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 > 第1711章 清朝—中央集权加强、行政制度完善、边疆治理

一、中央集权加强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在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主义中央集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军机处的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成为皇帝直接掌握的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机密大政均归其办理,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简,其任用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只是奉旨办事而已。

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使得皇帝能够迅速决策并有效执行,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内阁制度的调整:清朝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始设内阁,但内阁的权力逐渐被军机处所取代。

内阁在清初成为定制,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历时共二十七年才最后确定下来。

内阁的主要官员定为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从一品。

然而,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内阁逐渐变为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其权力大大削弱。

思想控制与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这种做法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行政制度完善

清朝的行政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系。

中央行政机构:清朝中央行政机构包括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等。

六部是清朝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各部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都察院负责监察事务,其监察的范围不但包括文武百官,还包括高级贵族。

这种分工明确、职能完备的行政机构设置,为清朝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地方行政制度:清朝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省、道、府、县四级制。

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总督和巡抚。督抚以下各省均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设布政使和按察使各一人。

天下有道,道有道远;设府、县。

这种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地方行政制度,使得清朝能够更有效地对地方进行管理。

行政区划等第制度:清朝行政区划等第制度将全国作为整体通盘考虑而制定的制度,其通过四因素制度和四等缺制度的搭配使用,既做到了顾全大局,又兼顾了地方个性的差异。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官职的发展,同时也为清朝的行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边疆治理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是其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巩固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军事驻防与行政制度: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军府制,由将军率八旗驻防。

如东北地区分设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兼军政和民政两个方面;

内外蒙古实行盟旗制度,由清廷从本旗王公、台吉或塔布囊内任命旗长掌管旗务;

西北地区设伊犁将军等。

这些军事驻防与行政制度的有效结合,使得清朝能够更有效地对边疆地区进行统治和管理。

改土归流与民族政策:清朝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土司制度,代以流官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统治。

同时,清朝还采取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如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利用宗教进行统治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稳定。

驿站与卡伦哨所:清朝在边疆地区建立了驿站和卡伦哨所等交通和防御设施。

驿站用于传递文书和供运输军饷、武器的人员、车马休息、住宿;

卡伦哨所则用于派遣官兵了望、戍守边境地区。

这些设施的建立为清朝及时了解边疆情况、有效应对边疆危机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清朝在政治、行政和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行政制度并有效巩固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和历史远见,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和历史经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