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曲中的穿越之旅 > 第9章 三国孙尚香9

曲中的穿越之旅 第9章 三国孙尚香9

作者:只爱番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05 06:08:36 来源:书海阁

现在曹操的朝廷上,就她一个女人。

那么将来就有可能有第二个第三个。

随后的日子里,曹操就开始专注农业生产,提高经济实力,准备休整一到两年,然后对西南、西北的收复之战。

现在正是春天种地的时节,孙尚香就拿出了玉米土豆红薯三种农作物交给曹操。

孙尚香说:“丞相,这是我在外面游历时,在一个海外得国家得到的粮食种子。产量据说比咱们的粮种多一些。或许可以试试。”

曹操一听,都没有细问,就同意了。

由于种子有限,所以,只在许昌附近划出了一片农庄种植这些东西。

当然,孙尚香作为顾问参谋,负责指导农民种植。

她在空间找到了适合这里气候的种植办法。

先把玉米都种下,如果可以,一年两季没问题。

等玉米种完,然后就是土豆红薯。

其中玉米很多,足足种植了近一百亩。

而土豆和红薯各种植了十亩地。

而且,种植这三种植物,孙尚香是挑着边边角角沟沟坎坎的种,真正的好田良田没有占用多少。

这天,又是一次大的朝会。

几乎在许昌的曹操的手下之人都到了这里。

这回他们讨论的是下面的那些村镇县市州府等官员的问题。

说的是一个县的县令由于判了冤假错案,使受冤枉的人奋起反抗,阻止了他们整个乡镇的人造反。

虽然后来被镇压下去了,但影响实在坏。

而最难处理的是,那个县令还是有名的清官,对百姓也不错。就是为人认死理。

所以,对于是否判这个县令的问题大家讨论。

大家都觉得他的错误造成了下面百姓叛乱,应该处斩以安抚百姓。

而这个县令,还是曹操身前的一个重要谋士推荐的。

这时候当官的就是推荐制。

所以,这个谋士及他的人都替县令说话,说县令从没贪污百姓的一分一毫,甚至经常和百姓们一起种地挖渠。

这次只是判错了官司,如果就因为这一件事就判处死刑,实在寒了类似清官的心。

总之,闹哄哄一片,吵了好久也没个结果。

曹操也不耐烦。

他坐在上面看着底下的人吵成了一片。

突然他看见了孙尚香。

于是,曹操开口了:“孙参谋,这个事,你如何看啊?”

孙尚香一听,点到自己名了。

于是,她站起来一拱手,说:“丞相大人,我觉得这个县令只是不适合做县令的工作。

看起来他比较喜欢种地,所以,完全可以让他做农业方面的差事。或者看守核对物资,他这样性格的人,准保不会出现一丝错漏。至于做县令”

孙尚香说:“做县令,不是说人老实清廉就可以做好县令的。

我想,为什么不考试选拔官员呢?我们可以一年或者三年一次考试,这样,根据考试成绩优劣,筛选出来适合做县令做县丞甚至做小吏的人。

同时,也可以给天下寒门子弟一个上进的机会。

每次考试,择优录取。然后,由朝廷统一安置他们去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

并且,三年或者五年为一任。

官员在每个地方最少做一任,最多也只能做两任。然后就换地方,或升迁,或平掉,都根据他们的考评来看。这就是文考。

比如我在游历时,看到一些偏僻地区的寒门子弟,有的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可是,他们地处偏僻,接触的人少,没有人推荐。

这样的人才就那样浪费在乡野中。

还有的山间居住的以打猎为生的猎户,力大无穷,面对虎熊都毫无惧色。

这样的人才,真是可惜了啊。

因此我觉得,还可以有武考。这样,他们就有机会出来,为朝廷为丞相效力了。”

这时,有一个一看就是大老粗的人说:“费那事干什么,有合适的人,我们自然就推荐了。或者有能力的人,投靠在我们门下,我们自然就用他们了。”

孙尚香说:“你说的那情况,当然也可以。但是还是那句话,很多寒门子弟,他们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人推荐他们。

并且,推荐制有一个弊端,虽然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自己是给朝廷效力是给丞相效力,可是有的人,却糊涂的只为推荐他们的人效忠。

这样有搞小团体党争的行为,不利于朝廷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当然,丞相大人,还可以在各地开办官学,如果有条件了,就开办免费官学。这样,那些没有做官能力却还识文断字的人,就有用武之地了。

能培养一批批学生,桃李满天下,相信是很多文人的心之所向吧。

到时候官学里的学生,根据能力,如果资质平平的,会认字会些基本算数就可以了。

如果天资聪颖的,就可以继续学。然后在最后的考试中选出优胜者出来,为官为吏。”

大殿里,像诸葛亮这样的村夫都微微点头。

但像那些世家门阀出来的人,就不以为然,摇头反对。孙尚香只是说了这么个想法,曹操是否采纳就是他的事了。

反正实行科考,对皇上、对寒门子弟都有好处。

只有世家官宦之人,那是动了他们的利益,肯定会反对的。

所以,孙尚香扔下这一炸弹后,就又开始坐着看热闹。

她发现了,在古代,当然不能是清朝。

当官挺好的,坐在这里,每天看着他们研究一些民生大事。

偶尔的孙尚香也参与其中。

当然,她也不是很懂,只是因为她有后世的阅历,总是提一些这个时代没有的东西,由着这些人讨论。

就比如科考。

曹操一听,很容易就接纳了这个建议。

但是,要完善,需要慢慢来。

而且,他的宏图大业还没完成,西南西北都没纳入版图呢。

这天,在大朝上,曹操当众给予孙尚香表扬。

因为,根据孙尚香提供的制作方法,第一批纸张制造出来了。

那纸张,洁白光滑,大家都传看着。

曹操没人赏赐了五十张白纸。

因为早就有准备,孙尚香又拿出了鹅毛笔,在纸张上写字。

她觉得即使不能抛弃毛笔这个工具,但羽毛硬笔也要同步应用起来。

看着孙尚香的羽毛硬笔,现场孙尚香拿出一卷竹筒书,和竹筒书的内容誊抄在纸张上的样本给曹操看。

孙尚香说:“丞相大人您看,这样一筒书,如果用毛笔抄写,需要四张纸,需要一个半时辰。但是用这个羽毛笔抄写,仅需要一张半纸,需要两刻钟。”

曹操拿过那羽毛笔,试探着在纸张上写字,虽然很方便,但他这样用惯了毛笔字的人还是不习惯。

曹操于是说:“这个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性的用。不过,在外行走时,这个倒是很方便。”

借此机会,孙尚香把活字印刷的原理也说了出来。

她只说是自己出去历练的时候,在海的另一边听到看到的。

这也是她给自己打的补丁。

她对曹操说,自己父母死后,在东吴那些年,经常放一个跟自己长的很像的替身在府里待着,然后自己出去四处游走历练,还曾经坐船去过别的国家,见识了很多和中原不一样的东西。

这也多亏了原主从父母死后,再没有去过孙权府上一次。

平时就是在自己府里待着。

当时的那对母子也觉得不好面对这样的孙尚香吧 ,所以,两下里没有见面你,都是仆人来回传话。

当然,最主要的是,现在的孙尚香手下的人,都被用了忠心符。

那是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包括她拿出来的高产粮食种子,那都是在外面游历时带回来的。

由于不想给自己的杀亲仇人用,所以到了现在才拿出来。

曹操很高兴。

日子一晃几个月过去了。

玉米成熟的季节到了。

孙尚香自己院墙外面的玉米都成熟后收起来了。

而大田里的玉米,她去看了几次。

估计亩产能达到两千五百斤左右。

这时候的一斤相当于200克,现代的一斤是500克。

这天,孙尚香对曹操说:“丞相大人,几个月前我种的粮食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您是否去看看呢?我决定明天开始收割。亩产估计不低于两千五百斤。”

曹操听了,没有什么表情,只是眼神复杂地看着孙尚香说:“孙参谋啊,种地问题粮食问题你不懂,现在最高产的粮食亩产就没有三百斤以上的。你、、、算了,你也是第一次种地。”

孙尚香一听,就知道曹操不信。

她于是对曹操说:“丞相,我不知道种地,但我知道轻重。

丞相您虽然大度,但我也不能当着您的面就撒这样的弥天大谎啊。我说两千五百斤以上,那不是说大话。

粮食就长在地里呢。把粮食收上来,上秤称秤不就知道了吗?”

关于粮食问题,曹操非常重视的。

仔细一想,他就安排下去,第二天,相关的一众官员都去许昌郊区收获玉米去。

孙尚香说:“丞相,之所以让您去,就是缺人收割。一共一百亩地的玉米,咱们要是人手充足,一天就都收割回来。拿出一点点您尝尝,其他的还要做种子推广呢。”

曹操于是安排了一队军士明天去收玉米。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早晨四点钟,一众人就都到了孙尚香的玉米地头。

孙尚香安排的十几个侍卫按照孙尚香教的方法,给曹操带来的士兵做示范怎样掰苞米。

之后,一行人依次排在地的两头,从两边开始同时收割。

到了下午一点,就全都收割完毕。

曹操指挥人称重。

只是曹操说话都有点颤抖。

他知道亩产高到出乎他的意料,但具体多少,还是秤了才知道。

如果、、、如果真的如孙尚香所说,那会是什么样。

曹操激动的手在抖,说话也带颤音。

于是,称重开始了。

原先孙尚香说一米超过两千五百斤,曹操确定孙尚香是没睡醒。可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不由得他不信。

待到也同样激动的兵士们把玉米都秤完了,曹操双手拍着胸脯肚子哈哈哈一阵大笑。

看得孙尚香都懵了。

这时,平时对孙尚香比较有好感的曹操的心腹保镖许诸对孙尚香说:“不要多想,丞相就是这样,有高兴的事,他就这样笑。告诉你啊,”

说着,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注意他们,许诸说:“曾经有一次,丞相因为高度紧张,然后就站起来手足舞蹈跳起舞来。不但跳舞,还边唱边跳,边跳边笑,边笑边叫。”

然后冲着孙尚香点点头,以示自己说的都是真的。

孙尚香也冲着许诸点点头,表示自己相信。

待曹操在那里捶胸顿足笑过了后,双手高举,仰望天空,说:“天助我曹孟德!天助我啊!”

孙尚香:这整个一个行为艺术家啊。

不过,看着这样的曹操,不自觉地,孙尚香嘴角也跟着上扬。

真的轻松。

等曹操冷静下来,回到现实中,看见满地的粮食,还是忍不住哈哈大笑。

孙尚香早就指挥着人起锅煮苞米了。

他只煮了这一大锅。

其他的都没动,等晾晒好了,存放好,下半年还能继续种。

这边,孙尚香把掰下来的玉米杆子喂给马儿,结果,几匹马闻到味,都争抢着吃。

孙尚香对曹操介绍说:“这种粮食,海外的人叫他们玉米,也叫苞米。

这玉米可全身都是宝。这玉米杆,可以做马牛羊的饲料,玉米叶子和玉米须,煮水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也可以编制物件。”

孙尚香接着说:“还有这玉米棒子,也可以做牲畜饲料。当然,饲料充足了,也可以烧火用。总之,这玉米,全身都是宝。”

曹操:“好,好啊。有了这样高产的粮食,往后再不会有饿死的百姓了。”

然后指着孙尚香说:“你那个免费官学也许就可以开办了。”

孙尚香又把玉米晒干后可以磨成粉然后做成馍馍可以烙饼等做法说了。

之后,按照孙尚香说的办法,指挥兵士们把收上来的玉米存放在地窖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