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七百九十八章 军令如山!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七百九十八章 军令如山!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02:45 来源:书海阁

好好的一场仗打成现在这副鸟样儿,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别管是制定了整个作战计划的张世泽和沈振江,还是张之极和崇祯皇帝,甚至是对面英格兰骑士团的赫克斯利也没有想到。

天气的因素,所有人都算计到了,对于自己的好处和对于敌军不利的地方,明军和英格兰军都计算过。

武器装备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更是被双方反复计算过无数回之后,才最终有了这一次夜袭的计划,也有了这一次完全以冷兵器应对就夜袭的计划。

唯一让沈振江和张世泽没有想到的,就是强如神臂弓,居然破不开对面英格兰蛮子骑兵的防御。

八牛弩倒是没问题,任何一支八牛弩从英格兰骑士团中穿过,都是将人分为上下两截,从而趟开一条血路。

然而悲剧的是,八牛弩的射速问题。

这种原本应该大规模用于攻城的器械在小量用于地面战场的时候,杀伤力很可怕,杀伤效果很坑人。

所以,对于不能接受失败的南御林卫和沈振江来说,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路——用自己的血,来洗干净失败的耻辱!

崇祯皇帝显然也知道已经决意死战的南御卫林不可能再后退,当下便怒喝道:“随朕来!”

三千锡伯部铁骑和蒙古万骑紧紧的跟着崇祯皇帝身后冲了出去,一起冲出去的还有张之极带领的京营万骑。

跟在张之极身后的张世泽觉得郁闷无比。

在张世泽和沈振江的预案之中,原本已经考虑到了无数的可能,就连放风筝战术也考虑了进去,包括局面比现在更不得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都考虑了进去。

唯独漏算的就是崇祯皇帝到来后,给南御林卫带来的压力,以至于局面演变成了现在这个鸟样儿!

崇祯皇帝已经打定了主意,无论这一次的战况如何,哪怕是明军大胜,回头也要将南御林卫好好的收拾一遍。

战场抗命,无论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都绝对不能出现在大明的军队里面!

因为战场抗命,基本上等同于下克上,这种行为一旦发展到极致,后果就很有可能出现赵大在黄桥驿黄袍加身的局面。

崇祯皇帝活着的时候不可能,他死了之后又有谁敢保证?

如果还不能理解这种行为的危害,那就看看岛国。

后世有人评论说,二战时期的岛国,舔黄下令让全国的男人自我阉割,可能会有大量的岛国人服从命令,如果舔黄在被种蘑菇之前下令停止战争,可能天皇也会被撕碎。

这种理论究竟是在给舔黄洗白,还是在陈述二战时期岛国的实际现象,不得而知,但是却实际的说明了当时岛国下克上的毛病,从民间到军中,都有这个毛病。

极致的服从,然而时刻总是有人敢于下克上,然后搞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问题,最后让岛国一次次的成为战术上的大师,战略上的小丑。

所以无论如何,这种情况都不能在大明出现!

骑在马上的崇祯皇帝在刚刚接近到英格兰重装骑士的时候,就将手里的弓统拉满,刚刚一支箭射出之后,手里第二支箭就搭到了弦上,接着射了出去。

从蒙古万骑那里学来的连珠箭术,最适合眼下这种情况。

瞄准什么的是不存在的,反正眼前都是敌人,只要将箭射过去就行了,走狗屎运就射死一个两个的,不走运就射不死敌人,最主要的还是放他们风筝!

跟着崇祯皇帝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战阵的锡伯部三千铁骑和蒙古万骑几乎在一瞬间就明白了崇祯皇帝的玩法。

大量的箭矢像蝗虫一般飞向英格兰重装骑士团,最终又带走了几百人的性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格兰重装骑士团的崩溃。

不同于八牛弩的霸道,也不同于神臂弓的秀气,羽箭的射击几乎是全方位覆盖,像比较靠前的崇祯皇帝等人是平射出去,后面的就只能采用吊射这种方式了。

所谓吊射,也就是将箭矢斜斜的抛射到天空,然后再从天空中斜斜的落下。

两万余支羽箭射入两千人的重装骑兵队伍,带来的杀伤要远远大于八牛弩和神臂弓带来的杀伤。

倒霉的英格兰重装骑兵团,根本就没有装备弓箭这种装备,他们所有的远程打击,基本上都是依靠英格兰长弓兵,而英格兰长弓兵在一开始与神臂弓对射的时候,就损失惨重!

绕过步兵军阵的两万多骑兵不断向着英格兰重装骑兵抛射箭雨,而幸运女神显然没有眷顾赫克斯利,而是对着崇祯皇帝掀起了裙子,露出了底裤。

根本就不知道是谁的一支箭,正好从赫克斯利面甲下方的咽喉那里直接贯穿而过,恰好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将赫克斯利带下马去,所以赫克斯利哪怕是死了,也依旧保持着在马上的冲锋姿势。

不清楚赫克斯利已经挂掉的崇祯皇帝都开始佩服眼前这个英格兰蛮子了。

论到伤亡,英格兰重装骑兵团根本就没给大明的步兵带来伤亡,反而是英格兰长弓手在一开始的时候给南御林卫步兵带来了一定的伤亡。而眼下,英格兰重装骑兵团的伤亡别说是十比一了,估计连三比一的比例都有了,仅仅剩下三五百人还端坐在马上,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面对着远远超过十比一的伤亡比率还能坚持冲锋,谁说蛮子里面没有狠人的?谁说蛮子军队怕死的?

眼前就有现成的例子!

然而这种对于敌人的敬意并没有让崇祯皇帝减缓一丝一毫的马速,反而加快了冲向这些英格兰重装骑兵团的速度。

崇祯皇帝显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在了侵略者大反派角度,反而为自己还保有对敌人的尊敬而沾沾自喜——敌人嘛,放在心里尊敬就好了,至于战场上,还是让他们死了更好!

赫克斯利确实死了,连带着两千骑的英格兰重装骑兵都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之所以还骑在马上,是因为身上的盔甲将这些人固定在了马上,想掉也掉不下去。

已经绕过英格兰重装骑士团的崇祯皇帝有些纳闷。

那些蛮子怎么一点儿的反应都没有,还是慢慢悠悠的向着步兵军阵而去?

就现在这个速度,就算是他们冲进步兵军阵的时候还没有死光,那也会变成待宰的羔羊!

然而让崇祯皇帝意外的是,这些蛮子们就是没有任何反应,依旧慢慢的接近了步兵军阵,直到马腿被南御林卫的士卒砍断之后,才算是引发了一小股骚乱。

崇祯皇帝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仅剩下的那些英格兰长弓手。

崇祯皇帝没有抓几个英格兰长弓手回去研究的想法,更没有抓几个回去展览的想法,这些骨骼已经变形的长弓手,消失才是最好的结局!

等到处理完最后的英格兰才弓手之后,崇祯皇帝才带着兵又回到了原本的大帐之中。

沈振江已经满脸死灰的跪在地上,张世泽虽然脸色不像沈振江那么难看,但是依旧老老实实的跪在了地上。

崇祯皇帝解下了盔甲,踱步到沈振江的身旁之后,猛的一脚踹了出去:“混账东西,长能耐了哈?学会阵前抗命了?”

沈振江老老实实的趴在地上,拜道:“陛下息怒,臣该死!”

崇祯皇帝回到了椅子前坐下,揉了揉额头道:“阵前抗命,该当何罪?”

张之极怜悯的看了沈振江一眼,躬身道:“启奏陛下,阵前抗命,其罪当斩!”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对沈振江道:“朕念你一片死战之心,不让你断头台上走一遭,,身后之事亦按阵亡处理。”

沈振江向着崇祯皇帝再次一拜之后,哽咽道:“臣,谢陛下隆恩!”

没有任何的反抗,也没有任何的辩解,沈振江拜谢完崇祯皇帝之后,就起身走了出去,不一会儿的时间就有锦衣卫过来回报:“启奏陛下,沈指挥使已经自刎身亡。”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对张之极道:“记下来,按阵亡处理,换人来接替他。”

等到张之极应了之后,崇祯皇帝又道:“南御林卫如何处置?”

张之极躬身道:“启奏陛下,按律,南御林卫只能就地解散,所有士卒从此不允许再进入军中服役,南御林卫编制,取消。”

说到南御林卫编制取消的时候,张之极的心都在滴血——换成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皇帝,对于这种敢于阵前抗命只是为了决死冲锋的军队,肯定都是稀罕到不行不行的。

唯独在大明,甚至于是只有在崇祯皇帝这里,这样儿的军队才会没有受到特别的偏爱。

沉默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道:“南御林卫原有士卒就地解散,重新从其他卫所里面再抽调士卒,保留编制吧。

另外,回去之后好好调查一下,无论是阵前抗命还是下克上,这种情况绝对不允许再次出现,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军令如山!”

张之极再一次躬身应了,转而将话题转到了对英格兰的作战上面:“眼下英格兰最后的长弓兵和重装骑士都已经全军覆灭,就算是查理一世那边能有一些,也已经不足为虑。

除去天气的影响和需要重新抽调军队过来补充南御林卫之外,平定英格兰的计划估计要提前上一两个月的时间。”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克伦威尔这边已经没有什么好关注的了,查理一世那边的实力一直就不足克伦威尔,就更没什么好在意的。

既然可以将平定英格兰的时间提前,那就提前吧,从大明国内迁移百姓的计划也要提前一些了。”

张之极又将话题绕了回来:“是。另外,南御林卫原本是整编卫,五千六百名将士除了刚才阵亡的那些以外,原地解散,是不是可以补充到英格兰这边的官府,充作衙役和二级战备卫所?”

崇祯皇帝先是点了点头,又摇头道:“补充到英格兰这边的官府充当衙役是没问题的,但是他们已经不适合再留在军队里面了,哪怕是二级战备卫所也不适合。”

下克上,临阵抗命,这种开头绝对不能开,一旦开了,后面很可能就再也收不住了。

最后的努力也失去了效果之后,张之极也干脆不再劝说了。崇祯皇帝又接着道:“这次的夜袭还是有些好处的,起码暴露出了大明军队眼下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早早的暴露出来是好事情,压下去当做看不见,其实不是什么好事情。

比如大雨天作战并不占优势这个问题,以后的火器研发除了射程射速,还要关注防雨的问题,最好能够做到不惧潮湿。还有神臂弓,这种弓箭以后还是淘汰掉,或者是减小装备量。”

大明的火枪可以在雨天击发,但是火药不行,没有办法做到二战时期那种全金属弹壳,结果就是弹药在阴雨天气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就连明军一直倚重的手雷也存在这种情况——雨天能用,但是威力将会大幅度下降也就算了,引线受潮导致拉不响的情况也存在!

还有神臂弓的缺点也暴露无遗。

神臂弓的优势是射程足够远,然而需要三个人一起操作的神臂弓射速不足,针对重甲装备的杀伤力不足,这两个缺点使得射程优势失去了意义。

除此之外,大明的军队还有一个最大的,几乎是致命的毛病。

在很大程度上,大明军队承受不起失败,或者说,他们不怕死,但是他们害怕失败。

因为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对外作战都是全胜,军队上下早就养成了一种皇帝是军神,大明军队天下第一的那种骄傲心态。

而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了南御林卫在面临着可能的失败,尤其是崇祯皇帝就在战场后方时,整个卫所从指挥使沈振江到最下面的士卒都失去了理智。

这不行,打仗这种事儿,常胜不败是有的,但是绝对的无敌和永远都不失败,却纯属于扯蛋了——就算是整体战略上面占优势,偶尔的局部战役或者小股战争中也有可能失败。

帐篷外传来低低的呜咽声,让崇祯皇帝原本就纠结的心,更加的难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