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基因武器(下)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基因武器(下)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1 14:39:16 来源:书海阁

会议室里,郭雅彬满脸诚恳,看着张启说道:“谢谢您的讲解。您能继续详细地说说尼安德特人的这两个基因吗?”

张启微微颔首,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道:

“这得从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研究成果说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也就是COVID - 19,在患者群体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部分患者病情会迅速重症化,必须住院治疗,可还有很多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毫无症状。COVID - 19症状是否严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像年龄大小、是否患有慢性病等。但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才是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2020年开展的COVID - 19宿主遗传学计划研究表明,3号染色体区域的基因多样体,也就是变异体,会大幅增加重症化风险。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惊人地发现,这个基因变异体竟是大约6万年前尼安德特人通过交配遗传给现代人类祖先的。”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Hugo Zeberg教授明确指出,携带这个尼安德特人变异体的人类,一旦感染COVID - 19,重症化风险就会大大提高。虽说年龄以及其他疾病等也会对重症化产生影响,但遗传因素中的这个基因变异体,才是导致重症化的最大因素。”

张启稍作停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

“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里提到,一些科学研究还发现,在东亚地区,人们身上几乎没有这种基因变异体。所以,东亚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出现重症化的概率要远远低于其他地区的人。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我们东亚人的幸运,大幸运啊!”

郭雅彬听完,眼中满是惊讶与感慨,不禁叹道:“原来这背后还有这么复杂的遗传学因素,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郭雅彬:“非常感谢您的讲解。我也特别讨厌阴谋论。阴谋论对国家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张启说道:

“我只讲实话,做人要做得坦坦荡荡。人类之间的和谐发展才是时代的主流。而阴谋论则是破坏和谐发展的。对于阴谋论,必须深恶痛绝。阴谋论今天可以当做工具去抵制西方,西方反过来也能用它来抵制我们。

我从来不做“圣母”,我一直认为西方一部分国家与我们就是竞争关系,在竞争中完全可以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运用阴谋论对整个人类文明都是耻辱。

如果纵容阴谋论,世界上再无道德和诚信可言,必将人人自危,将整个地球拖入灾难。大夏国以后是必定要领袖全球的,做堂堂正正的文明大国,不能要这些垃圾。迷恋这些垃圾,会被全世界人民看不起的。

所以,消灭一切阴谋论才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郭雅彬一脸的认真,微微前倾着身子,向张启问道:“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具体应该怎么样做呢?”

张启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神色沉稳,目光坚定地说道:“我认为要做到——假话绝对不说,真话不完全说。”

“假话绝对不说,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张启加重了语气,“我们不能去妖魔化转基因和一切从事正当贸易行为的企业,绝对不能编造关于转基因的谣言。不仅仅是转基因相关,世界上任何谣言、谎言,都不应该去传播。守住了这条底线,才算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至于真话不完全说,”张启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措辞,“有学术检索能力的人都清楚,孟山都的转基因和其他很多被质疑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问题。说实话,以我们的层次,战斗经验、知识储备、研究方法还有思维分析能力,都已经达到了顶级水平,早就能够看穿各种迷雾,几乎没有什么谣言能干扰到我们。但我们也没必要闲着没事专门长篇大论地替孟山都辩解,毕竟孟山都是我们中国的竞争对手,它太强大了对中国没好处。就像所谓的实验室疑云,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抵制转基因,最终受益的只能是像孟山都这样的外国企业。”张启接着说道。

这时,他想起了什么,微微抬了抬头,补充道:

“我的朋友‘烧伤超人阿宝’就曾表示,有人口口声声说转基因的安全性存在很大争议,但是很遗憾,这种‘很大争议’在科学界并不存在。看看国内,不管是网络上还是传统媒体上,真正的农业科学家和具备生命科学知识背景的科学工作者,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转基因。而那些整天到处蹦跶着反转基因的都是些什么人呢?记者、明星、哲学家、饭馆老板、教徒,诸如此类,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科学知识。”

郭雅彬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张院士,您说得太有道理了,我深受启发,以后做科普工作心里更有数了。”二人又聊了一会儿,郭雅彬满脸无奈,向张启抱怨道:“张院士,您真该看看那个叫‘烂土豆’的自媒体号,整天胡扯什么基因武器之类的。那‘基因武器’就是人们臆想出来的,纯粹是伪科学概念。传言里说它能精准识别人种,只杀伤某一个或几个种族的人。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哪个基因能区分人种。就说最近很多阴谋论里提到的O-M175基因标记,它在汉族男性里比例高,但不是所有汉族男性都有这个标记,黑人、白人男性也不是没有,只是比例低罢了。而且,就算真有基因武器,还是会面临之前说的问题,一旦使用,肯定会遭到对方严厉的报复,这‘基因武器’根本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连鸡肋都不如 。”

张启微微点头,神色专注地听着,郭雅彬接着说道:“您看,造成黄皮肤和黑头发的可不是一个基因,而是一组基因,这些基因在白人、黑人身上也都有,就是比例不一样。比如说一组基因,在中国人这里比例是20,30,50,到了白人那里是10,40,50 。黄种人的基因,白种人全部拥有,只是不同的比例搭配,才造成了外形上的差异,但基因几乎是一样的。”

“不过,还是有些人喜欢刨根问底。”郭雅彬继续说道,“他们好奇从技术上讲到底能不能造出针对某一个基因标记的病毒。就算基因标记无法区分种族,但在不同种族中的频率不同啊,他们就说哪怕伤敌一千,自损五百也认了,非要问技术上到底行不行。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可不是想造武器,纯粹是出于专业人士的好奇。毕竟要是真能实现,在医学上也会很有用。以前我确实没什么思路,但自从2013年CRISPR技术出来之后,我觉得理论上倒有了这种可能。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向导RNA特异的识别某一个序列,把一个外源片段插进去。虽然做不到把一个病毒基因组那么大的片段插进去,但小一点的还是可行的,然后再让这一小段去驱动下一步的反应。或许在Cas9上连上某个酶,当向导RNA和目的序列结合后激活这个酶,而这个酶的底物则是病毒的开关……”

说到这儿,郭雅彬苦笑着摇了摇头:“但这种设想能实现吗?在可预期的遥远未来都实现不了。像‘烂土豆’这类外行根本不知道做实验有多难,他们就会纸上谈兵,左手一指就说能造一艘航母,右手一指就说能造一架战斗机……其实就他们那点知识水平,一辈子连个战斗机的零件都搞不出来。就上面说的设计,实施起来太难了。在实验室各种条件都保证的情况下,能勉强运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包装出新病毒,还得让它能继续感染,这根本不可能。然后还得让它离开实验室,扔到外面还能感染、增殖,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如果我是项目负责人,我绝对不会支持这样的研究,效率太低了,真不如把钱省下来研发物理武器,像各种枪炮、战斗机、航母、潜艇、核武器、导弹、电磁、激光、计算机病毒等等。”

“在科学发展上,物理远远走在生物前面。真要打仗,物理武器的性价比高得多。”郭雅彬感慨道:“我们研究生物技术,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本身是生物,我们要吃饭得靠农业,要治病得靠医学,这些都离不开生物,光靠物理可不行。但要是打仗,物理攻击就犀利多了。即便要用生物手段,用前面提到的传统生物武器也合算得多。非要闲着无聊,费劲研究什么精准识别的所谓基因武器,根本比不上人家反手扔一个传统的天花病毒制造的混乱大。还有在和平时期要捣乱,打贸易战都行……总之,研究什么武器都比研究基因武器效率高,而且安全,不容易被反杀。用基因武器技术杀人,那真的是脑子不太好使。”

张启听完,深以为然:“郭教授,你分析得太透彻了,这些谣言和不实言论确实该好好整治,别再误导大众。”

郭雅彬有些无奈的撇了撇嘴,对张启说道:“张院士,您说气人不气人,现在还有人胡扯,说什么基因武器现在做不到,不代表以后做不到啊!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张启神色严肃,微微摇了摇头: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做任何事情,包括搞科学,都得符合自然规律。科学可不是随心所欲的想象,它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之上的。就好比牛顿力学的定律,它清晰地表明了,由于太阳的质量远远大于地球,按照万有引力等规律,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不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这就是自然规律的体现,科学是要遵循这些规律的。”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接着说:

“科学从来不承认所谓的‘一切皆有可能’这种不切实际的说法。‘一切皆有可能’那只是用来激励人的口号罢了,在科学领域可不能这么想。如果不尊重自然规律,仅凭主观臆想,那根本不是科学,而是幻想。就拿基因武器来说,从目前对基因和生命科学的了解来看,要制造出那种精准针对特定人种、又能有效发挥作用且不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基因武器,是违背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即便未来科学技术会发展,但也不可能突破自然规律的限制去实现一些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郭雅彬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是啊,张院士,您说得太对了。这些人就是缺乏对科学的正确认识,净说些没根据的话来误导大众。我们真得好好给大家科普科普,让大家明白科学的严谨性。”

会议室里,郭雅彬又开口问道:“张院士,您之前总提到‘主流科学界’,那到底什么是‘主流科学界’呢?”

张启身体微微前倾,神色认真,耐心地解释道:

“主流科学界,可不是说人多就代表主流了,关键在于有没有用符合科学规范的方法做实验。要是用符合科学规范的方法做实验,那就是主流科学界的一部分;要是没有,就不能算。

就像朱清时说的‘量子真气’,他虽然是院士,可他提出的这个观点没有基于符合科学规范的实验,所以他就不属于主流科学界,说他是民科也不为过。

而屠呦呦就不一样了,她用现代科学方法提炼出青蒿素,通过符合科学规范的实验,证明了青蒿素的有效性,所以屠呦呦就代表着主流科学界。”

郭雅彬微微点头,似乎在消化这些信息,张启接着说道:“主流科学界,不拼人数,也不是看头衔、‘帽子’,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科学精神,也就是有没有遵循科学规范,是不是用符合科学规范的方法做实验。”

为了让郭雅彬理解得更透彻,张启打了个极端的比方:“假设啊,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不做实验,还都坚持说太阳围绕地球旋转,而你的团队做了观测实验,通过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即便你的团队只有区区几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团队就代表了主流科学界。因为你们遵循了科学规范,通过实验来验证观点,这就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郭雅彬听完,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原来是这样,张院士,听您这么一解释,我对主流科学界的概念清楚多了。”

“怀疑探索者”点评:

黄娜老师是一位职业教授军事理论的大学教师,她发表了一篇文章《简单说说,最近热议的“基因图谱”事件和生物武器》。

作为军事专家,黄老师实际上完全否认了研发“基因武器”的必要性。因为这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鸡肋武器。并不是根本造不出来这玩意儿,而是造出来后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性价比很差,所以没有什么真正的专业人士愿意去投入精力。

她撰文指出:

“人和人之间虽然看起来都不一样,但基因的序列上却几乎是没有区别的;而决定外在区别(性状)的,则是基因的表达数量和调控情况。总之,都是落实在蛋白分子上的。

比如,脸上胶原蛋白多和少,决定长相的年轻与否;代谢旺盛与否决定了人的活力。

可以说,人的先天智商和相貌或者免疫力,但凡具体到某一特征,几乎都是基因表达数量上的差异而已。相关基因是一样的,并非差异的双方分属两种不同的东西。”

所以,关于这个所谓的“基因武器”,她指出其“鸡肋”性质:

“在人类基因高度相似,且尚未掌握基因表达的完全规律的情形下,发动一场针对某个民族的生物战争,投放只针对某个民族的基因武器。这对投放者来说,风险也是巨大且不可测的——任何一方,都无法掌握绝对优势,以确保自己不受影响。”

换言之,就是说全体人类其实没有所谓的“人种”的区别,全球所有的人类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种。“人种”就是一种文化概念,而不属于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