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子虚乌有的“南京大学张教授”

看见一个老牌的反对转基因人士,叫做“沈阳是退休媒体人”,又一次造谣传谣。他于2024年发帖说:

【国外跟踪研究孕期脐带血中含有转基因片段,从病理学角度证明了三个事实:

一是植物异源转基因被人食用后,它的分子营养学过程,不是传统的“消化、降解、吸收”,因而才能通过血液,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了。

二是转基因片段很小,才会轻易地通过胎盘屏障,这个是危险信号,无法预期其风险会多大,必须要做临床医学评估。

三是一直声称转基因食品把其中异源转基因成份消化掉的说话,是不完整及没有做循证医学检测的。

此外,在人体三大代谢紊乱中,往往先出现的应该是蛋白质代谢紊乱,其次是脂肪代谢紊乱和糖代谢紊乱。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严重的糖代谢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肝才是蛋白质、脂肪和糖三大代谢的中心,所以只有肝的功能异常才会导致三大代谢发生这种形式的紊乱,进而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产生。

很多糖尿病患者,偏偏被医生劝告说不可以吃水果,其实不是完全不可以吃,而是要适量吃,吃什么水果,怎么吃才是关键。而医生往往一刀切了。

在疾病阶段,在衰老阶段,消化肉的能力会下降,这时候消化能力下降,不是代表你不能吃它,而是你要想办法把这个肉,弄的比较容易消化,这个逻辑要搞清楚。

上面这段关于肝病的致病机理,为我们理解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准确表达的方向。这方面,南京大学张教授,在过去20年研究线粒体功能过程,因为接受医院委托,对患肝病(含肝癌)患者活检做研究时,发现这些病人的病灶细胞,都有出转基因片段,他的团队用分子机理,认为这类病人的肝病(含肝癌)与转基因片段、通过吃了转基因食品、造成在体内积蓄有关。】

我看了它的发言,感觉他一直是思维混乱,各种逻辑错误,各种基础知识错误,在谎言的基础上又不断造谣传谣。

关于“异源转基因片段不可降解并在肝脏积蓄”说法,我做一个全面的驳斥。

近年来,有关“异源转基因片段不可降解并在肝脏积蓄”的观点在部分群体中流传,然而,深入剖析这一说法,会发现其漏洞百出,缺乏科学依据支撑,是对转基因技术的误解和无端恐慌。以下将从消化吸收原理、胎盘屏障功能、临床医学评估与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肝病与转基因关系研究漏洞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反驳。

一,消化吸收原理:遵循自然规律,基因被有效降解

从生物学基础原理出发,所有生物的基因本质都是由核酸构成,在进入人体后,会经历复杂而有序的消化过程。人体消化系统内存在多种酶,像核酸酶等,它们会将摄入的核酸逐步降解为核苷酸,进而继续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如磷酸、戊糖和碱基 ,这些小分子最终被人体吸收利用或者排出体外。

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明确指出,基因就是蛋白质,胃肠消化系统不会区别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都会将其消化吸收分解为氨基酸,不能吸收的则随粪便排出。例如,人们日常食用的猪肉含有大量猪的基因,但人食用后并不会发生基因改变,这正是因为消化系统对其进行了有效消化。众多模拟人体消化过程的实验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无论是转基因食品中的基因还是普通食品中的基因,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的环境下,都会快速被降解,无法保持完整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片段进入血液等循环系统。这表明,所谓转基因片段能完整进入人体并在肝脏积蓄的说法,违背了基本的消化生理规律。

二,胎盘屏障功能:精密防线,阻挡转基因片段通过

胎盘屏障是母体与胎儿之间一道极为重要的生理防线 。它由母体和胎儿双方的组织共同构成,结构复杂且精密,包括绒毛膜、绒毛间隙和基蜕膜等。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有效阻挡绝大多数外来物质,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如完整的转基因片段。

从物质通过胎盘屏障的机制来看,一般只有相对分子质量较小(600以下)、脂溶性大、呈弱酸或弱碱性的物质才较容易通过,而转基因片段通常是大分子核酸,很难满足这些条件。并且,目前关于脐带血中检测到转基因片段的研究,存在严重的实验设计缺陷以及样本污染等问题。许多研究在重复验证时,都无法得到相同的结果,这表明所谓检测到转基因片段的实验结果并不可靠。比如某研究曾宣称在脐带血中检测到转基因片段,但后续多个独立实验室按照相同方法进行重复实验,均未检测到相关片段,最终发现原实验存在样本交叉污染的情况。这充分说明,那些声称转基因片段能轻易通过胎盘屏障并进入脐带血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缺乏严谨科学验证的不实言论。三,临床医学评估与循证医学证据:权威认定,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保障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盟委员会等全球众多权威医学组织和研究机构,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以及长期的市场监测等,都得出了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安全性上实质等同的结论,不存在因转基因成分导致的特殊健康风险。这些评估是基于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是对大量数据和案例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

从临床案例角度,没有任何可靠的临床案例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异源转基因片段在肝脏积蓄并引发疾病。美国自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对大量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并未发现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肝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异常增加 。此外,毒理学学会的科学分析表明,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过程不大可能导致任何连毒理学家都不能预知的其他危害,现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水平与传统食品相当。这一系列权威的研究和监测结果,充分证明了转基因食品在经过严格审批后,是安全可靠的,所谓异源转基因片段在肝脏积蓄并致病的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

四,所谓的南京大学“张教授团队”的“肝病与转基因关系”的研究,完全查询不到,各种论文库和权威资料库都查不到。

目前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存在这样一项被主流学术界认可的,来自于南京大学的研究报告。

通过网络搜索,仅在一些非专业的自媒体文章或自媒体号视频中有提及“南京大学张教授,在过去20年研究线粒体功能过程,因接受医院委托,对患肝病(含肝癌)患者活检做研究时,发现这些病人的病灶细胞都有转基因片段,认为这类病人的肝病(含肝癌)与转基因片段通过吃转基因食品在体内积蓄有关”的说法。但这些内容未提供具体的研究细节、实验数据以及相关论文出处。

而且,仅仅说明是所谓的“张教授”,却没有也不敢公开这个“张教授”的全部名称,也没有公开研究报告的发表于何处,如此遮遮掩掩,这些自媒体号的目的,可想而知。

同时,我又检索南京大学官方网站及Web of Science、PubMed等全球知名学术数据库,均未发现有相关研究论文发表。

可以断言,所谓的“南京大学张教授团队”根本是子虚乌有。

并且,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学研究与成果评估往往跨越国界,由众多国际权威科学组织携手进行。国际上存在着一大批在科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权威科学组织,它们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对各类科学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评估。其中,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一备受瞩目的领域,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组织成为了研究的主力军。

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的医学、生物学等多领域的专家团队。这些专家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剖析。他们不仅研究了转基因食品从研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还对其在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下的食用情况进行了长期跟踪和分析。

美国科学促进会,作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组织之一,汇聚了美国乃至全球众多优秀的科研人员。该组织从科学技术的前沿视角出发,运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创新的研究理念,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展开了全方位的评估。他们深入探究转基因食品的基因构成、营养成分以及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力求从根本上了解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之间的差异。

欧洲食品安全局,作为欧洲专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独立科学机构,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流程。其评估过程涵盖了从田间试验到市场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健康风险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量。

经过这些国际权威科学组织长时间、多维度的深入评估,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本质上是等同的。这意味着在营养价值、口感、食用安全性等方面,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际案例分析,发现转基因食品在进入人体后,其消化、吸收和代谢的过程与传统食品并无二致。

而且,目前并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够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特殊的健康风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数的科学研究和实际食用情况都显示,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与食用传统食品的人群在健康状况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没有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出现异常变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权威科学组织的所有研究报告和评估结果中,都未有提及类似肝病与转基因片段相关的研究。这表明,截至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能够支持肝病与转基因片段之间存在关联的说法。这些权威科学组织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公众的消费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没有发现有可靠的“南京大学张教授团队关于肝病与转基因片段通过转基因食品在体内积蓄的研究”存在于现实世界。

我通过在南京大学的一些关系,特意询问了南京大学现代生物研究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以及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相关主要负责人。这些负责人为我仔细查询资料后,向我明确做出说明:在过去30年里,南京大学并不存在一项所谓与转基因食品相关,声称肝病与转基因片段通过食用转基因食品在体内积蓄有关的研究。同时,也不存在从事该研究的所谓“张教授团队” 。这表明,此前所流传的相关说法并无事实依据,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这也不奇怪,胡瑞法教授研究了上万篇论文后发现,那些反对转基因的理由没有一个是成立的,基本都是谣言。许多所谓证明转基因有害的科学报告根本不存在,一些科研机构以及涉及的人名都是被捏造出来的,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这足以证明,反对转基因的群体没有一次不是在造谣传谣。而此次发声的自媒体号“沈阳是退休媒体人”,估计又是引述了这类谣言。

而且,如果真的现实世界中存在这种研究,那么在实验设计上,该研究也没有充分考虑其他众多可能导致肝病的因素,如常见的乙肝、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导致的肝脏损伤,遗传因素导致的肝脏疾病易感性增加,以及环境毒素暴露等。这些因素在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忽略它们而单纯将矛头指向转基因片段,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统计学分析方面,样本量过小会导致结果缺乏代表性,而且缺乏合理的对照,无法准确判断转基因片段与肝病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其他科研团队对大量肝病患者进行全面检测时,并未发现转基因片段与肝病之间存在关联。例如,某知名科研团队对数千例不同病因的肝病患者进行详细检测,全面涵盖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结果显示,转基因食品的摄入与肝病的发生没有相关性。这进一步说明,即使存在所谓的“张教授团队”的研究,一样其结论缺乏科学依据,不能作为认定转基因与肝病关联的证据。

五,所谓“国外跟踪研究”:依然查无实据,系民间机构自说自话

目前并没有公开可查的证据表明存在所谓“国外跟踪研究孕期脐带血中含有转基因片段”的权威研究。

这个“沈阳是退休媒体人”所提及的内容,大概率是民间反对转基因机构自说自话的虚假研究。

从学术规范角度来看,正规科学研究成果通常会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然后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但检索全球知名学术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PubMed等,均未发现有相关论文发表,这表明该研究未获得主流学术界认可。

国际上众多权威科学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均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过深入评估,一致认为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特殊健康风险 ,更没有提及类似脐带血含转基因片段这种未经证实的说法。例如,欧盟曾开展多项转基因安全性研究项目,历时多年、投入巨大,最终都证明转基因产品没有额外风险。

许多反对转基因组织常常发布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信息来误导公众。这些组织往往带有强烈主观立场,并非基于客观科学研究。例如此前法国某教授塞拉利尼进行的转基因玉米致癌研究,声称长期喂养转基因耐草甘膦玉米的大鼠出现较高致癌率,后经调查因实验设计不严谨、缺乏科学性,被国际生物学界权威机构和科学家否定,论文也被撤稿,但该错误结论仍在网络误导公众 。这次所谓的脐带血含转基因片段的说法,很可能也是类似的情况,属于毫无根据的谣言。

综上所述,“异源转基因片段不可降解并在肝脏积蓄”这一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我们应该依据科学事实和权威研究,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避免被不实言论误导。

(写于2024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