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踢开永乐 > 第803章 还是琼州

踢开永乐 第803章 还是琼州

作者:七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6 15:55:27 来源:书海阁

但就是如此优越的地方,在西元一九八几年之前却一直不怎么发达,唐代和宋代一直将这里当做流放犯人的地方,可见当时这里有多么落后;明代稍微好一些,起码不是流放犯人的首选之地了,但百姓依旧穷困。

允熥一直对此不是很理解。也因此,允熥这次南巡特意安排在琼州多待几日,探寻这其中缘故。

李书立介绍道:“陛下,琼州上古三皇五帝之时为“南服荒缴“之地,化外之土;夏商周三代为扬越之南裔。”

“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派赵佗(尉它)南下,统一岭南之地,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并从中原迁徙几十万人至其地。随后中原战乱,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亦统辖琼州。”

“汉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元封元年(西元前110年),在今琼州之地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属交州刺史管辖。元帝初元三年(西元前46年)春罢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

“后汉光武帝时,……,三国吴大帝(孙权)时,……,南北朝时,琼州之地隶属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西元535~546年)中,设置崖州,统于广州。这是自从汉元帝罢撤珠崖郡之后,始在琼州本地设置州郡统辖此地。”

“隋炀帝时,……,唐代改郡为州,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琼州等5个州22个县,属岭南道管辖。现在的琼州之地名称即来源于唐代的琼州?。唐末天下大乱,此地后属南汉。”

“宋太祖开宝四年(西元971年),平南汉?,于琼州设一州和三个军,……。前元灭宋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西元1278年),于琼州设置琼州路安抚司,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文宗天历二年(西元1329年),又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不久,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隶广西行中书省?。”

“我大明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三月挥师南征,六月降服两广;十月,改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改吉阳军为崖州,……,于此设立三州13县(后来正统四年(西元1439年)裁撤三县),仍属广西。二年六月,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琼州从广西划拨广东管辖?。九年,琼州府属海南道。”

“琼州府为大明,乃至历朝历代最南端的领土,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本部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安南相对,东濒南洋与台湾镇相望,东南和南边都是蛮夷番国之地。洪武二十六年琼州全岛民户四万七千有余,口一十九万五千,田地五百余万亩,……。”

听到这里,允熥问道:“琼州之地,大约有广东省的一成半,洪武二十六年只有十九万多人?整个广东当时可有口三百多万?”

“田地也太少。整个琼州府土地数十万顷,怎会只有这么一点田地?”

“陛下,广东省下辖十府一直隶州,人口之半在广州府与惠州府,其次在潮州府,以上三府的百姓有整个广东省百姓的六成以上,其余诸府州本就没什么人口。”

“其中琼州府地处天南,地方偏僻,即使历朝历代的官府鼓励百姓迁徙来到琼州,但大多百姓仍旧不愿前来,所以人口如此之少。”

“至于田地如此少,自然是因为这里的人口太少,无人开垦荒地。”李书立说道。

“可是朕听闻琼州这里的气候湿润,一年四季如同春夏,从无冬天,田地虽然不是很肥沃,但不论种瓜果、菜蔬、粮食都极易成活,为何百姓不愿来到这里?”允熥有些疑惑不解。你说现代工业社会的人去大城市也就罢了,古代的农民在哪种地不是种?为什么不来琼州?尤其当地的粮食本来就很好成活,种地十分容易。

“陛下,臣以为,有这几个缘故。”李书立说道:“其一,琼州太过偏僻,自古以来因为一直将此地作为流放犯人之地,中原的百姓丝毫不知此地种粮容易,不会来到这里;”

“其二,普通农户迁徙,自然是从土地贫瘠之地迁往土地肥沃之地,琼州府虽然种粮容易,但仍旧不比广州府周围土地肥沃,况且广州为广东省的省治所在,又十分富庶,所以百姓若是迁徙大多迁往广州,而非琼州;”

“其三,琼州隔海峡与大陆分离,农户一辈子种地,听闻前来琼州还需过海,恐怕腿肚子就打颤,不愿意过来了,宁愿留在对面的雷州府。”

“其四,是道路不便。琼州岛面积虽大,但多山,全岛过六成的地方是山地,除北部琼州府城附近外,其余地方百姓、田地均在沿海,除安定县之外的各县县城也都在海边,全岛仅有一条环岛的官道,即使朝廷的驿站也都设在沿海,无法进入内陆。”

“他们不能走海路么?”允熥插嘴道。按说琼州这样的岛屿最方便的道路应该是海路才对,这个年代又没有火车,海路运输速度也未必比陆路要慢多少。“陛下,走海路要有船,但船建造不易,码头兴建也十分不易。本地之前并无能造大船的工匠,一般的小船在南海的风浪下极易倾覆无法出海只能使用大船,况且港口也少,百姓想走海路不易。这两年陛下在此设立南海水师分舰队后这一情形才得到缓解。”李书立解释道。

李书立见允熥没有再问问题,继续说道:“其五,就是当地的蛮夷了。琼州多山,山中多蛮夷,当地的黎人在山林茂密之地生活,生性野蛮,时不时就出山袭扰附近的百姓;当地的许多山蔓延至海边,离着县城亦是不远,百姓除了入城根本无从躲避。前元时官府也曾多次组织士兵进山清剿,但山高林密,只能抓住几个不长眼黎人,难以竟全功,最后只能作罢。”

“先帝平定琼州后为此专门设立的镇黎千户所,把守出山的各条要道,才使得百姓免于黎人袭扰之苦。”

其实最后这段李书立话说的很具有偏向性。原本整个琼州岛就是黎人的地方,汉人才是外来侵略者,从黎人的角度来讲,他们袭扰汉人天经地义。但李书立是大明的官,自己也是汉人,自然要站在大明和汉人的角度看问题;允熥身为大明的皇帝,自然也是如此。

‘蛮夷是个问题。’允熥心想:‘虽然广东省瑶人、黎人等蛮夷众多,但都在远离城池之处,可琼州这里的蛮夷都快到大明地方官府的眼皮子底下了,确实不好处置。’

‘前面四个问题也确实不好解决,让百姓自由迁徙到这里恐怕确实不太容易,但朕要是真的想解决当然可以解决,由官府强行向这里迁徙百姓,兴建更多的船坞、码头,就可以解决这几个问题。’

‘但现在大明人口太少了,需要人口的地方又太多,强行向这里迁徙人口是否划算?’允熥又想到。现在大明需要同时向西北、东北、西南、南洋等多个方向,好多地方迁徙人口,现在每年至少有几十万人自愿或不自愿的前往上述这些地方定居。

若是要开发琼州,起码要迁徙几十万人过来,虽然不会一年迁入这里这么多人,但一年至少要迁入几万人。他若是能每年再挤出几万人,干嘛一定要放到这样的地方?

允熥心里对于开发琼州此时已经有些打退堂鼓了:将几万百姓用在这里产生的价值未必就比迁徙到其他地方要高;但又觉得海南的地理位置这么好,资源也很丰富,若是不开发一下的话总觉得不好。

若是等以后再开发,那估计要过很多年了,自己有生之年未必会有空闲开发这里;等到自己去世后,谁还知道琼州这里是个好地方?更加不会开发,估计得等到几百年后旅游业大发展,或者禄山铁矿被发现得到开采才有可能发展。

他纠结了片刻,心中暗想:‘再问问这里其它的情形吧,若是还有其他限制发展的缘故,就暂缓琼州的开发。’

他于是又和李书立说起了当地的情形。“李爱卿,当地的百姓生活可算富足?”

“陛下,”李书立犹豫了一下,才说道:“琼州府城附近百姓生活还算安康,其余地方的城中百姓还算安居乐业,其余州县的农户,总能吃顿饱饭。”

“嗯?”允熥又有些惊讶:你要说因为人太少又不背靠一个广大的地域所以经济不发达还情有可原,可是这里的地这么好种,百姓生活应该处于一种不太富裕但是衣食无忧的状态;可现在听李书立这话,当地的百姓连衣食无忧都费劲?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琼州之地确实地十分好种,但这里除了粮食、菜蔬、瓜果等之外的物品本地都并不产出,百物需从大陆上运来,所以价钱高昂。别的不说,一支铁质锄头的价钱就是广州府的五倍,对面雷州府的两倍。”

“还有水利。琼州当地即使大户人家家里也没有多少财货,除去交纳税赋省不下多少钱财。而普通小门小户并无兴修水利的本事,只能是官府组织大户人家出人出钱整修大地方,大户人家组织小门小户整修小地方。可由于当地的大户人家都没有多少财货,难以整修水利。”

“陛下,这种地,想要让田地高产,百姓省工,还需要有合适的农具和水利,现在二者皆无,如何田地高产?百姓也无法侍奉更多的田地。”

“所以琼州的百姓虽说不愁挨饿,但也并不富裕。”李书立解释道。

允熥听了这话,忽然想起之前曾经看过的一份南海水师奏报一年开销的奏折,当时允熥随即抽查了其中的一部分账目,发现驻琼州府分舰队和码头的平均开销比驻扎在广州等地的分舰队要高,甚至比对面雷州府还要高一些。他当时询问了一番,得知是琼州府当地许多物品无法自产,所以开销要大一些。

因为那份账目里面琼州府分舰队的开销不过比广州府多五成,当时他又有很多事情要忙,就将此事忘在了脑后。等他现在亲自到了琼州,才知道琼州的物价可不是之比广州高五成,而是高了数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