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 > 第1715章 清朝—火器制造、天文学与医学、地理测绘

一、火器制造

清朝的火器制造在其军事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清初到晚期,火器技术经历了发展、鼎盛到停滞的过程。

1. 发展初期

清人制造火器始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随着清军入关和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火器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康熙年间,为了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帝特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制造适应南方地形特点和便于战场上机动使用的火炮。

南怀仁“依洋式铸造新炮”,并进呈《神威图说》一书,介绍西方的制炮理论和方法。

这一时期,清朝的火器制造开始吸收西方技术,火器种类和性能得到了显着提升。

2. 鼎盛时期

康熙至乾隆年间,是清朝火器制造的鼎盛时期。

康熙年间制造的火炮如“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武成永固大将军”铜炮等,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在多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年间,为了应对边疆叛乱和巩固统治,清政府继续重视火器制造,多次增设火器制造厂局,并在战争中大量使用火器。

这一时期,清朝的火器制造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火器种类丰富,包括红衣大炮、冲天炮、子母炮等,火枪也有火绳枪、燧发枪、击发枪等多种类型。

3. 停滞与落后

然而,从乾隆后期到嘉庆年间,清朝政治日益**,经济衰落,科学技术停滞不前,火器制造也逐渐陷入停滞。

尽管清朝前期火器制造取得了显着成就,但到了晚期,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和对外来技术的排斥,清朝的火器制造远远落后于时代。

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火器装备明显落后于西方列强,导致了军事上的失利。

二、天文学与医学

1. 天文学

清朝时期,中国天文学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康熙帝对天算学有很深的造诣,并聘请西方耶稣会教士南怀仁等制订了《永年历》、《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天文学着作。

这些着作不仅吸收了西方天文学知识,也对中国传统天文学进行了整理和发展。

同时,清朝还组织了一系列天文观测活动,如恒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观测、日食月食等现象的预测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医学

清朝医学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

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名着,它征集家藏秘笈及世传经验良方,采其精萃,补其未备,并对医学经典《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等书做了不少考订工作。

此外,嘉庆、道光间着名医学家王清任编有《医林改错》,他通过对尸体的精密考察,对于人身的构造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丰富了中医药的理论与实际运用。

三、地理测绘

清朝时期的地理测绘成就斐然,尤其是康熙、乾隆年间进行的大规模全国经纬度测量和地图实测工作。

1. 全国经纬度测量

康熙年间,为了加强国防、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康熙帝从康熙二三十年开始酝酿测绘全国地图。

在技术、人员、仪器等方面经过10多年准备后,自康熙四十七年(1707年)开始全国地图的实测。

这一浩大工程历时10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结束,以测量的全国性经纬度点为控制基础,实测了除新疆哈密以西及西藏部分地区外的全国地图,据此编制成《皇舆全览图》。

乾隆年间,为了补测未测地区,清政府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全国经纬度测量和地图实测工作,最终完成了全国地图的测绘。

2. 地图实测工作的重要性

清初的全国地图实测工作不仅完成了《皇舆全图》和《皇舆全览图》等巨幅地图的编制,还附带解决了若干很有价值的问题。

如统一了全国测绘尺度、首次证实牛顿地球扁圆说、准确绘出新疆罗布泊的位置变化、首次标绘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

这些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国地理学的宝库,也为世界测绘史增添了重要的一页。

综上所述,清朝在火器制造、天文学与医学、地理测绘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清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经验。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清朝在科技方面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