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崇祯四年发车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四百一十四章 崇祯四年发车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02:45 来源:书海阁

所以吴甡在直接就把史可法给推出来主持赈济之事的时候,崇祯皇帝就知道吴甡是打的什么算盘了。

无非就是借着史可法那层锦衣卫的皮好办事儿。

毕竟崇祯年间的锦衣卫,在百姓中间可能无所谓,但是缇骑的名声比之成祖年间还要臭上三分,甚至于比之成化年间也是不遑多让。

如今的大明官员们不管是谁被锦衣卫找上门,都是直接看看家里人会不会被抓,如果不会,就直接告诉家人回老家去安心过日子,以后不要再踏足官场了。

但是吴甡的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

史可法赈济是赈济了,可是也仅仅是让百姓们维持了个不饱也不至于饿死的程度。

剩下的,就是明着暗着宣扬新明岛上有多少好东西吃的?满地都是;银子?同样遍地都是,去了就有唐王他们给安家费,给分配土地,给安排工作。

当然,唐王他们之所以这么干,都是伟大的皇帝陛下授意的,所以就算是去了新明岛,也不能忘了陛下的好儿。

就像现在这样儿,延缓一有了灾荒,陛下那可是把自己的内帑都拿出来买了粮食了,皇后娘娘的裙子都盖不住脚面儿啦。

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嗨,我七舅老爷的三女儿的外甥女儿的三表哥他家的大儿子家大舅哥的邻居家的二儿子,正好就是在宫里面当差的,所以我这才知道的。

要不是看你老哥面善,你以为我会把这么好的事儿告诉你?拉倒吧,这事儿要传出去还有你老哥什么事儿啊,那报名的人不得把官府给挤破了大门啊。

胡七九被眼前这个跟自己差不多的忠厚汉子给绕晕了,也不知道怎么着就迷迷糊糊的到了官府,更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迷迷糊糊的在官府的文书上面按了手印。

这就意味着,以后大明的一切与自己无关了,自己的地啊房子啊都不用管了。

都被官府拿银子给买下来了。

至于银子,要到了新明岛之后才会下来,说是怕有人拿了银子之后不去,到时候官府还得抓人,太麻烦。

就这样儿,胡七九就迷迷糊糊的按了手印,也迷迷糊糊的吃上了饱饭,更迷迷糊糊的带着一家几口人跟着队伍一路到了松江府,然后又到了新明岛。

等到新明岛之后,在船上吐的七荤八素的胡七九才现了一个大问题。

官府承诺的用来赎买自己土地的银子还有安家银子都如数的给了,甚至于连房子也已经盖好了,自己只要住进去,然后等着官府给自己再划一块儿地就行了。

可是问题来了。

这岛上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三个藩王分下来的,基本上是属于定量的,银子并没有什么鸟用,根本就买不到多余的东西。

虽然自己也不用买什么东西,可是这银子是不是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直到在新明岛上面呆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胡七九才算是大概的搞明白了岛上的情况。

银子有没有用?有用。

但是什么时候有用?

肯定不是现在,而是在以后。

等到以后唐王殿下他们把整个大岛都给打下来,没有了土人之后,大明的百姓就可以拿着自己手里的银子跟官府买地了。

至于买多少,全看自己的心情。

毕竟这岛上的土地不值钱,按照殿下们的说法,十两银子就能买到一百亩地。

只是现在还不行,岛上的蛮子们太多,要慢慢的清理,时间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总之不会太久就是了。

当然这些话只要新明岛的男人们嘴里口口相传,女人家一个都不知道,就是怕这些娘们儿乱嚼舌头,走漏了风声。

如果除了自己手里的这二三十两银子外还想要多赚一些,那也很简单。

去矿场上捡煤块,然后装上车,再给运送到海边就行了,每天能拿到十文钱的工钱。

矿场上的吃喝都是皇帝陛下包了的,所以也不用自己出一文钱。

本着多弄点儿钱就能多买几亩地的想法,胡七九毫不犹豫的就去了矿场。

只是到了矿场之后才现,这矿场跟自己相像之中的不太一样。

自己原本以为这矿场应该是一口口的矿洞子黑乎乎的通往地下,然后人就得背着小背篓去里面捡拾煤块,甚至于还需要用镐一类的工具来刨才行。

可是实际上呢,就是一个露天的大矿场,地面上全是煤,只要上去捡就行了。

捡回来之后往背篓里面一扔,然后背着到了矿场边上卸到车里,这就能就能一根签子。

一天只要有上五十根签子,就能换来十文钱。

十个黄澄澄的大子儿,不是宝钞那些废纸一般的玩意。

不就是五十趟么,捡煤块的地方跟矿场边离的也不算太远,连一里地的距离都不到,能累到哪儿去?

再说了,力气这种东西,就跟那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会长出来新的,只要睡一上觉,第二天就又是一条生龙活虎的好汉。

这不就跟捡钱一样么?

如果说不是有着皇帝陛下和三位藩王的保证,胡七九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遇到的这事儿是真的。难怪当初告诉自己这个消息的那位大兄弟说的如此神秘。

可是没有在这岛上看到那位大兄弟太可惜了,否则的话可一定要好好谢谢人家才是。

只是好处明显不止这一件。

在新明岛的秋天来临之季,被唐王殿下命名为新洛城的城里,第一座书院开始了招收学生。

而且书院和大明的社学是一般的模式,学费全免,强制入学。如果谁家的孩子不入学,赋税照五倍来计算。

虽然来到新明岛的前三年是免除了一切赋税的,可是这个五倍偏偏不计算免除范围在内的,同样不免除的还有商税。

当然,在胡七九看来,这么条规定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的事儿。

别说是免费强制入学了,就算是不免费,只要花的钱能在自己玩命干活能承受的起的范围之内,那就得让孩子入学读书。

东华门唱名这种戏文里的事儿不去想,但是总不能让孩子跟自己一般当个睁眼瞎,扁担倒了都不识得那是个一字。

延绥的流民至此就算是消停了,一点儿蔓延的趋势都没有,崇祯皇帝也算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自己这事儿算是办的对路了。

说大明亡于天灾,亡于东林,其实都不如说是亡于百姓之手。

当百姓活不下去了,什么大明,什么东林,统统都不是什么问题造反了的百姓还会管你这个?

当遍地流民之后,大明的灭亡也就是必然的事儿了尤其是在东林君子们的帮助下。

但是现在的大明却是完全的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

对于土地兼并,崇祯皇帝现在并没有过多的去插手,反正大明的土地不够分配是肯定的事儿,强行搞什么均田制,肯定会惹得遍地烽烟。

放着新明岛这么多的土地不去利用而在大明本土搞什么均田制,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如今陕西干旱,山西也干旱,但是却没有遍地烽烟。

就算是陕西当初乱了一阵子,其实也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反而直接的助推了崇祯皇帝把国内的藩王给置换封地的玩法。

崇祯皇帝现在可以不用担心哪天会有揭竿而起的流民把自己吊在那棵老歪脖子树上了。

然而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说的就是人要倒霉的时候,往往喝凉水都会塞牙,人要是走运的时候,可能摔个跟头都能捡到钱。

就像是崇祯皇帝这样儿的。

现在不光是延绥的流民没有翻起个浪花就消弭于无形,连大明京师由永定门至通州的铁路都修建完毕,准备通车试运行了。

好看热闹的崇祯皇帝干脆抱着自己的大女儿,大儿子让自己的小老婆完颜玉卓抱着,赶往了永定门去看热闹。

同时还把周皇后和袁贵妃、田贵妃一起带上了。

原本周皇后还不怎么乐意去,可是崇祯皇帝一指使已经会开口说话的宁德公主喊了几声娘亲之后,周皇后无可奈何之下也只得跟着崇祯皇帝去看热闹了。

换了便装,再带上内厂的护卫太监,锦衣卫的当值校尉,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就往永定门而去。

身在皇城根下的大明百姓见过的各路达官贵人极多,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皇帝会跟百姓一样去看热闹的。

就跟后世的滚滚从动物园或者是山上跑下来到村子里面串门的情况一样,崇祯皇帝一家子也被大明的百姓们当成滚滚来看了哪怕是有车帘的遮挡,所以看不到皇帝一家的模样呢。

等崇祯皇帝到了永定门,整个永定门已经是人山人海,除了特意划出来供崇祯皇帝一家子休息的地方之外,连城门根上都是人,也不知道这些人还能看到什么。

崇祯皇帝最终选择了抱着自己的大女儿朱靖雪骑上了一匹骏马,而没有抱着自己的大儿子实在是这个举动太敏感了。

如果说崇祯皇帝抱着朱靖雪,只能让天下人认为这是皇帝宠爱自己的长公主,那抱着大儿子朱慈燝,那就乐子大了。

万一有人认为这是崇祯皇帝属意于立朱慈燝为太子,就免不了有人会在这个还没满一岁的孩子身上下注。

自古以来,中原大地上的人们可就是十分善于过度解读的。

崇祯皇帝抱着朱靖雪出了车厢之后,便一只手向着百姓们挥了挥,朗声道:“朕,今日里也是来看看热闹的,都平身罢!”

等跪倒在地的百姓们都站起来之后,崇祯皇帝才一手抱着朱靖雪,一手扶着马鞍翻身上马。

见崇祯皇帝动作干净利落,围观的百姓们也是齐齐呼了声万岁。

对于百姓们来说,有一个牛逼的皇帝就意味着自己的日子好过,尤其是崇祯皇帝这种对于外族态度强硬的,那更是会得到百姓们的拥戴。

这是深植在骨子深处的东西,改变不了。

就像是大明的商人去草原上行商,不是没有遇到过马匪。

可是大明的商人们都不是太担心你动我试试,那十几座京观的人头在望着你笑呢!

往往就是这句话,再凶悍的马匪也得绕道而走。否则的话,明国的军队就会追到草原上来,不把马匪抓到誓不罢休。

这是真实生过的事情,走边的商人基本上都知道这一点。

虽然商人们对于崇祯皇帝收商税这事儿仍然是恨的牙根儿痒痒,可是在崇祯皇帝对于外族的态度,还有对于自家百姓的爱护程度上面,却都是抱着极大的感激心态的。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要收商税,反应最大的是东南一带,而西北一带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反应就老老实实的把商税给交了。

只有在切身的体会了皇帝的强硬作风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之后,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自内心的希望崇祯皇帝万岁。

翻身上马后的崇祯皇帝调整了一下抱着朱靖雪的姿势,笑着问道:“怕不怕?”

奶声奶气的朱靖雪咯咯笑道:“不怕!”

糯糯的声音让崇祯皇帝更加的高兴了瞧瞧,这是朕的女儿,就该这般的英武才是!

崇祯皇帝向着身边的王承恩吩咐道:“命他们开车罢。”

王承恩躬身应了,自然有小太监跑去传达崇祯皇帝的旨意。

随着“污”的一声响,接着又是吭哧吭哧的声音传来,大明版的第一列蒸汽机车,缓缓的离开了站台,开始向前而去。

崇祯皇帝已经听过了火车汽笛的声音,不代表大明的百姓也都听过了,一时之间有人选择把耳朵捂上,也有人选择跟着向前跑动,还有人选择了向后退却。

场面一时间倒显得杂乱无比。

永定门的站台,在崇祯皇帝看来连一个合格的火车站台都称不上露天,周围虽然有围栏,可是要是想翻过去的话,也不是太难。

估计以后不知道会产生多少个搭免费火车的去通州的家伙。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