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484章 阿里郎表演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第484章 阿里郎表演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1 14:39:16 来源:书海阁

座谈会结束后,平壤蔬菜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热情地簇拥着张启一行人,将他们送出研究所。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相互握手道别,言语中满是对此次交流的收获与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刚走出研究所大门,朝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早已等候在外,身旁站着几位年轻漂亮的女导游。她们身着传统的朝鲜服饰,色彩鲜艳的长裙随风轻摆,笑容甜美而亲切。

负责人走上前,热情地说道:“各位尊贵的大夏国客人,接下来就由她们带领大家好好领略一下平壤的风光。”

在导游的带领下,张启和院士们漫步在平壤的街头,感受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整洁的街道、充满民族特色的建筑,以及街头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导游们详细地介绍着平壤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院士们不时驻足询问,兴致盎然。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这时,导游笑着说道:“各位,今晚正好有一场盛大的阿里郎表演,这可是朝鲜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宴,我们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观看的机会,邀请各位同志一同去感受这份独特的艺术魅力。”张启等人听后,都兴奋不已,满怀期待地前往表演场地。

当他们踏入表演现场,瞬间被眼前的壮观景象震撼了。

巨大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灯光璀璨夺目。随着激昂的音乐响起,表演正式开始。舞台上,数千名演员整齐划一地舞动着,他们的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优美,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手势都充满了感染力。五彩斑斓的服装在灯光下闪烁,组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时而如汹涌澎湃的海浪,时而似绽放的花朵,将朝鲜的历史、文化、人民的生活等元素生动地展现出来。

伴随着震撼的音乐和热烈的欢呼声,整个表演达到了一个又一个**,观众们的掌声和惊叹声此起彼伏,久久回荡在体育场内。张启和院士们也沉浸其中,被这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深深吸引,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表演结束后,众人仍沉浸在那精彩的表演中,意犹未尽。

然而,行程即将结束,是时候踏上回国的旅程了。8月9日中午,朝鲜相关负责人再次来到他们身边,亲自将他们送到机场。

在机场,大家相互拥抱道别,朝鲜方面的人员说道:“希望你们下次再来朝鲜,我们永远欢迎你们。”

张启等人也诚挚回应:“这次的朝鲜之行让我们收获满满,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在挥手告别中,张启一行人登上飞机,带着对朝鲜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合作的憧憬,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万建民院士感慨道:“这次朝鲜之行,让我看到朝鲜即便在相对特殊的环境下,仍高度重视转基因技术,这充分表明转基因技术在全球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是大势所趋,任何国家都无法忽视,一旦忽视,在农业发展进程中或许会面临诸多困境 。”

朱有勇院士接着说:“确实如此,这次考察,我们走访了差不多全球的50个国家,收获满满。回国后,一定要把这些国家在农业科研、种植技术、政策扶持等方面的经验和问题,仔仔细细整理成报告,向国家如实汇报,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康振生院士也发表看法:“每个国家都有独特之处,我们要把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和技术带回去,像朝鲜在农作物品种培育上的一些做法,就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在返程的飞机上,窗外云层翻涌,可李家洋院士和张启院士的心思全然聚焦在此次考察的收获上。

李家洋院士率认真的说道:“这次走访,我深切感受到生物育种已然成为全球农业竞争的核心领域。许多发达国家在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生物育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果,精准地改良作物基因,培育出了抗逆性强、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咱们国家在生物育种领域虽有一定基础,但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上,仍需加大力度。回国后,我们必须尽快整理相关资料,为推动我国生物育种技术突破提供有力支撑,让更多优质的国产种子走向田间地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张启微微的颔首,接着说道:“李院士所言极是。我在考察中发现,一些国家在生物育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上做得相当出色,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紧密联动,加速了育种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我国在这方面也应加强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生物育种人才的培养,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物育种这场全球竞赛中脱颖而出,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飞机上,院士们热烈讨论,积极交流,为大夏国农业科技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

8月9日下午两点半左右,阳光洒在燕京机场的跑道上,一架客机缓缓降落,机身在日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舱门缓缓打开,张启和一众院士们鱼贯而出,他们的脸上虽带着长途飞行后的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与急切。

刚下飞机,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给自己片刻的休息时间,他们便步履匆匆地各自离去,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长明,堆满资料的办公桌前,是他们专注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的身影。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反复核对,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不容差错。

时间悄然流逝,到了8月20日。

在张启等二十几位院士的共同努力下,这份凝聚着他们心血与智慧的报告终于完成。

洁白的纸张上,详实记录着此次走访全球各个国家的真实情况,从农业科技的前沿进展到各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先进的种植技术到产业发展模式,无一遗漏。

院士们围坐在会议桌前,神情庄重,依次在报告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每一个签名,都代表着一份责任,一份对国家农业发展的关切。

随后,这份承载着满满期望的报告被郑重提交了上去,他们期望这些宝贵的建议,能为国家在农业政策制定、科研方向规划等方面提供有力参考,助力中国农业在世界舞台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