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双桥 > 第224章 谁知道 《贝弗里奇报告》?孩子都有做在教室的权利

这次市长祁连雪和平民百姓祁润岩,得出一个相似的惊人结论,养孩子不但没用,还是活受罪。

大侄子,你说养孩子是为了什么?

纯粹就是活受罪。

韵儿上中学,她妈妈蒸的千层月饼,让我拿到学校去,你猜她不见我,嫌弃我是农民,给她丢人。

我拿着月饼回家,被韵儿妈又是一顿臭骂,不给孩子送月饼,就不要回家。

我连夜又去了一趟西河县城,几十公里。

韵儿出早操,我偷偷地把月饼放在韵儿的宿舍里,我才回来,给她妈交差,我一天都没有吃饭,闻着千层月饼那个香啊。

爸,我都这么大了,你还······祁连韵含羞低下了头。

客厅里一片笑声。

我们家冰莹有姑姑韵儿这么懂事就好了。

徐兰花端着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羊肉垫卷子放在餐桌上。

莹儿吃饭。

祁冰莹不情愿的从书房走出来。

人啊,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想要一个小孩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前不久我给韵儿送月饼,现在突然孩子就长大了,你说养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图什么?

祁润岩发起了感叹。

祁连雪也笑笑。

生孩子图个啥?就图个活受罪。

官宦人家养孩子居然惊人的一致,徐兰花也觉得养孩子累死人。

那你们就不要生孩子,谁让你们生孩子的?

祁连韵、祁冰莹这姑姐俩,异口同声的回答,好像找到了知音。

要谁当儿女?要谁当父母?都是命,是命中注定。

当爸爸妈妈辛苦一辈子还不落好,这么大姑娘了,我还得送到学校,心里才踏实。

我啊,就是这贱命,祁润岩夹了一块羊排骨。

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顷,大侄子(官大了,家族尊威就大)我让你背的那一袋面粉,也是韵儿她妈同意,我才让你背的。

看韵儿的嫂子多贤惠。

小叔,你看我们家老祁,让人家汇报习惯了,也不问问韵儿学的什么专业?

嫂子。

戈壁大学地理系,冰川冻土专业。

祁连韵辈分大,称徐兰花为嫂子。

祁冰莹翘着嘴,用筷子划着碗里的羊肉,显然她不爱吃。

我要吃方便面。

祁冰莹发出无声的抗议。

有人生来具有的,却是一个人一生苦苦追求的。

市长祁连雪上学就是为了吃饱饭,而女儿祁冰莹生下来就有,这就是命运。

徐兰花也是一个有教养的女人,她狠狠的瞪了祁冰莹一眼。

祁连韵也心神领会,知道侄女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处的不好,她站在祁冰莹一旁,声援祁冰莹,“我也吃方便面。”

孩子吃方便面由她们吧。

祁连雪、祁润岩无奈的摇摇头。

大侄子,你说现在什么年代了,我们小时候哪里能见上一顿羊肉。

侄媳妇徐兰花家生活可能好一点,爸爸是市委书记,家庭富裕,有肉吃。

祁润岩对孩子的这种做法,也是无奈,他没有办法。

徐兰花说了实情:“小叔,你别抬举我们家,我爸爸虽然是市委书记,我们家也在乡下,我还得和哥哥在麦田里拣麦穗,哪有给羊肉不吃呢?”

祁连雪和祁润岩谈起,祁连韵戈壁大学地理系,冰川冻土专业。

自然就说起了家乡西河县。

哎。

家乡地下水下降的厉害,打出来的水是苦水。

机井里的水,家里养的牛,羊都不喝。

可居住在家乡的人不喝不行,在水桶里丢上白矾,隔几天,还得吃。

一亩小麦,一年用水量六百立方,一年收入还不够缴水费。

好多土地都弃耕了,留在家乡的人是真苦,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我也搬出来了,我的手艺,砌墙,铺地板,一天也能挣二百元。

大侄子,可是我不敢回家乡,回一次家乡,就是一次心理折磨。

我在县城买了一套楼房,生活无忧,就是心里堵得慌。

大侄子,你们的想想办法改变家乡的环境,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哎,

西河有天下,天下无西河。

哪里有我们西河人的容身之地呢?

祁润岩说出了心里的苦闷。

所谓对家乡的记忆,也许就是祁连雪攀上门前的老杏树,摘几枚青涩的杏子。

或者就是放学后迟迟不归家,在山崖下逮一只石蜡嘴(鸟儿)。

或者就是背一袋小叔的面粉,家乡的记忆洒在原乡,在那里想起一个人,想起一件事。

所谓的家乡就是清晨榆树上的鸟鸣,唤起沉睡的祁连雪,他背起书包上学的青涩记忆。

家乡就是偏远幽静遥远的一个村野。

家乡啊,他会走过麦田有一种温暖。

无论你是市长,还是县长,家乡就是你放下权力,欲找到宁静的归属,怀念的地方。

无论你身在何处,一直对家乡有渴望的思念。哎

祁连雪也叹了一声,那种无奈只有他自己知道,就是作为市长的他,也无力回天。

祁连韵下午四点还得坐火车,于是祁润岩起身告辞。

祁冰莹再见。

祁连韵和祁冰莹相同的家族血缘,祁冰莹内心也有一种愉快感。

徐兰花准备了一个信封,他小叔,韵儿上大学了,我这个当嫂子也的祝贺一下。

红包拿上,拿上。

祁连韵就是不拿。

祁连雪感到一阵欣慰,十几年的情,终于有了偿还的机会 。

给妹妹红包拿上,上学用的着。

祁润岩接过信封,从信封里抽出了一张。

韵儿

这一百元钱拿上,不要辜负了你哥哥。

我说大侄子,有点心意就行了,不能给韵儿太多。

你的小叔身体还硬朗,铺地,砌墙能拿的出手。

一天也能赚个两百元,就这么一个独苗,不能学坏了。

祁连雪的孩子祁冰莹,第一次看到了,不是所有的农村人,都从他们家占便宜。

她心里想,农村人和农村人就是不一样。

任何理智的决策,都是经过情感的浸润。

市长祁连雪也不例外,他在市政府办公室,在看一份西河县传递到金城市的文件。

一般情况下,市长祁连雪看个标题就够了。

这种文件就是注水肉,例行公文吗。

这种文件就是上级压下级,在数字上做文章。

一级一级逐级加码,祁连雪也知道,这就是下级哄上级的手段,这是潜规则,但是不能说破,说破了就是失职,你的追查责任。

这样的文件,也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层层逐级掺水。

这样的文件,市长祁连雪用碳素笔临摹,宋徽宗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的瘦金体,他写上五个字就可以了:“已阅,祁连雪”。

祁连雪一般只是看看标题,他对这种千篇一律的新八股文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厌恶感。

八股文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只讲形式。

没有内容的文件,样式太多了,但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只是成为某些部门逃脱责任的理由,有了事情,就一句:“我们发过文件了。”来掩饰部门的渎职。

金城市政府在新华路,祁连雪进了办公室,难得有这样片刻的闲暇时间。

他坐在沙发上,随手翻开了《调整学校结构,改革教学制度,使普通教育步入历史的转型,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

西河县传递的那份文件,他知道这种文件样式就是新八股,首先就是呈题。

写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然后就是起讲,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性。

入手,就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教育已突破了实质性的进展,为戈壁省状元县。

起股、中股、后股、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困难重重,教育还有不少问题。

西河县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还是有遗漏。

就是那些极个别由于家庭变故,无法上学的孩子,也要享受高考的温暖,让国家也要挑选这样的孩子进入大学,如同是天方夜谭。

一个老师教几十个孩子,就是孔子在世,也不能力挽狂澜。

总之一个话题就是没钱,把这些孩子纳入高考体系,需要真金白银。

总之《调整学校结构,改革教学制度,使普通教育步入历史的转型,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就是一个形式。

没有内容的文件样式太多了,但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至于要来钱,要不来钱来就看造化了,并没有纳入科学体系。

祁连雪粗粗的翻看了几眼,他是秘书出身,有深厚的文字敏锐观察力。

当他看到化泥土为陶瓷,化矿石为金属,化水为电力……这几行字,心想这个文件还有点新意。

同时他又看到《贝弗里奇报告》,这是世界福利之父专家威廉. 贝弗里奇的专着。

他大吃一惊,在金城市公务员里面,有几个知道世界福利之父,专家威廉. 贝弗里奇的专着?

《贝弗里奇报告》是把贫困、疾病、无知、肮脏和懒惰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五大障碍。

并据此提出由政府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公民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15岁以下儿童或者接受全日制教育的16岁以下儿童,给予儿童津贴。

这是福利国家的核心。

就是知道《贝弗里奇报告》这本书的人也寥寥无几,更别说引用威廉. 贝弗里奇报告引文。

这是什么人写的?

家乡西河县还有此等人才,也是一件幸事。

教育是一件大事,大臣贡献再大,需要皇帝的英明。

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寄希望于一两个能人,那是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有我们每一个人,承认每个孩子的价值,才能充分释放最大的能量。

发挥救孩子的想象力和动力。哎,

钱是稀缺的资源啊,没钱难办事啊。

文件只能是一个文件。

市长祁连雪,也发出一声叹息。

小人物怕政府,大人物怕历史。

市长祁连雪作为一个西河县人,对家乡还是关注的。

官场如战场,只不过不能让同僚看出祁连雪的私心。

对于家乡的教育扶贫,祁连雪是大力支持的,如果卡在他这儿。

西河县的人传言,教育扶贫基金内审都过去了,就卡在祁连雪这儿。

呸,

他还是西河县的人吗?

祁连雪不会背这样的骂名。

于是《调整学校结构,改革教学制度,使普通教育步入历史的转型,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

他批下了这样的批阅:“阅,此文件很有新意,急送市委吴书记,转各厅,按扶贫教育款制度办理。”

《调整学校结构,改革教学制度,使普通教育步入历史的转型,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审核无形加快了步伐。

金城市教育厅一个电话,就打到西河县政府。

《调整学校结构,改革教学制度,使普通教育步入历史的转型,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非常有新意。

市长祁连雪对西河县,极个别上不起学的孩子,他要第一手资料,要了解西河县的教育现状。

市长祁连雪知道,孩子上学的事情是《庄子》涸辙之鲋:在干涸的车辙里,鲫鱼处境困难,急待水源来救。

《庄子》还有一个典故,战国时期,有一个穷人,名叫任周。

有一次,他去向当官的朋友借粮,那人伪装慈善,满口应承,显着慷慨大方的样子,说道:“好吧!等我收了租子,借三百金给你。

“你有了金钱,就可以买到粮食了。”

庄子听了很生气,就说:“昨天我正在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路旁有呼救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干车沟里有一条鲫鱼。

它求救说:‘你能不能给我一斗水,先救我活命。’

我说:‘行,我正要到南方去见吴国的夫差,再去求见越国的君主勾践,南方水很多,我可以把长江的水引来救你。”

那鲫鱼说:“我只不过想得到一升半斗的水来活命而已。照你这样说,等你从南方回来,请到干鱼店里找我去吧。”

一条鲫鱼只需要一捧水,就可以救活,他却是慷慨大方的把长江水引来。

那个时候这条鱼,已在干涸的泉水里。

可是我们一些部门往往就做这样的事情。

市长祁连雪在学习困境中,是小叔祁润岩的一袋面粉,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知道孩子上学的事情,祁连雪不能做《庄子》涸辙之鲋的故事。

他知道一个孩子耽误一学期的课程,可能就影响终生。

西河县个别孩子上不起学,那是掺了水分。

西河县可能有上百个孩子,不能享受国家的免费学习。

可能就属于大树底下,被树遮蔽阳光的小草。

作为金城市的市长,这是自己的职责。

无论金城市财政支出有多紧张,也要压缩一部分开支,给西河县追加教育扶贫款。

市长祁连雪心里这样想,一定要也要让这些孩子上学。

要死死的咬住命运的脖颈,咬咬牙挺过去,这些孩子的命运就可以改变……

这些孩子能得到救助吗?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