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319章 万里长江第一塔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第319章 万里长江第一塔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05 07:14:34 来源:书海阁

张启突然像是想起什么,神色一振,一脸郑重地对蔡永祥说道:“蔡主席啊,如果您以后打算写关于科学领域相关文章,我建议您去采访一下柳小庆研究员。”

蔡永祥眼睛顿时一亮,饶有兴致地问道:“您说说,为什么要采访他呢?”

张启坐直了身子,认真地解释道:

“柳小庆研究员是我们大夏国农业科学院的青年才俊,年纪轻轻就成绩斐然,而且一表人才。他专注于生物育种研究,这生物育种可太关键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是咱们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他可不仅仅是个只会在实验室里埋头钻研的科研人员。

起初,科学院的上级部门安排他做科普工作,一开始他也只是想完成任务交差。但随着科普工作逐步推进,他才深切意识到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误解有多深。一些居心不良的人还在背后恶意造谣生事,柳小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被各种人身攻击、谩骂、侮辱和污蔑,甚至被诬陷为孟山都的内应。”

张启微微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但柳小庆研究员没有被这些恶意打倒,他在逆境中顽强崛起,挺直了腰杆,用更出色的科普成果为科学正名。

我觉得他这种精神,绝对值得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蔡主席,我真心希望您能找个机会去深入采访一下柳小庆研究员。为科学做贡献,可不只是闷头搞科研,像他这样为科学发声,弘扬科学家精神,同样是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添砖加瓦。”

蔡永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你的建议我记下了,这确实是个极具价值的题材。一位年轻科学家在科研与科普的双重战场上坚守与抗争,背后映射出的是整个科学界面临的舆论难题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我肯定会好好考虑你的提议,找时间去深入了解一下柳小庆研究员的事迹。”

饶毅教授在一旁也露出赞许的目光,补充道:“这样的年轻人现在属实难得,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道,也期望文艺作品能助力大众更好地理解科学、敬重科学。”

大家围绕着这个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如何更好地传播科学精神、展现科研人员的风采。

蔡永祥兴致勃勃地又带着大家在焦山四处转了转,一路上,他妙语连珠,将焦山的人文典故、自然风光讲解得绘声绘色,众人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天色渐暗。

眼看天黑了,众人便决定就此离开。在分别之际,赵亚夫他们和蔡永祥紧紧握手,满是不舍。蔡永祥热情地询问:“你们明天还去逛哪里啊?”

赵亚夫笑着回应:“明天我们准备先去一趟南山。”

“南山!”蔡永祥眼睛陡然一亮,难掩激动地说,“那可真是文化的宝地啊!咱们国家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两部巨着,刘勰写的《文心雕龙》,还有昭明太子的《昭明文选》,可都是诞生在那里!”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要不我们约个时间吧,明天我陪你们一起去。”

赵亚夫一听,自是求之不得,连忙说道:“好啊,小蔡,又要辛苦你了。”

蔡永祥摆了摆手,脸上挂着谦虚又真诚的笑容,说道:“那哪里的话,你们都是大科学家,能陪着你们一同领略南山的文化魅力,也是我的荣幸啊。”

一番热络的交谈后,众人约定好明日的碰面时间与地点,才在暮色中挥手告别。

张启、饶毅教授和赵亚夫踏上归程,心中满是对明日南山之行的期待,他们知晓,有蔡永祥这位熟知本地文化的向导相伴,定会有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2014年2月5日,晨光熹微,天边泛起淡淡的鱼肚白。按照约定,张启、饶毅教授、赵亚夫与蔡永祥在既定地点碰面。众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神色,简单寒暄后,便一同奔赴南山。

一路上,蔡永祥就像个专业导游,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南山的文化底蕴:

“南山啊,可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秀丽,更是一座文学的圣山。刘勰在这清幽的山林间,潜心创作《文心雕龙》,那可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着,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还有昭明太子萧统,他召集文人雅士在这里编选《昭明文选》,这部诗文总集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张启听得入神,不禁感慨:“以前只知道这两部着作的影响力,没想到都和南山有这般渊源,真是令人期待。”

饶毅教授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在这样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说不定能激发我们新的灵感。”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南山脚下。放眼望去,山峦连绵起伏,山间云雾缭绕,绿树成荫,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气,让人神清气爽。蔡永祥指着前方的山路说:“走吧,咱们沿着这条路上去,一路上就能感受到南山独特的魅力了。”

众人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而上,路边的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途中,蔡永祥还不时停下脚步,为大家介绍一些与南山相关的传说和故事,让这段旅程充满了趣味。

当他们路过一处幽静的山谷时,蔡永祥说道:“据说当年刘勰就是在这附近的一间茅屋里,日夜笔耕不辍,完成了《文心雕龙》的创作。虽然茅屋早已不在,但那种宁静致远的创作氛围似乎还能感受得到。”

张启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仿佛能看到千年前刘勰在这山谷中潜心钻研的身影。他心中暗自思忖,在这样的环境中,能远离尘世喧嚣,专注于学术创作,难怪能诞生如此伟大的着作。

饶毅教授也被这里的氛围所感染,他说:“科研工作也需要这样的心境,远离浮躁,静下心来,才能有所突破。”

赵亚夫笑着说:“看来今天这南山之行,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让我们在文化和精神上都得到滋养。”

众人一边交谈,一边继续前行,向着南山更深处进发,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山林间的文化瑰宝 。

众人跟着蔡永祥,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处古朴典雅的建筑群前。蔡永祥抬手指向高处,说道:“再上几个台阶,上面就是真华阁了,这里,便是当年昭明太子读书的地方,也被称作太子读书台,《昭明文选》就是在此编撰而成。”

众人怀着崇敬与好奇,登上台阶,走进太子读书台。一踏入其中,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两座塑像,右边是笑容可掬、憨态可掬的济公活佛,左边则通往隔壁房间,那里立着昭明太子的塑像。

只见昭明太子端坐在案几前,身姿挺拔,手中执着一支毛笔,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正在潜心编撰《昭明文选》。他的周身散发着一种儒雅的气质,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个文人辈出的时代。

赵亚夫看着昭明太子的塑像,笑着说道:“很多高考学子,考试前都会来拜一拜昭明太子。传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掌管着文运,大家都希望能沾上些灵气,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

饶毅教授微微点头,眼中带着笑意:“这也算是一种美好的寄托吧,虽说考试成绩最终还是靠自身努力,但这种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敬重。”

张启站在一旁,细细打量着塑像和周围的陈设,感慨道:“在这样的地方,感受着千年前的文化气息,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真的很奇妙。”

蔡永祥接着介绍道:“昭明太子一生勤奋好学,礼贤下士,他编撰的《昭明文选》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从这里选录的作品中,能看到古代文学的精华。”

众人一边听着蔡永祥的讲解,一边在太子读书台内踱步参观,看着那些古旧的桌椅、墙壁上的诗词字画,想象着当年昭明太子在这里与文人雅士们研讨诗文、编纂文集的场景。偶尔有微风吹过,带着山间的清新与宁静,似乎也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

蔡永祥带着众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太子读书台,没走多远,便来到了虎跑泉边。只见清泉从石缝中潺潺涌出,水流清澈见底,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泉水汇聚成潭,潭水碧绿如玉,周边绿树环绕,将虎跑泉映衬得格外清幽。众人围在泉边,有的伸手轻轻触摸那清凉的泉水,感受着它的沁人心脾;有的则静静聆听着泉水流淌的声音,仿佛在聆听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

参观完虎跑泉,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石头小路继续向上攀登。一路上,路边的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散发出阵阵芬芳。偶尔还能看到几只松鼠在林间跳跃嬉戏,为这片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经过一番跋涉,他们来到了一处山脊梁上。蔡永祥停下脚步,神色庄重地介绍道:“这里是太平天国当年的军营遗址。”

众人纷纷驻足,目光在这片略显荒芜的土地上搜寻着历史的痕迹。虽然当年的营帐早已不复存在,但依稀还能看到一些垒砌的石块和挖掘的壕沟,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家默默地缅怀,心中对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充满了敬意。

离开军营遗址后,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叫鸟外亭的地方。

鸟外亭建在高处,地势开阔,凉风习习,让人倍感惬意。众人走进亭中,纷纷找地方坐下小憩。从亭中放眼望去,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绿树成荫,田野交错,好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

张启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慨道:“这南山真是个充满风土人情的文化宝地,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饶毅教授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这一趟南山之行,让我们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赵亚夫笑着说:“多亏了小蔡,要不是他带着我们,我们可领略不到南山这么多的精彩之处。”

蔡永祥谦逊地摆摆手:“大家太客气了,能和各位一起探寻南山的文化魅力,我也觉得十分荣幸。”

众人在鸟外亭中稍作休息,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美好,心中满是对南山的喜爱和眷恋。

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感受着山林间独有的宁静与闲适。随着日头升高,四人这才起身,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下山。一路上,张启还时不时地停下脚步,回望那郁郁葱葱的山林,似乎想要将南山的美景深深印刻在脑海之中。

下了南山,赵亚夫拍了拍膝盖,转头看向蔡永祥,笑着问道:“我们现在还要去圌山,你去不去啊?”

蔡永祥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当然要去啊!圌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样别具一格,我还能给大家好好介绍介绍呢。”

于是,众人兴致勃勃地登上汽车,向着圌山的方向进发。汽车在公路上疾驰,窗外的景色快速闪过。车内,蔡永祥已经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圌山的传说。

“你们知道吗,”蔡永祥绘声绘色地说道,“传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传旨东巡,见长江之滨有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龙颜大怒,遂挥鞭抽山,那山竟像长了脚一样,呼呼地往南跑。跑到这儿时,秦始皇累得气喘吁吁,就把鞭子插在地上,那山便不敢再动,变成了如今的圌山。而那根鞭子,就化作了山上的报恩塔。”

饶毅教授听得饶有兴致,笑着打趣道:“看来这圌山还和秦始皇有着这般奇妙的渊源,真是让人迫不及待想去一探究竟了。”

张启也在一旁点头,眼中满是期待:“是啊,光是听这传说,就觉得圌山充满了神秘色彩。”

赵亚夫则微笑着看向蔡永祥:“小蔡,多亏有你,让我们这一路都充满了惊喜。”

汽车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前行,朝着圌山越来越近。

只见汽车在公路上疾驰了一个多小时,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从繁华的城镇逐渐过渡到宁静的乡村,最后一头扎进了一片茫茫的竹海。

微风拂过,漫山遍野的翠竹沙沙作响,修长的竹枝随风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浪。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缝隙,洒下细碎的光影,如梦如幻。

众人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一路惊叹不已。不多时,汽车缓缓停下,抵达了圌山脚下。一下车,清新的空气便扑面而来,带着竹子特有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大家稍作休整,纷纷喝了口水,补充一下能量,便开始了登山之旅。

张启抬头望向圌山,只见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其间,仿佛一位蒙着面纱的神秘巨人。

山路上,蔡永祥一边走一边继续为大家介绍圌山:“这圌山不仅风景秀丽,还是一座历史名山,山上有许多古迹和传说。等会我们到了山顶,就能看到那座闻名遐迩的报恩塔,据说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饶毅教授饶有兴致地问道:“这报恩塔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吗?”

蔡永祥笑着回答:“相传是一位名叫秦观的孝子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修建的,几百年来,它一直屹立在山顶,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赵亚夫感慨道:“没想到这小小的一座塔,背后竟藏着这样感人的故事。”

说话间,众人已经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了好一段距离。山路两旁,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偶尔还能看到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为这趟登山之旅增添了不少乐趣。尽管山路崎岖,但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一边分享着彼此的见闻和感受,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 。

众人又在山上爬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报恩塔前。站在报恩塔前,遥望着周围开阔的场景,只见长江如一条巨龙蜿蜒流过,大家顿感豪情万丈。

蔡永祥望着眼前的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念起了一首据说是乾隆帝写的诗:

“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

众人听后,都不禁为这豪迈的诗句所感染。

赵亚夫笑着说:“乾隆这诗写得还真有气势,把这长江、金山、焦山和铁塔都写活了。”

饶毅教授也点头赞同:“是啊,以天地为纸墨,尽显豪情壮志。”

张启则望着远方,若有所思地说:“站在这圌山之上,看着眼前的景色,再听这首诗,更能体会到那种胸怀天下的感觉。”

蔡永祥又向他们介绍说:“这座塔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不过不是乾隆皇帝钦点的,而是因为它是航行者从长江入海口溯江而上见到的第一座塔。”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对这一说法的认同。

张启感慨道:“没想到这座塔还有这样特殊的意义,站在这里看着它,更觉得它雄伟壮观了。”

赵亚夫也笑着说道:“是啊,这一趟圌山之行真是太值了,不仅欣赏到了美景,还了解到了这么多有趣的知识。”饶毅教授则饶有兴致地围着报恩塔转了一圈,仔细观察着塔上的每一处细节,仿佛想要从这座古老的建筑中探寻出更多的历史故事。

大家沉浸在这诗与景交融的氛围中,感受着历史与自然的魅力,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过了一会儿,博学多才的蔡永祥又开始给大家讲起了圌山其他的传说和故事,众人一边听着,一边继续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不知不觉间,太阳渐渐西斜,给大地染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 。

赵亚夫又笑着说道,当年着名的大军阀张宗昌游览此山,也写过一首打油诗:

“远看铁塔黑黝黝,上头细来下头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众人听后,先是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这诗虽没有太多华丽辞藻,却也别有一番质朴的趣味,倒也应了此刻站在铁塔前眺望的景。

饶毅教授笑着拍了拍赵亚夫的肩膀说:“您还真是什么诗都能找出来,不过倒也有趣,应景得很。”

赵亚夫嘿嘿一笑:“这张宗昌的诗啊,就是这么直白,通俗易懂,大家听着乐呵乐呵就好。”

张启也笑着点头:“这诗虽然简单,却也有一种别样的韵味,让人听了印象深刻。这圌山的景色配上这首诗,还真有一番独特的味道。”

众人在欢声笑语中,继续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感受着这大自然与历史遗迹交融的独特魅力。

众人在圌山上流连忘返,将各处景致都细细游览了一番。夕阳的余晖渐渐染红了半边天,他们才心满意足地沿着蜿蜒的山路下山,登上等候多时的汽车,返回市区。

一到市区,华灯初上,街边的店铺热闹非凡。赵亚夫满脸笑意,热情地说道:“今天多亏了小蔡,带我们领略了这么多好地方,一定要好好感谢你,我做东,请大家去着名的宴春大酒楼吃顿晚饭!”

众人纷纷应和,蔡永祥赶忙推辞:“赵老,您太客气了,我也是跟着沾光,能和各位一起游玩,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但在赵亚夫的坚持下,蔡永祥也只好欣然接受。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宴春大酒楼。

酒楼内装修典雅,古色古香,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的字画,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服务员热情地将他们引到包间,众人依次落座。

赵亚夫接过菜单,一边点菜,一边笑着询问大家的口味:“来,看看想吃点什么,这儿的招牌菜可不少,一定要尝尝镇江的特色美食。”

不一会儿,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摆满了餐桌,有鲜嫩肥美的清蒸江鲜、口感醇厚的水晶肴肉、香气四溢的锅盖面,还有清爽可口的镇江香醋拌时蔬。

紧接着,着名的汤包也上桌了。一个个汤包小巧玲珑,皮薄馅大,透过薄薄的面皮,能隐隐看到里面鲜嫩的肉馅和满满的汤汁。

蔡永祥笑着提醒大家:“吃汤包可有讲究,先开窗,后喝汤,再吃包。”大家按照他说的方法,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先吸出里面鲜美的汤汁,然后再品尝肉馅,那浓郁的鲜味瞬间在口腔中爆发,让人忍不住连连称赞。

众人举杯,欢声笑语回荡在包间内,大家分享着这一天的见闻和感受,其乐融融。

张启举起酒杯,感慨道:“今天这一趟,不仅欣赏到了镇江的美景,还收获了深厚的友谊,真是太难忘了。”

饶毅教授也点头赞同:“是啊,这得感谢赵老和蔡主席,让我们有了这么精彩的一天。”

蔡永祥笑着回应:“大家别这么客气,以后有机会,咱们再一起去探寻更多的好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