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三十一章 朕心不忍,圣人不仁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四百三十一章 朕心不忍,圣人不仁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02:45 来源:书海阁

孙承宗觉得自己没办法处理。

这些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十来万总是有的。

人一上万,无边无沿,更何况是十多万的百姓。

如果说,这十来万的百姓都是被逼无奈才剃了发,苟活于建奴控制的地方,孙承宗现在就敢直接把人放了。

问题在于这十万百姓里面,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男丁加入了汉军旗。

就像是跟着刘野猪混的金日磾对待匈奴人比汉军对待匈奴人更狠一般,这些入了汉军旗的混账东西对待汉人百姓比建奴更狠。

无他,以示忠心而已。

觉得自己没办法处理这事儿的孙承宗无奈之下干脆选择了甩锅——一封奏章直达京城,递到了崇祯皇帝的岸头,让崇祯皇帝去头疼。

接到孙承宗奏章的崇祯皇帝想要砍死孙承宗的心都有了——要么你直接把这十万人砍了然后弄个替死鬼出来让朕砍,要么你自己想想其他的办法。

现在把锅扔给朕,是要让朕替你背上这个黑锅?

如果说按照自己在后世受到的教育所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什么的来说,那这十万百姓是因为自己这个皇帝或者说大明的保护不到位,所以无奈之下才替建奴卖命,那么这十万百姓放了也是应该的。

然而现在自己是在后世么?

不是,现在的自己是大明朝的皇帝,而且是那个面对着小冰河时期没完没了的天灾还有**,一朝不慎就会被挂在老歪脖子树上的崇祯皇帝。

但是要把这十万人集体给砍了,那也只能说崇祯皇帝这四年的皇帝白干了。

武安君白起一次性的坑杀了十万赵国降卒,那是因为他是一个将军。

中原这片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哪个正统的皇帝下过一次性坑杀十万百姓的诏书。

当然,要说这么干的胆子,崇祯皇帝是不缺的。

反正不管是在草原或者是南直隶,哪一次不是人头滚滚,哪一次不是几万几万的杀?

把他们当成一段代码,当成电脑游戏中的非完家角色就可以了。

但是,这跟崇祯皇帝一贯以来所塑造的爱民形象是相悖的!

崇祯皇帝为什么敢在一登基的时候就对着东林党大杀特杀?

为什么敢跑到南直隶去大杀特杀?

原因就在于,一是掌握了军权,还有强力的特务组织——厂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民心所向。

不管是永不加赋的诏书,还是在草原上的十余座京观,或者是后来不停的免农税免农赋,都是崇祯皇帝有意为之。

目的就是通过这些事情,在民间替自己塑造一个勤政爱民的圣天子形象。

不管是邸报还是大明半月报,或者是厂卫在民间的推波助澜,目前来看效果很不错。

但是,这十来万百姓一杀,崇祯皇帝这形象就算是全毁了——爱民如子还能杀上十多万?

这事儿又瞒不住,到时候让崇祯皇帝怎么向天下人解释?估计厂卫玩了命的洗地也洗不干净。

崇祯皇帝有个很好的习惯——凡是有些锅自己不想背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来自己的手下还有一大票的马仔可以用。

比如温体仁,比如温体仁。

不是崇祯皇帝找不到其他人,但是对于自己的心思了解的十分清楚的朝堂大佬们,施凤来已经跑去了九州岛当第一任的总督,此刻正在跟倭奴玩的嗨皮。

心狠手辣的洪承畴此时正在铁道部跟下面的官员们撕扯,动不动就是拉着锦衣卫的许显纯和田尔耕一起出去吓唬人。

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甚至于大明的藩王,凡是对于铁道修建一事有什么看法的,洪承畴都会拉上这两个人,然后去跟别人谈心。

现在洪承畴就被崇祯皇帝给拉上了,大明朝八部尚书有一个算一个,加上内阁的成员被崇祯皇帝框了一下,然后集体进了宫里见驾。

面对着崇祯皇帝甩过来的锅,温体仁很想表示老子不想背。

别说是温体仁在,在场之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想背这个锅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想背。

反正洪承畴觉得这个锅就应该自己来背,别人谁敢跟自己抢,自己就能跟谁急!

十万百姓啊,就算是刨去了家中从军的那一个,剩下的壮劳力得有多少?

起码得有个三五万的吧?

这三五万的壮劳拿来修铁路,除去特别危险需要玩命的那些路段要交给建奴来干,剩下的让这些人干是不是正好?

最起码大明现在的百姓用起来还要给钱,还得注意不能给累死,这些人还有个屁的顾虑!

心狠手辣的洪承畴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不等崇祯皇帝开口发问,就直接开口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从奴者有罪,其罪当诛!尤其是这两万余户之中,家家有人从奴为军,更是罪无可恕!”

来宗道瞪了洪承畴一眼,问道:“所以呢?十万人全杀了?”

来宗道对于洪承畴不是很熟悉,或者说对于洪承畴隐藏起来狠辣的那一面不熟悉,但是崇祯皇帝可是知道这家伙是个什么玩意。能说出这种话来,肯定就不会憋着什么好屁。

有意配合的崇祯皇帝干脆假惺惺的道:“十万之众啊,十万百姓,皆是朕的子民。

先不提法不责众这一点,光是因为大明丢失了辽东之后他们才无奈之下从贼,朕便有意赦免他们。

毕竟,这是大明,是朕和皇兄,还有朝廷对不起百姓在先,却也怪不得百姓。”

洪承畴无视了来宗道的目光,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因此而尽数赦免,臣敢问陛下,十三山百姓何辜?觉华岛杀子以避贼者如何?

若陛下今日尽赦彼辈,臣恐天下人齿冷,从贼者众矣!望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冷冷的眼着洪承畴,怒道:“大胆!”

洪承畴却是一点儿怕的意思都没有,只是干脆的拜伏于地,将头上的官帽摘下来放在一旁,拜道:“陛下若尽赦之,臣恐觉华岛婴儿冤魂不依!”

温体仁算是看明白了,今儿个这事儿最后就得是洪承畴胜出,而且丁点儿的屁事儿没有,至于那十万百姓,只要家里有人去给建奴当兵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得老老实实的被弄去修铁路。

很有可能一修就是修到死。

洪承畴这家伙不光心狠,脸皮还厚,上来就祭出了觉华岛婴儿这么个逆天的大杀器,崇祯皇帝不怒都得怒。

觉华岛婴儿,是王在晋所记载的十三山百姓们的故事:“今大山有七百人黑夜潜偷下山,至海边渡上觉华岛,婴孩都害死,问其何以害死,曰:‘恐儿啼,贼来追赶也’。”

同样是关外百姓,十三山十余万人之众,只两人逃入关内,余者尽死。

这些人,比之这有男丁替建奴当兵的十万百姓如何?

这个故事,不光是洪承畴知道,崇祯皇帝也在宫内的资料上面看到过。

更何况,在审问袁崇焕的时候,袁崇焕也问过崇祯皇帝一句话:十三山十万百姓何罪该死?

如今洪承畴把这事儿又给翻了出来,相当于崇祯皇帝前世斗地主的时候,有人直接扔王炸出来。

果然不出温体仁所料,崇祯皇帝的脸色一变再变,冷哼一声道:“若是依爱卿之见,又该当如何?”

洪承畴拜道:“启奏陛下,微臣知道陛下爱民如子,然则古人有云,惯子如杀子,又有云曰棍棒之下出孝子。

这十万百姓,家家有男丁从贼,已经不是忤逆,而是**裸的造反,若不惩戒,恐天下人不服。

倒不如将之发配到微臣的铁道路,使之修路以赎罪,待十年之后,再行宽赦,天下人也无话可说。”

崇祯皇帝能怎么办?

洪承畴说的有理有据的,崇祯皇帝也很绝望啊。

眼看着自己是说不过洪承畴了,崇祯皇帝无奈之下,只得将目光转向了温体仁等人:“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温体仁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毕竟先有十三山十万百姓共赴国难,若是尽赦这十万从贼之徒,只怕难堵天下悠悠众口。

如此一来,倒不如依着洪尚书所言,将之尽数发配去修建铁路,倒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

至于这个一举多得,都有哪几得,温体仁没说,但是在场之人根本就没有傻子,谁能不知道是哪几得?

户部尚书郭允厚也觉得这事儿靠谱,弄去修铁路,就可以把这十万之众尽数划为奴籍,不用再重新忙着弄什么大明的百姓户籍,也算是给自己的户部少了些麻烦。

至于说十万人一下子全部打入奴籍是不是太多的问题,郭允厚也好,甚至于连在场的所有人,除去崇祯皇帝心里隐隐约约的有些不忍之外,剩下的人却都觉得是很正常的事儿。

毕竟蒲寿庚一家男的代代为奴,女子世世为娼,不许读书,不许从事其他行业,这种牵连一整个蒲姓的事儿都干过。

还有就是“色目着猪皮靴,不许乘骑,若行中径,许平民打死勿论。题名碑中,无此规条”这一条,更是**裸的把所有的色目人都给划进去了。

而色目信大部分是信仰什么的,大家伙儿心里都清楚,但是却只能穿猪皮靴。

就连走在路中间都不行,否则的话,随便哪个大明的百姓把人给打死了,那也就打死了,官府是不会管这种事儿的。

至于崇祯皇帝,反正这些规定都是朱元璋定下来的,属于祖制,属于不可动摇的那一部分,除了遵守之外还能怎么办?当然是三令五申的强调要遵守祖制了。

如今洪承畴一开口,就是把这十万人划成了奴籍,崇祯皇帝心中虽然有些不忍,可是再想想十三山的百姓,再想想自己前世看过的摔头胎的说法,崇祯皇帝的心又硬了起来。

慈不掌兵;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两句话,崇祯皇帝一直奉为圭臬。

对于这十万百姓心软,就是对于剩下的九千多万大明百姓的心狠!

毕竟,犯了错却能被原谅,这种事儿是圣母们应该干的,不是一个皇帝应该干的。否则的话,还要大明律干什么?

狠下心来之后,崇祯皇帝便挤出了两滴眼泪,哽咽道:“朕这心里,实在是不落忍!都是朕的子民,何至于斯?”

洪承畴劝道:“陛下,十万与万万大明百姓,皆是陛下的子民,若是不对这十万人做出惩戒,岂不是对于万万之数的百姓不公?臣知陛下爱民之心,然则此时非陛下心软之时也,望陛下明察!”

洪承畴的话一出口,剩下的那些个大佬们也算是看明白了——崇祯皇帝这是要面子,这个都算不上锅的锅自己不背,反而要让大家伙儿一起扛起来。

不过无所谓,前面有对于老朱对于色目人的处置方案在前,才区区十万人而已,当不得甚么。

于是崇祯皇帝的眼泪还没有擦干,底下的大臣们,从内阁的几位大佬到八部尚书,就一起躬身道:“望陛下明察!”

崇祯皇帝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叹息一声后开口道:“罢了罢了,就依洪爱卿罢。辽西这十万百姓,尽数划与铁道部去修建铁路,十年后再放归民籍。”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补充了一句:“若是其家中从奴之丁归来,不许为难,一体当差也就是了,只是该丁之其需延长至二十年,以为后来者戒!”

……

温体仁等人就想问问陛下您是怎么做到这么不要脸的?

刚刚还在感叹着自己的子民,自己的百姓,转眼之间就是该丁归来二十年?

可是这些百姓在手里,倒也不怕那些“该丁”不想法设法的跑回来。

先不提这些人回来之后要干二十年的苦力,就光是黄台吉,能眼睁睁的看着上万的壮丁跑回大明去?

如果说黄台吉不抽疯了一般的处理这事儿,温体仁觉得除非自己是个傻子才会相信。

而这事儿基本上是个无解的难题。

尽数放回来,建奴就少了近万的打手,而且是对上明军之后战力可观的士卒。

严加看管以防止士卒逃回大明?

呵呵。

PS:推书:《明武天下》,作者是可凡妹子,前面开局很不错,后面还没来得及看。主线发生在土木堡之变。

《重回明朝当暴君》,朕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