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458章 MON810号玉米真相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第458章 MON810号玉米真相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1 14:39:16 来源:书海阁

“那么,转基因产品在德国国民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呢?”张启又提问道。

汉斯·米勒部长调整了下姿势,脸上带着温和且耐心的神情,开始解答张启的疑问:

“在德国,转基因食品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已融入民众的饮食之中。就拿德国克隆等地居民的反馈来说,在德国的超市货架上,转基因食品触手可及。像巧克力、薯片、爆米花这类常见零食,很多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并且在商品外包装上有着明确标注。”

“我们德国在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方面有着严格且清晰的法律规定。根据《德国食品、日用品和饲料法典》相关条款,含有超过0.9%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必须标注为‘本产品含有转基因生物’或者‘本产品含有转基因[生物名称]’ 。不过,若转基因成分是偶然出现或者因技术上无法避免,且含量未超过0.9%的限制,就可以不必张贴标签。这些法律条文的存在,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充分体现了德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开放接纳态度,证明我们允许进口和食用转基因食品。”

“不仅如此,在德国超市里,一些增味剂、糖以及多款甜食,其原料基本上都来自转基因植物。德国kitmber农业协会的研究数据表明,市场上正常流通的转基因品种作物超过50种。这些数据都直观地反映了转基因产品在德国市场的广泛存在。”

“谈及有机产品,按照欧盟的相关规定,带有‘bio’标识的有机产品,并非绝对不含有转基因成分。欧盟明确规定,有机产品允许含有一些转基因成分残留,只要不超过0.9%就算合格。所以,在德国超市中的一些有机产品同样含有转基因成分,只是依据欧盟法律规定无需标注。这进一步说明,转基因成分在德国各类食品中广泛存在,德国人的生活中几乎不可能避开转基因成分。”

“德国的很多食品都从大量种植转基因植物的国家进口,比如美国、巴西、阿根廷等。这些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前列,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0%,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也接近90%。德国从这些国家进口农产品,按照德国法律规定,只要满足一系列手续,虽然手续繁琐,但都是合规合法的。这一系列事实都有力地反驳了那些不实传言。”

“那么,为什么德国在2009年禁止种植MON810号转基因玉米呢?”一位院士突然提问道。

汉斯·米勒部长微微前倾身体,神色认真地说道:

“关于德国禁止种植MON810号转基因玉米这一情况,外界存在诸多误解,实际上这背后主要是贸易壁垒因素。

按照我们德国政府的官方解释,是‘申报有限期限满了’。早在1998年,欧洲委员会依据欧盟科学家委员会的意见,就授权将转基因玉米MON810投放欧盟市场。截止2023年,MON810品种已获得了接近30个国家/地区和欧盟28国的61个批文,这足以证明它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而且欧盟国家本身是允许进口并且种植转基因玉米的,中国政府同样批准进口它用作加工原料。”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

“需要注意的是,批准这些加工原料都设有时间期限,批文是有有效期的。过了有效期,就必须申报延期,一般延期时长为三年。以中国政府的批文为例,分别在2006、2009、2012等年份,每隔三年就得提前申报延期。而2009年,德国与美国正处于激烈的贸易战之中。当时,德国的124款机电工业产品遭到美国限制,再加上德国长期对美国向本国低价倾销产品深感不满,所以采取了常见的贸易反制措施。

在此之前,德国为保护本土企业,曾以第1829号法规的保障条款为由,不太愿意进口相关产品,可又无法证明自身符合该条款,还多次遭到欧盟委员会的批评。这次便又找了‘申报到期’的理由,宣布不能进口和种植MON810号转基因玉米,从客观效果来看,这确实对美国的大企业造成了一定打击,属于典型的贸易壁垒行为。”

“从实际数据也能看出欧盟国家对这款产品的态度,截止2016年,MON810仅在欧盟内部的西班牙、葡萄牙、斯洛伐克、捷克这四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公顷,相较于2015年的公顷,大幅增加了17%。这充分表明欧盟国家并不拒绝这款产品,并且认可其安全性。

另外,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和欧盟各国海关的预计,到2025年,欧盟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将达到4000万吨,转基因玉米1000万吨,还包括一些转基因土豆制品。目前欧盟的转基因作物年进口量已在4000万吨以上,这庞大的进口数据足以说明欧盟在转基因产品接纳上的积极态度 。”

在交流的间隙,汉斯·米勒部长有感而发,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如今,全球农业科技都在朝着转基因技术等先进领域大步迈进,德国也不能置身事外,这是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一切逆潮流而动的企图,就如同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张启目光中满是求知欲,看向汉斯·米勒部长,礼貌地问道:“请问贵国有哪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转基因研究上取得了显着成就呢?又有哪些实验报告有力地证明了转基因的安全性呢?”

汉斯·米勒部长从容一笑,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而后有条不紊地说道:

“在德国,诸多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转基因领域深耕多年,成果斐然。柏林大学早在2000年就开展了转基因作物抗逆性的研究项目,通过对多种作物进行基因编辑,成功培育出能在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新品系,相关实验数据表明这些转基因作物不仅产量稳定,且各项指标均符合安全标准。其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基因改造过程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评估,有力论证了转基因技术在提升作物适应能力方面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哥廷根大学在2015年完成了一项关于转基因食品营养成分的深度研究。他们对比了转基因大豆与传统大豆的营养构成,发现转基因大豆在蛋白质、脂肪以及各类维生素含量上与传统大豆并无显着差异,甚至在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上更具优势。这份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的实验报告,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了坚实的营养层面的证据。”

“海德堡大学也不甘落后,2017年,他们的科研团队聚焦于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通过长期田间试验,监测了周边昆虫、鸟类等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生态行为,结果显示转基因作物并未对非靶标生物产生负面影响,从生态角度佐证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其研究成果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还有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在2019年完成了一项关于转基因技术长期安全性的追踪实验。历经多年对食用转基因饲料动物的健康监测,发现实验动物在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各项生理指标上,与食用传统饲料的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这份详实的长期跟踪报告,为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时间维度上的支持。”

汉斯·米勒部长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神情,继续深入介绍:

“德国在转基因技术科研领域,始终占据着世界前列的位置。众多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校,都积极投身于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先说说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其科研团队全身心投入到基因编辑技术的前沿探索中。在CRISPR - Cas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化上,他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早在2018年,团队就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CRISPR - Cas系统,相较于传统技术,能够将基因编辑的精准度提高了30%,效率提升了25%。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凭借这一技术,他们能够更精确地对作物基因进行修饰,比如针对小麦,通过精准编辑特定基因,培育出的新品系在干旱环境下,产量较普通小麦提高了20%,且蛋白质含量增加了15%,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筑牢了根基。”

“而哥廷根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方向别具一格,他们专注于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从2015年起,便开启了一项为期5年的大型研究项目,在德国多个不同生态区域设立了超过50个田间监测点。通过长期不间断的监测和海量的数据收集分析,他们详细探究了转基因作物与周边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为例,研究发现,在有效减少玉米螟等害虫侵害的同时,对七星瓢虫等非靶标益虫的种群数量,在某些区域会出现约10% - 15%的波动,但在另一些生态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这种影响则微乎其微。这些细致且全面的研究成果,为德国乃至欧盟制定科学合理的转基因政策提供了关键的参考依据。”

汉斯·米勒部长侃侃而谈:“虽然德国自身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较少,但在转基因相关产业的出口领域,我们有着独特的优势。德国凭借在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的深厚底蕴,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科研领域,我们出口大量转基因技术相关的科研试剂和实验设备。这些产品精度高、稳定性强,像我们研发的基因测序试剂,能够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更准确、高效的基因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全球顶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中。还有那些先进的基因编辑实验设备,年出口量已经达到了数千套,为世界各地的转基因技术研究提供了硬件支持。”

“在生物制药方面,德国出口用于生物制药的转基因微生物。这些转基因微生物经过特殊培育,能够高效生产出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成分。例如,我们研发的一种转基因大肠杆菌,能够快速合成特定的蛋白质,用于制造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助力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在食品加工行业,德国也充分利用进口的转基因原料,生产并出口部分优质产品。像某些品牌的大豆蛋白制品,选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经过先进工艺加工,不仅保留了大豆的营养成分,还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还有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动物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每年的出口量也相当可观。据不完全统计,德国在转基因相关产品及以转基因原料加工产品的出口额每年可达约5.5亿美元,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德国在转基因相关产业出口方面的实力。”

汉斯·米勒部长坐直身子,兴致勃勃地继续介绍:

“虽说我们德国在转基因作物种植方面目前较为保守,但在全球生物育种领域,我们的实力不容小觑。全球规模最大的4家生物育种企业,其中两家来自贵国,神农科技集团收购孟山都,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这足以彰显中国在该领域的崛起之势。

而剩下的两家巨头,拜耳集团和巴斯夫集团,都位于我们德国境内,它们在转基因领域的贡献和实力堪称卓越。”

“先谈谈拜耳集团,作为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企业,拜耳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深耕从未停歇。在转基因技术上,拜耳拥有顶尖的研发团队,汇聚了全球数千名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农业专家。他们研发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广泛应用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例如,拜耳研发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通过对大豆基因的精准编辑,使其具备高效抵抗特定除草剂的能力。这一品种极大地提高了大豆种植的除草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在全球大豆种植面积中,这一品种占比超过15%。在研发过程中,拜耳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安全性研究,历经多年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检测,其安全性得到了全球众多权威机构的认可。此外,拜耳还在转基因棉花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的转基因抗虫棉花,有效抵御棉铃虫等害虫侵害,使棉花产量平均提高了20%以上,为全球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巴斯夫集团同样表现非凡。巴斯夫致力于开发可持续的农业解决方案,在转基因技术研发上,不断探索创新。巴斯夫利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多种具有独特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其中,针对非洲干旱地区的特殊环境,巴斯夫研发出一种耐旱转基因玉米。这种玉米通过转入特殊的耐旱基因,根系更加发达,能够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生长和产量。经过在非洲多个国家的试种,结果显示,在同等干旱条件下,该转基因玉米比当地传统品种产量提高了30% - 50%,为解决非洲地区粮食短缺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巴斯夫还积极开展转基因作物与生态环境兼容性的研究,确保其研发的转基因产品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推广上,巴斯夫通过与全球各地的农业合作社、种植户紧密合作,将先进的转基因技术和优质的种子产品送到农民手中,助力全球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张启由衷地赞叹道:“部长阁下,您对德国农业领域的了解如此透彻,介绍得这般全面细致,真是一位称职的部长!”

汉斯·米勒部长谦逊地笑了笑,脸上的笑容温和而亲切,摆了摆手说道:

“张启先生过誉了,这都是我分内之事。我深知农业对于国家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这些信息是我作为农业部部长理应掌握并分享的。农业发展日新月异,我也在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他微微停顿,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接着说道:“我们都希望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合作,能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让转基因技术等前沿成果真正造福全球,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