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六百七十三章 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崇祯皇帝决定跑路回大明,顺便把《三国演义》还有《水浒传》这两本奇书翻译成阿拉伯文字,然后大量印刷,让所有人都能买的起。

《三国演义》好啊,妥妥的一本治国打仗用的兵书,其效果经过了建奴老野猪皮和小汗黄台吉两代人的检验,效果杠杠的,属于质量信得过产品。

可以想象,当奥斯曼和曼卧儿这些本身就矛盾重重的国家里面的有心人在拿到了这两本书之后,会不会真的提前搞出来三国演义甚至于春秋战国,可是真心不好说。

当然,这些地方再怎么『乱』都没有问题,反正跟崇祯皇帝没啥关系,大明不『乱』就行了,谁有空管国外『乱』不『乱』啊。

而《水浒传》就更重要了。

首先,《水浒传》不是大明流传的《忠义水浒传》,而是被阉割后的产品。

其次,被阉割后的阿拉伯版本《水浒传》,也不允许流传回大明。

因为崇祯皇帝打算把《水浒传》魔改一下,把里面受招安、征辽、镇压方腊等回目全部砍掉,顺便把什么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内容也修改一下。

反正诏狱里面还关着一个御史陈默,还有一个擅长于写刘备文的段小荣,让这两个家伙联手魔改一下《水浒传》,想必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这两个家伙连洪荒流的神话都能搞的出来,魔改一个区区的水浒传又算得了什么。

而没有了受招安、征辽、镇压方腊这些让外国人看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的内容之后,整本《水浒传》的味道立即就变了。

没有粮食吃活不下去怎么办?上山落草啊!

被官府欺负了怎么了?杀官造反啊!

就算他莫卧儿和奥斯曼加起来只有一千万的人口,一万个人里面才能挑出来一个认真学习《水浒传》并且付之于行动的,那也是足足一千人。

梁山泊上一共才一百零八个胆肥的,一千来个人组团起来可就相当于十个梁山了——而莫卧儿和奥斯曼的地盘面积一共才多大,能装得下十个梁山水寨搞事情吗?

当然,装得下装不下的,崇祯皇帝也不太关心。

反正都是蛮子们自己的事情,愿意反就造反呗,朕在爪哇那里还有生意呢,专门出售高品质的刀,剑,弓箭和盔甲,保证不比官兵的装备差太多。

一部三国加上一部水浒到底会产生什么样儿的化学反应,崇祯皇帝心里都没有底气,只是再一次把郑芝龙和南居益等人一起喊了过来。

原因很简单,莫卧儿是上演三国还是上演水浒,崇祯皇帝都不太担心,但是莫卧儿毕竟割让了那么一大片土地,这些土地上的人万一要是学去了,那最后被恶心的不还是大明?

干脆,把这些人打包吧,分两路送走,一半给大明铁道部和交通部的那些家伙们当劳工,一部分等着看看奥斯曼那边什么反应。

如果奥斯曼那边同意了租借苏伊士运河的提议,剩下的这一半莫卧儿人就可以送去疏通河道了。

如果奥斯曼不同意,这些人就一样送回大明去修铁路。

事实上,整个奥斯曼的朝堂上面已经吵翻了。

易卜拉欣一世自然没有什么感觉,整天沉『迷』于后宫不理朝政,就跟大明的万历皇帝一样,不照样因为跟大臣们置气而三十年不上朝。

至于朝政会怎么样,易卜拉欣并不是太关心,反正后宫里面有人帮自己分忧,朝堂之上也有大维齐尔在主持着朝政,出不了什么问题。

至于大维齐尔迈哈买提,对于苏莱曼提出的问题也是头疼不已。

苏莱曼早就想搞事情了,也早就想着挖开苏伊士运河,从本心上来说,迈哈买提是支持的。

然而光自己支持并没有什么鸟用——这种既违背了真神教义又涉及到需要征召大量平民参与,花费还不知道要多少的工程,奥斯曼上下根本就没有人支持。

尤其是奥斯曼的海军——假设可以称之为海军的那几艘船,也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重启苏伊士运河就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任凭迈哈买提想破了脑袋,都没想到居然会有明国人跑来想要租借这块地方,重新开挖苏伊士运河。

而且,苏莱曼还从明国人那里搞来了两艘三桅战舰。

两艘三桅战船可能在大明人那里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来说就很重要了——单凭着这两艘战船,就可以完爆之前的整个奥斯曼帝国海军了!

如今有了战船,苏伊士运河重启之后的好处又那么多,迈哈买提自然想举起两只手来表示赞同。

然而自己的身份却限制了自己这样做,这也是迈哈买提头疼的地方。

大维齐尔这个官职要是放到大明,基本上就等同于内阁首辅加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的结合体,总揽了整个奥斯曼的文武大权。

换言之,如果奥斯曼的苏丹是个强势的,比如前一任苏丹穆拉德四世那样儿的,大维齐尔自然也就是个摆设,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传声筒的作用。可是到了易卜拉欣一世,情况就变了。

这位差一点儿就被杀掉,刚刚继位的苏丹根本就没有兴趣理会朝政,反而更喜欢在后宫里面待着,或者是看看歌曲,或者看看舞蹈,再或者就是寻找妃子们寻欢作乐,反正不喜欢理会朝政也就是了。

这么一来的好处,就是整个外朝的大权,别管是文官方面还是军权,都归到了迈哈买提的手里。

坏处就是君臣不是一条心,后宫的那些人总是在想方设法的给迈哈买提添麻烦。

就像现在讨论的这个议题一样。

本来把苏伊士运河那边的土地承包给大明,让大明重新挖通苏伊士运河对于整个奥斯曼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情,可是那些后宫的人偏偏就表示了反对。

理由很简单,违背了真神的训诫——后宫的这些垃圾们,根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一点儿脸都不要了。

迈哈买提望了望大殿中表示赞同的文武官员之后,才冷笑着开口道:“这里面的好处,我不相信你们看不到。

现在奥斯曼帝国是个什么样子,相信你们也不是看不到,可是你们却为了反对而反对,就不怕真神降罚与你们吗?”

易卜拉欣一世最为宠信的宦官则是尖着嗓子道:“真神曾经说过,他曾任两海相交而会合,两海之间,有一个堤坊,两海互不侵犯。

如今你们想要把苏伊士那里承包给明国人,岂不是要违背真神的训诫,废掉两个海之间相隔的堤坊?”

迈哈买提心中更是恼怒。

这些该死的宦官,根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苏伊士运河被挖开的时候,真神还不知道在哪里呢,现在你拿真神的训诫来说事儿?

还要不要脸了?

冷冰冰的哼了一声之后,迈哈买提干脆宣布停止会议,不再讨论这件事情了。

那名出言怼了迈哈买提的宦官见会议终止了,便也转身回了后宫之中,向易卜拉欣一世汇报今天的情况:“大维齐尔迈哈买提想要同意那些明国人的提义,把苏伊士运河承包给他们,已经被我给拦了下来。

只是以后的情况却是不好说了,毕竟大权掌握在迈哈买提的手里,他不可能就这么算了的。”

易卜拉欣一世将手中的鱼食轻轻撇了出去,望着池塘里面浮出来争抢食物的鱼儿,笑道:“他当然不会甘心,而且这件事情,你就算是再怎么拦也拦不住。”

那宦官悄悄的瞄了易卜拉欣一眼,却没有开口说话。

既然知道拦不住,为什么还一定要拦着呢?

就像是迈哈买提说的那样儿,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好处总会是奥斯曼帝国的,而易卜拉欣又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所有的好处也都跟他有关系。

然而苏丹却要让自己去阻拦这件事情?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易卜拉欣一世出神的望着水面,笑眯眯的道:“人啊,对于轻易得来的东西总是不会珍惜,想信那些明国人也会是这样儿的。

苏伊士那里的情况,想必你也听说过,想要重启苏伊士运河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奥斯曼帝国都不一定能承受的起。

万一那些明国人因为后续支持不起而跑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到时候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可就真的没指望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让你去阻止大维齐尔,让明国人知道他们能承包下苏伊士运河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儿。

也只有这样儿,等他们以后真的承受不了了,心中的不甘就会驱使他们继续下去,让他们把运河完成,好收回之前在运河上面投入的成本,获取利润。”

解释了这么几句之后,易卜拉欣一世就失去了再解释的兴趣。

聪明人自然能够明白,不够聪明的再怎么解释也照样不明白,自己的时间不能浪费在一个宦官的身上。

想了想之后,易卜拉欣一世干脆吩咐道:“去请大维齐尔来朕我,这件事情,还是由我来跟大维齐尔商量商量吧。”

当这个苏丹真的很累,实在是太累了。

聪明了不行,太过于聪明,穆拉德四世肯定容不下自己,估计早就把自己给杀掉了。

太蠢了也不行,就因为自己之前表现的太像个蠢货,结果又差点儿被杀掉。

人生如此艰难……

迈哈买提到了易卜拉欣一世的身前行礼之后,易卜拉欣一世才开口道:“大维齐尔明天继续提出来把苏伊士承包给明国人的提议,然后,他会代表本苏丹再一次拒绝。”

说完,易卜拉欣一世还特意指了指旁边的宦官。

迈哈买提疑道:“为什么?”

易卜拉欣一世没有解释为什么,反而接着道:“不仅拒绝,明天还会斥责于你,指责你违背了真神的旨意。

这些消息,记得一定要让人传出去,最好是传到那些明国人的耳朵里面去。”

迈哈买提突然就了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之后,迈哈买提抚胸行礼道:“如您所愿,神圣而尊贵的苏丹。”易卜拉欣一世也笑了。

跟聪明人说话的好处就是这样儿,一点就透,不用浪费太多的口水。

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让迈哈买提暗示了将会向自己效忠,果然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想了想之后,易卜拉欣一世又接着道:“对了,准备一些聪明好学的年轻贵族吧,让他们去遥远而神秘的东方留学。”

迈哈买提先是躬身应了,又接着道:“我们也有自己的学校,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很多,现在为什么要派遣留学生呢?”

易卜拉欣一世摇头道:“我们的学校教授的是什么学问?有新的,也有旧的,可是都是我们的。

他们去了明国,就能接触到不一样的学问,然后可以把这些学问带回来,变成我们自己的学问。”

顿了顿,易卜拉欣一世又接着道:“现在明国人的手,已经伸到了这里,可是我们却对于神秘的东方一无所知,这很不好。

我们跟明国人,都是世界『性』的大国,就应该互相交流,而不是通过那些荷兰人和西班牙强盗做为中转——因为中间会有很多利润被他们拿走,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一少部分。

当我们跟明国人有了联系之后,就可以绕开他们,甚至于我们可以直接与欧洲的那些野蛮人通商,赚取他们的银币。”

不等迈哈买提说话,易卜拉欣一世又突然开口道:“还有,告诉那些留学生,既要牢记真神的教导,也要尊重大明的风俗习惯,不要总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

通过他们能够远航到这里,就可以知道,明国人不比欧洲人弱,也不会比我们弱到哪里去。”

迈哈买提再一次躬身应是,然后才转身出宫去了。

苏丹说的没错,大量的好处被那些欧洲人给拿去了,这原本应该是奥斯曼帝国应得的那一部分。

正好借着这次运河的事情,把这部分该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利润拿回来。

望着迈哈买提的身影,易卜拉欣一世再一次叹道:“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ps:今天献祭《学霸富二代的全新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