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五百一十九章 玩笑一般的战争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五百一十九章 玩笑一般的战争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02:45 来源:书海阁

郑芝龙还真就带上了李吖子跑到了五军都督府去找成国公朱纯臣请教了。

依着郑芝龙现在大明南海舰队提督的身份来,求见五军都督府的大提督朱纯臣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虽然带了个李吖子,显得有些突兀。

但是人家李吖子好歹也是面见过崇祯皇帝的一方大佬,朱纯臣见上一见也是应该的。

要不然的话,连皇帝都接见了,你却摆着个架子,你想表达什么?

还处于终于见到了崇祯皇帝的兴奋之中的李吖子加上一个满脑袋劫后余生之感的郑芝龙在拜见了朱纯臣之后终于弄明白了崇祯皇帝所谓的王道与霸道。

霸道就是我大明想打谁就打谁,王道就是打之前跟你一声,至于帝道,则是看崇祯皇帝的心情想打谁。

郑芝龙只能表示深深的佩服。

问题是,不义之兵必败的先贤教训呢?哪怕老郑我是海盗出身,好歹也听过这句话呢,现在大明的朝堂上不讲究这个了?

朱纯臣跟着张惟贤和崇祯皇帝混的时间比较久,所以整个饶画风已经完全跑偏,看着郑芝龙一脸懵逼的表情,反问道:“一官欲学襄公之仁?抑或方今下尚有齐侯因蔡姬伐楚之事?”

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野心的三有好海盗转型的大明南海舰队提督,郑芝龙虽然看着书本就头晕目眩,可是好歹也算是恶补了一些书本的,对于朱纯臣提到的这两个例子都知道一些。

襄公之仁这事儿就是指的宋襄公出兵伐郑之事。

宋襄公觉得郑国不给自己面子,所以打算出兵去怼郑国出口气,结果郑国找了楚国来给自己站场子。

交战的双方跟后来的那些喜欢开黑的家伙们不一样,反而是两家约定了日子准备正大光明的开片。

甚至于宋襄公连自己手下的子鱼劝自己避让一番的行为进行了嘲笑:“楚兵甲有余,仁义不足。我虽兵甲不足,但仁义有余。以有道之君,避无道之臣,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聊好。”

然后讲究仁义的宋襄公批了战书,约定十一月一日在泓水以北与楚军交战,还命人制了一面大旗,旗上写着”仁义”两个大字。

约定交战的那早上,楚军6续渡泓水北进,子鱼劝宋襄公趁机袭击,:“楚兵多宋兵少,此时动手,我们可以得胜。”

襄公指着大旗:“你看见‘仁义’二字吗?我是一向主张仁义的,怎么能在人家渡江只渡了一半就袭击呢?”

过了一会儿,楚军全部渡过了一泓水,成得臣手执长鞭,指挥军士,东西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

子鱼又劝襄公:“楚军的阵势还未布好,赶快打吧,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们就危险了。”

襄公厉声地就:“咄!你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怎么袭击人家未布好阵势的军队呢?”

结果就是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襄公数处受伤,第二年就挂掉了。

至于齐侯因蔡姬伐楚之事,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闹剧,甚至于连宋襄公整出来的这出好戏都比不过。

当初周武王掀了纣王的场子之后自己上位当老大,后来把姬姓的自家人还有大量的外姓功臣们分封出去不少。

但是帅不过三秒的魔咒在老姬家的场子上也挥了作用。

分封到中原的比如管、蔡、霍、鲁、卫、毛等这些个诸侯都不太争气,以至于连手里的土地都越来越守不住了。

对比之下,反倒是分封得远的异姓国家,比如齐国、楚国、越国、秦国等等,地盘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中原国不得不在夹缝里生存。

身为一个比较材诸侯国,蔡国就源源不断地向周围的国家输送媳妇以获得和平——大家伙儿有了姻亲关系,总不好再继续打的头破血流吧?

到了周庄王姬佗当扛把子的时候,蔡穆侯看齐桓公作为春秋五大双花红棍之一势力强盛,于是就赶紧挑了个好看的妹妹蔡姬,给齐桓公送去做姨太太。

有一,蔡姬和齐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见了水,就顽皮起来,向齐桓公泼水,齐桓公也笑着回敬几下,好像在乡野荷塘中初恋的少男少女似的,还蛮开心的。

后来闹着闹着,船猛烈摇晃起来,不会游泳的齐桓公害怕,大声道:“好啦好啦,不要闹了啦!”

但是蔡姬觉得齐桓公害怕的样子还蛮好玩的,干脆故意让船摇晃得更剧烈一点,并且告诉齐桓公落水的话会去救他起来。

齐桓公年龄大零,吓得紧紧抓住船帮,脸色煞白,可是齐桓公越害怕,蔡姬越开心,把船摇得像游乐园的海盗船。

等到蔡姬玩尽兴了之后,齐桓公一脸阴沉地上了岸,对蔡姬:“明就把你退回蔡国!”

蔡姬怎么也想不通:从前也玩闹过,这老头怎么翻脸就翻脸哩?

出了洋相的齐桓公不是着玩的,第二就派一辆马车,把蔡姬载着退回蔡国去了。

蔡穆侯看妹子嫁了齐国,竟这样狼狈地被撵回来。十分恼火:你齐国有什么了不起哩?我妹子青春无敌,又不是嫁不出去——心里极度不爽的蔡穆侯干脆转手又把蔡姬嫁给了楚国的楚成王。齐桓公本来只是要蔡姬回家反省反省,怕助长了她的娇气,也就没有跟蔡姬断绝夫妻关系,没想到蔡穆侯却让蔡姬改嫁了。这一下这可气坏了齐桓公。

齐桓公一怒之下,就带着春秋版的八国联军讨伐蔡国,蔡国也不经打,一打就投降了。

然后还没有消气的的齐桓公接着挥师南下,去讨伐楚国,找楚国楚成公的麻烦去了——就是你个孙子睡了我的媳妇是不是?

齐军到了楚国,楚国人十分惊讶,因为两地实在隔得太远,而且一向没有什么往来,楚国用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生动法,本意是“即使情的马和牛相逐也跑不到这”。

齐桓公不好是来打蔡国然后就顺便打一下楚国,更不好是因为觉得自己脑袋上被楚成公给绿了才兴兵,于是就乱扯了一些陈年旧账。

比如“楚国为什么不给周子上贡了——其实那时诸侯国都不怎么上贡了,齐国自己也是一个鸟样儿,不怎么上贡。

比如周昭王南巡到楚国的时候,为什么船会漏了而死在楚国了?

使坏淹死周昭王的楚国人回答也很有意思:“周昭王死了,问我们做什么?你们问汉水去!”

当然,以上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场战争是以军前骂架的形式进行的——按常理来,双方都到这个份上了,干脆直接开片得了。

可是实际上,双方都派出了最强的嘴炮上阵,齐国是管仲,楚国是屈完。

最终齐国理屈词穷,被骂走了——骂走了!

朱纯臣话里的意思就是问问郑芝龙,现在还有没有人这么玩?双方嘴炮决定胜负?或者玩什么仁义之师?

面对着朱纯臣似笑非笑的脸,郑芝龙的脸也不禁涨的通红——自己在爪哇和满者伯夷干了些什么事儿,自己心里还能没点儿逼数?

爪哇就不了,栽赃陷害满者伯夷的事儿是李吖子干的没错,可是自己也参与了其中,总之都不是什么好鸟。

现在对于五军都督府或者干脆直接崇祯皇帝提出来的什么王道霸道的法,还有什么好质疑的?

心中大为惭愧的郑芝龙决定回到满者伯夷那破地方之后好生的执行一下五军都督府的最新指示——凡是能两脚站着喘气的,要么成为劳工,要么去死。

至于李吖子那个娘皮,自打从宫里出来之后,郑芝龙就熄了一切的心思——这娘皮看上的是子,悄悄打量子的一双冒出水儿来了,连傻子都能看的懂。

到了现在这般田地,别管子有没有看上她,反正自己是不打再打她的主意了。

而李吖子也不愧是被郑芝龙看破心思的崇祯皇帝迷妹。

在回到客栈之后,面对着丫鬟秋儿的打听,李吖子几乎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美好的夸赞词语都用在了崇祯皇帝身上。

而对于秋儿打趣的自己能不能进宫伺奉皇帝,李吖子则是微微叹道:“论下绝色,皆在宫中,我一个海盗领入宫,只怕为下笑,没可能的。”

宫外的李吖子暗恨自己为什么不是良家女,偏生要做什么海盗领以至于现在入宫无望,宫里的周皇后则是很开心的去准备选秀女了。

这次起码得是全大明选一次秀女,挑几个好的入宫才行,否则自己这个母仪下的后宫之主,未免会落下个善妒的名头,这是绝对不能忍的。

至于有秀女进宫了跟自己争宠的问题,周皇后微微一笑表示无所谓——只要自己能生下儿子,以后成为太子的机会就然的比别人要高的多,再加上皇帝的宠爱,只要是不废后,就算是来再多的妖艳贱货又能如何?

总之除了温体仁等朝堂上的一干大臣之外,剩下的大家伙儿都很开心。

温体仁开心不起来,是因为崇祯皇帝给自己找出来的那些麻烦事儿——各家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扶持,所以百家学现在又有了冒头的迹象。

除了家之外。

崇祯皇帝前世的时候就烦透了那些个断章狗和死太监,对于家的感观就不怎么样儿,穿越之后,凌蒙初这货写出来的《初刻拍案惊奇》又着实把崇祯皇帝给恶心了一回。

尤其是《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干脆就是把整个大明的社会都给黑了一遍,其中大部分内容在崇祯皇帝看来基本上都是扯蛋。

比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2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

实际上呢?不考虑任何的社会环境和现实而写出来的都是扯犊子!

家没有得到特别的照顾,其他的各派学现在可都有人捡起来研究了,尤其是在沈颢研究法家学之后。

沈颢的年龄比起很多老童生来只能算是个屁孩儿,可是这家伙现在已经混到了爪哇总督的高位。

前面有辙,后面就有车,沈颢无疑给许多的“聪明人”指明了另外的一条道路——研究一下别的学拿来混科举总是有好处的!很多人开始研究其他的学,比如老子,比如许学,比如庄子,比如荀子。

但是学问这个东西吧,只要是认真是研究了,就总会有些人陷到里面走不出来,从而转化为该学问的忠实拥趸。

国子监的监生之中存在这种情况的更多,然后不同的学之间互相瞧着不顺眼的情况,直接被这些家伙隔了由汉武之前到崇祯年间这千余年的时间给继承了下来。

别以为大明的书生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娘炮,事实证明,这些家伙们爆起来比后世的娘炮们要可怕的多——好几个学派的家伙们在国子监休沐的时候选择了开片。

看着这些往日里总是子曰诗云的家伙们开片,国子监的锦衣卫座探差点儿把菊花给笑到开花。

论打斗技巧,基本上是没有的,论力度,基本也是没有的,唯一算得上狠手的就是抓头抠鼻子撩阴腿等等的招数,在锦衣卫看来根本就是和孩子过家家没什么区别。

但是这事儿足以算得上是大事儿——国子监身为大明最高学府,学子们公然开片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过于恶劣,甚至于这事儿已经惊动到了崇祯皇帝。

而管着国子监的内阁,身为辅的温体仁要是不蛋疼,那才是扯蛋。

当然,蛋疼归蛋疼,该进宫去请罪的还是要请罪,所以温体仁就拉上了国子监的头子孟庆元,一起进宫请罪,等待着崇祯皇帝对于这些国子监监生的处置。

正闲的无聊的崇祯皇帝顿时来了精神,国子监开片了?这等好戏居然错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