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当文化落后于科学(下)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当文化落后于科学(下)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1 14:39:16 来源:书海阁

会议室里,灯光依旧明亮,三人围绕着文化与科学的话题热烈讨论着,气氛愈发热烈。

张启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地率先发言:

“我觉得除了崇圣文化的影响,咱们国家文化根基里的玄学思维,对科学发展的阻碍也相当严重。这种玄学思维衍生出的比附思维,在大众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态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吴孔明微微颔首,接过话茬:

“确实如此。就拿那些反对转基因的声音来说,很多人一看到‘转基因’的‘转’字,就仅凭字面意思,比附联想到自己的基因会被改变,甚至会被转成其他物种的基因,完全不去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原理。这种毫无根据的联想,就是典型的比附思维在作祟。他们没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去判断,而是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就对转基因技术下了定论。”

严建兵也忍不住补充道:

“还有些人过度解读‘天人合一’的概念。他们把‘天人合一’简单等同于自然规律,进而认定只有完全自然生长,不做任何人为干预才是对的,觉得自然界就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丝毫不能改变。

但实际上,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物种的进化、环境的演变,这都是自然的动态过程。可他们受玄学思维的禁锢,根本认识不到这一点。比如,他们认为农作物必须在完全天然的环境下生长,不能使用任何现代科技手段,包括转基因技术,否则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但他们忽略了,人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改变和优化农作物,从最初的人工选种,到后来的杂交育种,这些都是对自然的一种干预,也推动了农业的进步。”

张启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

“这种玄学思维还体现在对一些传统观念的盲目尊崇上,像阴阳五行、八卦风水之类的。这些传统概念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有些人却用它们来解释一切,甚至以此来评判科学技术的好坏,完全脱离了科学的逻辑和实证。

比如说,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不符合阴阳五行的理论,所以就是有害的。但阴阳五行理论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主要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科学依据来证明它与转基因技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用这样的理论来否定转基因技术,是非常不科学的。”

吴孔明神情严肃,语气加重:

“一个被玄学思维浓厚笼罩的国家,很容易走向反科学的道路。即便转基因技术从未诞生,他们也会因为这种思维,去反对其他科学技术。而且,这种反科学的态度还会延伸到反工业化上。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工业化带来的人为改变,破坏了他们所理解的那种‘纯粹自然’的状态。

就像以前,有人反对修建铁路,认为铁路会破坏风水,影响龙脉;还有人反对兴建工厂,觉得工厂的烟囱会破坏当地的气场,带来灾难。这些都是玄学思维导致反科学、反工业化的典型例子。”

严建兵深以为然:

“没错,之前我还听说过一些更离谱的例子。有个地方要修建一个风力发电场,这明明是清洁能源项目,对环境和能源发展都有很大好处。但当地一些人却以风水为由,坚决反对。他们认为风力发电机的转动会扰乱当地的气场,影响居民的运势。还有,现在很多人热衷于看星座运势,有些学生甚至会根据星座运势来决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考试安排。比如,星座运势说今天不适合学习,他们就真的放下书本,这种做法简直荒谬至极。”

张启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

“那我们该怎么去改变这种现状呢?毕竟这种思维由来已久,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

吴孔明认真思考后回答:

“我觉得还是要从教育入手,在学校教育中强化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辨别是非。比如,在科学课程中,增加实验和探究的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质疑精神。同时,也要加强科普教育,通过科普讲座、科普读物、科普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打破他们对玄学思维的迷信,让大家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和价值。”

严建兵接着说:

“媒体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媒体的传播力量非常强大,应该利用好这一点,加大对科学知识和创新理念的宣传力度。可以制作一些高质量的科普节目,邀请科学家和专家进行讲解,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

同时,对于一些玄学迷信的内容,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批判,避免公众被误导。

另外,我们科研人员也有责任,要积极参与到科普和教育活动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传递给大众,引导他们摆脱玄学思维的束缚,以理性的态度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张启点头表示赞同: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科学展览、科技活动周等活动,让公众有更多机会接触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逐渐改变这种文化现状,让文化与科学携手共进。”

三人的讨论在会议室里久久回荡,为改变这种思维现状、推动科学与文化的和谐发展探寻着方向……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墙上的时钟指针悄然划过,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吴孔明抬眼望了望窗外,率先打破讨论的节奏,感慨道:“今天这一番交流,真是收获颇丰啊,时间过得可真快。”

张启也跟着点头,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是啊,和你们探讨这些问题,思路都打开了不少。咱们提出的这些想法,要是真能一步步落实下去,那对科学发展和文化转变可太有意义了。”

严建兵连忙说道:“感谢二位院士今天能来学校,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深刻的见解。希望以后还有更多机会,能继续聆听二位的教诲。”

说着,严建兵站起身来,主动的伸出手,先是握住了吴孔明的手,用力地摇了摇:“吴院士,您在转基因技术和农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次听您分享这么多经验和看法,受益匪浅。”

吴孔明微笑着回应:“严校长客气了,华中农业大学在农业科研和教育上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咱们一起努力,为农业科技发展多做贡献。”

松开吴孔明的手,严建兵又转向张启,双手紧紧握住:“张院士,您对科学与文化关系的剖析,让我深受启发。以后还得请您多关心学校的发展,多给我们指导指导。”

张启拍了拍严建兵的手臂,亲切地说:“一定一定,学校培养着未来的科研人才,责任重大。有什么需要,咱们随时沟通。”

三人寒暄几句后,吴孔明和张启收拾好随身物品,在严建兵的陪同下,缓缓走出会议室。一路上,他们还在交流着一些后续的想法,从科普活动的策划,到与媒体合作的细节,事无巨细。

走到校门口,吴孔明和张启与严建兵再次握手告别。“严校长,留步吧,今天麻烦你了。”吴孔明说道。

严建兵站在原地,目送着两人的身影渐行渐远,直到他们的车缓缓驶离,消失在道路尽头。

他深知,今天的这场讨论,不只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更是为农业科技发展和科学文化传播埋下的希望种子,未来的日子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