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侍炎 > 第112章 出风头

侍炎 第112章 出风头

作者:睁着眼睛梦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1 02:06:01 来源:书海阁

胡济民此刻的样子的确不是装来的,心力交瘁之下,身体已不堪重负。现在想要阻止胡济友与世瑶公主交谈已难以实现,只能哆嗦着连道几声罪后,才在下人的搀扶下躺上软榻,抬去了卧室休息。

胡府大厅里。

胡济友把他所知道的胡新国被杀过程,一五一十的对世瑶公主说了一遍,说完后,他意有所指的又说道:“公主殿下,不瞒您说,也不怕您笑话,我虽是在朝中致仕回家,可回到老家后,其实家族里诸般事我都是不能参与的。如今每日里就是以喝茶、听曲、与人闲聊为乐。就胡新国被杀一事,想来我知道的也许还没公主多,要说真实情况,公主当是找昨日陪胡新国一起出去的那几名护卫一问,就知道昨日所发生的一切了。”

世瑶公主一听,暗自一恼:对呀,自己真是关心则乱,这胡济民对自己的堂弟都排斥在胡家核心之外,显然信不过这胡济友,也可以理解为胡济民这人疑心甚重。如此一看,那他所告诉官府的话也未必是真。现在经胡济友提醒,那几个护卫是陪着胡新国出去的,那就是当事人了,如今当带走那几名护卫回府衙一问才行。

世瑶公主想到这里,心里又隐隐冒出另一个念头来,思索良久之后,才招进两名侍卫,一番低声吩咐后,又拿出一块黑色木牌递给其中一名侍卫。两名侍卫得了世瑶公主的授意后,出了胡府,骑上战马朝着目的地去了。

江都奎星阁酒楼,面积不大,远离闹市,环境很是清幽。这样的酒楼应该是那些喜欢清静幽雅之所的文人仕子的最爱。在今天——也就是天宝三年八月初六,被世瑶公主正式征用了。那些喜欢这酒楼环境的文人雅士,自知道被当今公主征用后,其中一小部分数人没有表现出排斥的意思,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另有一小部分人暗自腹诽世瑶公主仗着身份,霸占了他们卖弄腹中才华的舞台,令得他们不得不另寻他处,以宣泄腹中诗文。当然,还有一大部人反而暗自高兴,带着一股与有荣焉之感——毕竟这酒楼以前是他们抒发腹中情怀的所在,如今能被公主垂青,成为这么高贵之人的驻足之所,日后见了三五朋友,又有了可以让他们炫耀一生的吹嘘资本。

八月六日,午时刚过。驻守江都的城防军参将,胡破虏。就带着几名护卫和世瑶公主的侍卫就急匆匆的赶到奎星阁酒楼。

说来也巧,这胡破虏以前就是世瑶公主麾下一校尉,后因伤转入地方军中,这一分开,就是几年了。如今在江都城里见到昔日的上司世瑶公主,胡破虏这堂堂九尺汗子,竞是跪在地上不停的磕着头,脸上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对世瑶公主嚅嗫的说着感恩的话。

世瑶公主领兵,关怀将士,这是炎朝军中众所周知的事。甚至在炎朝的军队里,很多将官、士兵以能在她麾下任职、当兵,为最大的幸事。

世瑶公主看着跪着的胡破虏,心里也是一阵激动。这些年来随她征战沙场的将士不知凡几,战死受伤的将士也是谁以计数。如今在这江都城里竟然见着了多年前的下属,虽印象不深,但也让她这铁血般的女将军很是动容。

“胡将军,你且起来。堂堂九尺汗子,怎么变得还不如我这一女子!”世瑶公主温言劝说。

“如今你能成为江都的城防军参将,也算是朝廷没有负了你们这些为朝廷尽忠的将领。”

“公主殿下……”

如今在江都见到昔日的麾下,让本就愁手下无人可用的世瑶公主顿时放下心来,现在有了这一强援,她自觉底气强了不少,对于杨勉这个案子,有信心一定能查个水落石出。

酒楼一客房,暂作世瑶公主的书房兼作办公之地。上司下属两人在书房内秘议良久之后,那胡破虏才带着兴奋的神色匆匆离去。

李家庄,李保根家里。一片愁云惨雾笼罩在这橦新修起来没多长时间的宅子里,李保根一家子坐在堂屋里,个个面带忧色。

今日一大早,李保根父子俩就心急火燎的去了江都谢文姬家里,想要问问谢文姬是否知道杨勉昨天到底犯了何事?可到了才知道谢文姬家里、酒楼里也被一伙人打砸一空,而谢文姬这个东家却在昨日夜里消失无踪。

当时李保根和大壮看了谢文姬家里和酒楼的惨状,惊愕了半天才回过神来。父子俩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惊愕、担忧、害怕来,心里都在想——这杨勉到底是犯了多大的事,才会被人家打砸成这个样子!

李保根最后在谢文姬家找到一个下人问起,那下人也是一问三不知,只说了那伙人来了后,只问了主家在哪里后,没有得到答复,就到处找主家,没找到人就开始打砸抢了。这伙人在行凶的时候也是一言不发,只管闷声打砸,简直就是一伙土匪。最后官府来了人,也只履行公事般问了问下人婢女,看了看打砸现场,就写了一纸公文让下人婢女签字画押,表示官府来调查过。听完那下人的讲述,李保根和大壮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今,杨勉的家被砸,这谢文姬的家、酒楼都出了同样的状况。并且听下人说起官府来办案时的态度,李保根想了想,心里的不安更重,身上的冷汗在这八月的大热天里,也是直往外冒。

李保根在心里暗自揣测:应该是杨勉在城里犯了大事,惹了惹不起的人,只能连夜带着弟弟妹妹和谢文姬逃跑。他想到这里,暗叹:杨勉就算是犯了大事,要连夜逃跑,可多少也该给他们透点风声,至少他们也可以给杨勉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找一个解决之道。现在可好,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跑了,还拿他一家当亲人吗?再这样一想,李保根心里不禁生出一股杨勉不拿他一家当亲人的怨气来。

也是,想着杨勉长这么大了,在他没有弄出水车之前,还不是什么都要靠李保根一家的帮衬过活。在那水车做出来后,杨勉用报恩的态度把那舂米工坊送给他家后,才使得李保根家里的收入情况大为改观,也才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在李保根的记忆里,杨勉的改变还是他被驴踢了以后,也是从那之后,他就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和那些以前的狐朋狗友一起厮混,专心干着他那些以前从没有见过的东西。人变好了,成了村子里村民们口中“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范。也变得有才了,做出水车后,成了村子里的人人夸赞的能工巧匠。也与他李保根一家的关系更亲近了,没有了以前的疏离,完全有了一家人的样子。虽然还是不同于真正的一家人那样的相处,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杨勉和他家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杨勉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也是令李保根老怀大慰的。

如今,杨勉出了这等大事而不知会他们一声,实在是说不过去,这在李保根心里产生异样想法也是在情理之中。当然,这种想法的出现,也能说明李保根是真心的把杨勉当成了他的子侄。否则,杨勉遇上这等大事,只怕在那种心性凉薄之人的心里,巴不得离他越远越好。

李保根父子俩垂头丧气,如丧考妣一样的从谢文姬家中出来,双目无神,在这个没有熟人的城市里,想要找人打探一下消息,都不知道该找谁。茫然无措的在醉仙居附近转着,希望能找到一个知晓昨日打砸醉仙居内情的人。

今天这醉仙居周围,像他们父子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只是心思各有不同。李保根父子则是担心杨勉所犯何事而来打探消息;其余人等无非就是听到这等劲爆的消息后,坐不住了,还怎能窝在茶楼、家里等着消息内幕呢?当然是要主动出击,亲自来探听第一手的消息了。

辰时末,心忧不已的李保根父子二人,终于看见有官差在醉仙居酒楼大门处贴着什么,有离得近的人见是官差在贴布告,忙急忙往这布告而去,要先睹为快。这布告虽来得迟了些,但也并不算晚。一人动而众人动,大壮拉着李保根就随着那些想要先睹为快的人群,蜂拥着朝醉仙居冲去。

人太多,布告的白布太小。能把字看清楚的也就前面那十几、二十来人。这其中不乏读书人,但凡是读书人,大体上都会有一种先天的心理骄傲——我乃读书人!这读书人中,有人见围观者众,当即就有了此时不出风头,更待何时的想法。有此想法的读书人也不管身旁观看者的态度,就大声的诵读了出来。他搞出这样一招,风头是出了,却恶了其他的读书人,在众多读书人横眉冷对的闭嘴声中,只好悻悻的住了嘴。

刚才那诵读出声的读书人,他的这种做法还是很有市场的。就比如李保根父子俩,他们挤又挤不进去,就算是挤进去了,以他俩的文化程度,也不一定能看懂,如今有人大声诵读出来,这不正适合他们的胃口?

与李保根父子相同情况的人不在少数,刚听没几句,那诵读之人就被其他读书人给骂闭嘴了。这哪里行,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站在前面的是看见了,可我们站后面的看不到,听下总可以吧?

如此一来,刚才开口说闭嘴的那一众读书人,现在又成了外围看不见布告的人攻击对象。只是这次开口大喊的人是最先叫闭嘴的人的数倍,这个现场就是群情激愤,声浪一高过一浪。

“让刚才那读书人,读出来……”

“让刚才那读书人,读出来……”

声浪虽大,却并不过激,江南果然是礼仪之乡、文风盛行之地。就算是目不识丁的农人,在这良好的礼仪环境里长大,也会变得懂礼貌而不粗俗。

在群情激愤之下,最开始那些骂闭嘴的读书人也知道现在是众怒难犯,只能无奈的陪着小心,请求刚才那位诵读的读书人继续他刚才未竞的伟大事业——读布告、出风头!

随着读者声音的传来,原本闹哄哄的人群,也逐渐安静了下来。良久之后,围观者才在交头接耳、小声嘀咕声中散去。回李家庄的路上,李保根父子俩罕见的保持着沉默,脸色苍白难看到极点,脑中浑沌如从没开过窍一般。

———

“这该如何是好?这该如何是好?”李保根埋着头,用手不停的捶打着大腿。

小娟眼睛发红,眼圈发肿,明显是刚哭过。两只手紧紧的攥在一起,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哎,以我看,这就是他的命,象他这样的人,哪里定得下心来。事到如今,又能怎么办?现在就希望他不要被官府和那胡家的人抓住,也被阿弥陀佛了。”李婶儿,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她这一生连去江都城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对于命运这种唯心主义说法是深信不疑。

在李婶儿的想象里,杨勉长得如此妖孽,在这江都好山好水的地方,也是万中都难以挑选出来的,这种人在她们这样的妇女眼中,就是不凡之人,本是不应该出现在人间的。杨勉除了长相外,自他被驴踢后,那一身本事就这样突兀的显了出来,虽然他说是一老人传授,这样的说法,李婶儿她们也是信的。关键是杨勉砍柴的山上,平常里上去砍柴的人何其多?为什么偏偏是他得了传授?难道杨勉就是天上某个神仙犯了罪,被老天爷罚下人间来接受罚的?

这样的想法李婶儿自去年杨勉做出水车时便有了,只是她一直想在心里没有说出来。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如果某位神仙被罚下人间,那么这个人要么造福一方,要么祸害一方。等他造福或祸害时间一到,就会被接回天庭的,故这种人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