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回1978都市放牛 > 第83章 开宫廷私房菜馆

重回1978都市放牛 第83章 开宫廷私房菜馆

作者:飞鱼化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0 16:59:49 来源:书海阁

江海、江川一起回到房间,那雨薇也跟着进来。本来吃过晚饭,江川和那雨薇就想和江海说说补习的事。江川首先开口说:“江海,我们听说静怡请老师补习课程,我们现在有些心慌,担心高考落榜。”江海笑着说:“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每一个人没有不紧张的。如果你们想补课也行,但是要有针对性。静怡的问题是跟你一样只上过初中,下手又迟,所以需要请老师,这样你们明天去书店买些高考复习用书,做一做上面的题,不会的来找我,好让我知道你们的真实水平。”

江海给他们举了不少的事例,对于补习功课这件事,也是因人而异,底子差,无论请多好的老师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人们常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一只母鸡无论多么优秀,如果孵化的是无精蛋,永远不会孵出小鸡。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这就像是看到江河,我们要知道它的浩瀚;欣赏绿竹,我们要学习它的虚心;赞扬青松,我们要坚守自己本心。亦步亦趋,邯郸学步都是不可取的。当然,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就好像在黑夜里航行有了灯塔,它可以指引我们少走弯路。

那雨薇说:“我们两人想考金融系。”江海说:“这个当然好,但是数学成绩必须要好,你们今后要在数理化几门学科上下功夫,如果可能专门请老师补习一下外语,尤其是英语,这在以后的录取中都是加分项。回到魔都我去给你们找补习的老师,也可以参加高考补习班,店里的事暂时可以不去,上了大学,有了知识,视野开阔了,有更多的事等着你们去处理。”

那雨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先前还是我们的目光有些短浅了,看到大家挣钱了,有些眼红,学习的事情有些松懈。今后一定努力改正,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人和人是有差距的。我们一定向最优秀的人学习,考最好的大学。”江海笑着说:“我们一起努力,我等着你们学成归来,一起创造更辉煌的明天。”解开了心结,那雨薇高兴地回去睡觉了。江川有些愧疚地对江海说:“先前你说的处世为人想,须切己用功。文章如山水,富贵如浮云。我确实有些鸡的嗉子,老鼠的眼,吃的不多,看不远。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乏长远的眼光。今天来到这里一看,我真的明白了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一日三餐。人是应该要有远大的理想。”

江海笑着说:“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今天说的这些话,说明了你是一个见心明性的人。做弟弟的为你骄傲、自豪,这次你回到魔都,静下心来,悬梁刺股一定能考个好成绩。”兄弟两人谈了很长时间,值得欣慰地是从此开始,江川一心向学,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

第二天,柳姐、李姐、莫姐贴广告招聘安保,做饭的人。佳茵去找室内设计装修的人员,江川和那雨薇去街上买复习书籍,江海带着母亲、张姨、王姨、温姨四人去新买的四合院里去了。

一行来到四合院里,打开大门四人鱼贯而入,看着宽敞的天井,铺满了青石板的地面,两边用石头砌成的花坛,又看看天井两边一排排的房间。来到正房参观以后,又到了后面的后花园。大家一个个像是刘姥姥来到了大观园,伸出的舌头缩不回来。梁芬对江海说:“江海这么大的院子空地这么多,四面多种些桃树、梨树、苹果树、走廊两边多栽些葡萄树多好。”

江海对大家说:“开春要请专门的园艺师来规划栽种。”梁芬几人走着,张姨说:“我比较喜欢北方的冬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四季分明。”温姨说:“魔都的冬天,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寒冷,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湿冷。这种湿冷,就像是无数根细针,透过衣物,刺入肌肤,让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江海听了以后也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笑着说“如果诸位长辈喜欢燕京就在这里多住一段时间。”梁芬走到江海身边说:“儿子,这里装修好了以后,你能不能给妈准备一套房子,将来你几个姨姨来了,我们也想体会一下贵族生活。”江海笑着说:“我让佳茵给你们准备房子,让你们享受皇亲国戚的感觉。”提起佳茵江海马上想起昨天,让褚明轩过来做宫廷菜的事,江海把钥匙交给母亲,说自己有事就匆匆离开了,直接到菜市场买了不少各种肉,海鲜,还特意买了两只小猪仔。喊了一辆人力车,拉了回来。褚明轩和佳茵正坐在前厅里,谈着事,看到江海往厨房里搬东西,褚师傅来到厨房说:“我听你想做两桌满汉全席,这是不可能的。”有的材料需要一个多月之前就要准备,有的需要至少一天之前准备,至于今天想吃宫廷菜,只能给你做两桌一般的菜肴,至于吃佛跳墙你想都不要想。”

江海抱歉说:“对不起,是我想简单了,您今天中午做两桌菜就行。待会打下手的人就来了。”褚师傅说:“那我就去厨房准备去了。”佳茵来到江海跟前说:“我已经找了一家专门从事修复古建筑的施工队,他们修复的宗旨是‘做旧如旧’。他们的装修不仅是简单的修复,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将古建筑恢复到原本的模样。待会就要到四合院,实地查看,我就先走了。”“你先等等,钥匙不在我手里。”两人正说着,梁芬几人就回来了,江海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来了个大厨,需要你们打下手。”温姨她们说着没问题,就进了厨房。佳茵拿到钥匙就离开了。过了一会柳姐、李姐、莫姐带着四个人回来了。原来三个人就要出门,街道办看到四合院住上了人,来收卫生费和教育附加费。柳姐交了费,然后和街道办的人一起出了门,大家拉着家常,说起招聘的事,街道办的人说:“你们跟我走,天天跑街道办让安排工作的人很多,你们要的搞安保的人,去安置办啥样的人才都有。”来到办公室,正好有一帮复员军人,正在办公室要求尽快安排工作,三人一合计,就选了四个一起复员的侦察兵,其中一个就在炊事班干过。江海和大家聊了几句,觉得人都不错,把四人都留下。先让柳姐给每人发了一百元安家费,几人复员已经有半年了,没有工作手头一定比较紧。

江海简单询问了四位复员军人的大致情况,虽然他们已经脱下了那身橄榄绿的军装,但他们的军人本色依然熠熠生辉。步伐坚定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毅和果敢。

杨虎威、李自强留在四合院,李自强当过炊事员,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他迅速进入厨房,动作熟练地忙碌起来。江海笑着对杨虎威说:“你平时负责四合院的安保工作,到银行存钱取钱,做好重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随时待命。”杨虎威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保证完成任务!”

龙千里、季飞扬则由李姐、莫姐带着分别去王府井、朝阳区的服装店。江海吩咐李姐、莫姐“记得中午回来吃饭。”

四位复员军人,看起来精神抖擞、精干麻利,虽然已经不再身着军装,但他们的军人本色却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

柳姐给杨虎威、李自强两人安排了厢房里最南边的一间房子。江海对柳姐说两家店里的人都住在四合院里,干脆再收拾出一间房子,来了人住到这里方便,过些天私房菜馆那里也需要人。柳姐对江海说:“我出去给他们四人去置办被褥,床,还的再买两个铁炉子。”江海对柳姐说:“你把杨虎威带上,叫一辆三轮车拉东西,床让家具厂送来就行。”

回到前厅给王老、祁爷爷、张爷爷打了电话,请他们中午来吃饭,三人都没啥重要的事,爽快地应了下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已经到了中午。祁爷爷、王老、张爷爷先后来到了四合院,佳茵给大家沏好茶,一起聊起天来。江海给几人特意介绍了佳茵,一听佳茵是贺云舟的女儿,王老问了贺老的近况,没有想到贺老这样有名。

下午一点多钟,在前厅摆了两张餐桌,每桌十道菜肴,有红烧牛肉、烤羊排、清蒸鱼、油焖大虾、红烧排骨、烤羊肉串、清蒸螃蟹、水煮鱼、糖醋里脊,最后端上来的是烤乳猪。大家坐好以后,江海给在座的人一一做了介绍,母亲看到张景明以后很是震惊,没想到饲养院里的那个老头竟然是燕大的教授,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张老笑着对梁芬说:“想起我是谁了,多亏了江海我才在最困难的时候,看到了光明。”王老慈眉善目地笑着对梁芬说:“你这个儿子不简单,他一下子从我那里,就拿走了两千元。”祁老瞪着眼睛说:“你个老东西会说话不,什么叫拿走,得了便宜还卖乖。”接着将江海第一次到燕京,拿着文物,来到聚宝斋卖的往事给大家讲了一遍。大家没想到江海还会鉴赏文物,佳茵不由得又多看了江海几眼。

江海笑着对大家说:“王老快动筷子,再不吃菜都要凉了。”大家开始吃了起来,王老、祁老、张老一边吃一边不停地夸赞宫廷菜精美好吃。吃了没几口,外面响起了喇叭声。江海让大家继续,自己出了门,一看是李成、卫东开车来了,魏景元、赵叔从车上下来了,江海大开大门,让车开进来。然后招呼大家,先进去吃饭。江海问赵叔:“你咋来了?”赵叔对江海说:“正好这几天,店里货源充足,蔬菜每天都有雁翎大队的刘海按时送货,服装有服装厂负责供货,正好有点闲时间就坐上卫东的车来了。”江海说:“先吃饭,有事后面再说。”看见又进来四人,柳姐莫姐赶快去搬凳子,大家重新吃了起来。

江海拿来酒瓶、酒具,倒上酒给大家敬酒。褚明轩喝了江海敬的酒,问大家味道如何。王老对每道菜都做了简单的点评。首先是红烧牛肉,牛肉炖得软烂,味道浓郁。烤羊排外焦里嫩,烤得恰到好处。清蒸鱼的肉质鲜嫩,口感鲜美。油焖大虾的虾肉饱满,油香四溢。红烧排骨的肉质鲜嫩,红烧汁浓郁。烤羊肉串香嫩多汁,口感独特。清蒸螃蟹的蟹黄鲜美,蟹肉鲜嫩。水煮鱼麻辣鲜香。糖醋里脊的里脊肉外脆里嫩,十分开胃。最后端上来的烤乳猪,外皮酥脆,肉质鲜嫩多汁。不愧是宫廷御厨的传人,得到了真传。

佳茵对王老说:“王爷爷,再过几个月,等到房子装修好,我们的宫廷私房菜就开张了,到时再请您老赏光。”祁老看向江海说:“你又买房子了?吃过饭我们去看看。”张景明不停地抱怨江海,“买房子也不吭声,前几天就对你说,我那房子没人住让给你,你不声不响又买了一套,你是没把我的话当回事。”江海笑着说:“我是怕您老不肯收我的钱,所以我才买了其它地方的房子。”祁老接过张老的话茬说:“不是我说你个老倔头,转庙会丢了孙女,这是过去了多少年了,我觉得你老伴,女儿、女婿应该会原谅你,你怎么就过不去这个坎,应该去鹰国找他们,你也老了一家人早该团聚了。”江海问张老:“您孙女是什么时候丢的,您当时应该报了案?”张老红着眼睛说:“那是1958年9月17日农历戊戌年八月初五,一早起来吃过早饭,一家人都去上班了,孙女吵着要到外面去玩,我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孙女涵涵去白塔寺去转庙会。孩子吵着要吃冰糖葫芦,我立好自行车去买,谁知道转脸的功夫人就不见了。后来一家人发疯似的四处寻找,还是不见人的踪影,报了案也是无济于事。我向学校请了假,一年多的时间四处寻找还是杳无音信。等到回家后,才知道女婿作为访问学者去鹰国讲学,老伴和女儿也跟着一起去了,至今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在座的人唏嘘不已,真是造化弄人,谁又能够预见未来。王老安慰张老说:“这是好办,我让秘书去水木大学,走访调查一下你女婿当年的同事,我认识你老伴,联系上以后如果他们肯原谅你,你再过去团聚。”祁老也说:“从文革开始,我们就和外界失去了联系,说不一定他们这些年一直在联系你,只是联系不上而已,可能早就原谅了你也未必可知。”

张老泪眼婆娑地说:“但愿如此,我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王老和大家都安慰张老,母亲梁芬说:“您老多吃点,说不一定一觉醒来好运就来了。”张老情绪好了许多,对大家说:“菜都凉了,不要因我的糟心事,坏了大家的胃口。”大家又重新吃了起来,三位老人互相敬酒,喝了不少。饭罢,大家又去了一趟新买的四合院,然后分别离开了。

张老和江海一起来到旁边的四合院,两扇大门已经不翼而飞,里面更是破败不堪,走进天井,可以看到里面有不少单另砌的小厨房,不少门窗不见了,可能是过去住户搬家的时候拆走的,院子的大小和旁边的一样。前后的花园变成了一块块小小的菜地,前厅,正房隔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鸽子笼一样的房间。整个院子如果不经过大量的修复根本就住不了人,张老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这是我们家的老宅,从小到大我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再回来的时候,已是物是人非。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张老又对江海说:“无论如何我是不愿再回到这个伤心之地了,这院子我就给你了,或住或卖你做主。明天我和你一起去过户,税你交,我老头子可不负担。”

江海执拗地对张老说:“房子我是不会白要的,这样这房子同旁边的院子一样,我给您老十根小黄鱼,我觉得王老一定能联系上您老的家人,到时候您拿着这些黄金,晚年也不愁养老的钱。这里的房子装修好以后,我给您一家留一套,您老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就来住,爱住多久就多久。”张老说:“我这是跟着你沾光。”江海说:“谁让我们爷孙有缘呢。”张老说:“好吧,明天先去过户,如果他们不肯原谅,我过几年再回来,给我留一间房子足够了。如果能团圆我走的时候,你象征性地给一点就行。”江海心里想,暂时先这么办,走的时候就由不得张老了。两人回到了四合院,柳姐安排张老休息。

江海下午还要去两家店里,也回房休息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