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陈君石: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就是安全的

《陈君石院士:获得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就是安全的》

节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食品当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这是普遍的,但会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取决于两个因素:有毒有害物质在食品当中含量的高低,以及对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食品的摄入量。科学家根据有毒有害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及人类对该食品的摄入量,做出一系列风险评估,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就是安全的。

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一些人甚至谈“转”色变。

陈君石认为,对转基因感到恐惧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不了解什么是转基因。“人们一听基因就觉得害怕,是转基因这个名字叫坏了,这个名字现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有,刚刚研究开发的时候是有这个名字的,就是所谓的转基因(transgenic)大豆,现在国际的通用名字是生物技术生产的食物。”

对于转基因技术安全性问题,陈君石提到,关键是怎么使用,同样一个技术,可以产生不安全的因素。“譬如说外来的基因,带有着过敏源在里面了,引起食物过敏,进去以后,它改变以后,本来这个水稻是不过敏的,现在进了一个过敏的基因进去,那会发生过敏。需要经过一系列安全评价、检测、试验去证明安全的。只要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就是安全的。国际上的权威机构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北美、欧洲的权威学术都认为,经过严格评价程序,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我们的消化系统是不会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来了就消化吸收,不管是猪的基因、鸡的基因还是转基因的基因,都是一律消化。”陈君石说。

据了解,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管理办法。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重组DNA植物及其食品安全性评价指南》、我国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转基因生物研究与应用要经过规范严谨的评价程序。食用安全主要评价基因及表达产物在可能的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等方面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是否会带来安全风险。陈君石认为,整个转基因食品评价过程其实已经是过度的评价,无需再做更多的评价。

《陈君石院士地位比肩杨振宁,他挺转基因是因为利益吗?》

节选:

而陈君石院士,就是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但是,陈君石还不是普通的权威,而是顶级权威。注意,他这个顶级权威,不仅仅是国内生物学界的权威,而是国际生物学界的权威,所以他是名副其实的顶级权威。专家可以好多个,权威绝对凤毛麟角,而顶级权威,更是屈指可数。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也是一个超重量级别的院士,他就称陈君石为顶级权威。

可以说,在科技口,陈君石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特别是在生物学界,陈君石这三个字,就是神话传说级别的人物,地位可谓高山仰止。就是施一公、饶毅这种级别的国际大科学家,在陈君石面前也是执以晚辈弟子之礼。

如果一定要做一个横向比较,陈君石可以与物理学界的杨振宁相提并论。论学术地位,陈君石在整个生物学界都算在世的顶级权威,TOP5的那种。而杨振宁,在物理学界也是这个份量。陈君石为国内和外国撰写了几十本大学教科书,连很多外国教授都对陈君石写的教材赞不绝口。一些生物学专业的教授都说,“陈君石”三个字就代表着生物学教科书质量的保障,他的教材是最权威的,没有之一。

是的,在生物学教材界,没有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杨振宁并没有开创一个学科,而陈君石是食品毒理学在中国的学科奠基人,是学术界的泰山北斗、跨越年代的天皇巨星。

这样一个德高望重、泰山北斗级别的超级帝级大科学家,他就是力挺转基因的。他之所以力挺转基因,是因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有科学实验,有食用实践。

但是,陈君石院士就因为在他的专业领域说了一些实话、真话,他就被某些人辱骂了。“收了美国的钱”“良心坏了”等等不堪,甚至更加恶毒的咒骂,排山倒海般向陈老压去。一些人冷言说,“科学家、院士又如何,他们不能被钱收买吗?”

陈君石这样高山仰止且早就誉满天下的大科学家,他可以被收买吗?

我们假设这种极端情况存在,但是,转基因的安全性在整个科学界都是没有任何争议的。谁可以收买整个科学界的科学家?

一个院士如果不能让你们信任?那么,中科院61个院士写联名信要求推广转基因,这61个院士都能被收买?如果你不信这61个院士,那么,迄今为止有国际上诺贝尔奖151个得主署名支持转基因,而这些科学家绝大多数都是生物理科领域,这151个诺贝尔奖得主,他们都被收买了?

如果你不信这61个院士,那么,在国际帝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一共有超过1100篇顶级论文支持转基因,假设每篇论文两个作者,就是2200个作者。要知道,能在《自然》《科学》这类期刊发表论文的学者,基本上相当于院士这个级别。这2200个在全球都相当于院士级别的科学家,都被收买了?

如果你不信这151个诺贝尔奖得主,那么在上世纪60年代年以来,在SCI上一共有超过篇顶级科学实验论文支持转基因安全的结论,这些论文作者,他们都被收买了?做这类科学实验,不可能一个作者,通常是好几个,乃至十几个。假设每篇论文平均有5个作者,篇论文就是至少50万个作者。请注意,这些作者研究转基因,不是最近十年八年开始,而是自60多年前开始。历经60多年之久,世界各地有至少50万个有份量的科学家,他们做科学实验,证明转基因的安全性。这50个科学家,他们都被收买了?

如果你对这50万科学家还有所质疑的话,那么,支持转基因的权威机构有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食品安全局、国际毒理学学会、国际生物学学会、FDA等471个国际权威机构,外加全球多个国家科学院。这些机构组织都对转基因有认证安全的科学报告。这些机构组织,他们的会员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成员超过几百万人。这几百万科学家,他们都被收买了吗?

我们随便算一下,收买一个SCI论文作者,就算10万美金吧。50万作者,就是500亿美金。这算是往最低额度计算了。

一个院士级别科学家,最起码要1000万美金才能让他说话吧?《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论文的2200个院士级别科学家,一个人1000万美金,就是220亿美金。

这些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编辑、评委,在学术界那都是相当于侠客岛龙木岛主级别的大牛,收买一个还没用,得把所有的编辑、评委等有权做审核评议的大牛都买通。就算有300个人吧,一个起码得给1亿美金吧,300个人就得300亿美金。

30多个国际权威机构,上层人物怎么得有1000人左右吧?一个人给一个亿美金,就是1000亿美金。

支持转基因的国家科学院,全球可知的有几十个,这几十年了,怎么不见一个院士站出来说转基因有问题?一个科学院几百人,我们按少了算,得有个院士吧。少给一点,一个院士1000万美金,不算多吧,差不多2000亿美金。

还不算各国的管理农业的机构。就算算上面的科学家,500亿 220亿 300亿 1000亿 2000亿=4020亿美金。

额,那么传说中收买科学家的“小孟子”,它有这个钱吗?我们查了一下,小孟子的市值一共最多五六百亿,还不到华为市值的一个零头。它要是真能掏出4020亿美金,就为堵别人的嘴,还要辛辛苦苦做科研干什么?

再说,科学界支持转基因的行为,不是十年八年,而是60多年。时间越久,参加人数越多,则意味着出现一个大问题,即风险呈现几何形增长。很简单,一个不能公开的事情,可以最多几年不暴露,但是涉及到几百万科学家,这么多人联合起来保密,而且时间跨度为60多年之久,几乎不可能。我们假设有这个极端情况,即几百万科学家都收了钱,他们联合起来欺骗了全世界整整半个世纪,这是区区4020亿美金可以做到的吗?怎么也得100倍吧?那就是40多万亿美金。

有40多万亿美金,还搞什么搞,直接去月球上建国得了。

我们再思考一下,假设小孟子真有这通天的大能耐,它就喜欢没事洒钱玩儿,目的就是堵科学家的嘴,那么,它是不是傻啊?花钱收买几百万科学家,还要收买50年之久,还要天天被人骂的狗血喷头,它为什么不直接动用其“巨大的能量”让那些着名的反对人士“量子蒸发在地球上”?明明很少代价就能做到的事情,凭什么要花几十万亿美金还要吃力不讨好?

我们看见的事实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些每天在公开场合叫的很欢的反转基因人士,他们一个一个都活蹦乱跳,开有机农场的,出书大骂的,卖300元一只鸡大腿的……他们不是都有滋有味的?

至少有40多万亿美金“封口费”的“利益集团”要对付他们,甚至把他们发配到月球挖矿都是轻而易举,怎么他们这些反对者各个活得潇洒呢?

这里,我要为科学家们说一点话,甭管你爱不爱听,那就是我的肺腑之言。虽然科学界也有极少数害群之马,但并不能由此否认整个群体。我们不能因为发现数学张老师闯红灯,就认为全世界的老师都是坏人。就我亲身之接触,绝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都是可敬的,也是无私的敦厚人士。可以这样说:

科学家群体的智慧、逻辑、判断、知识、经验、道德、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皆在普通人之上,更远远在这些居心叵测的自媒体之上。普通民众想到的可能性,科学家早就想到,而且思虑的更深远。普通民众的担心,科学家会更加担心,而且提前很多年就开始担心。科学家不仅是担心,而且早就开始了实践检验。为什么主流科学界几十年来都没有否认过转基因呢?

我不信他们都被“收买”了。

《反转基因人士是如何歪曲陈君石院士的,看两个细节》

节选:

第一,他们这样反驳陈君石院士:

“转基因的安全性,他怎么可以胡说是政府决定,不是因为科学实践吗?”

陈君石确实说了“政府批准”的“就是安全的”,但是,接下来,他又说了“国际上的权威机构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北美、欧洲的权威学术都认为,经过严格评价程序,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陈院士的这话,很好理解。陈院士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转基因的安全性,是通过了科学实践的,转基因的安全性,原本就是被无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要知道,“国际上的权威机构”都对转基因的安全性做了认可,因为它们确实早就“经过严格评价程序”,而这个评价程序,就是各国科学机构的实验和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的评估。

一个实验室搞科研产品,做这个转基因项目,首先在实验室做13~20年的科学实验,不断的做毒理学实验,先做这么多年的实验,然后再向政府申请,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鉴定。这个鉴定又需要很长时间,至少得一年以上,甚至三五年。所以说,一个转基因产品的上市,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而这个就是科学实践的过程。

而政府之所以批准转基因产品上市,就是因为转基因产品全部做了严苛、漫长的科学实践,证明它确实没有问题。可以说,是科学机构做了严苛的科学实验,先确定这个东西是安全可靠的,所以才会审批转基因产品上市。陈院士的话,何错之有?

陈君石院士还说过,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他说,一方面转基因食品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有一整套严格的监督管理程序,在生产方面,也有确定的生产规范和严格的管理要求,这和其他传统产品的生产是一致的。

转基因作物安全具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和审批标准,包括安全评价、品种审定、种子生产许可、种子经营许可、生产加工许可等。转基因农作物评定,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对农作物品种的评定,不仅要通过食品安全评价,还有环境安全评价等。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确实是极其安全的,风险是可预防的。

第二,他们又这样说:

“陈君石居心叵测搞欺骗!我们的消化系统是不会区分?那么我们的肠胃吃毒药也不能区分了?”

我想,这些反转人士肯定有度近视眼。陈君石院士说的无比清晰,他说的是“我们的消化系统是不会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他举得例子是“猪的基因”、“鸡的基因”——“来了就消化吸收,不管是猪的基因、鸡的基因还是转基因的基因,都是一律消化。”

在这里,陈君石有没有这样说,“我们的消化系统是不会区别转基因食品和包括毒药在内其他一切吞进肚子的东西的”?

猪和鸡,都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正常食用的食品,吃猪或者吃鸡,到了肠胃里面,都分解为最基础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根本就没有什么基因的区分。任何一个智商在7岁以上的人,他们都应该看懂这话。同理,转基因食品也好,非转基因食品也好,它们全都是正常的食品范畴,吃下它们之后,人体的消化系统,是不能区分基因的,而是统统粉碎为最基本的营养物质。陈君石可从来没有说,你们吃毒药吧,消化系统不会分辨,吃多少都没事?他说了吗?

这些反转人士却故意歪曲陈君石院士的话,把“非转基因食品”这个范畴,任意扩大到“包括毒药在内其他一切吞进肚子的东西”这个特大范畴。

好比,我说了一句话,“大学生和工人,都是我们国家的财富”,但是按照反转人士的逻辑,他们就会抬杠,“那么犯罪分子也是国家的财富吗?”

我想,这些反转人士之所以逻辑混乱,并不是智商没有达到7岁以上,也不是他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没有语文考试及格,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把反转当成了信仰,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一个为反而反的人,一个丧失正常心智的人,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坚决反对xxx”。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动态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没有什么理论必须是“永远”“坚决”的。如果你说“我反对xxx”,那没问题,反对什么是你的权利。但是,如果你说“我永远反对”“我坚决反对”,则说明你犯了哲学上的形而上学错误。把一切事物看成是静态的,永远不可能改变的,就是形而上学错误。

我们之所以支持转基因,不是因为她看起来很美,在审美上符合我们的心意,而是因为她确实做到了被无数科学证据和科学实践的支撑,哪怕这些与我们日常的经验所违背,但是我们只能坚持真理,而不是坚持审美观。科学是可以证伪的,而一旦有一个确凿的科学实验证明转基因食品确实有安全上的隐患,我们就会立即、毫不犹豫的推翻我们原先的结论,不再坚持原先的判断。比如 我们最多说一句“我们支持转基因”,但是我们绝对不会说“我们永远支持转基因”。因为我们在时时刻刻等待被证伪。

(实际上,我们支持的不是转基因,而是科学证据本身。我们时时刻刻等待自己的结论被新的科学证据推翻,并乐于接受新的、与原先看法截然不同的观点。)

甚至可以这样说,其实我们支持的并不是转基因,而是科学证据和诚实。

而这些反转人士,并不是坚守诚实,他们仅仅为个人信仰而战。他们拒绝自己的观点被证伪,即使科学证据证明他们的观点是荒谬的,他们也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堆。这样的人,很难相信他们拥有诚实的人品。

中国最着名的科学家,包括施一公、饶毅这样的爱国科学家的光辉典范,他们都是支持转基因的。比如,饶毅表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我是非常放心的,因为在原理上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替转基因说好话,一月能挣多少大洋?大学教授都惊讶》

节选:

“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日前问我,你一个月在头条收益多少,我告诉他在绝大多数时候,一天也就几块十来块钱,一个月下来还不够吃顿大餐,结果人家非常吃惊。我又对他说,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一个月才拿几百块,人家就更加惊讶了。”

对此,一些网民就表示很不理解。甚至有些人在那里阴阳怪气地说:

凡是那些遇见科普转基因的人,说什么“无私”“义务”,这肯定有问题。世界上哪有不要名利的人,越是说自己无私的人,越可能是被孟山都收买的人。

好吧。我也不想与你争论。因为我根本不想搭理你。

财迷总是拿病态的眼光看待所有人。

心中有光明,看世界就是光明的。

心中是一坨翔,看世界就是一坨翔,还以为别人和他一样也是翔。所以,也就不奇怪他会捏造出所谓“挺转为钱”。

《中国转基因科学家为何频遭死亡威胁?毛骨悚然的真相》

节选:

而被他们造谣、诽谤、羞辱的科学家,只能打掉牙和血吞。就连一些科普工作者也不愿意继续抛头露面。最近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对我说,不希望我公开他的工作照片,因为害怕遭遇坏人的人肉暴力。据说他的一个前同事,因为经常被邀请参加转基因知识科普讲座,孩子在放学后的路上莫名其妙遭遇了殴打,怀疑是某些坏人做的。在这种恐怖气氛下,科学家、科普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都不能得到基本保障,明明是呕心沥血建设祖国现代化,却要随时随地面临各种人身威胁,乃至于死亡威胁。

—— 依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一位研究员的口述

很多人误以为“科学界说转基因安全,仅仅是因为在过去没有发现有害”。但完全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是从科学原理、60年代以来的长期科学实践、哲学原理、逻辑推理、常识经验,都全部证明长期使用没有问题,科学界权威机构这才确认转基因没有问题。

《农大教授罗云波:转基因比普通食品更安全》

北京日报 2012-06-14

“从消费者到从事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什么是转基因食品。”昨天(6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云波教授在北京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些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种种误解和猜测,而实际上,“转基因食品比普通食品更安全”。

罗教授在北京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对300名市民、企业代表和工商执法人员,讲解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他说,转基因食品是指生物体里的基因被以非自然的方法,使某个基因由一个生物体移至另一个生物体。“其实我们吃的每一口食物里都包含了数以万计的基因。”一些消费者担心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发生过敏。对此,罗教授表示,“转基因食品不会增加新的过敏问题。”所有食物过敏都是由蛋白质引起的,但不是所有蛋白质都能引起食物过敏。无论是不是转基因食品,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但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是经严格的科学评价,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吃转基因食品,会导致自身的基因改变吗?“不可能。”罗教授明确表示,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系统分解成小分子,而不会以基因的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更不会改变人体自身的基因。转基因食品十多年前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几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一例不安全事故。而国际上一些被反复炒作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事后都已被澄清。

转基因会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吗?这是另一个常见的担忧。对此,罗教授也明确表示:“不会。转基因食品必须与亲本食物有同样的营养成分,才能批准上市。”比如在美国,有超过5000种转基因食品,商店销售转基因食品不需要特别标明,而美国市场70%以上食品为转基因食品。

罗教授介绍,和传统的玉米品种相比,转基因玉米因为自身很好的抗虫性和抗病性,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很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农药,所以,它的农药残留也会低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食用的安全性。“我们种植的绝大部分农作物都已经不是自然进化的野生种,而是千百年来经过人工选育,即转移基因或基因变化而创造的新物种和新品种。”因此,罗教授认为,转基因食品减少了虫害和农药残留,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未来的几年里,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会有更多的新型转基因食品,这不仅可以解决食品短缺,丰富人们的食品,对人们的健康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罗教授提示监管层:无视基因技术的发展,将使我国未来在营养、健康、医疗领域处于战略被动的局面。第三代转基因食品不但有营养价值,还有治疗功能,比如现在科学家已经成功地把乙肝表面抗原转移到西红柿里面,通过吃西红柿,人们就可以获得乙肝抗体等。因此,“转基因技术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方便和安全保障”。

《营养学家罗云波:转基因食品其实不危险》

节选:

中国青年网北京2014年5月14日电(记者任竟慧)北京市质监局于2013年5月7日正式对外发布通知,要求如果食品属于转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中文说明。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食品,标签必须符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要求。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ORGANIC”、“CONVERSION TO ORGANIC”)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大学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在自己新浪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内容:“反转控们每每看到食品安全的负面信息,就要狂欢一番,生拉硬拽成转基因惹的祸,颠三倒四地混淆公众视听,企图利用公众情绪迁怒抹黑转基因。他们自说自话,重复谣言,诋毁政府,谩骂专家……但,招数用尽也并不能抹黑转基因,只是进一步让公众认清反转斗士们的荒唐和愚蠢。”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有害?很多商家用“无污染”,“纯天然”旗号打出的“有机食品”对人体健康是不是就如他们所宣传的那样有益?记者就此走访了罗云波院长。

转基因食用国纵览,其实没那么危险。

“实际上,在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称如果营养成分没有差异,不需在食品标签上标明来自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作物;禁止刻意标注‘非转基因食品’,原因是这样的标识会误导消费者。”采访之初,罗云波告诉记者。记者访问了FDA的相关网站,该项要求确实存在。

罗云波还特别提到,对我们国家而言,转基因食品主要为大豆油。“1992年我国棉花主产区棉铃虫灾害爆发,棉花产业陷入虫害困境举步维艰,美国转基因抗虫棉乘虚而入,1998年孟山都公司垄断了中国棉花市场份额的95%。发展不发展自己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争论在当时也甚是激烈,但是最后我国还是下定决心大力发展转基因抗虫棉。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研育成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成功拥有抗虫棉的国家,打破了美国抗虫棉对我国市场的垄断格局。”1999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推广,迄今,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还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罗云波告诉记者。

据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9日的报道,在转基因大豆原产地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专家马克·艾什称,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93%。美国大豆大部分用于国内,预计2012至2013年度国内消耗4720万吨,向国外出口3730万吨,约占总产量的45%。“而在大豆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转基因食品是有标识制度的,日本《转基因食品标识法》规定:对已经通过日本转基因安全性认证的大豆、玉米、马铃薯、油菜籽、棉籽5种农产品及以这些指定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加工后仍然残留重组DNA或蛋白质食品,制定了具体标识方法。如果食品中重组DNA或由其编码的蛋白质仍有残留,那么所有食品生产者、制造商、包装商或进口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注明其主要原料。但是针对这条规定罗云波说,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是应用最多的大豆油和酱油产品上,日本并没有进行标识,他们的理由是,加工后的产品已很难检测到所转的外源基因,有时仅仅能检测到痕量的外源基因残留DNA片段,转基因成分并没有超过5%,所以有标识制度却不标,才是他们真实的国情。”罗云波说。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了风险评估,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而且,在它们被批准的国家的普通人群中,还没有发现食用这些食物会影响人体健康。”

罗云波说:“实际上转基因食品的检验应用标准要远远高于其他食品原料,物种的急性、慢性、致敏性、毒理学都经过反复实验层层把关才可以投放市场。转基因植物哪些基因被改变,外源基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技术层面上是完全可控的。”

我这次这么快就接受采访,很大原因是网上@我的人实在太多了。都在指责我,说转基因好,自己干嘛不吃。可我要是一一回答了,又会陷入口水战中。”面对很多人一再的@和指责,罗云波有些无奈。“今天在这里我可以正式回答你。我从来没规避过转基因食品的食用,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家看看都可以,我家有的是转基因食品。”说着,从冰箱里拿出一袋自己从台湾带来的豆干递给记者:“你看,我自己平日吃的东西里就有转基因的。”

中国青年网记者任竟慧看到豆干包装上赫然印着“转基因”三个字。

转基因辟谣,很多时候是冷饭重炒。

针对网上一直反复热传的一条关于转基因带来危害的消息“法国卡昂大学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长期食用转基因玉米可导致实验鼠易患肿瘤及多种器官损害。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罗云波这样告诉记者:“其实这个消息被人们辟谣了不止一次了。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拿出来重新炒作一次。

“稿件发布之初,欧洲食品安全局即站出来辟谣,随即法国科技界集体出来抗议。最终这篇稿件的网络版被撤掉。我当时也被邀请去对这件事进行评价。为此我还专门撰写了稿件。”说到这里罗云波又提到了关于这个杂志的另外一件事有趣的事,“在同一期杂志上还刊登了我们的一篇文章是关于BT大米的评测结果,其实是对应用转基因技术持肯定态度的一篇文章。同一期杂志上对同一种技术却持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立场,这不得不让人感叹眼球经济的负面影响。”

“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我们存在很久的吃哪儿补哪儿的传统制造一种很朴素易懂的谣言诱导国人,大致是这样的思路,转基因食物上会有很多基因,要是吃了这种基因的话身体里就会带上这种基因。所以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其实这个跟吃了猪耳朵,耳朵就会变大的思维没什么区别。”深入浅出的类比,记者也禁不住莞尔。

对于反转基因人士罗云波作出如下总结:“三类人,一类是受过教育的跨行说话的非专业人士。反对观点多是出于不同政见的谩骂与指责,技术层面并没有提出足够有力的证据;一类是属于生物学范畴的专业人士,确实是某方面的专家,但囿于学科差异,无论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不能提出有力证据证明转基因的不利;最后就是我们的消费者,受不良信息的诱导,他们震惊害怕,担心忧虑。其实他们是最无辜的。”

有机食品,吃的其实还是理念。

提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出台,罗云波对记者回顾了自己出国留学时代的一段经历:“那时我周围就有人提倡吃有机食品,就是那种不加化肥、不加农药,运用最原始方式进行栽种的植物。一棵白菜因为完全不施加农药,结果导致大量被害虫侵蚀,送到这个人那里就剩几片满是虫洞的菜叶,而且吃起来口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好。”

“针对食用者而言,有机食品更多而言,吃的还是他们的天然无污染的理念,其实这种东西既不好看也不好吃,比如上面提到的有机白菜看着就很难下口,至于一些有机肉类,真正意义上的这种有机肉,你吃了就会知道,很难下咽,消化起来很费力。有机食品更多的还是商家进行包装的一种手段,因为自然天然无污染的标签很富有吸引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他们的价格弱势。诱导消费者进行选购。现实层面上,完全做到有机的可能性很小,所有生物都离不开空气、水和土壤的循环。以我们最常实用的家禽鸡为例,我们都知道鸡是一种杂食动物,她是什么都吃的,如果你放养的话,那么很多鸡的食物来源就很难监控,比如霉变的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等。加之我们生活中完全没被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已经很少,而来源不可控的食用家禽某种程度上危险更大,反倒不如工业生产线上四十五天出来的鸡。”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人均寿命的提高与我们国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直接原因还是饮食结构的健康与完备。我们不能因为几个个别案例的存在而选择性的无视人均寿命提高的这个现实。”罗云波说。

结语:

“十多年前,转基因大豆和棉花一起叩响我国国门的时候,我们国家很及时的把握了研发转基因抗虫棉的机会,所以十年后我国将外国的转基因棉花赶出了国门成功的把控了我国的棉花生产线。遗憾的是同样的机遇我国大豆生产却没有把握住,导致我国现在的大豆生产严重依赖进口。这是个非常惨痛的教训,转基因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把握机遇,迎头赶上,安全设计并非最安全,人本来就活在危险之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所谓百分之九十九安全就是在传达一种风险可控的理念,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险存在的几率,在理性认识生活,发扬科学精神方面,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罗云波对记者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