宁德起身后拍了拍宋应星的肩膀之后,崇祯皇帝才意味深长的道:“好好读书,好好钻研,学术是没有国界的,可是研究学术的人是有着国界和民族之分的。”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便抱着宁德长公主与周皇后一起离开了酒楼。

只是走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突然想起来这个叫宋应星的家伙到底是何方神圣。

写那本《天工开物》的!

麻卖批,你丫不早说你这么牛,你早说,朕咋的也得换个态度,不能这么直接怼你不是?

一边抱着女儿带着老婆在京中闲逛,崇祯皇帝一边暗自头疼。

崇祯皇帝头疼的不是别的事儿,而是关于日本。

崇祯皇帝曾经吹过一个牛逼,就是日本诸岛全部屠光,宁要大明的草都不要日本的草。

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想起来这个牛逼是跟徐光启他们在皇家学院里边儿吹的。

只是当时牛逼吹的爽,现在打脸来的也就更爽。

崇祯皇帝的脸被小日本给打了。

当然,小日本这会儿实际上很老实,甚至于可以说很乖。

自从万历二十年到万历二十六年的朝鲜之战后,日本就乖的很。

可是这份乖巧是针对于大明来说的。

万历三十七年,也就是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岛津氏军队在桦山久高的率领下,自九州岛山川港出发,入侵并攻占琉球。

而向来就没什么战斗力,全指着大明爸爸保护的琉球王尚宁等君臣百余人也被掳到鹿儿岛。

万历三十九年,也就是日本后阳成天皇让位给后水尾天皇的三个月之后,尚宁王被迫与萨摩签订《掟十五条》。

依着这份条约的规则,尚宁承认琉球是萨摩的藩属国,君臣发誓永远忠于岛津氏。

随后,尚宁王等人被释返回琉球,任命天王寺长老菊隐(日本僧人)为摄政。

从此,琉球处于“中日(萨摩藩)两属”状态。

万历四十一年,尚宁王被迫将奄美诸岛割让给萨摩藩。

因战败被俘,尚宁王自感愧见列代先王,死后没有葬于第二尚氏王陵玉陵,而是葬于浦添极乐陵。

而到了天启元年之时,当了好几年摄政之后正式袭位的尚丰就上书请求大明爸爸替自己做主,好好教日本做人。

然而当时的天启皇帝也是刚刚即位,自己的大明都还有一屁股的屎没有擦干净,哪儿顾得上这么个干儿子?

所以这事儿就被搁置了下来。

不过,也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尚丰这回学聪明了。

既然大明爸爸的皇帝在刚登基时顾不上自己,那就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再找大明爸爸哭闹就是了。

所以崇祯皇帝目前就接到了尚丰派来的使臣那一番当真是令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哭诉。

而穿越之前就心心念念时刻想着啥时候能指导日本诸岛给彻底夷平,却又自觉着啥事儿都得要个脸面的崇祯皇帝这下子高兴了。

本来还愁没有啥借口去怼日本一波,这不就有了?琉球尚氏,果然忠心。

只是高兴了还没有多久,崇祯皇帝就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儿。

天启皇帝因为自己一堆的麻烦事儿没摆平所以选择了将琉球的事儿暂时搁置,自己也没比天启皇帝强到哪儿去。

按常理来说吧,崇祯皇帝此时选择怼日本一波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出来混的讲什么?拼的不就是谁的小弟够多,谁的人够狠,谁的装备够好,谁的钱多?

崇祯皇帝觉得这几个条件不管哪一个,自己这个堂口扛把子在目前的世界上所有的堂口之中都是一等一的大佬。

剩下的其他堂口,则是谁也不比不过自己。

可是偏偏自己和天启皇帝的处境差不多。

自己堂口的白纸扇们成天的不消停,总想着自己捞好处,完全不顾堂口的发展,甚至于连堂口打手们的福利都在不停的侵占;

堂口的东北地区还有个马仔干脆自立为王,自己立了旗。

而堂口内部又是各种各样儿的天灾,从自己登基开始就没完没了,直到过了几十年才算是消停下来。

这么一想,崇祯皇帝就开始头疼了。

一边是想要带着手下的马仔们去把日本那个破地方彻底的给夷平,另一方面,自己的堂口还不够稳定。

而崇祯皇帝盼了很久的,如何解决罐头密封问题还没有被解决掉,那未来几十年内想要靠鲸肉来解决饥荒问题的想法就显得有点儿不太现实了。

弄成罐头,只需要煮熟了装起来就能保存几个月的时间。

有这个时间,通过驿站系统把罐头从沿海地区运到山西陕西甚至于乌思藏宣慰思的时间都够了。

但是弄不成罐头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腌制风干这一条路子。然而风干本身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鲸鱼肉越来越多,风干的速度却不会变,估计这时候郑芝龙已经在跳着脚骂娘了。

这种情况之下,两难的崇祯皇帝说不头疼是不可能的。

眼睁睁的看着如此美好的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可以说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了。

想了半天也没有理出个头绪来的崇祯皇帝干脆暂时放下了怼日本一波的心思,专心的抱着宁德长公主,陪皇后好好的京城逛了大半天。

崇祯皇帝很开心的带着大老婆和小棉袄在京城之中逛街,留下了个傻子一般的宋应星在酒楼沉思不已。

刚才姓朱的兄台说的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这和自己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教导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啊!

不是说内修德政方有四夷宾服八方来朝?

可是倭奴和建奴这两个是怎么回事儿?

倭奴且不去说他,朱兄弟刚才说的大明给与建奴的那些优待可是实打实的,可是建奴为什么会起兵反叛呢?

就算是老奴努尔哈赤对大明有七大恨,而且条条是真,可是其他的建奴百姓总是得了好处的吧?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着造反呢?

宋应星觉得自己也想不明白。

换成自己的话,肯定是老老实实的跟着大明走才对,造反可是要诛九族的,而且之前的好处也都没有了。

可是也不尽然啊。

朝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是?

能说出中国父母,自己与日本子女这种话,足见朝鲜对于大明的态度了,那是当成了自己的爹来看待的。

这也罢了,可是方才朱兄弟说的那一句学术没有国界,学者有国界和民族之分,却当真是极好的。

虽然说自己一时也是说不上来这句话到底好在哪里,只是本来的觉得朱兄弟说的没错,可是这和先生们说的也不一样啊!

宋应星觉得自己凌乱了。

一边是从小起就接受的教育,一边则是自己十分认可却又隐约觉得哪里不太对劲的朱兄弟所说的话。

头疼不已的宋应星哪怕是不停的抓着自己的头发在想,却依然没有想出个什么结果来。

酒楼的掌柜的却拿着一瓶汾酒走了过来。

拿起杯子倒满后,掌柜的将酒杯递给了宋应星,自己也倒了一杯后,笑道:“公子可是在苦恼?”

宋应星先致了谢后,才接过酒一饮而尽,苦笑道:“求学十数载,如今却是迷惘至极。

掌柜的见多识广,不知道掌柜的能不能告诉学生,为什么大明对于建奴优待至斯,建奴却依旧反叛?”

掌柜的却是没有回答,反而笑道:“小的问公子爷一个问题,还望公子不吝赐教?”

宋应星依旧是苦笑不已,将掌柜的再一次斟满的酒一饮而尽后,才开口道:“后学末进,如今自己的疑惑都解不开,又如何替掌柜的解惑?”

掌柜的却好像没有听到宋应星的言语一般,只是再一次给宋应星倒满了酒,自顾自的道:“小的敢问公子,你我,是什么人?”

宋应星脑海之中恍如一个惊雷般闪过一些念头,却又怎么样儿也抓不住,只是喃喃的道:“什么人?读书人?商人?大明人?汉人?”

那掌柜的却笑道:“明人?汉人?你我祖祖辈辈就生于斯长于斯,炎黄之时,你我祖辈是汉人还是明人?”

宋应星道:“自然是炎黄子孙。汉人之称谓,乃是强汉之后才有,此前不也是商人,周人?其后又有唐人,宋人之说?”

掌柜的却又问道:“那公子爷读书,想必是常常读到炎黄与汉唐,不知为什么要单独提起炎黄,为什么又要将汉唐并列?而晋隋宋,却不与之同列?”

宋应星道:“炎黄二帝乃是我华夏人文之初祖,至于汉唐,皆是文治武功盛极一时,余者怎可相比?”

掌柜的笑道:“这不就是了?你我自然是有一个祖宗的,那建奴与我等可是同一个祖宗?

你既是读书人,想必也知道管子有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亚圣亦曾因墨子兼爱夷狄而评之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古人都知道的事情,如何到了今天就让公子纠结头疼了?

罢了,来来来,喝酒喝酒。”

宋应星此时终于知道自己刚才脑子之中一闪而过的是什么东西了。

朱公子说的没错,诸夏与夷狄本就不同,便是以华变夷,也是要以诸夏为本,一如老子化胡之说。

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有字之后,便可记载天下诸般事情学问,有纸之后,就不需要再将字刻于竹简之上。

就像之造纸的本事尚且好说,故宋之时弄出来的火药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今那佛朗机人所造的火铳大炮,比之大明亦是不差,甚至于有些地方要比大明还先进一些。

若是彼辈倚之而攻伐大明,则大明又该何去何从?即便能战而胜之,死伤的不还是大明的人么?哪怕是本朝的太祖高皇帝承认了伪元法统,那刘伯温所说的“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国者,而元以胡人入主华夏,几百年腥膻之俗,天实厌之”这一句话,则很干脆的说明了太祖高皇帝对于蒙元是个什么看法。

如此一来,朱兄弟所说的学术没有国界的,可是研究学术的人是有着国界和民族之分这一句话,也必然是正确的了。

自己枉读了这许多的诗书,却是却如同朱兄弟所说,不过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蠢蛋罢了。

很擅于领会自己家主子意思的锦衣卫千户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特意跑来开解宋应星的一番话,会让他从一个思想上的牛角尖钻入另一个牛角尖出不来。

这家伙现在又怀疑起了自己读圣贤书科举到底对还是错,饮尽杯中酒后,宋应星哈哈笑道:“罢了罢了,十年寒窗苦读,却不如一个公子哥儿和一个掌柜的看的明白,学生这就回家去重新读书。”

掌柜的脸都要黑了。

你大爷的,老子要不是看着皇帝陛下与你说了半天,以为皇帝陛下对你高看一眼,你当老子吃饱了撑的跑来跟你说这些。

如今你他娘的不科举了,反而要跑回去重新读书?那今年的科举你岂不是没份参加了?

你不参加科举不要紧,今天这事儿要是传到了陛下的耳朵里,老子岂不是也要跟着吃瓜落?

自己吓自己,越想越害怕的掌柜的干笑一声,对宋应星道:“公子又钻了牛角尖了不是?今天这事儿怎么影响到公子的科举了?该考的还是要考,只有考中了,才能为当今陛下,为大明百姓出力不是?”

宋应星又是一怔,这话也对啊,没毛病。

愣愣的谢了掌柜的后,宋应星才辞了掌柜的,打算回去继续读书,准备科举之事。

只是都快走到家门口了,宋应星才一拍脑袋道:“孟子批评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句话,跟夷狄有什么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