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瘦驼:转基因没有过敏风险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瘦驼:转基因没有过敏风险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1 14:20:18 来源:书海阁

在转基因技术的讨论中,大众常常被极左民粹自媒体网站的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困惑与担忧并存。果壳网作为科普领域的重要平台,旗下众多科学人士从专业角度为转基因技术正名,其中知名科普作者、科学松鼠会成员瘦驼的观点极具代表性。

瘦驼长期专注于动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科普创作,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在科普界拥有较高声誉。他的科普作品常见于果壳网、《博物》杂志等平台,为公众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打开了一扇窗。

一、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原理与本质

瘦驼强调,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育种技术的传承与革新。传统育种,像杂交育种,是将不同品种的生物进行杂交,使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这一过程涉及大量基因的随机组合与筛选。例如,培育抗倒伏又高产的小麦品种,需要将具有抗倒伏特性和高产特性的不同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经过多代选育,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品种,这个过程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具有不确定性。而转基因技术则是将功能明确的特定基因,精准地导入目标生物基因组中,实现对生物特定性状的定向改造。比如,把北极鱼体内的抗冻基因转入番茄,让番茄获得抗寒能力,大大拓展了番茄的种植范围。从本质上讲,二者都是在改变生物基因,只不过转基因技术更精准、高效,就像从“大海捞针”变为“按图索骥”。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科学依据

1. 基因的消化与人体影响:针对公众担忧的转基因食品中的基因是否会改变人体基因这一问题,瘦驼解释,基因在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会被逐步分解。食物中的DNA主要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在胃酸、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转基因食品中的基因和传统食品中的基因一样,绝大部分会被降解为核苷酸,然后被人体吸收利用,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未被消化的部分会随粪便排出体外。人体自身拥有强大的防御系统,极少量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的DNA也会被识别和清除,不会整合到人体的基因组中。这就好比外来的“信息碎片”进入人体这座“精密大厦”,会被自动识别、处理,不会改变大厦的“建筑蓝图”。

2. 过敏风险评估:在过敏风险方面,瘦驼指出,只有特定的蛋白质才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转基因作物在研发过程中,会严格避免使用可能含有过敏原的基因。同时,对转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会进行全面的过敏风险评估。比如,在开发转基因大豆时,如果要转入一个新基因,会对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结构分析,与已知过敏原进行比对,判断其是否具有引发过敏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传统育种过程中,由于基因变化的随机性,很难对所有新产生的蛋白质进行全面的过敏风险排查。

三、转基因技术的环境与社会价值

1. 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从环境角度,瘦驼阐述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显着益处 。以抗虫转基因作物为例,它们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比如抗虫棉的广泛种植,使得棉田中的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这不仅降低了农药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还减少了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保护了生态平衡。一些有益昆虫,如蜜蜂、七星瓢虫等,不会再因大量农药喷洒而死亡,它们能继续发挥传粉、捕食害虫等生态作用,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2. 保障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上,转基因技术作用重大。通过转入抗旱、耐盐碱、抗病害等基因,作物能在恶劣环境下生长,提高粮食产量。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增多,耕地资源减少,转基因作物为应对粮食减产挑战提供了有效途径。例如,某些转基因玉米品种在干旱条件下,依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为干旱地区的粮食供应提供保障 。同时,减少农药使用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转基因技术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是推动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环境的有力工具。瘦驼等果壳网科学人士的科普,为公众理性认识转基因技术提供了关键指引。当面对新技术时,我们应秉持科学精神,依据科学事实做出客观判断。

(作者:怀疑探索者,写于2020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