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一十五章 人不狠站不稳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四百一十五章 人不狠站不稳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02:45 来源:书海阁

但是,瞧了瞧所谓的站台边上被派过来维持秩序的五城兵马司的士卒们,崇祯皇帝又觉得自己可能想多了。

喜欢搭免费火车的家伙们肯定是有,但是这里毕竟是大明,又不是三哥那片神奇的土地上,这么奇葩的事儿应该不会发生。

毕竟连吃个饭都能吃出花儿来的民族,不是那些左手抠屎右手抓饭的家伙们可以比的。

随着吭哧吭哧的声音不断响起,车头上冒出了一股股的黑烟,车厢也开始慢慢随着车头向前行去。

崇祯也大笑一声,催马向前而去。

这一次的感觉就与在皇家学院试车上面的感觉大大的不同了。

毕竟往通州去的时候是空车,速度自然就比装满了石头的时候要快一些。

崇祯皇帝胯下的战马,基本上是一路小跑着跟到通州的。

到了比永定门站还要简陋的多的通州站之后,首先围上来的是皇家学院的人,先是给崇祯皇帝见礼,然后就围着傻大黑粗的车头检查了起来。

接着就是加水,加煤,然后再经过一条大弧度的岔道之后,将车头调转了方向,重新挂到了车厢上面,再次向着京城的方向而去。

这一次的速度就比来的时候要慢的多了——最起码要慢了小半个时辰左右。

因为来的时候挂的是六节空的车厢,回去的时候却是将粮食装的满满的,等着到了永定门站的时候再卸货,经过永定门运入京城之中。

但是崇祯皇帝不觉得慢,就连在永定门一直围着不曾离去的百姓,还有其他的官员什么的也不觉得慢。

毕竟这十节车厢所装的粮食如果要通过人力从通州进入京城,不走通惠河的话,最快也要多半天的时间。

而现在不过是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就已经运到了永定门,再进入京城的仓库,估计也就是多半个时辰的事儿。

时间最起码节省了一半儿还多。

回到宫中的崇祯皇帝突然之间就想起来一个大问题。

后世有铁老大来管理全国的铁路,大明的铁老大是谁?

现在全大明最牛逼的物流系统应该算是驿站系统,不仅送信传递军情,还兼管着物流运输。

也就是说,驿站这玩意除了在军事体系的作用极为重要以外,还承担着民间和政府使用的职能。

但是这玩意归哪里管呢?

答案是兵部。

兵部为驿站的最高直属管理机构,兵部驾部郎中负责全国驿站的管理,也是其最高直属管理机关,全面管理驿站的日常事务。

包括驿站设置、驿站政令的颁布和实施、驿站车马和人员的管理以及交通所需车、马等的管理等。

“邦国之舆辇、车乘,及天下之传、驿、厩、牧官私马、牛、杂畜之簿籍,辨其出入阑逸之政令,司其名数”。

相当于国防部把交通部该干的事儿给干了。

而崇祯皇帝在去陕西之前就已经将之拆分成了两部分,在崇祯皇帝看来,民用的那部分应该划给户部来管理,可是现在还是在兵部的管理之下。

兵部没干自己该干的事儿,户部的事儿也基本上是杂乱无章。

而如今,自己所布下的局已经初步的看到了效果了,动一动朝廷的架构,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中的事儿了。

没错,整个大明的人,从文武百官到百姓,都以为崇祯皇帝想一出是一出,什么事儿都由着性子来。

可是实际上,崇祯皇帝从头到尾就只关注了两件事儿。

一是财政,二是军权。

军权更在财政之前。有了军权,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所以崇祯皇帝的内阁成员,还有六部尚书,都被召到了平台。

吩咐完给诸位大臣们搬来凳子之后,崇祯皇帝就先开口了:“朕今日去了城外,看了火车的第一次运行。不知道诸位可有去看过的?”

工部尚书薛凤翔道:“启奏陛下,臣去看过了。”

户部尚书郭允厚,还有兵部尚书崔呈秀,外加上内阁的诸位阁老,都表示自己也去看过了。

等到众人的话音落下去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火车一天的运载能力极大,但是需要的调试,线路安排,也是极为麻烦,故而,朕欲新立一部,专管铁路相关之事。”

来宗道躬身道:“启奏陛下,自古来皆是六部,铁路之事,划归户部可也?”

崇祯皇帝笑道:“那就再增一部吧。户部之事本就繁多,天下道路之事还没有与工部纠扯明白,再加上这铁路之事,恐怕更为难罢。”

郭允厚躬身道:“陛下英明。”

这就是**裸的跟来宗道唱反调了。

你来宗道是内阁的阁老没错,可也不是首辅,更管不到我户部,站着说话不要疼,把这铁路的事儿塞到户部来你想干什么?

是不是想让我老郭头上跟老薛一样变得绿油油的?

当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崇祯皇帝笑道:“朕打算好好梳理一番六部,然后划分出一个交通部,专管天下道路交通;还有一个铁道路,专管天下铁路。”刚才还要七部,这会儿变成八部了。

您老人家是要把佛教的八部天龙给凑齐了么?

众臣心中虽然吐槽不断,但是却也有些无可奈何的意思。

实在是崇祯皇帝现在跟其他的那些个皇帝都不太一样——砍起人来的狠劲儿直追太祖高皇帝和永乐皇帝。

但是不要脸的劲儿上来了,估计只有老刘家的那几个能比一比,剩下的谁也不行。

最主要的还是他手里的刀子太硬,这个是最吓人的。

温体仁一瞧来宗道根本就搞不到点子上面,干脆自己躬身道:“陛下,若是另设交通部,则兵部之驿站归之管理?

至于铁道部,臣以为倒没有多大的必要,实在是铁路就只有京师至通州和南直隶的两条线路,而且目前还在修建之中,另设一部,实无必要。”

崇祯皇帝笑道:“那这铁路之事由内阁来处置如何?”

温体仁脸色不变,语气却变了:“不过,考虑到以后还有其他的地方需要修建铁路,另设一部以辖之,也无不可。陛下高瞻远瞩,臣不及也。”

其他的内阁阁佬和六部尚书再看向温体仁的时候,已经有着高山仰止之感。

实在是太不要脸了,拍马屁换口风的速度之快,天下间无人能及!

崔呈秀也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另设交通部和铁道部实在是必要之事。

驿站原本为传递军情,转运军用物资,故而由兵部辖之。

然则驿站现在已然一分为二,一部分专司世间和朝廷官员之用,与军伍之事实无半分干系,本就不宜由兵部辖之。”

崔呈秀也早就感觉不满了。

实际上,现在的六部大佬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不满。

若说是换了其他的皇帝,那么谁也不嫌自己手中的权利多。

可是跟着崇祯皇帝这样儿的,自己有多大的肚量就吃多少饭才是最稳妥的,没完没了的往自己手里面揽事儿,揽来的很可能不是赏赐,也不是各种各样儿的好处。

很有可能是砍掉自己脑袋的刀。

所以崔呈秀觉得自己现在兵部的事儿已经够多了,所以这民用的驿站趁早推出去是好事儿。

然后摆在众人而前的是崇祯皇帝新扔出来的问题:“这两部的尚书人先,由众卿举荐。”

温体仁脑子里面首先出来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张瑞图。

这家伙是跟着施凤来一样儿,挂着礼部尚书的名头被提拔进内阁的。

关键是,他的这个礼部尚书就是个虚衔,不是实打实的礼部尚书。

孟绍虞才是真正的礼部尚书。

而张瑞图又是坚定的阉党份子,对于崇祯皇帝可谓是忠心耿耿,把这家伙弄成一部尚书,妥妥的没有问题。

剩下一个,最合适的应该是顾秉谦。

这家伙现在挂着一个吏部尚书的头衔,领建极殿大学士,不管是能力还是人脉各方面来看,都是足够的。

而且顾秉谦同样是阉党份子,对于崇祯皇帝的指示向来是揣摩之后再揣摩,争取一次性执行到位。

至于这样儿的人来说,不管是担任哪一部的尚书,理论上来说都是足够的。

现在的问题只是在于这两人到底应该由谁担任哪一部的尚书的问题。

想了想,温体仁干脆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顾秉谦与张瑞图二人比较适合。”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问道:“其他人呢?可有不同意见?”

来宗道原本想推举冯诠来着,可是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

冯诠也是阉党之中的核心人物,甚至于在崇祯皇帝还没有登基,魏忠贤显赫一时的时候,这家伙几乎与与魏忠贤的心腹宦官涂文辅相提并论,连大太监李永贞都评价说:“内相有涂文辅,外相有冯振鹭,时事可知也。”

只是这家伙比较倒霉。

天启六年的闰四月的时候,崔呈秀觉得这家伙贪起来没有底线,于是干脆找了老魏,说这家伙不成,贪起来没完没了的,影响您九千岁的名声,到时候骂名可全在您九千岁一个人身上了。

老魏一想也对。虽然咱家是个死太监,也贪好点儿银子,可是咱家贪是为了替皇爷办事儿。

你小子贪起来这么狠算怎么回事儿?这钱还不是你自己享用了?

所以冯诠虽然在天启六年四月刚刚加了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可是在闰四月的时候就被老魏给赶回家去了。

冯诠虽然不死心,一直在向着魏忠贤和内阁的诸位大佬们示好,甚至于在崇祯二年建奴奔着遵化去的时候还捐钱守备涿州,并率众守护安放在涿州红夷大炮,以防其被建奴军队夺取,可是来宗道仍然没敢举荐冯诠。

没别的,实在是这家伙之前被老魏赶回家去就是因为贪起来没有个度,虽然说干些脏活是把好手,但是再把自己给连累了却也犯不上不是?

所以来宗道想了又想,还是没开口举荐冯诠。

崇祯皇帝看着来宗道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笑道:“来爱卿想荐哪位爱卿?”来宗道迟疑着道:“启奏陛下,臣原本想举荐魏广微的。只是此人已经于天启五年致仕,亡于天启七年。”

死了你还说个球子!

崇祯皇帝心烦的挥了挥手,问道:“还有其他人么?”

温体仁有些懵,原本自己推荐的这两个人,都已经在场了,而且看崇祯皇帝对于这两人的看法也不错。

但是现在怎么看起来却明显有些不满意呢?

其实如果说是顾秉谦的话,崇祯皇帝倒没有什么意见,可是张瑞图明显就不成了。

这家伙是个文青!

哪怕是满心向着自己,文青就是文青,指望一个文青去干这种得罪人的脏活,明显就不现实。

最起码这家伙心就不够狠。

后世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人不狠,站不稳!

在大明的朝堂这个吃人的地方,张瑞图这种文青老好人的性格如果不是因为魏忠贤的看重,早就把脑袋给丢掉了,还想着混成尚书?

就算是如今这种情况,老老实实的进内阁去给崇祯皇帝当秘书还行,真让他去主持一个与六部平级的部门组建,估计这家伙能被人吞的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但是这种话能大鸣大放的跟温体仁说么?

毕竟温体仁这家伙骨子里也是个文青……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顾爱卿倒是合适,张爱卿却是不太合适去另组一部,还是留在内阁之中行走为宜。诸位爱卿还是推荐其他的人选罢。”

张瑞图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情况,要说让自己另组一部,别说崇祯皇帝现在不同意,就算是崇祯皇帝同意了,自己也得怂。

毕竟自己写字画画作文章什么的没问题,那些个勾心斗角的事儿,其实根本就不擅长。

本着早点儿找个其他人来干这个活就不用自己上的原则,张瑞图干脆开口道:“启奏陛下,臣倒是有一个人选,不论是心性,还是手段,都颇为合适。”

崇祯皇帝笑道:“何人?张爱卿不妨说来听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