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人民网:我国并没有出现转基因食品乱象

日前,农业部制定了《2018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并予以印发。方案一出,网上的一些文章就热议,这是农业部代表国家开始出手整治转基因食品乱象;更有议论认为方案出台是因为我国存在着广泛的转基因品种偷种现象。事实是否如此?6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市场基本没有非法转基因食品

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认为,我国并没有出现转基因食品乱象,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基本没有农业部定义的非法转基因食品。

实际上,农业部并非首次出台相关规定。农业部其他部门,比如兽药、农药化肥、种子等,也会发布工作方案并进行信息公开。或许此次正是因为与转基因相关,才会成为新闻热点。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该方案的通知就明确:为切实做好农业转基因监管工作,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进口和加工等活动规范有序,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农业部制定了该方案。

“我国农业部是代表国家管理转基因,这与美国不同,美国是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环境保护署(EPA)三家协同管理,他们被统称为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部门。往年我国农业部也都有过专项整治甚至打击违规转基因制种种植等行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说。

2016年夏季,农业部就部署过打击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专项工作。

姜韬认为,此次出台该方案,表明近两年来,农业部对于转基因违规种植情况的分析、查处的针对性和工作的系统性更加明确和全面。

此外,对于监管,王大元建议,已被农业部批准作为“加工产品”的转基因作物中的“加工产品”具体是指什么,应有明确的定义。

“与此同时,有些转基因成分并没有被列入农业部以前的监管目录,应如何监管?此次方案是否包括检测饭店或者菜市场出售的食品的转基因成分,应予以明确?而对于过去已经取得了农业部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如果被种植,或被国外认可可做食品、可用来做加工食品,是否违反了哪一条法规,都应有明确的说法。”王大元说。

农民喜欢种是无法杜绝的原因

对于更多人关心的转基因品种私自偷种现象,此次方案明确:春耕备耕前开展专项检查,对种子企业和制种基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加大种子抽检力度和苗期检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非法转基因种子下地。

至于我国是否存在着广泛的转基因品种偷种现象,目前尚未得知。

姜韬表示:“应坚决反对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行为,这不尊重原创性研发,也会损害科学家的创新努力。”

同时,姜韬解释,第一代转基因作物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平民化产品,其目标就是改良农艺性状,降低作物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因此深受农民欢迎,也降低了作物市场价格,这已在转基因种植发达的国家得到了证实。

“而农民喜欢种,也是转基因种植无法杜绝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国际粮食生产成本高、我国农民种植收入不高的宏观形势下,愿意务农种粮正成为农村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姜韬说。

对此,姜韬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因势利导,在确保种植活动合规有序的同时,爱护和鼓励农民种地积极性,加快推广转基因品种,让农民获利,让消费者获益,打破跨国公司在转基因作物市场占有率上的垄断优势。

(责编:王堃、章翔,发表于2018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