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八百章 善人哉?恶人哉?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八百章 善人哉?恶人哉?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15:02:45 来源:书海阁

攘外必先安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正确的,游击战和敌后麻雀战更是正确中的正确。

但是这份正确是建立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比如足够大的战略纵深。

兔子家的地盘够大够广,甚至于毛熊家的地盘也足够大,就算是再退一步,阿三哥的地盘也能凑合着玩一玩。

英格兰想要玩这种战术,基本上属于做梦。

尤其是让克伦威尔想不到的是,大明还真就把所有英格兰人都给抓了——大明现在缺劳工缺的眼睛都快红了,放着这么多的英格兰劳工不抓起来用,难道要用大明百姓?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刻意忽略掉英格兰军队并不受英格兰平民欢迎这件事,在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群众土壤之后,克伦威尔的谋划注定要成空。

只不过,让克伦威尔和查理一世都松了一口气的是,大明军队向前推进的步伐忽然慢了起来。

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来看,自然是恨不得一天就推平整个英格兰,然而比较操蛋的是大明军队里面,很多卫所士卒们的心理状态有些不容乐观。

内行厂派到军中的监军太监们在沈振江被赐自尽之后就奉命暗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触目惊心。

军中的高层和中层还好一些,基本上都能够理解崇祯皇帝为什么要赐死沈振江,而低层的将领和校尉们,尤其是最底层的士卒,则是普遍抱着对沈振江的同情。

换言之,如果下达这份命令的不是崇祯皇帝,哪怕是换成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张之极,这件事情都很有可能会搞出一大堆的哗变出来。

沈振江自知该死,南御林卫的士卒也认同这一点,然而这是当事人的角度——自己家指挥使临阵抗命,自然是该死。

然而在其他士卒们的心里,为大明尽忠,替皇帝效死,原本应该是得到褒奖的,为什么还要赐死这么忠心耿耿的指挥使?

而士卒们到现在都没有产生哗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崇祯皇帝这些年累积下来的威望,压的军中所有人都不敢有二心。

但是,重压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如果是的话,秦不会二世而亡,汉也不会亡于恒灵,唐也不会亡于安史。

所以这件事必须得妥善解决,除了在军报里面公开说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外,内行厂派出去的那些监军太监们也忙成了狗——必须得保证军中所有人的思想不出问题。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正常的军队换防,更要从大明本土抽调足够的士卒来重建南御林卫,一大堆的破事儿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大明进攻的脚步,让张之极能够提前几个月平定英格兰的预言破了产。

李鸿基算是嗨起来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瞧着那个叫吴三桂的家伙不顺眼,但是这并不影响两个人一起带着军队向前推进。

事实上,两个都不能算是什么好鸟的家伙凑在一起,在某一方面简直就是臭味相投的存在——面对英格兰蛮子躲进山里的情况,两个缺德货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放火烧山。

一身标准的大明卫所指挥使打扮的吴三桂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墨镜,瞧着火势越来越大的小山包,突然感慨道:“你说,咱们要是在大明放这么大的火,会怎么样?”

李鸿基斜了吴三桂一眼,冷笑道:“你有胆子就尽管试试,地方官府倒是管不到你,可是你觉得军法会饶得了你?别忘了,现役军人犯法,可是要上军事审判的!”

吴三桂道:“我当然没那个胆子,想必你也没有。所以现在放火烧山的机会才显得如此难得,爽快啊。”

李鸿基道:“抱歉,我对放山烧山没啥兴趣,在新明岛那个破地方,烧的山多了去,也不差这一个小山包。倒是你,抓紧机会享受放火烧山的爽快吧,回去就没机会了。”

环境被大肆破坏的后果,皇家学院早就给出了结论,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律·刑律》里面也写的很清楚,放火烧山,牢底坐穿——是真正的牢底坐穿,只要进去就不用再想着出来了。

李鸿基倒还好一些,新明岛天高皇帝远,为了清剿新明岛的蛮子,还有为了开采那些矿产,李鸿基没少带着自己手下的杀才们放火。

倒是吴三桂,在大明根本就没有机会体验放火烧山的快感,现在来到英格兰打仗,有体验放山烧山刺激感的吴三桂自然不会放过。

至于说会烧死多少人,或者对英格兰的环境造成什么样儿的破坏,就不在吴三桂的考虑范围了。

英格兰现在不是大明的属地,以后是归英国公府的领地,自己那么爱护有个蛋用?又不是自己家的东西……

勒着马缰,驱使战马向后退了几步之后,吴三桂才开口道:“这都第几批了?如果这些蛮子们真要是这么干下去,那也是够恶心人的,咱总不能把英格兰的山全给烧了吧?”

李鸿基道:“有啥恶心的,蛮子们再多能有咱们人多?他们这种玩法要是换成大明百姓们来玩,那谁都得头疼,可是这些蛮子一共就这么点儿人,还敢玩分兵乱战之计,怕不是寿星佬吃砒霜,活的腻歪了?”吴三桂点了点头,却是面色凝重的开口道:“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咱们的推进速度,无论如何都得在入冬之前结束整个英格兰战争。”

李鸿基道:“入冬又能如何?”

吴三桂道:“前几天的冬天刚刚好了一些,去年的冬天又突然冷了下来,而英格兰这边是个什么情况,咱们谁都不清楚。

如果咱们不能在冬天以前把蛮子们清理干净,那就意味着咱们得在冬天跟蛮子们打仗,到时候物资补给还有兵员补充,就比现在麻烦的多了。”

见李鸿基点头表示认可,吴三桂又接着道:“所以,咱们必须得加快向前推进的速度,无论如何也要赶在入冬以前平定这场战争。”

李鸿基倒是颇为不舍的道:“如果一味的加快速度,那这些蛮子们怎么办?”

伸手指了指从山里跑出来的英格兰人,李鸿基的眼睛都有些放光:“一个蛮子可是五两银子,五两!”

似乎为了增加自己话里的说服力,李鸿基干脆张开手掌比划道:“五两银子,能买多少只大肥鸡了?能让多少姑娘张开腿?”

吴三桂斜了一眼李鸿基,冷哼道:“银子这东西有什么用?能吃还是能喝?别忘了,咱们身在军中,哪里有要咱们花银子的地方?军功,只有实打实的军功才是第一位的!”

李鸿基顿时不爽了起来。

军功这种东西,李鸿基不怎么在乎,毕竟自己的位置在新明岛来说已经足够高,想要调回大明本土的希望不大,军功自然也就没什么鸟用。

而新明岛那个破地方不说是岛不拉死,其实也算得上是荒凉,如果不是这几年又增加了一些丁口,新明岛就更没什么人烟了。

你吴长伯在大明本土,自然是千好万好,让你来新明岛驻守上几年试试?不拿着银子花差花差,能闷死你!

吴三桂自然不清楚新明岛那边是个什么鸟样儿,毕竟自己根本就没去过新明岛,但是眼见李鸿基对抓蛮子的事儿如此上心,吴三桂最终还是决定跟李鸿基好好合作一番。

没人谁自己的银子太多。

沉吟了半晌之后,吴三桂才开口道:“要不然派人去招降?”

李鸿基摇了摇头道:“那些英格兰的蛮子本来就是要抓来卖的,你招降他们之后再卖掉,实在是有碍名声。”

吴三桂道:“那你说咋办?杀了你舍不得,假招降你也不愿意,那你倒是说说,有没有啥好办法能一举两得?”

李鸿基嘿嘿笑了一声,开口道:“好办法自然是有的。只不过,咱们不派人去招降这些英格兰的平民,咱们招降他们的叛军。

现在英格兰的蛮子们不是有官兵也有叛军么,咱们只要派人去招降那些跟英格兰朝廷过不去的叛军,然后从他们手里再买蛮子,一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吴三桂迟疑道:“那能行吗?这些蛮子再蠢,难道还能对同族之人下手?”

李鸿基满不在乎的讥笑道:“吴长伯,你当这些蛮子叛军是些什么玩意?

对于大明的将士们来说,大明百姓就是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乡亲,再加上陛下又爱民如子,自然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大头兵去招惹百姓,反而还要处处维护百姓。可是眼前这些,”

伸出马鞭指了指正在四处逃散却又很快被大明士卒抓起来的英格兰士卒,李鸿基又接着道:“好处!

那些英格兰叛军能在两国交战之际与英格兰朝廷为敌,难道你还能指望他们心里有英格兰百姓?

只要给够了好处,只要不让他们卖掉自己的父母妻儿,你觉得他们会在乎卖掉自己的邻居?

别傻了,我在新明岛的时候就见多了蛮子,毫无礼义廉耻的蛮子们疯起来,就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干的!”

吴三桂道:“要是按你这么说的话,咱们岂不是招降一部分叛军,再卖给他们开口,然后从他们手里收购蛮子就行了?”

李鸿基道:“本来就是如此。无论成与不成,先试试,试试总没有什么坏处,大不了就是一些军火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听李鸿基提到军火,原本已经快偏向于这个方案的吴三桂顿时回过神来:“你要是把咱们的军火卖掉,咱们用什么?从大明运送物资和军火来这里,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多大,你心里不清楚?”

李鸿基嘿了一声道:“当初我随唐王殿下出海的时候,早就对海路运输的事儿一清二楚了,从大明往这里运送物资和军火的成本有多大,我心里当然清楚的很。”

吴三桂道:“那你还敢跟蛮子们交易军火?”

李鸿基呵呵笑道:“长伯兄,咱们手里的军火不能卖,蛮子手里的军火拿来卖总没问题了吧?反正那些好东西在英格兰官兵手里也没多大用处,倒不如让咱们拿来换蛮子。

至于咱们招降的那些英格兰叛军,事后随便安排个什么名头,再把他们顺手卖给军府也就是了,到时候那些军火就又回来了,这可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当然是一举三得,吴三桂又不傻,当然也能看得清这里面隐藏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借蛮子的手清剿蛮子,从侧面就加快了大明征伐英格兰的脚步,第二个好处就是这些蛮子叛军。

跟强盗没什么区别的叛军,从身体素质来说也要强于普通的蛮子,能够卖的价格也更高一些。

最后这些付出去的东西还会回到自己手中,到时候该有的军功照样一分都不会少。

这姓李的真不是东西!

心中暗骂了李鸿基一声之后,吴三桂才道:“那就依你说的办,派人去联系前面那些英格兰的叛军,然后从他们手里收购蛮子。”

至于说招降了叛军然后再找理由卖掉所有叛军是不是有些不仁不义,吴三桂和李鸿基都下意识的忽略了。

吴三桂觉得这些坏主意都是李鸿基出的,这种生儿子没谷道的事情跟自己可没有什么关系,自己是好人,自己在大明的时候可是帮助老乡找到过走失的耕牛。

李鸿基同样认为这些坏主意都是经过吴三桂同意的,自己最多也就是承担一半的骂名,自己在新明岛的时候可是扶老奶奶过路,捡到一两银子都会交给官府的好人。

英格兰那些因为看了《沼泽边的黑帮故事》而脑袋发热的叛军们高兴了。

什么叫替上帝主持公道?什么叫公道自在人心?什么叫民心所向?

瞧瞧,现在就是了!

连大明帝国的人都承认咱们做的对,要给咱们支援,那说明了什么?

说明现在的英格兰是腐朽的,是需要被我们推翻的!

只是,大明帝国为什么一定要从咱们这些人手里收购俘虏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