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490章 定期考试,都得掌握

第二天,也就是2022年10月20日,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通往农业机关大厅的道路上,张启早早来到了活动现场。

此刻,大厅里人来人往,来自农业领域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大家都在期待着这场关于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演讲。

张启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目光在人群中穿梭,心中思索着当前转基因技术面临的种种困境,那些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依旧沉甸甸的压在他心头。

不多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文稳步的走上演讲台,台下顿时安静下来。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转Bt基因抗虫农作物风靡全球’。”张海文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使用农药的弊端逐步显现。

张启微微前倾,认真聆听着。他深知农药问题一直是农业发展中的一大痛点,而转基因技术或许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生产成本增加、农药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以及农药中毒等问题日益严重。”张海文继续说道,“特别是长期喷施农药,会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大剂量的农药都难以杀死害虫。”

台下众人纷纷点头,显然对这些问题深有感触。张启也在心里默默认同,这些问题他在推动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关注和思考。

“鳞翅目的棉铃虫、玉米螟虫等,是危害棉花和玉米生长的主要害虫,也是导致植物严重减产的罪魁祸首。”张海文话锋一转,详细阐述起害虫的危害,“比如玉米螟,不仅会造成玉米减产10%到30%,还会诱发籽粒因感染黄曲霉毒素等真菌引起霉变,严重影响玉米籽粒的品质。”

张启皱起眉头,他想起曾经看到过的因虫害而颗粒无收的农田,农民们满脸的无奈与绝望,心中一阵刺痛。

“而苏云金芽孢杆菌,也就是Bacillus thuringiensis,产生的Bt蛋白对已知的500多种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等害虫有特异性的杀死作用。”张海文的讲解有条不紊,“Bt蛋白以原毒素形式存在,进入昆虫消化道后,利用肠道内的蛋白酶水解将原毒素转型为毒性多肽分子,并与昆虫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诱发细胞膜穿孔甚至裂解,导致昆虫死亡。”

台下有人发出惊叹声,对这种神奇的作用机制感到好奇。张启则听得格外专注,他知道这是转基因抗虫技术的核心原理,也是打破大众误解的关键所在。

“更重要的是,Bt蛋白对没有这种特异受体的其它昆虫、人、哺乳动物和家禽而言,都是无毒害的,是一种能正常消化的普通蛋白质,所以其安全性毋庸置疑。”张海文着重强调了安全性问题,“在美国转基因抗虫作物商业化应用之前,Bt生物农药已广泛使用数十年,其安全性得到验证。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批准转基因抗虫作物上市前,也进行了充分的安全评价实验,证实了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安全性。”

张启微微颔首,心中感慨万千。他一直致力于科普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可谣言却总是轻易地掩盖了这些科学事实。

随后,张海文详细讲述了Bt基因的发现和转基因应用近百年的历程。从1901年日本学者首次分离出能杀死家蚕的细菌,到1995年转Bt基因玉米、棉花和马铃薯作物首次在美国和加拿大商品化,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

“种植转基因抗虫农作物大幅度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害虫造成的损失。”张海文最后总结道,“相对于农药只对在作物表面的害虫有效,转基因抗虫作物对藏在植株内部的害虫,如茎秆中的欧洲玉米螟和棉花球里的棉铃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022年美国Bt玉米和Bt棉花种植面积占比分别达84%和89%。在中国,Bt抗虫转基因棉花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作物,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近10年来,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玉米、大豆和棉花在全球大面积推广,转基因种子的年产值就达到62亿美元,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演讲结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张启也站起身来,用力鼓掌,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这场演讲,不仅是对转基因抗虫技术的科普,更是对那些谣言的有力回击。他知道,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科学真相,科学技术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张海文演讲结束后,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待掌声渐落,农业机关负责人走上演讲台。他身姿挺拔,目光扫视全场,神情中带着几分庄重与期许。

“各位同仁,刚才张研究员的演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巨大力量。”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大厅里回荡,“科学技术是农业兴国的关键支撑,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古老的农耕时代到如今的现代化农业,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飞跃。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成果,也必将为我们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负责人微微顿了顿,表情变得有些凝重:“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过去我们在科普工作上做得不够到位。这使得一些科学技术,比如转基因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遭遇了重重阻碍。民众对科学缺乏了解,谣言便有了滋生的土壤。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不仅误导了公众认知,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的进步。”

台下众人纷纷点头,张启也陷入了沉思,那些铺天盖地的谣言仿佛又在眼前浮现。这位农业机关负责人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所以,我们必须做出大的改变。”

负责人的语气坚定起来,“从现在开始,我们农业机关将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一方面,我们会组织专业的科普团队,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科学知识传递给每一个人。另一方面,我们内部的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说到这里,李明提高了音量,郑重宣布:“从今天起,我们农业机关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参加相关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的培训。我们会定期组织考试,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我希望每一位同事都能认真对待,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

台下一阵轻微的议论声,大家都对这一决定表示认可。

他接着说:“不仅如此,以后想进入我们国家机关成为公务员,也必须参加这种基础知识的考试。这是我们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才能在农业领域有所作为。”

李明的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蓝图:“我们还计划将这种科普形式向其他部门机关推广。我相信,只要全国的公务员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就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科普工作贡献力量。当科学的理念深入人心,谣言自然就会不攻自破,我们的农业科技发展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天地。”

他的演讲结束之后,台下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张启的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物育种技术以及整个农业科技未来的光明前景。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场科普与科技推广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