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 > 第1769章 清朝人物合称—清初蜀中三杰

清朝人物合称“清初蜀中三杰”,指的是明末清初时期四川地区最为杰出的三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吕潜、费密和唐甄。

这三位人物在文学、史学、经学、医学、教育和书法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人物简介

1. 吕潜

吕潜,字此度,号燕峰,四川新都人。

他是费经虞之子,早年随父流寓泰州,深受其父经学影响,工诗文,究心兵农礼乐等学。

吕潜一生以教授、卖文为生,拒绝了当道拟举鸿博、荐修《明史》的邀请。

他的学识渊博,诗文亦颇有建树,与费密、唐甄交情深厚,合称“清初蜀中三杰”。

然而,关于吕潜的具体生平和详细作品,历史记载相对较少,但他在四川地区文化界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

2. 费密

费密(1625—1701),字此度,号燕峰,四川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人。

他是清代着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费经虞之子。

费密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走避陕西,后偕父卜居江苏泰州野田村。

他工诗文,究心兵农礼乐等学,讲学着述,在文学、史学、经学、医学、教育和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费密一生共着书44种,多达3474卷,其中《荒书》是清代四川纪实史学的代表作之一。

他的思想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清初蜀中文化的杰出代表。

3. 唐甄

唐甄(1630—1704),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四川省达州(今通川区蒲家镇)人。

他是明末清初的着名思想家和政论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

唐甄清顺治十四年(1675)中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后因故被革职。

此后他经商失败,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

唐甄的着作主要有《潜书》,该书历经三十年而成,共97篇论文,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论学术,重在阐发“尽性”与“事功”相互统一的心性之学;

下篇论政治,旨在讲求实治实功抑尊富民的治世之术。

唐甄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四大着名启蒙思想家”。

二、共同特点与成就

1. 深厚的学术造诣

清初蜀中三杰在各自领域内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成就。

吕潜以诗文见长,费密则在文学、史学、经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唐甄则以政论和思想闻名。

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坚定的文化立场

在明末清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清初蜀中三杰都表现出了坚定的文化立场和民族气节。

他们拒绝与清朝统治者合作,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和文化信仰,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广泛的社会影响

清初蜀中三杰的作品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文化贡献得到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历史地位与影响

清初蜀中三杰在清初四川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而且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思想启示。

同时,他们的文化立场和民族气节也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

因此可以说,“清初蜀中三杰”这一合称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认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