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九十四章 让你们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在崇祯皇帝原本的打算里,其实也是要把朝鲜弄成内附的——日本都得弄成自己家的地盘,何况朝鲜?

有了日本,等于是在东海之外有了一座永不沉没的航母,朝鲜再横在中间算怎么回事儿?

不内附还留着恶心自己?

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到底是要脸还是不要脸,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不要脸,朝鲜国主要求内附自己直接同意就行了,但是这吃相上未免有些不太好看?

要脸,人家要求内附就这么直接同意了?然后再像琉球什么一样的折腾折腾公投?

而且,万一自己现在没有同意,然后派兵怼死了建奴,帮助朝鲜解除了危机,绫阳君李倧反悔了怎么办?不想内附了怎么办?

毕竟当朝鲜的国主那也是关起门来的土皇帝不是?

反正换位思考了一下,崇祯皇帝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干出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儿来。

毕竟琉球要求内附,是因为刚刚被人怼的欲仙欲死,连地都割了,请求内附也算是情有可原吧?

这朝鲜是怎么回事儿?尤其是绫阳君李倧,好好的外藩不当非得内附?是不是有病?

这要是换成自己,哪怕是现在有外星人跑来我们替你怼死建奴,大明成为我们某某星饶附属就好——崇祯皇帝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关门放厂卫,而不是会同意这种『操』蛋的条件。

然而被崇祯皇帝召进宫的温体仁和张惟贤都表示绫阳君想要内附很正常,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儿了,用不着这么大惊怪的。

因为朝鲜正伦立极盛德洪烈至诚大义格熙运景命神历弘功隆业显文毅武圣睿达孝昭敬大王,也就是宣祖李昖,就已经正大光明的要求过内附了。

原因就是知名矮矬子丰臣秀吉脑袋一热乎,打算借道朝鲜进攻大明被拒绝之后怼上了朝鲜,所以李昖就借着这个机会请求内附。

但是李昖谋划的这事儿没有成功。

毕竟当初大明开国之时就已经指明了朝鲜、日本、大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腊、瓜哇、湓亨、白花、三佛齐、渤尼、西洋顼理等十五个国家为不征之国,同意内附实在有点儿不符合当时的主流社会价值观。

内附这种事儿不符合当时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可是符合崇祯皇帝的价值观啊——到了朕手里的就是朕的,敢不是的,让许显纯找你们谈谈?

所以温体仁的意思很简单:反正陛下您都这么不要脸了,这时候还忸忸捏捏的干什么?直接同意了啊!

已经不算是太白的白皇帝崇祯,皱着眉头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关于朝鲜内附之后的待遇问题。

按正规礼制讲,大明皇帝顶十二旒冕或十二梁冠,穿十二章衮服,亲王和太子为九梁冠、九章服,郡王七梁冠、七章服。

朝鲜、安南、琉球和其他属国国王的级别应是的“郡王”,但是大明唯独赐给朝鲜国王衣冠是九梁冠、九章服,其他属国则为七章。

如此一来,无形之中就把朝鲜的地位给提了一级,与大明的亲王相同了。

甚至于建文帝那个智障还特许朝鲜国王可以比照宗室用五爪龙——虽然还是九章纹服,可是后世很多蠢货,尤其是棒子们就以为他们家的主子是皇帝的待遇了!

实际上,五爪龙没有问题,因为这是建文帝特许的,你让朝鲜国主把九章纹服换成十二章纹的试试?

怼不死丫挺的,哪怕是朱允炆那个智障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朝鲜现在的国主绫阳君李倧用的已经是九章纹服加上五爪龙了,内附之后,理论上来应该是有优待的,也就是抬高一级。

再往上台就是十二章纹服了,崇祯皇帝和李倧穿一样的衣服?到底谁是皇帝?

想到这儿,崇祯皇帝也不禁感叹一声,穿越真他娘的是个技术活!

穿越早了,万事无忧,穿越的晚了,尤其是像自己这样儿的,麻烦事儿简直就是一堆。

想要杀个人什么的,还得先看看户籍——五等汉?杀了杀了,没问题,不会有人关心的。

万一要是杀个建奴什么的,卧槽,河蟹404降维打击了解一下?有人光腚肿菊举报了解一下?

就像现在这事儿,万一给的人家朝鲜人待遇低零儿,以后那朝鲜人民能乐意?不得找光腚肿菊举报?

蛋疼不已的崇祯皇帝干脆把目光转向了温体仁:“温爱卿对于朝鲜内附之事有何看法?”

斟酌再三之后,温体仁才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可以许之内附,毕竟朝鲜昭敬大王已经请求过一次内附,如今绫阳君再次请求内附,于情于理都应该答应。”

嗯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问道:“若是同意,又当如何封赏绫阳君?”

崇祯皇帝现在也很佩服温体仁这股子不要脸的劲——于情于理?什么情?什么理?

反正一时之间,崇祯皇帝没有把这个情和理给弄明白,依旧是『迷』『迷』糊糊的。当然,这个不是关键,关键还是在于对于绫阳君的封赏。

温体仁则是躬身道:“启奏陛下,不若封绫阳君为亲王?

虽然绫阳君现在使用五爪龙服并不违制,然则毕竟是同郡王例而非亲王,当用七纹章服而非九纹章服。

一旦陛下许之内附,其用之则为违制,不用则降为郡王。不若封之为亲王,使其用之名正言顺,再另行赏赐一些也就是了?”

点零头,崇祯皇帝又望目光投向了张惟贤:“英国公以为如何?”

张惟贤自然清楚崇祯皇帝的心思——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少花就少花,实在不行,花一文得有十文的好处才校

如今温体仁提出来的封赏,只是区区一个亲王的头衔外加一些其他的赏赐就把人给打发了,这种好事儿自然是皇帝乐意见到的局面。

想了想,张惟贤就赞同道:“臣以为如此甚好,可另许张绫阳君三百护卫,任其在朝鲜军中挑选?”

这下子崇祯皇帝更高兴了。

三百护卫跟大明藩王们被削去的三个护卫或者几个护卫不一样,那就是简简单单的三百人。

不像是大明藩王,一个护卫的人数从三千冉一万九千人不等,到了绫阳君这里,干脆等于是只剩下了三百甲士而已。

至于三百朝鲜甲士能翻起什么风浪来,打死崇祯皇帝这个历史白他也不会相信——光锦衣卫都能在一个时辰之内彻底怼死这三百甲士。

事情商量到了这个份上,其实已经等于是接受了绫阳君的内附,所欠缺的也不过是时间和流程而已。

毕竟内附不像是上街买菜那么简单,一整套的流程走下来,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琉球的内附流程还没有走完呢,更别比琉球大了许多的朝鲜了。

而最最重要的流程,就是开头第一步——首先要由朝鲜使节在朝堂之上提出绫阳君愿意献土来归的请求。

只是第二的大朝会刚刚开始,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等朝鲜使节开口,就直接吩咐道:“王承恩,宣旨。”

王承恩应了,随即便从旁边的太监端着的托盘之中取过圣旨,朗声读了起来:“

朕仰承道,俯御万方,念此军民,谁非赤子,只因辽东建奴为『乱』,一二无知,渐至胁迫从奴。

辽东百姓多受其苦,亡辜被戮,不知其几。朕痛心恻念,寝令靡宁。

目今兵甲齐备,行将大兵加剿,必定玉石难分,虽指示生路,犹恐各官举行未善,若辈猜惧多端,或疑将领计诱杀降,或疑有司分别看待,或虑日后『奸』棍诈害,或虑目下生业销亡。

种种深情,良可矜悯,为此再颁赦书,遣官驰谕。如在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各省编入保甲。平奴后各省分起护归,各安井里之乐,永消反侧之心。

道府有司,即以辽民收复多寡安『插』得所为殿最,违者指参重治。其或才力出众,听其图功自见。一体叙录;如怙终不悛,即合众夹剿,务尽绝根株,无滋余孽。

抚顺剿逆,朝廷法实无私;出死入生,若等不可失算。诏布遐迩,咸使闻知。”

崇祯皇帝这么玩,根本就是在玩多重标准,同时『逼』着辽东的百姓们做出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

所谓的多重标准,就在于现在辽东主动要求回归大明的,肯定是要按户籍来打散分配到各省的,甚至于想要军前效力的,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不主动回归大明的,肯定是要被剿灭的,甚至于和被抓回来的那些个百姓待遇一样——就算比建奴强,也要比这些主动来归的百姓们差上许多。

至于『逼』迫辽东百姓做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完全在于“听其图功自见”这一句了。

简单点儿,就是这些人如果砍了建奴的人头想要参军,那么也是可以滴,而且待遇肯定要高于那些没有杀建奴的百姓。

当然,这些杀了建奴的人以后怎么管理,会不会有探子混迹其间,那是五军都督府和厂卫的事儿,崇祯皇帝表示自己不『操』心这种事儿。

至于这份旨意根本就不可能在辽东各地张贴,让百姓们全都知道,崇祯皇帝也不怎么关心——厂卫有的是办法在辽东散布消息,总之能在开怼之前先让建奴人心惶惶也是好事儿!

而这份旨意在朝堂上的作用,无异于在水中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般的效果,整个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嗡声。

全大明上上下下,从官员到老百姓,都知道崇祯皇帝心心念念的就是怼死建奴还有开疆扩土这两件事儿。

现在这份旨意无疑就是正儿八经的宣布了崇祯皇帝要在崇祯九年彻底去怼死建奴了。

有了这个信号,朝堂上面的勋贵武将们互相交换了一番眼『色』之后,都暗自下了决心。

怎么着也得找英国公他老人家好好商议一番,把自己给弄到关外去捞一波军功。

至于朝堂上的文官,则是很明智的选择了闭嘴——崇祯皇帝准备了这许多年,中间已经耽搁了无数次,这次再让他老人家不爽,他就该让自己不爽了!金殿之上,御史大夫听着嗡嗡文声音,皱眉喝道:“肃静!”

在御史大夫看来,朝堂上的这些人实在是太过份的,真要是追究起来,哪一个都是君前失仪的罪过!

等到朝堂上安静下来之后,朝鲜使节崔立才正了正衣冠,出班跪道:“启奏吾皇万岁,下国臣有本要奏!”

崔立是从安南、占城、真腊、暹罗这些国家的使节的最前面出来的,如果是王世子来了京城,就可以正大光明的站在六部官员的身后了——这种待遇,大明所有的藩属国里也算是独一份的存在了。

而其他诸国的使节,看着崔立身上那身与大明官员一无二致的官服,心里面更是羡慕的紧。

毕竟这也算是朝鲜的优待,别家谁也捞不着这种待遇。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崇祯皇帝将下面各国使节的反应一一瞧在眼中,心中也是暗笑不止。

羡慕吧?嫉妒吧?恨吧?那就对了!

既然羡慕嫉妒恨,等回去了就研究一下你们这些个藩国也赶紧的申请内附算了,总当外藩有什么意思?

毕竟内附了,你们可就是得到了官方承认的“人”了,而不再是蛮夷了哦。

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了脑海之后,崇祯皇帝才淡淡的开口道:“讲。”

崔立直接便拜道:“启奏陛下,大明于朝鲜实有肇始、再造之大恩,朝鲜向一向侍奉大明如父。

今有建奴侵我朝鲜,朝鲜国兵微不能抗之,我朝鲜国主请大明再发兵,以为朝鲜做主。”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爱卿所言之事,朕已知晓,大军不日便发,必定为你朝鲜主持公道。”

崔立拜谢了之后,又接着道:“启奏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其他国家的使节再看向崔立的眼神,已经带上了几分恨意——实在是太不要脸了,这是顺杆子往上爬是不是?

刚才还要求大明爸爸出兵为你朝鲜主持公道,现在又出来什么新的妖蛾子了?

这些朝鲜人,就是不知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