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看顾秀林的浮夸言行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看顾秀林的浮夸言行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6 11:31:56 来源:书海阁

在历史的长河中,曹魏政权的魏明帝曾下过一道“浮华令”,其背后的故事与如今顾秀林的言行有着奇妙的映射关系。

魏明帝时期,司徒董昭上书,痛斥夏侯玄、何晏等人“浮华交会”。这些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品评人物、对朝政指指点点,形成了一股影响朝廷人才选拔和舆论导向的风潮。董昭认为他们不用心钻研学问,专爱交游,聚在一起褒扬彼此并批评他人,严重干扰了朝廷的正常秩序。魏明帝随即下诏“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于是夏侯玄、邓飏、李胜、诸葛诞等“凡十五人……皆免官废锢”。这便是着名的“浮华案”。曹叡搞考课法,也是为了“抑浮华”,打压这种靠名声、空谈来影响政治的风气。

再看顾秀林,她的言行同样充斥着浮夸不实。

她的思想是极端民粹主义与西方生态中心主义这类洋乐色的结合体。西方生态中心主义,秉持着反企业生产、反商品经济的理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顾秀林多次强调,农民就应停留在过去传统自耕农的自给自足时代。她觉得一旦资金流入农村,农民就会购买企业生产的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并且为了获利而迎合市场,从而受制于企业和市场,失去“自由”。在她的脑海中,最完美的农村场景是农民自己种田、自己织布,产品只供自己使用,无需出售,于是实现了“自由”。

但是,这种观点严重脱离历史实践与科学发展。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每一次变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传统自耕农模式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现代社会,其生产效率低下、抵御风险能力弱等弊端愈发明显。顾秀林无视这些客观事实,仅凭个人主观想象力,妄图让农民重回过去封闭的生产模式,这无疑是开历史的倒车。

顾秀林还鼓吹早已被历史验证存在问题的民粹主义、极左思想,在当下时代,还叫嚷着要学大寨、推崇大跃进,全然不顾时代的变迁与历史教训。当年大寨存在严重瞒报产量的情况,在“浮夸风”盛行时期,数据严重脱离实际,粮食产量被虚报,不仅误导了决策,还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资源分配不合理、百姓生活困难等。

据文献记载,昔阳县大寨曾长期瞒报产量。1973年昔阳县实际粮食产量为1.39亿斤,上报却调整到2.39亿斤,多报了1亿斤,且按虚报数目上纳给粮食厅。1967年至1979年,昔阳虚报产量2.7亿斤,占实际产量的26%。

广大农民因此遭受了诸多损失。在经济上,由于虚报产量,农民需要按照虚报后的数量上缴粮食,导致自身口粮减少,生活困苦。在人力方面,为了完成不切实际的生产任务和建设工程,农民承担了繁重的劳动,昔阳农民在1967年至1979年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伤亡1040人,其中死亡310人。在政治上,昔阳有两千多人挨斗挨批判并被扣上各种帽子,立案处理过的人数超过三千。

可顾秀林无视这些事实,一味推崇,这不是对历史的错误解读,就是思想落后。

那一段时期的“浮夸风”,带来了惨痛后果,经济发展遭受重创,生态环境被破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但顾秀林却对这些教训视而不见,仍在宣扬早已被摒弃的理念,这种行为是对历史的漠视,更是对当下社会发展的误导。

顾秀林还用个人所谓的“哲学”去反对现代医学、疫苗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简直荒谬至极。现代医学建立在科学研究与临床试验之上,拯救无数生命,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大步向前;疫苗技术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成果,在提升农作物产量、改良品质等方面前景广阔,并且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估。而顾秀林仅凭主观臆断就对这些科学成果横加指责,毫无科学依据,全是大话空话,与曹魏时期那些“浮华交会”之徒如出一辙。

值得重点说明的是,她并非自然学科出身,却在这些专业领域信口开河,其观点没有任何科学实验验证,完全是基于个人的错误认知和偏见。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自媒体营销号竟然将顾秀林吹嘘成科学家和院士。但实际上,顾秀林一辈子研究的是农业经济政策,属于文科领域,并非自然科学家。她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建树有限,提出的理论陈旧落后,同行鲜少认可、无人搭理,在业内几乎无人问津。连基本的科学家范畴都难以企及,更遑论成为院士。这些自媒体营销号的吹嘘,无疑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严重误导公众认知。

一些自媒体营销号鼓吹顾秀林是“以一己之力”在“学术海洋”中勇敢挑战权威,可事实上,她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学术成就,连进入自然学科的“学术海洋”的资格都没有。在学术领域,她的理论与主流学术观点相悖,因太过落后而被业内冷落。她没有在真正的学术研究上下功夫,而是通过一些偏激且毫无根据的言论吸引眼球,这与曹魏时期那些靠空谈来获取名声的人本质上是一样的。

她的这些言行,不只是个人认知偏差,更可能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正如曹魏时期的浮华之风干扰朝廷正常运转,顾秀林的浮夸言行也在扰乱正常社会认知与科学发展节奏。我们应以史为鉴,看清这类浮夸言行的本质,不被其误导,秉持科学、理性态度,推动社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