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七百九十五章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朕不信

斟酌了半晌之后,英诺森十世还是同意了崇祯皇帝的提议,因为英诺森答应或者不答应,对于大明来说,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影响。

答应,欧洲进入大国争霸时代,大概也就相当于春秋战国时那样儿,几个大点儿的家伙互相怼,最强力的胜出后,由大明来终结掉;

不答应,欧洲死上几大批然后进入群雄割据时代,然后被大明给终结掉。

套路基本上就是这么个套路,结果也基本上是这么个结果,对于大明来说无非就是多拖几年或者是提前几年的问题。

英诺森十世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哪怕是英诺森十世被评价为最无所作为的教宗,该有的眼光总还是有那么一些的。

与其拒绝了崇祯皇帝,然后等着欧洲彻底乱成一团,倒不如将欧洲的局面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尽早将之结束。

如果能够尽早将欧洲统一成一个整体,或者还有机会赶超大明的机会?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等回到了住处之后,英诺森十世就深深的吐出一口浊气,吸食了一泡福寿膏之后,从精神到身体都放松下来的英诺森十世才从榻子上坐直了身子,开口道:“都说说吧,对于大明皇帝的要求,你们是怎么看的?”

阿诺德·奥尔巴赫直起身子,小心翼翼的将烟枪放在旁边的桌子上之后才开口道:“很明显,大明皇帝不可能单纯的只是允许我们传教那么简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要教廷答应了崇祯皇帝的条件,那么大明肯定会提出派对等的传教士来欧洲,传播他们的信仰,到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

放下烟枪又拿起香烟的英诺森十世吐出了一个烟圈,淡淡的笑道:“有一些人,自称为上帝的选民,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是他们选出了玉皇上帝,还是玉皇上帝的分身选择了他们来当选民呢?或者说,造人的时候,为什么要造他们出来呢?”

奥尔巴赫原本还有些微微躬着的身子瞬间挺直了,就连眼光也有些发亮:“您的意思是把他们的存在告诉大明皇帝?”

英诺森十世轻轻摇了摇头道:“不,他们的存在没必要告诉大明皇帝。

如果大明皇帝已经知道了,我们告诉他也没有用,如果大明皇帝还不知道,那我们又是站在什么样儿的立场告诉他呢?

依我看,倒不如同意了大明皇帝的要求,然后让大明派出来他们的传教士,去跟那些上帝的选民较量吧,看看到底是大明的传教士厉害,还是信奉《犹太秘典》的那些选民更厉害!”

英诺森十世的神色有些阴翳,此时的神色与外界所传的阴沉和恶毒开始有了那么一丝的重叠。

既然大明皇帝想让大明的宗教也向欧洲传播,那就来吧,反正已经够乱的了,也不再乎再多那么一家两家的。

……

崇祯皇帝将手中译本的《犹太法典》扔到了地上,冷冰冰的道:“朕想知道,到底是《大明律》重要,还是《犹太法典》更重要?”

心中暗骂不已的张之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躬身道:“陛下息怒,不过是些蛮子们胡言乱语,不值当陛下动怒,还是保重龙体要紧!”

崇祯皇帝冷哼道:“保重龙体?朕还没老,还提得动刀,用不着保龙体!倒是这些蛮子们的胡言乱语,让朕有些感慨啊。

瞧瞧那些秃驴,还有那些牛鼻子,哪儿有一个争气的?爱信信不信滚的态度,是传教该有的态度?”

张之极顿时有些懵逼:“陛下的意思是?”

崇祯皇帝冷笑道:“朕没什么意思,要是明年这时候,他们在欧洲传教的效果还是这番模样,朕看他们也不用传教了,都回家种地去吧!”

实在是太不争气了!

佛教虽然说还讲究个十八层地狱,但是跟道教这个败家玩意混的久了,其实都有些爱信信不信滚的意思。

这两家背后是谁?

少林寺,龙虎山,这是官方明面上的,暗地里可还有锦衣卫和东厂在替他们出力,更有整个大明在背地里替他们使劲。

然而这两个败家玩意在欧洲传教的结果就是几座寺庙,百十个信徒,完了!更操蛋的是,这里面有一半都是南少林发展起来的,剩下的一半才是北少林跟龙虎山发展起来的。

虽然说这两家传教的时间有些短,可是一整年的时间就弄出这么点儿动静,对得起崇祯皇帝吗?对得起大明吗?对得起暗中替他们出力的厂卫吗?

“把朕的意思传给张显庸和彼岸海宽大和尚,明年的度牒削减三成,若明年依旧如此,便再削三成!”

张之极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发现要是这么玩,可能过上三四年就没有度牒给少林寺和龙虎山了,说不定还有大量的秃驴和牛鼻子会被强制还俗。

但是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左右头疼的是张显庸跟彼岸海宽两个人,虽然张显庸也是姓张的……

等张之极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现在英格兰那边的进度怎么样儿了?有没有什么最新的消息传回来?”王国兴躬身道:“启奏陛下,英格兰所有的港口已经尽数摧毁,彭赞斯、埃克塞特、巴恩斯特珀尔、南安普敦、朴次茅斯、布赖顿、多佛尔,还有爱尔兰岛的科克地区,已经被大军攻下,陆军方面正在对残余的蛮子们进行清剿。”

崇祯皇帝斜眼望向了张之极:“如果按照这个进度来计算的话,大概需要多久能够将整个英格兰给拿下?”

张之极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后躬身道:“启奏陛下,半年,最多还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足以将整个英格兰平定下来,然后我大明就可以开始向英格兰这边移民了。”

说完之后,张之极心中顿时咯噔一声,暗叫一声不妙。

说不清楚是从哪里来的感觉,张之极总觉得自己要倒霉,可能又要被崇祯皇帝给坑了?

果然不出张之极所料,崇祯皇帝在嗯了一声之后就淡淡的道:“朕记得老英国公还在的时候,朕曾经说过,英格兰之地正好应了英国公的封号。”

张之极躬身道:“陛下隆恩,臣永世不敢或忘!”

张之极这句话说的倒是发自肺腑,因为崇祯皇帝对于英国公一系当真是没说的。

领兵打仗捞军功这种好事儿从来都有英国公的一份,而且英国公府里一公一侯的荣耀,哪怕是在整个大明也只有徐家能稳压自己家一头。

然而徐家却不像自己家这般受崇祯皇帝的信任,即便徐文爵在军中的表现也足够耀眼,也依旧比不得自己。

最简单的例子,长公主……

以往的大明公主成婚,驸马基本上都是从科举上来的人才里面选择,将门想要娶个公主回家,其实并不容易,而且会失去领兵的机会。

自己家的那个混账东西呢?现在就在阵前领兵!

这份宠信哪怕是数遍整个大明朝,只怕都不多见了,所以张之极谢恩倒是真正的诚心诚意。

然而良心喂了狗的崇祯皇帝却不在乎张之极是否诚心:“朕当初说过的话,自然是算数的,说给你英国公府,那这里就是你英国公府的封地。

只是,既然此地是你英国公府的封地,那后续移民等费用,自然应该由你英国公府承担才是,还有那一应的军费?”

张之极这下子懵逼了。

如果说英国公府承担移民的费用倒也说的过去,大不了将英国公府在大明的所有土地和生意都变现,砸锅卖铁的过上几年苦日子也能撑过去。

但是这军费,别说是英国公府了,就算是徐家也撑不起来啊!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个理论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实打实的!

从大明运兵,运物资,再到前线开战,战后封赏,抚恤,哪一样不要花银子?

哪怕黄金万两还可以理解为能够从敌国抢到万两黄金,属于让自己发财,但是这种事儿也得分开来看不是?

如果这次的战争是英国公府自己的行为,那张之极敢对着张惟贤的牌位发誓,别说万两了,十万两的收益都能弄回来。

然而这次的战争是调动了三支舰队再加上几十万士卒的大型战争,英国公府连一成的军费都负担不起!

更不要说,崇祯皇帝这位爷还在这里,所有的收益肯定不会进入英国公府的口袋……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跟张之极说让英国公府来承担移民和军费的事儿,张之极不懵逼才见鬼了。

愣了半晌之后,张之极才讪笑道:“陛下,这移民之事倒也罢了,可是这军费?臣实在是有心无力了些,臣愿意捐一百万两!”

花钱买平安?

嗤的一声,崇祯皇帝笑道:“行了行了,朕的心里又不是一点数都没有,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而已,何必当真?不过,移民的事情,朕却不是在开玩笑。”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正色道:“英格兰之地,与大明远隔数重大洋,想要移民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急切不得,你最好先做好个准备。”

张之极再次躬身应了之后,却又斟酌着道:“陛下,臣能不能将英格兰的封地交还给国库?”

崇祯皇帝意外的咦了一声,问道:“为何?”

英格兰的封地绝对不算小,甚至于一些小的藩王封地都没有这么大的面积,握着这么一块封地在手里,基本上就等着银子自己往口袋里钻了。

崇祯皇帝相信,如果说英格兰这片封地要给其他的藩王,估计那些藩王做梦都能笑醒,张之极却不想要?

张之极躬身道:“启奏陛下,家父生前曾经说过一句话,人得学会惜福。英国公府在大明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不敢再奢求这么大的一片封地。

臣愿意负担此次移民所需的费用,但是以后的税收和官员选派,臣还是想交回给户部和吏部。臣真的不想离开大明,更不想离开陛下身边!”

崇祯皇帝哈哈笑道:“谁说让你离开了?世泽这孩子留在这里不就挺好的么?等以后想他们了,让他们乘船回大明省亲也就是了。

不过,朕当初封赏给雪儿的南四卫之地,可就要收回了,你自己在英格兰这边看着另外给她找块地方吧。”张之极眼见再也劝不动崇祯皇帝,当下只得无奈的应了——自己刚才的预感果然没错,现在可不就是倒了大霉?

宁德长公主的南四卫封地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放在大明不起眼,但是放在英格兰就绝对起眼的很了。

然后整个英国公府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要不断的为移民买单,直到移民完成后的两三年才能见到回头钱。

而自己还要留在大明替这位爷打工,然后把儿子和长公主留在英格兰,想抱抱孙子都不太容易……

如果说是因为张世泽这头猪拱了崇祯皇帝家的大白菜,自己才落到现在这般境地,那张之极只想说一句,您老人家真大肚!

然而坑完了张之极的崇祯皇帝心情却是美的很,甚至在跟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在会谈的时候都是带着笑的。

在分别与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的会谈中,崇祯皇帝分别对双方表示了自己和大明帝国将会对他们进行大力扶持,绝对不会偏向另外一方,如果有必要,大明甚至会调停两家的争端。

斐迪南三世信了——儿女亲家嘛,又送了那么大一块土地,怎么着也能靠谱一些吧?

英诺森十世也信了——那么多的交换条件许诺出去了,大明的保证应该是靠谱的吧?

然而崇祯皇帝没信。

就像是后世某两个国家开片,都找了某个兔子买板砖,条件是兔子不支持对方,然后兔子也答应了一样。

兔子确实没有食言而肥,因为兔子确实没有帮助两国之间的任何一方——只不过是在某个重要的投票决议会议上,兔子投了弃权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