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 > 第158章 忠烈碑,忠烈祠

德胜门事件过后没多久,

一天清晨,

天色还是麻麻亮的时候,

往日这个时候还是一片安宁的京城,今天却突然热闹了起来,

一户接着一户的屋子都掌起了灯,

老百姓们纷纷在悲伤的情绪中给胳膊上扎上白布条,轻手轻脚出了门,

而这种情况不是特例,整个京城的老百姓好像都提前苏醒了一样,

一户两户的全都默默的掌灯,

然后扎上白布条提的早就准备好的贡品,早早的出了门,

而出了家门,

老百姓们在小巷子里面汇集,

然后又在早就等待好的士兵们带领下慢慢的走向了德胜门,

而到了德胜门门口,

聚集的人群更多,整个德胜门和其周边全都是乌压压的人群,

看人数几乎整个京城和京城旁边的州县全都有来人。

不过好在人群虽多,

但是却都在衙役的带领下各自站在一块早就划分好的地盘,

倒也没有生出其他的乱子。

天色逐渐放亮,

“咚~~”

突然都是门上的大钟被用力撞响

沉闷的钟声飘荡的很远很远,

德胜门门口的老百姓全都看看向德胜门的方向,

“咵咵咵~~”

一列排列的整齐队伍的士兵,从德胜门中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了出来。

这是支整齐的队伍就是沂王朱见深所带领的革命军,

革命军今天穿上了特意打造的盔甲,

一个个神情肃穆一丝不苟的迈着军步从德胜门中走了出来,显得无比的庄重与威严,

而队伍的最前方却是一个个子小小的少年,

这个少年身穿五爪冕服,

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手中端着一块上好乌木雕刻而成的灵牌,

上面用朱砂写着:

《大明英烈永垂不朽》!

这个少年就是沂王朱见深,

从他上次回来之后,

就下令建造一块大明英烈碑和一座大明英烈祠,,

用来纪念和陈列大明的英烈和英烈事迹,

而今天恰好是英烈碑和英烈祠完工的日子,

朱见深准备用一场盛大的仪式,来唤醒汉人骨子里的勇气,重造大明的脊梁。

周围围观的老百姓,

看到朱见深小小的个子抱着巨大的灵位,

一个个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沂王没有忘记下面的人,

沂王没有忘记为大明战死的人。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啊!”

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

随着灵位的前行,

路两边的老百姓发出了阵阵低沉的喊魂声,

那声声悲凉的喊声在天空中汇集,

然后一点一点的飘向了天空,

好像在告诉天上的英魂,

他们可以安息了!

“咔~咔~”

朱见深抱着块比他个头还要高大的灵位,

迈着整齐的步伐,

一步一步的走到德胜门正对面刚刚修建好的大明英烈碑和大明英烈祠面前。

巨大的大明英烈碑由巨大的汉白玉石块建造而成,

四四方方的立在了广场的正中间,

如同一把利剑直冲天空,

碑身上面雕刻着巨大的《大明英烈碑》五个大字,

而英烈碑的下方则是刻上了各种各样的浮雕,

上面有太祖攻破元大都的浮雕,

也有太宗皇帝五次北征达到浩瀚儿海的浮雕

还有前面一段时间沂王攻破蒙古王庭,将蒙古王旗踩踏在脚下的浮雕,

旁边还有一些其他略微小型的浮雕讲述的是其他将军的大破敌军的故事。

朱见深捧着灵位一步一步的走到大明英烈碑的正前方,

庄S重的把手中的灵位放置在摆放在英烈碑正中间的桌子上面。

然后转个身子抽出天子剑,大声怒吼道:

“英魂归来,全体肃穆!”

现场的老百姓也瞬间变得庄重,

眼神全部都看向大明英烈碑,

看向英烈碑下面那个小小却无比伟岸的身影。

“鸣枪,为每一位为大明付出生命的英烈送行!”

随着朱朱见深的一声令下,

旁边早就准备好的三十六位革命军战士扣动了扳机。

“嘭~”

“嘭~”

“嘭~”

整整三十六发鸣枪声震耳欲聋。

鸣枪后朱见深拿出一个大喇叭高声喊道: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本殿下要在这个庄重的时候鸣枪,

那本殿下今天就告诉你们为什么。”

朱见深指了指天空,

又指了指下面的老百姓,

用尽全身力气吼道:

“因为本殿下用这激烈的枪声震碎大明的黎明前的黑暗,

要用这浓烈的火药味驱散大明所有人心中的悲伤,心中的懦弱,

从此时此刻起,

大明就只剩下了坚强和战无不胜,

从今日起无论任何人,

只要胆敢阻挡我们吃饱穿暖,

胆敢阻挡我们种地,

阻挡我们开疆扩土,

那么我们就拿起手中的长刀和火器送他们下地狱。为了我们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日子,

死亡又算得了什么!

本殿下在此宣布,

只要为国征战者,

为国捐献自己生命者,

皆为我大明的英烈,

他们妻儿老小皆有大明奉养,

并且死后全部入忠烈祠,

享受后人的香火。

本殿下在此承诺,

忠烈祠每时每刻都有专人上香,

每逢重大节日,皆由皇帝领文武百官入祠拜祭,

那怕百年,千年,万年永不停歇!”

下面的老百姓听到这话眼睛全都亮了起来,

最近几年他们不愿意朝廷卖命的原因不就是因为朝廷的忽视吗,

在太祖太宗时期太祖太宗两位皇帝对下面的底层士兵是无比的厚待,

只要上阵杀敌者,

绝对能领取丰厚的报酬,

哪怕战死了也不要紧,

朝廷会负责奉养妻儿老小,

所以战士们在战场上才会踊跃杀敌,打的敌人节节败退。

而最近几十年,

朝廷的风气好像就一下子变了,

不光当兵的时候克扣响银,

而且死了之后,

家人得不到任何好处,

别说有尸骨回来了,

就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往往战士战死沙场,

家中父母儿老小根本都等不到一点消息,

更别提什么奉养了。

这也是大明军队战斗力断崖式下降的原因,

本该奋勇杀敌的战士在战场上惜命,那能打赢鞑子才有鬼了。

如果别人的保证老百姓可能还不相信,

但是沂王的保证,

老百姓们是坚信不疑的,

毕竟还从来没有一个上面的人把他们这些低层百姓碰到如此高的一个地步,

不少人看着那大明英烈碑和大明英烈祠,

眼神中充满了希冀,

是不是自己立了大功也能进去?

这可是享受万世香火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