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反转基因的人,为何不敢起诉?

转基因,本质上是一项技术,技术本身并无所谓安全与否。大众真正关心的,是市场上流通的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否安全。答案很明确:安全。若表述得更严谨些,那就是转基因食品与同类的非转基因食品同等安全。

多年来,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以及国内已批准产业化生产的同类产品,和非转基因大豆、玉米相比,安全性毫无二致。这些转基因食品能公开上市售卖,背后是政府的批准,而政府批准的前提,是经过了严苛的科学审定,确认其安全性达标。

全球所有权威机构,如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还有各国的科学家组织等,对于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均达成了共识,不存在争议。

以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为例,这是当下最主要的两种转基因作物。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中,约一半是大豆,三分之一是玉米,两者合计占比超80%。

转基因大豆的转基因性状较为单一,主要是具备抗一种名为草甘膦的除草剂的能力。在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农田里喷洒草甘膦除草剂,其他杂草会被尽数杀死,唯独大豆不受影响,正常生长。杂草问题解决了,大豆自然能够增产。从直接影响来看,转入的基因源自矮牵牛这种植物,经科学验证是安全的;从间接影响来说,与转基因大豆配套使用的草甘膦,也不会对大豆的安全性构成威胁。关于草甘膦可能致癌的说法,欧美相关机构进行了严格评估,判定草甘膦不致癌,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后也表明“草甘膦不可能致癌”。而且,大豆籽粒有豆荚的严密包裹,进一步保障了其安全性。

转基因玉米的转基因性状一般是双价的,既能抗除草剂,又能抗虫。抗除草剂的原理与大豆一致。抗虫的原理是转入了Bt基因,该基因来自一种微生物,能产生Bt蛋白。害虫食用含有Bt蛋白的玉米植株茎叶后,肠胃会被破坏而死亡。但Bt蛋白对人畜无害,原因在于Bt蛋白本身无毒,只有与昆虫体内的一种特定酶发生作用后才会产生毒性,而人畜的消化道内,根本就不存在这种酶。

其他各类转基因食品,同样都有其背后的科学依据。能被政府批准生产上市,必然是经过了严格的科学审定流程,不存在安全性隐患。

如今,网络上流传着诸多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谣言,诸如致癌、使人不育等,这些说法纯属耸人听闻,毫无科学依据与事实支撑。某反转人士在美国拍摄的视频中,有反转分子对着镜头控诉转基因对其造成的种种伤害。

然而,不禁让人质疑,她为何不去法院起诉呢?

要知道,美国麦当劳曾因咖啡太烫致使顾客烫伤,顾客起诉后最终获赔200多万美元。反转分子之所以不去起诉,很可能是他们清楚自己拿不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科学证据,打官司必输无疑 。

在美国这样法律体系较为完善,民众法律意识较强,且司法实践中不乏因产品问题而获赔案例的国家,起诉维权是受到侵害者的常规选择。就像美国麦当劳因咖啡太烫致使顾客烫伤,赔偿了200多万美元。如果转基因食品真如反转分子所描述的那样存在严重危害,按照常理,他们完全有理由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并获取相应赔偿。

反转分子之所以不去起诉,深层次分析,是因为他们根本拿不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科学证据。打官司讲究的是证据确凿,在科学审定已明确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背景下,反转分子所声称的危害,既无法在科学理论上找到依据,也无法在实际案例中得到证实。

他们所传播的有害言论,更多是基于主观臆想、道听途说,或是出于某些不为人知的目的而进行的夸大与歪曲。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在严格的证据审查和科学质证环节,他们的虚假说辞将无所遁形。所以,他们只能在网络等平台上通过传播谣言来制造恐慌,而不敢真正站在法律的天平前检验自己的言论。

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结论,不要被毫无根据的谣言误导,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转基因食品。只有依据科学,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陷入无端的恐慌,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发展与生活。

(作者为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写于2016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