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382章 卢宝荣教授的演讲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第382章 卢宝荣教授的演讲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05 07:14:34 来源:书海阁

卢宝荣教授挺直了脊梁,目光炯炯有神地扫视着台下的每一个人,雄浑有力的声音在大礼堂中激昂回荡:“同学们,今天这场闹剧,让我们看清了一些人恶意误导公众的丑恶嘴脸。但请大家务必相信,科学的真理永远不会被掩埋!就拿转基因技术来说,它的安全性是经过国际权威机构反复验证的!那些声称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言论,简直荒谬至极!

联合国粮农组织都明确表态,转基因食品安全合法,这么多年来,全球有无数人食用转基因作物加工的食品,可曾出现过一例因食用它而导致中毒或者营养受损的真实案例?没有!它和我们日常吃的天然食品在化学成分上毫无二致,里面的基因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就会被分解成小分子,根本不可能影响我们人类的基因组成!”

他情绪愈发激动,双手在空中有力地挥舞:“人类对农作物的改良从未停止过脚步。过去,我们靠传统的多代杂交技术获得新品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得苦苦等待基因自然突变。但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作物基因和性状之间的联系,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就像是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转基因技术能够直接、高效地将基因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精准改良性状,满足我们的需求。它跨越了种间生殖隔离,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优良品种培育成为可能。

大家想想,如果没有转基因技术,像把西红柿和马铃薯进行杂交这种设想,怎么可能实现?”

卢宝荣教授稍微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当然,我们也重视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的安全监管,目的就是防范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我国为此建立了完善的‘一条例五规章’法律法规体系,每个省份都有专门的监测、检测部门,国家每年还会召开三次例会,对转基因申报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评价。每一个进入商品化应用的转基因产品,都要经过分子特征鉴定、食品安全检测、环境安全评估等重重关卡。就拿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中黄6106’来说,它历经11年的安全评估才获得安全证书,之后还有品种审定和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认定等流程,才能投入产业化应用。如此严格的监管,就是为了确保转基因技术造福人类!”

“还有那些关于基因漂移的无端担忧,”卢宝荣教授微微皱眉,继续说道,“基因漂移确实存在,但多年的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移并不会带来明显的生态环境变化。

通过简单的空间隔离手段就能有效控制,就像风媒、自花授粉的水稻,只要保持1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距离,基因漂移频率就能下降到0.01%,远低于全球最严格的欧盟标准对转基因混杂的容许度0.9% 。

而且,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能更有效地除草,反倒可能更有利于土壤保持肥力。至今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农作物会对土壤微生物造成影响!”

“同学们,”卢宝荣教授张开双臂,大声呼吁,“转基因技术是科学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误导。让我们一起拥抱这项伟大的技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久久回荡在大礼堂中。

在卢宝荣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讲结束后,礼堂内掌声雷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教授缓缓站起身来,他目光坚定,神情庄重。

“卢宝荣教授,你说得太好了!”这位教授的声音虽然有些苍老,但却充满力量。

接着,他面向众人,开始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的文科教授,我叫苏逸明,专门研究华夏古代哲学和魏晋文学史的。实不相瞒,曾经的我,因为专业的局限,对转基因技术确实存在一定的误解。然而,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卢宝荣教授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观点,随着了解的深入,我的想法也逐渐被改变。我为自己以前的浅薄感到羞愧。”

苏逸明教授微微停顿了一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继续说道:“我虽是一名文科生,可我觉得,我们文科生也绝不能缺失科学精神,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

如果是在几百年前,我们文科生对科学技术知之甚少,那还可以理解。但如今已经是21世纪了,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不能被传统的文化思维所局限,更不能被一些错误、落后的文化和哲学观念牵着鼻子走,从而被带偏。

大家想一想,一个不懂科学技术的人,又怎么能真正把文科学好呢?”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文科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逸明教授目光深邃,扫视着台下的听众,“比如在文学创作中,科技元素的融入可以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元;在历史研究中,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还原历史真相。我们文科生只有不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走得更远,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今天,听了卢教授的演讲,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也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苏逸明教授的一番话,引起了台下众人的共鸣,礼堂内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众人热烈讨论时,台下一位年轻的女学生站起身,满脸疑惑地问道:“卢宝荣教授,既然转基因技术有这么多好处,安全性也有保障,那为什么现在社会上还是有这么多人反对转基因呢?”

卢宝荣教授目光温和地看向提问的学生,微微点头示意,然后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说道:

“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深层原因。首先是认知代差恐惧,人类真正理解DNA结构才仅仅70年,对于很多公众来说,‘基因操作’听起来就像是‘违背自然’。但大家想想,我们如今吃的西瓜,最开始又小又苦,玉米的祖先其实是一种野草,这些都是长期基因改变后的成果,只是以往的基因改变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传统育种慢慢实现的。就好比百年前人们以为照相会摄取灵魂,这都是因为对新事物缺乏了解而产生的恐惧。”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其次是风险放大效应。‘实验室制造’这个标签很容易引发大家的联想和恐慌。但实际上,转基因食品上市前需要经过平均16年的安全评估,检测项目超过600项,而普通食品的评估时间仅3 - 5年。全球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口已经超过60亿了,这么庞大的群体,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发现任何科学确认的健康损害案例。”

卢宝荣教授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继续剖析:

“再者,转基因技术在利益博弈中被工具化了。从商业竞争角度看,有机食品行业靠着‘非转基因’标签,能获取30% - 200%的溢价,有机食品产业和生物技术之间存在着高达2300亿美元的市场竞争关系;在贸易方面,某些国家把转基因争议当作贸易壁垒工具,比如欧盟就曾通过限制转基因大豆进口,来保护他们本土的油菜籽产业;还有一些组织,部分环保组织依靠‘反转基因’议题来募集资金,像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每年通过这个议题筹得的款项超过3亿欧元。”

最后,卢宝荣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从文化伦理投射角度来看,在宗教层面,部分教派觉得基因操作是‘篡改神的创造’,印度就曾因为‘种子女神’的信仰,爆发过大规模的抗议;在农耕传统深厚的国家,像法国,人们把种子看作是‘土地契约’,认为实验室育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联结。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社会上有不少人反对转基因技术。但我相信,只要大家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和安全性,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理性看待它。”

卢宝荣教授一番鞭辟入里的剖析结束后,现场先是短暂的安静,随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讨论声。

理科生们纷纷点头,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教授提及的科学原理和数据有着更深的理解,此刻眼中满是对教授观点的认同。

“卢教授说得太对了,之前我就隐隐觉得反转基因的很多观点站不住脚,现在听了这些,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物理系男生兴奋地对身旁同学说道。

文科生们也陷入了思考,不少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一位文学院的女生激动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我一直被那些片面的观点误导,今天听了教授的话,真的是醍醐灌顶。我们确实不该被一些模糊的概念和情绪化的言论左右,得用科学的思维去重新审视这些问题。”

随着讨论的深入,现场绝大多数人都对卢宝荣教授的观点表示认可。

大家围聚在一起,热烈的交流着对转基因技术全新的认识,气氛热烈而和谐,之前因岳正义煽动而产生的阴霾,此刻也在科学与理性的光辉下渐渐消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