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六百七十九章 朕的原则不会变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六百七十九章 朕的原则不会变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02:45 来源:书海阁

望着似笑非笑的崇祯皇帝,黎维祺只觉得是自己双膝一软,顿时拜倒在地:“小臣黎维祺,拜见天子!”

崇祯皇帝的表情也终于有了一些变化,笑眯眯的道:“爱卿且起身回话。”

等黎维祺从地上起来之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朕久居中原,近日出游至莫卧儿,方才得知安南国内竟有乱臣贼子做乱,挟迫于爱卿。

只是朕一直想不明白,爱卿为何一直都没有上表给朕?反正是自己默默的承受了下来?”

黎维祺苦笑连连,拱手道:“启奏陛下,小臣虽是这安南国主,可是国内一应事务,皆是由那郑贼一言而决,小臣王命都出不得宫禁,又如何上表给陛下?

幸赖陛下天兵至此,如今郑贼与阮贼皆已伏诛,小臣和安南百姓,皆是感激不尽!”

又是呵呵笑了一声后,崇祯皇帝才道:“如今阮、郑皆是伏诛,朕也有意于安南停留几日,好生见识一番安南的风土人情,不知道黎爱卿可方便?”

黎维祺很干脆的拱手道:“启奏陛下,安南虽然国小民寡,万万比不得中原物华天宝,可是陛下愿停留几日,小臣与安南百姓,却无不欢欣鼓舞,只觉三生有幸!”

崇祯皇帝笑着点了点头道:“黎爱卿倒是有心了。”

说完,崇祯皇帝干脆扭头吩咐道:“吩咐下去,朕拟于安南停留几日,让人做好准备。

另外,安南国主黎维祺公忠体国,百姓良善和睦,钦赐黎维祺蟒袍一件,特许安南派遣学子二十人入国子监。”

黎维祺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

崇祯皇帝既然有赏赐下来,而且还特意多给了二十个国子监生员的名额,这就妥妥的说明了一件事情。

崇祯皇帝对于安南的兴趣不大。

如此一来,只要等崇祯皇帝滚蛋回大明了,整个安南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甚至于比以前要好的多。

最起码,借着崇祯皇帝支持自己的虎皮,再加上没有了这两个乱臣贼子的掣肘,自己可就是真正的土皇帝,而不是一个名义上的吉祥物了。

捋清楚了这里面的弯弯绕之后,黎维祺的态度更是恭敬,当场就表态愿永为大明的南海屏藩。

还没有等崇祯皇帝结束对黎维祺的夸赞,朱纯臣就过来禀报了最新的进度——郑氏满门已经尽数拿下,现在河内城里已经完全安定了下来。

黎维祺干脆也起身邀请崇祯皇帝入城休息——宗主国的老大巡游至此,若是让崇祯皇帝露宿野外或者在船上休息,那传出去成什么了?自己岂不是要被人骂为不懂事?

黎维祺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很强大,或许是一直被郑梉欺压,已经习惯了,又或者是因为他家老祖宗都已经习惯了被权臣们欺压。

最起码,黎维祺被安排随着崇祯皇帝銮驾一起进城的时候,黎维祺的心里没有一点儿的波动,甚至还有些想笑。

早早的进城,然后早早的滚,自己老老实实的装上几天孙子,以后的小日子还不是美滋滋的过?

稍事休息了一番之后,崇祯皇帝便带着黎维祺等一路往安南王宫而去。

因为翻遍了整个安南,除了王宫还勉强算是可以之外,整个安南就再也找不出合适的,可供崇祯皇帝居住的地方了——大明是君,安南是臣。

崇祯皇帝到了安南,黎维祺的王宫,自然也就成了崇祯皇帝的行宫。

至于黎维祺,郑氏刚刚空出来的宅子,自然也就归了他。

高居于龙辇之上的崇祯皇帝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全程都没有变化过表情,等到了安南王宫之外的时候,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的脸都快僵住了。

道路的两旁虽然有士卒在维持着秩序,可是安面百姓却是远远多于士卒的数量,再加上崇祯皇帝打算表现出一副爱民如子的样子,自然也不可能派兵驱赶百姓。

要不然,这戏怎么往下演?

虽然说很多时候,这些戏演起来就跟脱裤子放屁一样,可是该演的还是得演——这叫做出师有名。

两边的安南百姓们无所谓,可是却有很多人隐隐约约的觉得不开心,比如那些安南黎朝的读书人。

崇祯皇帝太霸道了,一来安南就先杀掉了郑主,连安南皇帝黎维祺都得跟在崇祯皇帝的身后,像个跟班一样。

崇祯皇帝自然是北国天子,可是黎维祺也是南国天子,两者本该平等,如今却是个什么景象?

崇祯皇帝和黎维祺刚刚到了宫门处,准备进入王宫时,早早就来到王宫布置的许显纯就带着几个锦衣卫校尉过来,将崇祯皇帝和黎维祺隔开之后才躬身道:“启奏陛下,臣在安南王宫之中,发现了一些东西。”

崇祯皇帝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僵住了,面带不愉的道:“究竟发现了什么东西?怎么还要隔开黎爱卿?”

许显纯躬着身子挥了挥手,命人将东西端过来之后才道:“启奏陛下,便旬这龙袍与玉玺等物。”

此言一出,不光是崇祯皇帝的脸色变的铁青,就连刚刚被隔开的黎维祺,还有大明和安南的文武大臣们也是脸色大变。龙袍和玉玺代表了什么,别说是在场的所有人了,就算是随便拉一个普通的百姓过来,都不可能不知道。

安南国主关起门来自称土皇帝的事情,在安南国不是什么隐蔽的事儿,整个安南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清楚。

可是当崇祯皇帝到了安南王宫之外的时候,被明国人从宫里搜到了龙袍和玉玺,那事情的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因为安南的国王是要接受大明册封的!

哪怕是这个册封基本上也就是个形式,双方谁都不在在乎。

有些事情,悄悄的做可以,但是摆到明面上来就不行了。

尤其是安南的君臣们也清楚明国人最在乎的是什么。

黎维祺的面色瞬间变得惨白。

龙袍和玉玺这玩意,本身就是历代先王留下来的,只是自己这个傀儡一直没有机会穿用而已——现在这跟自己根本就没有关系的东西,却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噗通一声,黎维祺跪地泣道:“启奏陛下,小臣冤枉!这些物事与小臣无关!”

黎维祺的心中还是抱着一丝的希望。

刚才崇祯皇帝既然重赏了安南,那自己好好的解释一下,是不是有机会把事情给圆过去呢?

崇祯皇帝却呵呵冷笑一声,开口道:“朕于莫卧儿之地时,听说安南国主被两个乱臣贼子给架空,空有国主之名而无国主之实,政令出不得王宫。

哪怕是暂时放弃了莫卧儿之地,朕依然带着大军前来安南,便是要为你黎维祺做主,只盼能一尽人主之责。

你黎维祺倒是好的很呐!”

轻轻闭上眼睛又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崇祯皇帝才淡淡的道:“朕于潜邸之时,总是听闻东林诸君子讲起《平吴大诰》,讲起安南国主关起门来称皇帝。

朕不以为然,几百年前的事情了,不应该再翻出来纠缠,更不应该因此而影响大明与安南两国百姓的生计。

可是如今,你黎维祺就是这么对待朕的?”

黎维祺哭诉道:“陛下!陛下!这些东西与小臣无关!与小臣无关哪!这些东西,只是历代先王留下来的,小臣一直供奉于宫内,却从来没有过这等大逆不道的想法啊,陛下!”

崇祯皇帝痛心疾首的道:“你不要再解释了——就算这东西是你安南历代先王留下来的,你怎么没有带走,反正留在了宫中?

很多话,朕不想挑明了直接说,可是你自己心里怎么想的,你自己还不知道?

你只是觉得朕巡游经过安南,未必会来你安南停留,你也没有想到朕会命人杀了郑、阮二贼来替你主持公道,更没有想到朕会来安南王宫!

还是说,你想到了朕会来安南王宫,却没有想到锦衣卫会对王宫仔细搜查一番?

朕一直以为,朕以真心待你,便是石头也能捂得热了,可是你呢?你太让朕失望了!”

望着瘫软在地的黎维祺,崇祯皇帝干脆摆了摆手,吩咐道:“拖下去,依律处置,将此贼逆行,公之于天下!”

黎维祺很快就被拖了下去,崇祯皇帝也依旧按照原本的计划进驻了安南王宫。

气咻咻的崇祯皇帝进了王宫之后,脸上的神色几乎是在一瞬间就恢复了正常。

就算是黎维祺把龙袍玉玺都带走了,今天照样能在安南王宫里面搜查出龙袍玉玺——锦衣卫若是连这点儿事情都办不好,也称不上是当今世上最牛逼的特务机关了。

之所以要这么麻烦的折腾一通,而不是直接大军进入安南搞事情,也不过是想着尽量安抚住安南人而已。

毕竟,这么好的地在这里放着,虽然说全毁了也没什么,可是能让这些安南人老老实实的耕种,总比毁了要强的多。

来宗道躬身行礼之后,才开口道:“启奏陛下,如今黎氏已经被拿下,不日便要凌迟,郑氏、阮氏也已经伏诛,安南之地,已经为我大明之地矣。”

崇祯皇帝却嘿嘿笑了一声道:“来爱卿当真是这么想的?只怕不尽然吧?”

来宗道的脸色根本就没有一丝的变化,哪怕是自己信口胡说被崇祯皇帝给揭破,也没有半分不好意思的表情流露。

安南这块破地方,当然没有这么好解决。

不同于其他地方,更不同于缅甸和朝鲜等地,安南从太祖高皇帝之时起,就是一个令人恶心的存在。

永乐文皇帝当初也曾经派兵打下过安南全境,最后也是宣宗皇帝退兵了事,安南依旧是那个安南。

如今只不过栽赃了黎维祺,搞死了阮氏和郑氏两个大头,剩下的事情还多的很,根本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起码来宗道没觉得不好意思——国王被擒,大佬被杀,剩下的小杂鱼们想跳又能怎么样?

最起码,永乐年间还没有这么好的形势。

沉吟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欲治其地,先安其民。欲安其民,先治其官。欲治其官,则必先安其士林中人。

传旨,黎氏叛逆自有取死之道,然则安南百姓无辜,原本二十人入国子监的恩赏不变,令其各地官府提学择其优而选之。另外,将永不加赋的诏书也张贴出去,令安南百姓与大明百姓一样待遇,以示朕视其如一之意。”

来宗道躬身应了,又接着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便是重造安南之黄册,另外,便是安排官学之事——臣敢问陛下,安南是否要效朝鲜与缅甸例?”

崇祯皇帝道:“既视之如一,又何来不同之处?安南自是与朝鲜、缅甸等地相同,往来文书皆用汉字,官学之中亦用汉语,商人同样与大明商人一般的收取商税。”

对于这一点,别管是朝鲜,还是琉球,或者是缅甸,其实都是一样的规矩。

该设立官学的还是得设立官学,该用汉字汉语的还是得用汉字汉语。

甚至于,安南国原本的文字,语言,历史资料等等,都会被逐步销毁,能保留下来的也必须得是修改过后的才行。

比如原本是交趾郡这种事情肯定要大书特书,跟故宋和大明的战争,肯定要统统抹去,尤其是大明之前在安南干了些什么破事儿,更是一点儿都不能留下。

过上个几代人之后,谁还记得当初都发生了什么?只怕很多人都是生来便是大明人,到死也不会得知事情的真想。

反正原本的历史上已经发生过这种事儿了,崇祯皇帝自然也不介意有样学样——不就是比谁更不要脸,比谁更心狠手辣吗?

朱纯臣却躬身道:“启奏陛下,安南之地既以都司总督治之,则需另外卫所于此,安南原本的士卒?”

崇祯皇帝挥了挥手道:“那是你们军府的事情,朕不会过问。”

顿了顿,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放心大胆的去做,朕向来的原则是不会变的,安南必须是交趾都司,哪怕是安南不长一棵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