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194章 记者洪广玉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第194章 记者洪广玉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6 08:13:59 来源:书海阁

又过了一个小时,饶毅教授带着保安队的人,急匆匆地赶来。眼前的景象让人心痛不已,混乱与破败如阴霾般笼罩着整个实验基地。一番清点后,得出的结果令人痛心疾首:损失财物超过200万,7名工作人员受伤,大量科研资料被无情毁坏,珍贵的数据与研究成果毁于一旦,再也无法恢复如初。

饶毅教授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的眼神中燃烧着熊熊怒火,愤怒地吼道:“去查监控,我倒要看看是哪些人如此胆大妄为!”保安队迅速行动,调出监控录像。画面中,一群暴徒如汹涌潮水般冲进基地,行为极其疯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破坏者年纪都不小,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岁,更有六七十岁的老者。他们全然不顾阻拦,凶狠地冲击着基地的每个角落,实验田惨遭蹂躏,原本充满生机的科研作物被肆意践踏摧毁,枝叶折断,土壤翻乱。

看着监控画面,饶毅教授双手紧握,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心中的怒火几欲喷发:“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保安队长低声汇报:“教授,已经确认是绿色基地的人。”

饶毅教授冷哼一声:“又是绿色基地。这全球范围内都是这帮人在与科学组织作对。他们打着生态保护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的极端民粹组织。他们根本不懂科学研究对于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只知道用暴力手段去破坏那些可能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妄图将人类文明拉回愚昧无知的黑暗时代。”

饶毅教授深知,这次的事件绝非偶然,绿色基地的目标就是要阻碍科学的进步。他强忍着怒火,开始冷静地安排后续事宜,一方面组织人员救治伤者、保护剩余科研资源,另一方面积极与警务部门联系。

张启望着饶毅教授说道:“饶教授,你也瞧见了,这绿色基地的人简直无法无天,肆意妄为到这种地步,咱们就真的只能坐以待毙,毫无反制之策吗?”

饶毅教授眉头紧锁,神情凝重,缓缓摇了摇头:“暂时来说,我们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目前唯一能做的,便是通知警方前来处理。可你也清楚,这警方面对他们也是有心无力。他们每次都使出那卑劣的手段,推出些古稀之年的老者前去闹事。就算真的犯了事,按照现行法律规定,这般年纪大的人也不会被判处牢狱之灾。咱们根本难以从法律层面给予他们实质性的惩处。”

张启听后,又道:“那咱们把这事捅到媒体上去呢?让大众来评评理。”

饶毅教授苦笑着叹了口气:“没用的。虽说主流媒体是站在我们这边,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可民间舆论早就被他们搅得混乱不堪,彻底带偏了方向。一旦闹上媒体,不但不能为我们争取到支持,反倒会有许多不明就里的群众被他们蛊惑,反过来把绿色基地的人当作英雄。要是警方迫于压力对他们采取些行动,那些人更是会被民众视为为了‘正义’而受难的英雄乃至烈士,这简直是黑白颠倒,荒谬至极。”

两人陷入了沉默,唯有那被破坏后的实验基地废墟在风中发出阵阵萧瑟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科学此刻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

过了一会儿,张启满脸凝重,声音低沉地说道:“饶教授,这其中的关键症结就在于,舆论的主导权根本不在我们科学阵营这边啊。民众如今对科学不信任,对监管也缺乏信心,这才是导致如今局面的主要根源。”

饶毅教授神色黯然,点头称是:“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其实回顾转基因议题,刚开始的时候,民众对转基因绝大多数都持有赞同和中立态度。然而,自2012年起,大量境外组织开始介入其中,他们不断地编造、炒作各种谣言。我们的对手极为强大,他们之中有不少资深媒体人,甚至一些着名主持人也参与其中。这些人在民间有着极为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长袖善舞,肆意操控舆论走向。而我们的科学家呢,都是些本本分分、一心埋头于科研工作的知识分子,平日里专注于实验室与研究课题,哪里懂得如何在舆论战场上与他们抗衡,自然不是他们的对手。”

饶毅教授抬头望向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与坚定:“但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任由他们抹黑科学、误导民众。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变这一现状,哪怕艰难险阻,也要努力夺回舆论的阵地,让民众重新认识科学的价值与意义,重拾对国家科研力量的信任。否则,科学的发展将会被这些不实舆论的枷锁死死禁锢,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也将因此而停滞不前。”

张启微微颔首,握紧了拳头:“饶教授,您说得对。我们是该行动起来了,只是这舆论之战,该从何下手呢?”

饶毅教授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们先从整理详实的科学资料开始,用最严谨、最易懂的方式向民众解释科学原理与真相。同时,也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那些同样坚信科学的有识之士、正义的媒体从业者,共同来抵御这股歪风邪气。虽然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我们别无选择。”饶毅教授又继续说道:“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个科普是相当困难的。科学本就曲高和寡,一般民众不了解。我们不仅要克服知识体系的巨大差异,还要打破民众心中已被谣言和偏见筑起的高墙。”

他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而且,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虚假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民众往往更容易被那些夺人眼球、简单粗暴的谣言所吸引。我们精心准备的科普内容,可能在传播量和传播速度上远远不及那些恶意编造的谎言。

再者,科普工作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我们科学家的时间本就十分有限,在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普工作中去,这也导致科普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弃,因为科普是我们扭转当前局面,重塑民众信任的唯一途径,哪怕艰难,也要砥砺前行。”

他又继续说道:“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科学普及,仅仅是一个润滑剂,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科学与大众之间的摩擦,但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真正的科普是推广,让科学成果实实在在地走进民众生活,让大家看到其益处与价值。可现状是,如果你不推广,民众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东西肯定有问题。他们会想,如果没有问题,为什么政府不推广?然而,当政府一旦尝试推广了,那些造谣生事之人又会立刻跳出来,污蔑政府被收买。这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怪圈,无论怎样做似乎都难以令所有人满意。”

饶毅教授眉头紧锁,表情严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国家力量来介入,去打击这些恶意谣言。只有依靠国家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才有可能在这场舆论与真相的较量中占据上风。

但问题在于,我们目前恰恰缺乏这种打击谣言的决心。一方面,担心过度干预会影响言论自由的氛围;另一方面,对于谣言的源头与传播路径缺乏精准有效的打击手段。长此以往,科学的声音只会被越来越多的谣言所淹没,民众对科学的误解也会越来越深,这对于整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科学发展进程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一个平衡的方法,既能保障公民的言论权利,又能有力地打击谣言,为科学的推广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张启正和饶毅教授正交谈间,饶毅教授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凝重的氛围。接完电话,饶毅教授面色平静地对张启说道:“助手来电,说是有位叫洪广玉的记者,自称来自《华夏每日电讯》,听闻实验基地遇袭一事,欲前来采访,已经到了门口。”

饶毅教授微微顿了顿,接着说:“这位洪广玉先生在农业领域深耕过,对生物技术和农业技术相当熟悉,也颇具正义感,立场与我们相符。不过,虽说他的报道在科学爱好者群体中颇受支持,但在民众那里却反响平平。民众对主流媒体有关转基因的报道大多不买账,固有观念根深蒂固。但不管怎样,毕竟多一个发声渠道多一份助力,我们还是得积极借助媒体的力量,去做一些正面的宣传报道,哪怕只能影响一小部分人,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张启轻轻叹了口气:“是啊,如今的舆论环境对我们太过不利,但也不能因此放弃任何可能改变现状的机会。”

饶毅教授点头,目光中透着一丝坚定:“走吧,先去迎接这位洪记者,且看他此次采访能为我们的宣传工作带来怎样的思路与契机,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在这艰难的舆论战场上坚守住科学的阵地。”

随后,两人整理衣装,一同朝着基地入口处稳步走去。

张启和饶毅教授步行来到了基地门口,远远便瞧见了洪广玉。他身形挺拔,身姿矫健,穿着一件简约的黑色风衣,在风中衣角微微飘动。头发短而利落,透着一股干练劲儿。面庞轮廓分明,眉毛浓密且微微上扬,眼睛深邃有神,透着犀利与睿智。鼻梁高挺,嘴唇紧抿,下巴线条刚硬,给人一种坚毅的印象。

其实张启在上一世就认识记者洪广玉,知道他是一位古道热肠的人。

饶毅教授赶忙上前,热情地与洪广玉握手,彼此寒暄了几句。随后,饶毅教授转身,将张启介绍给洪广玉:“这位是我们生命科学院的副教授张启,也是实验基地的负责人之一,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张启伸出手,与洪广玉紧紧相握,相互问候。

洪广玉跟着二人走进基地。一入内,他便迅速从随身的包里拿出相机,开始四处拍照记录,同时详细地询问着各种情况。从遇袭的具体时间、暴徒的行为细节,到受损科研项目的相关信息,无一遗漏。他一边忙碌,一边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的样子尽显无遗,似乎对眼前科学遭受的劫难深感痛心与不安。

采访完成之后,已经是凌晨时分,但洪广玉与他们又进行了一番交流。他神情凝重地看着饶毅教授和张启,缓缓说道:“这次事件的严重性超乎想象,我定会如实报道,但舆论风向扭转艰难,还需从长计议。我们不仅要揭露绿色基地的恶行,更要找到让民众理解科学、信任科学的有效途径,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也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饶毅教授问道:“小洪啊,你目前可以找到哪些人?”

洪广玉微微低头沉思片刻,然后抬起头,说道:“在我的人脉资源里,有几位科普领域的知名博主,他们在网络上拥有不少忠实的追随者,能够用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或许可以邀请他们来共同参与,为我们发声。还有几位曾经深入报道过科学争议事件的同行,他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能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挖掘真相。此外,我认识一些高校的老师,他们擅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背后的真相,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科普宣传活动,扩大影响力。虽然这些力量看似分散,但只要整合起来,也许能在舆论的战场上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逐步改变民众对科学的错误认知。”

洪广玉看着饶毅教授和张启,神色凝重地说道:“据我所知,国家电视台在后天的黄金档,将有一个访谈节目,专门针对黑龙江大豆致癌的谣言进行辟谣,这是一档极具意义的科普宣传节目。

这个节目邀请了业内权威专家以及资深的科普工作者,他们会从各个专业角度,无论是大豆的基因研究、种植培育过程,还是营养价值与安全标准等方面,深入剖析这一谣言的荒谬之处。通过详实的数据、严谨的实验结果以及通俗易懂的讲解,向广大观众呈现科学的真相。”

他微微顿了顿,继续道:“这档节目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像是一场及时雨,有望为我们在与谣言对抗的战场上扳回一城。毕竟这样的国家级平台发声,影响力不可小觑,若能把握好这个机会,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民众被误导的观念。”

“那太好了!期待啊!”饶毅教授欣慰的点了点头。

但是张启听到洪广玉提及国家电视台在后天的那档科普辟谣节目时,嘴角浮起一丝苦涩的笑,眼神里尽是无奈与怅惘。

他在上一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当年那档节目本应是科学真相的有力宣告,却被恶意扭曲,沦为谣言的“帮凶”。

节目起始呈现了黑龙江某大豆协会理事长宣称转基因大豆提高癌症发病率的不实之词,仿若一颗邪念的种子,在民众认知的土壤里悄然种下恶果。紧接着,电视台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为刃,展开全面的驳斥。

从专业精准的基因测序剖析,到长期系统的食用安全数据监测;从全球大豆种植格局与消费趋势研究,再到权威科研团队的实证实验报告,一一陈列,如坚固的科学壁垒。尤为关键的是,电视台对卫生部专家的深度采访,卫生部出具的详尽调查报告更是力证,在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区域,癌症发病率非但未升,反而居全国最低水平,本应是科学正名的辉煌时刻。

然而,在张启的记忆长河中,此后的岁月里,反对转基因的自媒体营销号如群魔乱舞、祸乱苍生。

几乎每年、每月、每周,都有这类账号如贪婪的秃鹫,叼起断章取义的“腐肉”。他们将那谣言片段肆意搬运,冠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国家电视台证实转基因大豆致癌”,把开头的谣言部分循环播放,仿若邪恶的咒语。

在各大媒体平台上,这些视频如毒瘤般疯狂滋生蔓延,点赞量动辄几十万乃至数百万,如汹涌的恶浪席卷整个网络。

一部分民众被这些自媒体谣言深深的误导,恐慌如阴霾笼罩,对科学界的信任崩塌,对国家也产生误解与抨击。这股错误认知的洪流,在他的印象里,汹涌奔腾长达几十年,如一道深深的伤痕刻在科学传播与民众认知的版图上,久久难以愈合。

张启心中满是悲戚,暗自思忖:本是国家级媒体为科学正名的绝佳契机,却在那些心怀鬼胎之人的操弄下,背道而驰,沦为负面舆论的源头,这**裸地昭示着舆论的主导权已然旁落,科学竟在自家的舆论阵地中沦为弱势。

他的思绪又飘向了那位岳正义,那位以反对转基因而“声名远扬”的主持人。

曾几何时,岳正义毫不掩饰的公开宣称:“我们传媒共同体,决然不会相信你们科学共同体。”此等言论,恰似一把利刃,深深刺入科学与传媒本应携手共进的合作纽带之中。

在他的鼓噪与引领下,一众不明就里的追随者纷纷响应,使得科学的声音被进一步的压制,被掩埋在众声喧哗的谬误之下。科学工作者们埋头钻研所得出的成果,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竟成了被质疑、被诋毁的对象,而民众也在这铺天盖地的错误信息中,逐渐丧失了对科学的基本判断与信任,长此以往,科学的发展之路将被重重迷雾所遮蔽,难见天日。

于是,张启向洪广玉问道:“洪先生,您了解岳正义这个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