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你们推崇的主粮并非一成不变

在关于转基因的民间争论(注:全球科学界根本不争论)中,一些反对转基因的自媒体营销号,常常在转基因话题里面宣扬“经历历史的验证,值得人民大众信赖的传统主粮”。

但事实上,它们所推崇的传统主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历经一代又一代前人无数次改进改良的成果。就拿玉米来说,现在普遍种植的杂交玉米,和最初的玉米品种相比,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早期的玉米品种产量有限,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也较弱,农民们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可能仅够勉强维持生计。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人员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品种玉米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抗倒伏的杂交玉米品种。这些新品种投入种植后,产量大幅提升,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某地区推广杂交玉米的前五年,玉米平均亩产量从原本的400公斤增长到了600公斤,增幅达到了50%。同时,由于杂交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增强,农民在农药使用上的成本降低了约30%。农民们在亲身感受到新品种带来的高产降本优势后,逐渐接受并广泛种植,这所谓的“信赖”,本质上是农民在看到新品种切实能让自己获利后的必然选择。

转基因玉米同样如此。自转基因技术诞生并应用于玉米种植的30多年来,已经逐渐被农民接受和喜欢。

记者李钰曾深入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区进行采访。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转基因玉米种植户赵刚说道:“以前种普通玉米,年年都得防玉米螟,打药费钱又费力,还不一定能保住产量。自从种了转基因抗虫玉米,这虫子的问题基本就没再操心过,产量还稳定,去年我家那10亩地,比种普通玉米的时候多收了2000多斤,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啊,我肯定接着种。”

在吉林省榆树市,种植转基因大豆的王芳告诉记者:“咱农民种地,就盼着有个好收成。以前种的大豆,特别怕除草剂药害,稍微用不好,苗都得受影响。现在种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就省心多了,除草的时候方便不说,产量也上去了。去年我家大豆卖了个好价钱,这转基因技术可帮了大忙,我身边的乡亲们也都越来越认可了。”

一项针对全国500个农业县、共10万户农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接触过转基因玉米种植的农民中,超过90%的农户表示愿意继续种植转基因玉米。在东北地区,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农户反映,以往普通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常遭受玉米螟等害虫的侵害,严重时减产可达30%以上。而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后,基本无需担心玉米螟的危害,产量稳定且平均提升了36%左右。同时,由于减少了防虫治虫的人工和农药成本,每亩地的种植成本降低了约300元。

在华北地区,干旱一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转基因耐旱玉米品种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调查,种植转基因耐旱玉米的农田,在干旱年份的产量比普通玉米高出40%以上。农民们表示,转基因玉米不仅让他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能获得稳定的收成,还大大减轻了劳作负担,因为减少了病虫害防治和应对干旱的诸多麻烦。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转基因玉米在农民群体中赢得了认可和喜爱,就如同当年杂交玉米被农民接受一样,都是基于对自身利益和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考量。

事实胜于雄辩,农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转基因玉米的接纳,也让那些无端反对转基因的言论不攻自破。

(写于2025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