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站着 > 第141章 巧宿左宗祠

站着 第141章 巧宿左宗祠

作者:作者qfr李青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0 13:58:47 来源:书海阁

湍急的水流,将剪秋推出几十米。还好,前面的湘江,水面宽阔,水流平缓,剪秋看到江中有个小黑点,一时沉下去,一时扑出水面,剪秋猜想,那个黑点,应该就是青蒿老子。

剪秋想游到青蒿老子的身后,一把抓住青蒿老子的头发。哪曾料想到,不会游泳的青蒿老子,慌忙之中,抱住剪秋的大腿。

水中不是岸上,剪秋哪有大的力量,经得起青蒿老子的拖拽?心里想,我剪秋出师未捷身先死,太不值了。

两个人在水中扑腾十几次,剪秋也是精疲力尽了。青蒿老子,大约是肚子里灌满了江水,人已经昏迷了,才松开了抱紧剪秋的双手。

剪秋抓住青蒿老子的头发,改一个仰游的姿势,在水面上沉沉浮浮。

恰在这时,枳实一条绳子抛过来,正好抛在剪秋的身边,剪秋抓住绳子,枳实发力,把剪秋和青蒿老子,拖到渔舟上。

枳实问:“大老板,你没事吧?”

“我只不过灌了一肚子江水。”剪秋说:“但青蒿老子危险了,人已昏迷过去了。”

“侥幸,侥幸。湘江河里,不知每年要淹死多少人。”赶马车的汉子对枳实说:“后生崽,你赶快把溺水的老倌子,做挤压之术,把他肚子里水,挤压出来。”

枳实说:“我是大山里长大的人,我哪了晓得做什么挤压术?”

旁边的杜鹃说:“我来,我会做挤压。”杜鹃将双手按在青蒿老子的胸膛中,一下下,用力压下去。每压一次,青蒿老子的口中,就飚出来一股水。

剪秋倒卧在船头,将右手的食指,抻到喉咙里,压着扁桃体,肚子里的水,一下子流出来。

渔舟到了靠了岸,剪秋说:“今日多亏你这个赶马车的老板,不然的话,我们两个人,做了湘江的鬼。枳实,你将一块袁大头,付给老板。”

赶马车的汉子说:“英雄,大老板,你当真是英雄。说实话,我是湘江边上土生土长的汉子,当然懂点水性。但要我在滔滔江水中救人,我没那个胆量。”

上了岸,青蒿老子也苏醒了。睁开眼睛,问剪秋:“我是不是死了?”

“青蒿老子,死人还能说话吗?到了这个时候,我哪有心思和你开玩笑?”剪秋说:“枳实,敌人既然封锁了靖港渡口,说不定,他们马上会封锁铜官窑。你马上赶去铜官窑,把部队集合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连夜向湘阴县鹅形山出发,只有到了鹅形山,我们才能躲过敌人的追袭,我们才有休息的地方。”

枳实赶到铜官窑,车前过来说:“剪秋队长他们,过了湘江吗?”

“他们过了湘江。”枳实说:“剪秋命令我们,马上离开铜官窑。因为敌人封锁了靖港口,他估计,敌人马上会追到铜官窑这里来。”

没带武器的赤卫队员,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哥,这里站两个,那里蹲三个。枳实做个走路的手势,赤卫队员们,都自觉地跟上来。

两路人马在鸭子口之后,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剪秋说:“兄弟们,我们前有拦路的敌人,后有追剿的敌人。我剪秋晓得你们,又饥又冷。但是,为了保存我们这支革命的力量,只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青蒿老子侥幸从湘江中留下一条命,四肢无力,勉勉强强走着路,好几次,摔倒在小路上。剪秋一摸青蒿的头,滚烫滚烫,估计这老头子,发高烧了。

青蒿小声说:“剪秋,我不行了。我当真想好好地睡一觉。”

“是个男人,就不准说不行。”剪秋说:“一个小感冒,是常有的事,咬咬牙,出一身大汗,就好了。”

剪秋躬下身子,说:“青蒿老子,我来背你。”

青蒿说:“哎呀,剪秋队长,你也在湘江呛过水,身体肯定受了影响,我青蒿,怎么要你背呢?”

一个大个子战士走过来,右臂从青蒿的腋下穿过去,几乎是架着青蒿老子走。

连续三天三晚,走了五六百里路,就是铁打的罗汉,都吃不消了。赤卫队员们脚上的鞋子,早已烂掉,大部分人,打着赤脚,摸黑行走。

靠近长沙的湘阴县,大部分是的低矮的山丘。细雨停了,山间的小路,却是泥泞不堪,不晓得有多少人,摔了跤子,爬起来,继续行走。

到了凌晨三点,车前派人告诉剪秋:“前面有座左家祠堂。”

剪秋说:“当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剪秋喊着开门,左家宗祠钉着铜钉的大门,“哎呀”一声,打开了,冒出花白胡子的老翁。老翁说:“你们是什么人?为何深夜至此?”

剪秋说:“左老先生,你忘记了?我是剪秋啊。”

“剪秋?哪个剪秋?我怎么不记得了?”

“我是龙城县的剪秋。前年,我帮你们左家祠堂,送来恪靖伯一批文书,你忘记了?”

恪靖伯是清朝给左宗棠的封号。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点名调浙江巡抚杨昌濬任陕甘总督,协办军需。而杨昌濬手下的湘军,大部分是西阳塅里的赤脚板汉子。左家修缮宗祠,建左氏文史馆,急需一批文史资料,曾派人来西阳塅,找到当族长的剪秋。剪秋花了不少心血,将这批书札,送到左家祠堂。

老翁全身一振,细呼道:“哎呀咧,我们左家的大恩人来了,快请进,快请进!”

剪秋说:“不瞒老先生说,我有一百四五十个农民赤卫队员,要上井冈山,特意来休息一下,打扰你们了。”

老翁说:“我晓得的,如今的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军阀混战,灾害不断,弄得民不聊生,各路义军,群拥而起。”

左氏宗祠,从大门进去,是一个三进的大厅,两旁各有一个天井,天井的两旁,是平时祭祖用的客厅。

剪秋走到正厅,向左氏的先祖,施了三个抱拳礼,朗声说道:

“左氏列祖列宗在上,如今华夏大地,满目疮痍,山河破碎。但求恪靖伯英灵,庇佑三湘子弟,光复中华!”

剪秋这一声喊,说得左老先生,热血沸腾。左老先生说:“剪秋先生,你乃当世的仁人志士啊。”

“在恪靖伯面前,我一个赤脚板汉子,哪有资格,称为仁人志士?”剪秋说:“我们深夜前来打扰,当真不好意思。还得请老先得,为我们守住秘密。”

左老先生说:“放心吧,剪秋先生。宗祠周围,仅仅有四五户人家,都是姓左。同胞为连理枝,我去打招呼。前几天,我们刚刚祭过祖先,宗祠里,还有些存粮,请义军兄弟享用。”

“大恩不言谢,左老先生。”剪秋说:“我急需一些中药,生姜,柴胡,紫苏梗,葱白,荆芥。哪个地方有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