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正的山寨之王和智商税

崇祯皇帝对于大明的这些挂逼们,向来是信心十足的。

在整个世界还在玩火绳枪的时候,大明的挂逼们已经开发出了燧发铳和三眼铳,如果不是建奴入关打断了这一进程,可能提前几百年就该出现加特林了。

在整个世界还在懵逼着蒸汽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大明的挂逼们已经将之运用到了火车上面,战舰上面,机床上面,总之各种地方都在琢磨着能不能先安上一台蒸汽机试试。

虽然这里面有自己开挂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崇祯皇帝可以用黄台吉和多尔衮的人头发誓,自己只是个没充值的挂逼,跟大明的野生挂逼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是当崇祯皇帝想到野生挂逼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大明之外的那些挂逼们。

自己之前是怎么说的来着?可以先支援一批火器给神圣罗马帝国?顺便把福寿膏卖给他们?

都说后世的天朝是山寨大国,可是实际上,真正的山寨大国正是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马甲小号……

身为程序猿总是有着诸多好处的,比如翻墙,比如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后世被刷屏并且洗了无数脑残的“青岛不怕淹是因为德国良心制造”和“管网附近专门存放的油布包”这种文章,都是人为炮制出来洗脑残用的。

三千多公里的青岛地下管网,正常使用中的德国修建管网仅有两公里多点儿,占比千分之一都不到。

而那些油布包里面的零件,也是当时德国人修建地下管网时运来的配件剩余部分,而不是专门存放起来备用的——尤其是小仓库里面存放着“用油布包好的金属元件,虽历经百年却依旧光亮如新”这种屁话就更是扯蛋了。

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者水泥的,用金属元件是为了证明没脑子还是为了证明人傻钱多?

“德国制造”听起来很牛,但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那名声很臭,是廉价与劣质的代名词。“厚颜无耻”,是当时英国人给德国造产品扣上的帽子。

那时候,大英帝国是最先工业化的国家,它的产品,代表着工艺和技术的尖端。“买英国货”在当时不仅是人所尽知的时髦语言,还是一种富有的象征。

德国实现统一后野心勃勃的打算进入世界市场里面分上一杯羹,然而世界市场不是想进就能进——在夹缝中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依靠廉价销售冲击市场。

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标志,产品从材料、工艺到质量,都很差劲,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一顶不光彩的帽子。

德国人自然是不服气的,大量的经济间谍开始出现在英格兰,那些流利的英语中总是带着一股日尔曼口音。

比如声称对钢铁制造感一点儿兴趣的某位绅士,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德国钢铁伯爵和兵工巨头克鲁勃。

德国人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了大量经济情报。回到德国,这些情报被研究复制,模仿成产品。然后,再出口到英国,堂而皇之,进入英国家庭。

与后世的天朝曾经走过的路子差不多,当时德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使德国产品,有着廉价的特征。一时间,在英国市场上,从铅笔、玩具、药品、钟表、啤酒、纺织物、工具到钢琴和家具,无不充斥着“德国制造”。

英国的绅士们自然是气不干的,干脆就整出了一项法案,规定所有的外国进口产品,必须打上产地国的标志。而这项法案的重点打击对象,就是来自日耳曼的“德国制造”。

被这项法案打脸的日尔曼人自然就如同小说的主角模板一样,知耻而后勇,不再抄袭仿造,而是发明创造,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名副其实的原创“德国制造”。

大量的砸钱在科研和工业标准体系上,“德国制造”也完成了从山寨到质量可靠代名词的华丽转身。

至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小号,可以将德意志帝国看作是第二代小号,德意志第三帝国,也就是**德国,就是第三代小号。

现在大明将火器卖给神圣罗马帝国,他们会不会突然点开山寨技能树,然后再点亮德国制造技能树?

崇祯皇帝突然有些担心。

但是崇祯皇帝担心也没有什么鸟用了,李承彦早在崇祯皇帝决定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的时候就已经动身出发了。

原本李承彦还打算直接去找科恩那个老家伙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通过科恩的路子来打通神圣罗马帝国的路子,联系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但是当李承彦研究了一些锦衣卫提供的情报之后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理论上来说,虽然荷兰跟其他的诸侯国也在狗咬狗,但是总体上这些家伙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同样都打算先弄死神圣罗马帝国,科恩再怎么为了银子也不可能转而帮助神圣罗马帝国。

不是科恩的问题,而是整个荷兰都不可能同意,包括同样在大发战争财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他们卖给大明的劳工,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一旦帮助正节节败退的神圣罗马帝国站稳脚根,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整个欧洲,连东印度公司用来换银币和福寿膏的劳工生意都要受到影响,这是整个东印度公司所不愿意看到的。

既然不太方便通过科恩等人联系上神圣罗马帝国,那就自己去!

礼部替李承彦准备好了一切,或者说是联合了工部和兵部,再加上五军都督府一起,替李承彦准备了一支小型的舰队,上面装载的补给物资不是很多,反正从天津港出发,直到奥斯曼那边都不用担心补给的问题。

因为直到奥斯曼之前,大部分的地盘都是大明的,根本就不用担心补给问题,所以上面更多的还是装载了各种火炮还有火铳一类的装备。

为了能够一次把欧洲坑回到姥姥家去,崇祯皇帝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大明都没有完全全面换装的定装燧发火铳还有最新式的火炮,都往上面塞了不少。

一路上也确实没有什么惊险,无非就是花费的时间多一些,真正让李承彦头疼的是自己该怎么找到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或许他很快就不是皇帝了。

停在木骨都束的出使舰队上,李承彦正在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到底是听从新乐侯刘文炳的安排,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冒险从苏伊士运河通过,还是听从郑芝龙的安排,绕过好望角走西边的海洋呢?

两者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

从崇祯十三年开始到如今,已经挖了足足有六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总算是挖通了,新乐侯刘文炳几乎快要高兴的唱歌。

但是让刘文炳不开心的是,这里并没有大型的舰队让自己来测试运河的实际效果。

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有跟没有一样,莫卧儿更是连个舰队都没有,其他的商船自己看不上眼,唯一能看上眼的就是郑芝龙部的南海舰队。

问题是,南海舰队现在忙着在木骨都束以南的那片大草原上面怼人抓劳工,没空来做这个测试,或者说在怼死英格兰的那些蛮子们之前没时间。

所以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风险未知,毕竟小舢板和大型的舰队两者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面对的吃水和风险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如果要说好处,大概就是通过苏伊士运河以后可以直接通过阿尔巴尼亚港前往卢布尔雅那,然后再走陆路,前往奥地利去拜访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而绕过好望角的风险同样明摆着,万一运气不好遇上飓风,可能整个舰队都有完犊子的风险,而且还得面临着随时可能遇到的攻击。

比如西班牙和英格兰,这两家跟大明的关系绝对说不上好,有机会弄死一支大明的舰队对于这两家来说等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就算弄不死,恶心一下大明也是好的。

斟酌再三之后,李承彦还是决定走苏伊士运河。

虽然走没有经过大舰通行测试的苏伊士运河属于一种冒险,但是冒险的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快速见到神圣罗马皇帝的机会。

至于过了苏伊士运河之后的航线,李承彦倒是不担心——早在吕宋和爪哇时,大明就已经通过桑切斯和科恩的手里弄到了所有的海图,对于苏伊士运河以后的部分也有标注。

幸好,这条耗费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的苏伊士运河还算是给力,虽然担惊受怕,最终还是安全的通行了过去。

笑着向岸边站立着的新乐侯刘文炳挥手告辞之后,李承彦的脸色又有些阴沉了下来。

过了苏伊士运河,就没办法再借助大明的任何力量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小心应对才行,尤其是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自己更是一无所知。

或许也不能说是一无所知,毕竟锦衣卫提供的消息里面还是提到了一些,但是想要凭借着一鳞半爪的消息来推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喜好与为人,未免还是太强人所难了些。

拜英格兰和西班牙还有荷兰的大力宣传,大明好战的名声可能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

现在整个欧洲所有的国家都知道,远东有个国家叫明,动辄喜欢挑起战争,将人头砍下之后堆成小山,如果没有什么必要,就不要去招惹大明那个国家。

而欧洲所谓的海盗,其实大部分都是国家海军在兼职,或者是已经被收编,没有正规编制的很少。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承彦一行居然出奇的顺利,顺利到李承彦本身都不敢相信,直到踏上了卢布尔雅那的土地。

将船上的大部分物资都卸了下来,再装到马车上之后,李承彦才带着一行使团向着奥地利而去。

没错,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其实就是斐迪南三世,同时也是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同时还是奥地利大公,称斐迪南四世。

面对着如此复杂的关系和众多的头衔,自认为对于西方有一定了解的李承彦也不得不说一声佩服!

这要是换在大明,估计也只有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的武宗皇帝可以相比,其他的皇帝都只有一个头衔——大明皇帝。更令李承彦感觉到难以置信的,则是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斐迪南三世,他的第二任妻子居然就是他的堂妹,玛丽亚·利奥波丁女大公。

而依据江湖传言来看,这位女大公的身体似乎也不是很好,感觉已经命不久矣——斐迪南三世想要停止战争其实和这一点不无关系,不仅仅是因为民力凋敝的原因。

实际上想想也正常,民力凋敝不凋敝的,跟这些大公或者领主,乃至于皇帝的关系并不大,他们并不会因为民力凋敝而少收一个子儿的人头税。

在这一点上,中原的皇帝旦凡是有点儿脑子的,都会选择名种免赋免税以换取民心,但是西方的这些大佬们不需要。

有教堂和神父在,税收总是能保证的,因为不交税,身上的罪孽就无法洗清,不洗清罪孽就无法上天堂——尤其是教庭要收的什一税,更是重中之重。

在李承彦看来,这不是什么什一税,这玩意更像是智商税。

因为《圣经》中有提到过农牧产品的十分之一属于上帝,所以欧洲的平民就必须缴纳什一税。

具体的所征实物按产品性质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等。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十分之一,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

如果仅此而已,李承彦倒也不会将之称呼为智商税,顶多就是叹上一句苟政猛于虎,然后剩下的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重点在于,这些欧洲的平民们起义了,造反了,然后居然选择了和谈?是不是出生的时候把脑子忘在妈妈的肚子里了?

PS:今天献祭《反叛大魔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