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七百六十五章 倭奴的新玩法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七百六十五章 倭奴的新玩法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02:45 来源:书海阁

随着时间一步步的向前推进,先是弄死了沙舒亚,接着又怼死了达罗悉乔,现在整个莫卧儿就剩下了自己,奥则朗布觉得是时候统一莫卧儿,然后再整军备战以待大明了。

最受奥则朗布信任和倚重的甲一先生则是表示了反对:“统一莫卧儿自然是应该的,但是要说到整军备战大明,只怕眼下还不是时机。”

拿着甲一写的这张纸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奥则朗布纠结的道:“如果不将目标对准大明,只怕将士们的心就会散了。

想必先生也知道,军心一旦散了,再想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之前的沙舒亚如此,达罗悉乔也是如此。”

甲一呵呵一笔,提笔继续写道:“没有了大明做目标,旁边还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当做目标,比如奥斯曼,他们现在已经腐朽了,想要打败他们很容易。

等同的条件下,想要将大明做为目标,倒不如先选择奥斯曼为目标,攻打奥斯曼的过程其实就是莫卧儿练兵的过程。

当士兵的战斗力越来越强,下一步再将目标对准大明,我们的压力也会轻的多,将士们也会有更多的信心。当然,我只是提出我自己的意见,具体怎么选择,还是您说了算。”

甲一在莫卧儿这边已经快有十年的时间,但是这十年里向来只提出建议,至于听不听,则完全取决于奥则朗布,哪怕奥则朗布提出来的方案与甲一设想之中的完全背道而驰,甲一也会不折不扣的执行。

这样儿一来,奥则朗布就更放心也更倚重甲一,毕竟像这样儿有学问,还忠心听话的手下实在是不太好找。

低头沉吟了半晌之后,奥则朗布才道:“如果我们将目标对准奥斯曼,那么就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个就是关于奥斯曼那边的情报,其实我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贸然对奥斯曼用兵,会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

第二个就是装备的问题。现在咱们手里的装备有很多是通过暗中渠道从大明帝国那边买来的,这其中还多靠了先生,您自然是清楚的。

可是奥斯曼的领地极广,人口也众多,咱们现在用的武器装备是否够用?一旦与他们交战,是否还能继续从大明帝国那里得到装备补给?”

点了点头之后,甲一慢慢的写道:“奥斯曼那边的情报,我们可以慢慢收集,几个月,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都没有问题,只要先让将士们知道我们下一个目标不是大明帝国,而是轻易可以战胜的奥斯曼就行了。

第二个问题,武器装备的事情您不需要担心,就算是咱们之前储备下的那些装备弹药不够用,我也可以想办法继续从大明那边购入一批。

就算是通过大明那边买不到武器装备了,其实也没有关系,您应该知道,欧罗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好像就在贩卖大明帝国的军火,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他们来购买。”

奥则朗布摇头道:“最好还是想办法直接从大明那边购入军火,要是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他们岂会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

甲一点了点头,接着写道:“我会想办法保证大军的军火供应。只有通过不断的战争锤炼,士兵的战斗力才会越来越强,以后面对大明的时候,胜算也会更多几分。”

奥则朗布点了点头,示意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暂时先把目光投向奥斯曼帝国,至于大明帝国,现在还属于惹不起的状态,暂时就不要去招惹了。

奥则朗布跟甲一商议的结果很快就到了崇祯皇帝手上,五军都督府和中极殿同样得到了这份消息。

这让张之极很伤心。

自己统领五军都督府,在军事情报收集方面居然还比不过锦衣卫这些业务范围极广的家伙,看来回去之后要好好调教一下手里的那些人手了。

朱刚那个死胖子倒是挺合适的?锦衣卫里面跟自己有交情的应该也就是他了,指望从王国兴手里直接借调锦衣卫过去搞培训,估计不太现实?

见张之极有些愣神,崇祯皇帝便咳了一声道:“现在莫卧儿的反应基本上跟中极殿和军府推演的预期结果差不多,军府那边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回过神来的张之极躬身道:“启奏陛下,自然是如同欧罗巴一般,将军火卖给莫卧儿和奥斯曼两家,支持他们打下去。”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道:“仅仅是支持他们打下去,还不够。两家打仗总会有俘虏产生,恰好我大明需要大量的劳工,可以说是有多少要多少。

不过,朕会交待李承彦去办这事儿,军府那边倒是不需要操心这个。军府不妨跟锦衣卫那边好生琢磨一下,将《水浒传》里面的东西教给那些蛮子。

这些蛮子们拿到《水浒传》的时间也不短了,到现在都没有闹出多大动静,果然是些扶不起来的阿斗。

不过也无妨,既然扶不起来,那就强行拉他们一把,让他们热闹起来再说。”

张之极只觉得后背有些发凉——莫卧儿的蛮子们算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才能让崇祯皇帝如此惦记!虽然张之极万般感慨,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真正让崇祯皇帝念念不忘的不是什么莫卧儿的蛮子,也不是奥斯曼,甚至于都不是欧洲那些蛮子。

莫卧儿现在搞成了这个鸟样儿,估计有很大的机会向着后世的三哥进化,到时候左手抠屎右手抓饭遍地是公厕,那画面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至于奥斯曼同样也没有没什么好研究的,世界的火药桶,动不动就炸一波的神奇存在,现在跟土鸡正搞的热火朝天,鬼知道什么就会滚到一起去了。

欧洲的蛮子们就更没什么研究价值了,这些到了几百年以后才暴富起来的强盗团伙现在正忙着窝里斗,直到几百年后都没能统一,被一个殖民地反推之后跪在地上叫爸爸。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三者基本上都是战五渣之中的战五渣,属于没多少必要关注的那种。

真正让崇祯皇帝关心的还是倭国,这是属于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恨意,跟倭国现在的态度和实力无关。

论起倭国的实力,就不得不承认德川家子孙三代都是大明的好朋友——从德川家康起,加上中间的德川秀忠再到现任的德川家光,整个江户幕府三代的将军都在致力于闭关锁国……

而且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跟大明的海禁不同,倒更像是螨清们搞出来的海禁提前版本一样。

德川幕府明确禁止倭奴出国、禁止在外的倭奴回国,并规定于外国的贸易关系仅允许在长崎进行,而且对象仅限于大明跟荷兰。

此外,某些地方藩主会与特定国家进行贸易,包括对马藩的宗氏与朝鲜、萨摩藩与琉球国的贸易。

后面的两点随着崇祯皇帝的登基已经成了往日云烟,朝鲜归大明所有,萨摩更是被弄到了虾夷岛那边抓苦力。

至于前面的荷兰,现在估计已经没有什么再提起的必要了——不仅早早的被赶出了大明的势力范围,连东印度公司的十七绅士都组团谋求大明户籍了,荷兰还能风光几天?

在坚持了三代人的闭关锁国之下,整个倭国的国力就跟蹦极一样直线下降,降到现在几乎已经降无可降了。

当然,根据烂船还有三斤钉的定律,倭国的国力其实还没有完全触底。

得益于崇祯皇帝的某种心思,大明所有的工地上面,不管是大明本土还是海外,所有用到的监工都是倭国人。

这些能吃苦,哪里除了大明主子之外,根本就不把自己当人看也不把劳工们当人看的倭国监工用起来实在是顺手——背黑锅和骂名绝对是一顶一的好手。

至于倭国现在对待大明的态度,那就只能呵呵了。

或许政仁和德川家光这两个家伙还以为玩借壳上市这一套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比如靠着兴子生下的辽王世子,重新替倭国谋求一线生机,甚至于取大明而代之——只要倭国全力支持下一任的辽王进入大位的争夺之中。

皇位绝对是个好东西,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有着无限的诱惑,哪怕是朱慈燝没有觊觎大位的想法,那下一代的辽王呢?下下一代的辽王呢?

有的时候,一旦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然后不断的成长,直到吞噬掉一个人的理智,让人产生不该有的想法。

然而政仁和德川家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原本答应跟他们配合的兴子,早早的就已经叛变了,现在满脑门子的心思是怎么从倭国替自己的儿子弄到更多的好处,比如再让倭国割让一块土地?

出现这种情况倒是很正常,崇祯皇帝也能理解。

倭国虽然是中原王朝的逆子,对比起朝鲜这个孝子实在差了太多,但是耳濡目染之下,也算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比如三从四德这种优良传统文化就被他们给学去了。

所谓三从,指的是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所以兴子在没出嫁之前答应了政仁和德川家光的要求,是谓在家从父。

所谓出嫁从夫就很好理解了。

兴子现在嫁入了辽王府,成了辽王府的正妃,在见识过大明的一切之后,心里早就把倭国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更何况在诞下了辽王世子以后,哪怕有一天辽王朱慈燝挂掉了,兴子还有一个辽王太妃的身份傍身,岂不是要比倭国女王孤老终生要强上许多倍?

这很三从,没毛病,因为三从的意思并不是顺从的意思,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

答应了政仁的要求是帮助政仁振兴倭国,没毛病吧?

自己一心帮着自己的老公去坑娘家那边,也没毛病吧?

哪怕是有一天辽王朱慈燝挂掉了,兴子辅佐辽王世子,继续坑倭国,也没毛病吧?

对于兴子的这种心态转变,其实崇祯皇帝知道的也是一清二楚——不要以为厂卫里面全是些五大三粗的汉子,实际上,厂卫里面三教九流的人多了去了。

比如清风馆的老鸨子尚以涵,明面上只是一家青楼的妈妈,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是锦衣卫的千户?至于政仁和德川家光派到兴子身边的那些所谓的忍者,更是在兴子的心态转变之前就已经被厂卫给安排明白了,他们效忠大明的时间比兴子还要早一些……

沉默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屈指敲了敲桌子,问道:“倭国那边有什么消息了没有?”

王国兴闻言,便躬身道:“启奏陛下,倭国那边现在正讨论着该怎么对待辽王世子,政仁和德川家光有意请辽王世子加倭国国王的尊号。”

崇祯皇帝忍不住一阵蛋疼。

加倭国国王尊号?这是不是跟那个什么威尔士亲王的玩法很类似?

问题是,这是远东啊,大明跟倭国,怎么能玩出这种手法来呢?

将目光投向了卢象升之后,崇祯皇帝才道:“卢爱卿怎么看?”

卢象升躬身道:“启奏陛下如果辽王世子加倭国国王尊号,那原本的倭国国王该如何处置?是不是以后历代辽王世子都要加倭国国王的尊号?倭国行我大明律法还是倭国律法?”

卢象升是打心眼里不愿意让辽王世子加倭国国王的尊号。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辽王世子一天没有加上倭国国王的尊号,那倭国就不能算是大明的土地,大明想要出兵去怼死倭国也属于很正常的开疆扩土。

而辽王世子加上倭国国王的尊号,好处也很明显,就是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倭国,从世倭国就归入了大明。

那,军功呢?

对于卢象升和张之极这些顶尖的大佬们来说,凭白无故的多一块土地并不是什么高兴的事儿——因为这意味着军功没有了,只能彰显皇帝的文治武功而已。

但是理论终究只是理论。

从理智上来说,卢象升也知道辽王世子加倭国国王尊号的好处,所以只是提出来这三个明摆在眼前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